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克己复礼第一、二课时一、解题: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这一章节讲孔子的礼治主张。(德治)12.1(一)字词一日:古今异义。一旦/一天。非礼:古今异义。不合礼节/调戏(妇女)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敏:聪明事:从事,照着去做。(二)分析1.颜渊:颜回(前521~前490)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死时孔子痛苦,说“天丧予,天丧予”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渊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一般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忧愁,颜渊却能持续地保有他的快乐。颜渊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圣经旧约》有摩西十诫,佛门也有八戒,儒门有四戒。3.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已复礼是仁。这里就讲到了“仁”与“礼”的关系,只要做到礼,就能达到到仁。孔子具体讲到四点,“视”“听”“言”“动”,都紧紧抓住那一点来写?这里的四个字,要抓住“克已”这一点来写。3.要义:克己要约束自己,克己复礼为仁,仁是礼的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4.成语:克已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乎礼。3.147.5两章7.5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都是什么句式?这种倒装的方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吾衰也甚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吾不梦见周公,久矣。倒装句改变常规语序,语义上突出前置部分。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两句话中,突出的是程度之“甚”和时间之“久”,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也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反映出孔子对西周政治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倒装句在口语中使用远较书面语多,《论语》中大量倒装句的使用,反映了该书的口语化特点。如: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甚矣,汝之不惠!贤哉,回也!2.总结3.147.5两章周公是孔子敬仰的古圣人之一。孔子把周公视为周代文化的代表,把梦见周公视为盛世有望的瑞兆。2.“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用法跟上句一样。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一个“亲,子”是动词,意动用法,把后在的宾语视作……,当作……看待。第二个“亲,子”是名词,父母,子女。4.“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子焉,臣焉”中的“子,臣”,作动词,做人儿子,做人臣子。“父其父,君其君”中,第一个“父,君”是意动用法,把后面的宾语视作……,当作……看待。第二个“父,子”,是名词。虽有粟:虽,即使。吾得而食诸:诸,之于,语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吗”(二)要义:正名要各守本分。(三)讨论问题:1.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愿意有什么不同?(此题意在使学生注意区别原始的孔子和后世改造过的孔子)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是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地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译: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服事君主,各应怎么样?”孔子答道:“君主应该依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地服事君主。”所以,在孔子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该反对。当然,孔子从维护周礼着眼,强调的是臣下和子女的义务一面。后世的“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则把君臣父子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这种极端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愚忠)2.为什么孔子那么看重君臣父子的“名分”问题?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份受到破坏,弑君杀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像这个卫出公,他与父亲争位,引起国内混乱。孔子针对他,提出要治理卫国,必先“正名”,以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总结以上三章:这三章讲的主要是正名,其实也就体现了仁与礼的关系,仁是礼的核心。“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有仁心,才会尊从礼节,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三课时小结回顾:总纲:理想(12.13.147.5)为国:现实(礼崩乐坏)(3.16.2516.2)和对策(名正言顺)(13.312.11)为人:根本(孝弟)和表现(色难和守丧)提问:针对个人,要做到什么?读1.22.817.211.2(一)字词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鲜:少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感叹(二)分析1.要义:孝悌孝悌是仁之本2.思考:为什么说教悌是仁的根本?有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儒家认为,忠以孝悌为前提,孝悌以忠为目的。在家中实现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就能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孝与礼的关系:“孝”“弟”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犯上作乱、维持政治稳定的基本保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儒家认为,家是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先齐家。(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明王,教民以孝弟为先。孝弟举,则三纲五常之道通,而国家天下之风正。故其治道相承至于累世数百年不坏,非后世能及也,此可见孝弟功用之大,有子之合,可谓得王道为治之本矣。”(陈天祥《四书辨疑)》2.8(一)字词弟子:古今异义。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学生,徒弟。先生:古今异义。年长者,父老。/(1)老师。(2)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是以为孝:介宾倒装(以是为孝)(二)分析1.这一章讲的是如何做到“孝悌”。“子夏问孝”中孔子认为,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还不能说是孝。要做到孝,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色难”即“心难”,和悦的脸色出自温柔的内心。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③。不敬,何以别乎?”【注释】①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②养供养,养活。③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解有二。其一认为,犬守家看户,马代人劳作,皆能有以养人。但犬马无知,不会对人产生敬意。人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犬马有何区别?这是将人养父母跟犬马养人相比。其二认为,人对犬马,也供给饮食加以饲养,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犬马有何区别?这是将人养父母跟人养犬马相比。【原文今译】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2.要义:色难(有敬心)引申到现代社会,子女则连陪父母的时间都没有了。17.21(一)字词期已久矣:时间期可已矣:一周年女:同“汝”予之不仁也:句末感叹天下之通丧也:句末表判断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也,句中表停顿。(二)分析1.宰我:孔子对这个学生是很不满意的。宰我曾经在白天睡觉,被孔子看到了。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腐朽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了,松泡如粪土的墙壁不能再粉刷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注释】(1)粪:本义为扫除,做名词时意为粪便。(2)杇(wū),抹墙用的抹子,指用抹子抹刷墙壁。(3)诛:本义为声讨、谴责,责备、批评。(4)与:语气词。【译文】宰予白天卧寝。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的墙壁不能涂抹。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怎么责备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改变了原来考察人的方法。”2.要义:孝悌(守丧)(1)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是从什么角度来说应该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因此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孝三年,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语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已经有为父母守孝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这个习惯一直沿袭到今天。(2)孔子为什么觉得宰我不必守三年孝了?因为为父母守孝三年是由于做子女的因父母去世,内心痛苦,无心享受吃喝。而宰我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些东西,即使守三年孝,也只是做到形式上的孝,还不如不守。(3)宰我不孝,孔子为什么说他不仁?宰我对三年丧期提出质疑,孔子认为这是“不仁”的表现。这也再次强调了“仁”是孝是的内核,孝是“仁”的外在表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回想为什么宰我白天睡觉会受到孔子如此严厉的批评,因为白天睡觉关乎一个“礼”字,这个宰予,在大白天寝卧躺伏在那里,可能还并一定是真的困得不行要睡觉,而是一种懒散的表现,是一种“无礼”的行为。总结:1.22.817.21这些章节都在讲“孝悌”的问题,“孝悌”与“仁”有什么关系呢?孝即是仁的表现,只有孝才能仁。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宰我不守孝,所以孔子说他不仁。孝又分为小孝和大孝,小孝即是在家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大孝即是忠。一个个只有孝了,会有仁心。思考: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11)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道德规范,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你是如何理解鲁迅先生的话的?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也父亲的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顺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就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读17.113.3(一)字词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前一个“云”是助词,分别用在重复的同一词语的后面,表示强调。后一个“云”,说。(二)分析总结以上两章:这里,孔子强调“礼”“乐”“仁”三者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是礼的一部分。礼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把礼、乐、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问题。总结全文:(一)结构总纲:理想为国:现实(礼崩乐坏)和对策(名正言顺)为人:根本(孝弟)和表现(色难和守丧)总结:礼乐和仁的关系,回归于仁。总结:本课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孔子的礼治思想。也就是指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孔子主张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二)内容结合课后练习一:整篇文章讲的主要是仁与礼的关系,其中还有“孝”的问题。其实,孝即是仁的表现,只有孝才能仁。孝又分为小孝和大孝,小孝即是在家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大孝即是忠。一个个只有孝了,会有仁心。1.仁是礼的核心。礼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仁。(17。113.3)2.“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有仁心,才会尊从礼节,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6.213.312.111.22.817.21)3.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1.2)(2.8)(17.21)练习:一、课后练习四,阅读下面三段文字,说一说它们各自是从哪一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荀子·礼论》译文社会行为规范是怎样兴起的呢?回答是:人一生下来就有欲望,如果欲望而又得不到,那么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追求没有限度和止境,那么就不能不起争夺,争夺就会导致混乱,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君王厌恶这种混乱,所以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来进行分别,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供给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因物资短缺而得不到满足,使物资不会被人们的欲望所耗尽,欲望和物资这两者互相扶持而有所增长,这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起源所以,所谓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是调养。第一段:从社会作用的角度讲礼。认为礼的作用在于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矛盾,既能“养人之欲”,又能维持等级差别(“贵贱有等,长幼有差”)。第二段:从人兽区别的角度讲礼。认为二者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语言而在于礼,礼慢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标志。第三段:从处理人我关系的角度讲礼。认为礼的特点是自卑以尊人,礼可使人人尊重他人而约束自己。课后听写:一、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舞蹈节目合作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触觉反馈学习板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足球明星见面会策划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艺术培训工作室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管理方案
- 2025年中国注塑电器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职业道德在心理咨询行业的应用心得体会
- 高校信访维稳工作组及职责规划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家访谈计划
- 【MOOC】软件度量及应用-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周测验参考答案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JJF(京) 124-2024 智能电表电动自行车充电辨识模组校准规范
- DB65-T 4783-2024 冰川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规范
- 护士中级职称竞聘述职课件
- 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6古对今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高空蜘蛛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墨西哥企业A2P短信市场前景分析
- 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完整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