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远看义位的形成与表达
“在中国词汇史领域,经常使用语言的时间发展是一项需要加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案例研究。”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远看”这类常用词,我们所说的“远看”是指人们把目光投向远方。文章重点考察了“远看”这类常用词在上古三个时期——上古前期、上古中期、上古后期13的词义演变,探讨了该概念场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的消长和更替,以期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尽点绵帛之力。本文所测查的上古传世文献资料凡23部:前期3部1,中期15部2,后期5部3,文中各个阶段的统计数字即源于此。一长树立了“攸望”“观”上古表达“远看”概念有12个词项,即“望”、“瞻”、“瞻望”、“瞻言”、“望见”、“览”、“遥见”、“遥望”、“远望”、“远观”、“眺望”、“观望”,它们具有共同的语义属性,都是指“把目光投向远方”,所以构成了“远看”概念场。《释名·释姿容》:“望,茫也,远视茫茫也。”《玉篇·亡部》:“望,远视也。”根据甲骨文,“望”的本义就是“向高处、远处看”,最早(指在我们所测查的上古文献中,下同)见于《诗经》。如:(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说文》:“瞻,临视也。”《段注》:“《释诂》、《毛传》皆曰:‘瞻,视也。’”虽然字书均未列“瞻”有“远望”义,但通过分析归纳语境义,我们认为“瞻”有“远望”义。当“瞻”与“中原”、“阪田”、“洛水”、“旱麓”、“高山”等距离远、面积大的物体组合时,则产生“远望”义。最早见于《诗经》,如:(2)瞻彼洛矣,维水泱泱。(《诗经·小雅·瞻彼洛矣》)(3)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诗经·大雅·旱麓》)(4)东闚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史记·河渠书》)因“瞻”有“远望”义,故“瞻望”为同义连用,亦指“向远处看”。最早见于《诗经》(见例5),如:(5)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邶风·燕燕》)(6)如囊穿米出,橐败粟弃,则囊橐委辟,人瞻望之,弗复见矣。(《论衡·论死篇》)因《诗经》多为四言格式,为凑足四言,有时“瞻”后还可接一个词尾“言”,构成“瞻言”,亦为“向远处看”之义。只在《诗经》中出现1例,如:(7)维此圣人,瞻言百里。(《诗经·大雅·桑柔》)见,可用在动词“望”后表结果,“望见”意为“远远地看见了”。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如:(8)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左传·定公三年》)(9)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孟子·尽心上》)(10)望见寇,举一垂;入竟,举二垂;狎郭,举三垂。(《墨子·号令》)(11)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吕氏春秋·审分览》)(12)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望见车骑从西来。(《史记·范睢蔡泽列传》)(13)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4)始皇幸梁山之宫,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车骑甚盛,恚,出言非之。(《论衡·语增篇》)根据古注,“览”有“远望”之义,最早见于屈原作品(见例15),如:(15)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王逸注:“览,望也。”(16)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楚辞·王褒·九怀·昭世》)(17)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史记·秦始皇本纪》)“遥”、“远”均可修饰“看视”类动词“见”、“望”、“观”分别组成“遥见”、“遥望”、“远望”、“远观”,均为偏正关系,均指“向远处看”。“遥见”还强调动作的结果,意为“远远地看见”。最早见于屈原作品(见例18),如:(18)时方弗以遥见兮,精晈晈以往来。(《楚辞·屈原·远游》)(19)相合其意,不达视遥见,流目以察之也。(《论衡·实知篇》)4“遥望”最早见于屈原作品,如:(20)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屈原·招魂》)“远望”最早见于春秋战国,如:(21)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楚辞·屈原·九章·哀郢》)(22)登之无蹊,维有楚棘而已,远望无见也,俛就则伤要,婴恶能无独立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远观”只在《淮南子》中出现1例,如:(23)乃以明物类之感,同气之应,阴阳之合,形埒之朕,所以令人远观博见者也。(《淮南子·要略》)《玉篇·目部》:“眺,眺望也。”《集韵·筱韵》:“眺,远视。”可见,“眺望”为同义连用,亦为“向远处看”,最早见于《礼记》(见例24),如:(24)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25)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吕氏春秋·仲夏纪》)(26)可以居高明,远眺望,登丘陵,处台榭。(《淮南子·时则训》)“观望”为近义连用,意为“向远处看”,最早见于《史记》(见例27)。如:(27)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史记·秦始皇本纪》)(28)传云:“督邮欲於楼上观望,亟扫除。”(《风俗通义·石贤士神》)二概念场的基础相互联系是概念场形成的前提,相互区别则是词项在该概念场得以存在的基础。那么,怎么比较概念场各词项的差异呢?我们的做法是在上古三个时期内,从语义属性、组合属性和使用属性三个方面分别比较各词项的差异。(一)前期该概念场的成员介绍上古前期,“远看”概念场成员有4个:望、瞻、瞻望、瞻言。这4个词项均只见于《诗经》,《周易》、《尚书》皆不见。“望”指人向远处看,所接受事为地名。“望”一般出现在“乘彼垝垣”(见例1)、“升彼虚矣”(见例29)、踮起脚跟(见例30)等语境中。不出现主语,但带宾语。如:(29)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诗经·鄘风·定之方中》)(30)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经·卫风·河广》)“瞻”指人眺望距离远、面积大的物体,如“平原”、“阪田”、“河流”、“山脚”等。不出现主语,但带宾语。见例2-3,又如:(31)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诗经·卫风·淇奥》)(32)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经·小雅·节南山》)(33)瞻彼溥原,乃陟南冈。(《诗经·大雅·公刘》)(34)瞻彼中林,甡甡其鹿。(《诗经·大雅·桑柔》)“瞻望”指人站在高山上(如“陟彼岵兮”、“陟彼屺兮”、“陟彼冈兮”)向远处眺望自己的亲人。不出现主语,有时带宾语(见例35-37),有时不带宾语(见例5)。如:(35)陟彼岵兮,瞻望父兮。(《诗经·魏风·陟岵》)(36)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经·魏风·陟岵》)(37)陟彼冈兮,瞻望兄兮。(《诗经·魏风·陟岵》)“瞻言”指圣人眺望百里之内的事物,出现主语,也带宾语。只见于《诗经》1例,见例7。综上所述,前期该概念场4成员的区别是:首先,语义属性不同,表现为关联义素不同。一是受事不同,“望”的受事为地名,“瞻”、“瞻言”的受事为事物,“瞻望”的受事为人;二是看视地点及范围5不同,“望”既可指站在地面也可指站在城墙等高处向远处望,故所视范围小或中等。“瞻”和“瞻言”均指站在地面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小。“瞻望”指站在高处向远方看,故所视范围为中等;三是构词能力不同,“瞻”的构词能力最强,能与“望”、词尾“言”分别组成新词“瞻望”、“瞻言”,“望”的构词能力次之,“瞻望”、“瞻言”则无构词能力。其次,组合属性不同。第一,内部组合不同。一是音节不同,“望”、“瞻”均为单音节,“瞻望”、“瞻言”均为复音节;二是结构不同,“望”、“瞻”均为单纯词,“瞻望”为并列结构,“瞻言”为附加式复合结构。第二,外部组合不同。一是是否出现主语的不同,只有“瞻言”出现主语,其余3词项均不出现主语;二是是否带宾语的不同,“望”、“瞻”、“瞻言”均带宾语,“瞻望”有时带宾语,有时不带宾语。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瞻”的频率最高(12次),占总数的52.2%;“瞻望”的频率次之(6次),占总数的26.1%;“望”的频率再次之(4次),占总数的17.4%;“瞻言”的频率最低(1次),仅占总数的4.3%。前期该概念场成员属性分析见表1。总之,前期该概念场成员共出现23例:“望”4例,“瞻”12例,“瞻望”6例,“瞻言”1例。(见上古“远看”概念场成员词频统计表,下同。)可见,“瞻”出现的频率最高,构词能力最强,故为前期该概念场的主导词。(二)外部组合属性上古中期,“远看”概念场成员有8个:望、望见、瞻、览、遥见、遥望、眺望、远望。望,施事为人,受事为人、事物和事件。既可指站在平地向远处看(见例38-40等),也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见例41、45、47、48、49等)。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有时带宾语,有时不带宾语。如:(38)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韩非子·喻老》)(39)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慎行论》)(40)田子方从齐之魏,望翟黄乘轩骑驾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41)故从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牵也,远蔽其大也。从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折也,高蔽其长也。(《荀子·解蔽》)中期的“望”前面大量出现“西”、“南”、“北”、“四”、“左右”等方位词,此时一般情况下不出现宾语,如:(42)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左传·成公十三年》)(43)以日倪而西望知之。(《吕氏春秋·季冬纪》)(44)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左传·襄公二十六年》)(45)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庄子·外篇·天地》)(46)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左传·昭公七年》)(47)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楚辞·屈原·九歌·河伯》)(48)隰斯弥见田成子,田成子与登台四望。(《韩非子·说林上》)(49)自扶而上城。封人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吕氏春秋·开春论》)只有极少数例外,当“望”前有方位词修饰时仍出现宾语,如:(50)三面皆畅,南望隰子家之树蔽之。(《韩非子·说林上》)望见,除了有“远望”之义,还强调其结果,表示远望到了受事,受事既可是人,也可是事物,还可是事件。既可指站在平地也可指站在高处向远处看。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带宾语。如:(51)登铁上,望见郑师众,大子惧,自投于车下。(《左传·哀公二年》)(52)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孟子·尽心下》)(53)望见寇,举一烽。(《墨子·杂守》)(54)简子上之晋阳,望见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吕氏春秋·似顺论》)“瞻”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所接受事为具体事物。出现主语,也带宾语。如:(55)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荀子·非相》)——杨倞注:“瞻马,言不能俯视细物,远望才见马。”“览”指人站在高空向下眺望某处全景或远景,不出现主语,带宾语。见例15,又如:(56)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楚辞·屈原·远游》)综上所述,“望”、“望见”、“瞻”、“览”4词项的区别是:首先,语义属性不同。第一,表义素不同,即结果不同。“望见”是一种看视的结果,指施事一定见到了受事,其余3词项均是一种看视的行为,其结果可能见到了受事,也可能未见到受事。第二,关联义素不同。一是受事有所不同,“望”、“望见”所接受事为人、事物和事件,“瞻”、“览”所接受事仅为事物;二是看视地点不同,“望”、“望见”均指施事站在平地或高处向远处看,而“瞻”指施事站在平地向远处看,“览”指施事站在高空向远处看;三是所视范围不同,“望”、“望见”所视范围小或中等,“瞻”视范围小,“览”视范围大;四是看视方向不同,“览”具有“向下看”的属性,“望”与“望见”的看视方向广泛,可指向上看、向下看、向前看,“瞻”的方向特征不明显。其次,组合属性不同。第一,内部组合不同。一是音节不同,“望见”为复音节,其余3词项均为单音节;二是结构不同,“望见”为动补结构,其余3词项均为单纯词。第二,外部组合不同。一是是否出现主语的不同,“望”、“望见”的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瞻”出现主语,而“览”则不出现主语;二是是否带宾语的不同,“望”有时带宾语,有时不带宾语,其余3词项均带宾语;三是是否出现状语的不同,“望”前可受方位词修饰,而其余3词项则不出现状语。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望”的频率最高(99次),所占比例也最多(81.1%),“望见”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次之(12次,9.8%),“瞻”的频率及所占比例再次之(3次,2.5%),“览”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最低(2次,仅占1.6%)。中期“望”、“望见”、“瞻”、“览”4词项属性分析见表2。“遥见”指人站在高空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不出现主语,也不带宾语。只在《楚辞》中出现1例,见例18。“遥望”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受事为地名。不出现主语,但带宾语。只在《楚辞》中出现1例,见例20。“眺望”指人处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不出现主语,也不带宾语。见例24、25。“远望”指人站在高地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与“登大坟”(见例21)、“登石峦”(见例57)、“登高”(见例58)组合。不出现主语,也不带宾语。如:(57)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58)登高远望,使人心瘁。(《文选·宋玉·高唐赋》)由上可知,“遥见”、“遥望”、“眺望”、“远望”四者的区别是:首先,语义属性不同。第一,表义素不同,即结果不同。“遥见”强调看视的结果,而其余3词项均指看视行为。第二,关联义素不同,表现为看视地点和看视范围不同。“遥见”指施事站在高空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大。“遥望”指施事站在平地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小。“眺望”、“远望”指施事站在高处上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为中等。其次,组合属性不同。第一,内部组合不同。一是结构不同,“眺望”为同义连用的并列结构,其余3词项均为偏正结构。第二,外部组合不同,表现为是否带宾语的不同,只有“遥望”能带宾语,其余3词项均不带宾语。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远望”的频率最高(3次),所占总数的比例为2.5%,“遥见”、“遥望”、“眺望”的频率最低(均为1次),所占总数的比例均为0.8%。中期“遥见”、“遥望”、“眺望”、“远望”4词项属性分析见表3。中期该概念场成员共出现122例:“望”99例,“望见”12例,“瞻”3例,“览”2例,“遥见”1例,“遥望”1例,“眺望”1例,“远望”3例。可见,“望”的使用频率最高,构词能力最强,能与“见”、“遥”、“眺”、“远”分别组合成新词项“望见”、“遥望”、“眺望”、“远望”,故为该概念场中期的主导词。(三)“望”、“望”、“望”上古后期,“远看”概念场成员有10个:望、望见、瞻、瞻望、览、遥见、眺望、远望、观望、远观。“望”指施事站在平地(见例59-61)或高处(见例63-66)向远处看,所接受事既可是人(见例59-60等),也可是事物(见例61、64、65等),还可是事件(见例66)。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有时带宾语,有时不带宾语。(59)望君而笑,是公也。(《淮南子·齐俗训》)(60)明日往朝,师望之,谓之曰:“吾非爱道于子也,恐子不可予也。今日教子以秋驾。”(《淮南子·道应训》)(61)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62)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军置陈如项籍军,上恶之。(《史记·黥布列传》)(63)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淮南子·说山训》)(64)见日月光,旷然而乐,又况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淮南子·泰族训》)(65)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史记·封禅书》)(66)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史记·李将军列传》)此时期的“望”前面可受方位词修饰,其后出现宾语的情况比较普遍。如:(67)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史记·周本纪》)(68)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史记·吕不韦列传》)(69)西望昆仑之轧沕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70)从日入之下,东望今之天下,或时亦天地合。(《论衡·说日篇》)此时期的“望”的施事除了是人外,还可以是动物“猛虎”,如:(71)泽有猛虎,厉牙而望。(《论衡·知实篇》)“望见”指人站在平地(见例72-74)或高处(见例75-76)向远处看,所接受事既可是人(见例73等),也可是事物(见例74),还可是事件(见例76)。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有时带宾语,有时不带宾语。如:(72)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史记·淮阴侯列传》)(73)路中大夫既许之,至城下,望见齐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74)彼从下望见其形,若斗筐之状,状如正圆,不如望远光气,气不圆矣。(《论衡·说日篇》)(75)高帝南过曲逆,上其城,望见其屋室甚大。(《史记·陈丞相世家》)(76)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史记·留侯世家》)可见,“望”与“望见”均指人站在平地或高处向远看,所接受事均为人、事物和事件,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区别:首先,语义属性不同。第一,表义素不同,即结果不同,“望”是一种看视的行为,而“望见”是一种看视的结果,指施事一定见到了受事。第二,关联义素不同,表现为施事略有不同,“望”的施事主要为人,但也出现1例为动物的,而“望见”的施事仅为人。其次,组合属性不同。第一,内部组合不同。一是音节不同,“望”为单音节,“望见”为复音节;二是结构不同,“望”为单纯词,“望见”为动补关系的复合结构。第二,外部组合不同,表现为是否出现状语的不同。“望”前可受方位词修饰,而“望见”则不出现状语。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望”的频率为95次,占总数的57.2%;“望见”的频率为34次,占总数的20.5%。“望”与“望见”的属性分析见表4。“瞻”指施事站在平地看远处的高山(见例4)、河流(见例67)等距离远、面积大的物体。“瞻”也可写作“詹”,见例67。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带宾语。“瞻望”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所接受事为事物。出现主语,也带宾语。见例6,又如:(77)人瞻望之,则知其为粟米囊橐。(《论衡·论死篇》)“览”既指施事站在高空往下看远处(见例78),也可指站在高处往远处看(见例79-80)。所接受事既可为人(见例78),也可为事物(见例79-80)。施事主要为人,但也出现1例施事为动物“凤皇”的(见例78)。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带宾语。如:(78)凤皇翔于千仞之上兮,览德煇而下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79)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楚辞·刘向·九叹·惜贤》)(80)陟玉峦兮逍遥,览高风兮峣峣。(《楚辞·王逸·九思·守志》)综上所述,“瞻”、“瞻望”、“览”三者的区别是:首先,语义属性不同,表现为关联义素不同。一是施事稍有不同,“览”的施事主要是人,但也出现1例是动物的,而“瞻”和“瞻望”的施事均是人;二是受事略有不同,三者所接受事均可为事物,但“瞻”所接受事为距离远、面积大的事物,“览”所接受事还可为人;三是看视地点不同,“瞻”和“瞻望”均指施事站在平地向远处看,而“览”指施事站在高空或高处看;四是所视范围不同,“瞻”和“瞻望”所视范围小,而“览”所视范围大或中等;五是看视方向不同,“览”包含“向下”的方向特征,但“瞻”和“瞻望”包含“向前”的方向特征。其次,组合属性不同。一是音节不同,“瞻”和“览”均为单音节,“瞻望”为复音节;二是结构不同,“瞻”和“览”均为单纯词,“瞻望”则为同义连用的并列结构。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瞻”和“瞻望”的频率均为2次,均占总数的1.2%;“览”的频率为19次,占总数的11.4%。“瞻”、“瞻望”、“览”三者的属性分析见表4。为便于排版,我们把后期10个词项分成两个表:“望”、“望见”、“瞻”、“瞻望”、“览”5词项的属性分析列为一个表(见表4),“遥见”、“眺望”、“远望”、“观望”、“远观”5词项的属性分析列为一个表(见表5)。“遥见”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强调动作的结果,受事为事物。主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其后不带宾语。见例19,又如:(81)孔子既不能如心揣度,以决然否,心怪不信,又不能达视遥见,以审其实,问公明贾乃知其情。(《论衡·知实篇》)“眺望”指人处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不出现主语,也不带宾语。见例26。“远望”指人站在高处(见例82)或平地(见例83-84)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不出现主语,有时带宾语(见例83),有时不带宾语(见例82)。如:(82)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楚辞·东方朔·七谏·自悲》)(83)怊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楚辞·庄忌·哀时命》)(84)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淮南子·说林训》)由上可知,“遥见”、“眺望”、“远望”三者的区别是:首先,语义属性不同。第一,表义素不同,即看视结果不同。“遥见”强调动作的结果,指一定见到了受事,而“眺望”、“远望”则指看视的行为,不一定能见到受事。第二,关联义素不同,表现为看视地点和范围不同。“遥见”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较小,“眺望”指人处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为中等,“远望”指人站在平地或高处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小或中等。其次,组合属性不同。第一,内部组合不同,表现为结构不同。“遥见”、“远望”为偏正结构,“眺望”为同义连用的并列结构。第二,外部组合不同。一是是否出现主语的不同,“遥见”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主语,“眺望”、“远望”则均不出现主语;二是是否出现宾语的不同,“遥见”、“眺望”均不出现宾语,“远望”则有时出现宾语,有时不出现宾语。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远望”的频率及所占比例最高(6次,3.6%),“遥见”次之(2次,1.2%),“眺望”最低(1次,0.6%)。“遥见”、“眺望”、“远望”三者的属性分析见表5。“观望”指人站在平地(见例27等)或高楼上(见例28)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主语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不带宾语。“观望”表“远看”有时含“犹豫不决”之义,如:(85)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史记·律书》)(86)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史记·魏公子列传》)“远观”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出现主语,但不带宾语。只在《淮南子》中出现1例,见例23。可见,“观望”与“远观”的区别是:首先,语义属性不同,表现为关联义素不同。一是看视地点和范围有所不同,“观望”指人站在平地或高楼上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小或中等,“远观”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故所视范围小;二是情态不同,“观望”表“远看”有时含“犹豫不决”之义,而“远观”则无此含义。其次,组合属性不同。第一,内部组合不同,表现为结构不同。“观望”为近义连用的并列结构,“远观”则为偏正结构。第二,外部组合不同,表现为是否出现主语的不同,“观望”可出现也可不出现主语,“远观”则出现主语。最后,使用属性不同,即频率不同。“观望”的频率为4次,占总数的2.4%;“远观”的频率为1次,占总数的0.6%。“观望”与“远观”的属性分析见表5。后期该概念场成员共出现166例:“望”95例,“瞻”2例,“瞻望”2例,“望见”34例,“览”19例,“遥见”2例,“眺望”1例,“远望”6例,“观望”4例,“远观”1例。可见,“望”的使用频率最高,构词能力最强,故仍为该概念场后期的主导词。三概念领域语言的发展(一)词项的语义属性分析上古前期,“远看”概念场成员有4个:望、瞻、瞻望、瞻言。到了中期,该概念场成员增至8个:望、瞻、望见、览、遥见、遥望、眺望、远望。其中“望”、“瞻”是从前期继承而来的,其余6词项均为新生的。这6个新词项的产生是因为:第一,受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前期“望”所占比例为17.4%,中期则增至81.8%,可见,单音节“望”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汉语发展的总趋势是双音化,因此,新产生的6个词项中,除“览”为单音节外,其余5个均为双音节,它们想瓜分“望”表“远看”义所占比例,以符合汉语双音化的趋势。第二,受汉语表义趋于一般化、概括化的影响。从汉语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表达概念,倾向于用一般化、概括化的词语,以减轻人们的交际负担。新产生的6个词项中,就有“遥见”、“遥望”、“远望”3词项均为“修饰语+中心语”这种偏正结构,是概括化的词语。第三,受“望”的语义属性负担过重的影响。“望”的语义属性很多:既可指施事站在平地向远处看,也可指施事站在高处向远处看。中期新生的“遥望”专指施事站在平地向远处看,“眺望”和“远望”则专指施事站在高处向远处看,分别分担了“望”的一部分比例。“望”的结果有二:一是望而不见,二是望而可见。中期新生的“望见”、“遥见”则专指望而可见,分担了“望”的一部分比例。第四,受表达新属性的需要而产生。中期新生的“览”表达了一种新的属性要素,即指施事站在高空远距离向下看,它具备两个新的语义属性:一是看视的地点在高空,二是看视的方向很明显,为向下看。前期的“瞻望”在中期未出现,但到后期又出现了。前期的“瞻言”则从此消亡了,这是因为:“瞻言”是受《诗经》四言为主的文体格式的影响,在“瞻”的基础上再加一个词尾“言”形成的,其基本用法与单音节词项“瞻”相同。到了中期和后期,由于不受《诗经》这种文体格式的限制,其用法由“瞻”承担,所以“瞻言”就消失了。发展到后期,该概念场成员又增至10个:望、望见、瞻、瞻望、览、遥见、眺望、远望、观望、远观。其中“望”、“望见”、“瞻”、“瞻望”、“览”、“遥见”、“眺望”、“远望”8词项是从前期和中期继承下来的,其余“观望”、“远观”2词项为后期新产生的。“观望”是为表达新的属性要素而产生的:“观望”表“远看”时含“犹豫不决”之义。中期的“遥望”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所接受事为事物,其用法被后期的“远望”所取代了,故“遥望”到后期则消亡了。(二)事件与地位分析综上所述,“远看”概念场成员在上古三个时期语义属性及相互关系的演变情况是:“瞻”贯穿上古三个时期,均指人站在平地看远处的平原、阪田、高山、河流等距离远、面积大的物体。但其在上古三个时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前期所占比例为52.2%,占据主导词位置,中期所占比例为2.5%,后期所占比例为1.2%。这是因为“瞻”是单音节,受汉语双音化总趋势的影响,故逐渐退出该概念场。因此,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在该概念场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望”贯穿上古三个时期,均指施事站在平地或高处向远处看。但其属性要素变化较大:一是施事稍有变化,前期和中期“望”的施事均为人,后期“望”的施事除了主要是人外,还可是动物;二是所接受事有所扩大,前期的受事限于地名,中期和后期的受事既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事件;三是修饰语变化较大,前期的“望”前面未出现方位词,中期的“望”前面大量出现“西”、“南”、“北”、“四”、“左右”等方位词,一般情况下不带宾语,后期则普遍可带宾语;四是各个时期所占比例变化较大,前期所占比例为17.4%,中期所占比例为81.1%,后期所占比例为57.2%。中期所占比例比前期上升幅度较大,这是由于“望”所包含的属性要素中期比前期有所扩大,故其所占比例中期比前期增多了,一跃而为主导词。后期所占比例比中期有所下降,这说明“望”在该概念场的地位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受汉语双音化总趋势的影响,单音节“望”的优势地位有所动摇。“望见”贯穿上古中期和后期,均指人站在平地或高处远看,所接受事既可是人,也可是事物,还可是事件。其所占比例越来越多,中期所占比例为9.8%,后期所占比例为20.5%,这说明它在该概念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为它符合汉语双音化的总趋势。“眺望”亦贯穿中期和后期,均指人站在楼上向远处看,其后不带宾语。其所占比例稍有下降:中期所占比例为0.8%,后期所占比例为0.6%,这说明它在该概念场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这是因为“眺望”为并列结构,不符合人们表意倾向于一般化、概括化的总趋势。“瞻望”贯穿前期和后期,前期指人站在高山向远处看,受事为人,后期指人站在平地向远处看,受事为事物。其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前期所占比例为26.1%,后期所占比例为1.2%。这说明它在该概念场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这亦是因为“瞻望”为并列结构,不符合人们表意倾向于一般化、概括化的总趋势。“览”贯穿中期和后期,中期指施事站在高空俯瞰某地全景,后期除了继承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甲级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烟ODM定制加工合同2篇
- 2025年房产代理业务协议
- 2025年度通信设备商标授权合同2篇
- 专业饲料供应合同书2024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茶叶代销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投资居间合作协议3篇
- 2021-2026年中国头痛药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维修抵押担保合同范本3篇
- 10架AC311A直升机购销合同2025年度质量监控协议3篇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市场营销体系(6版)
- 2023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 钢结构加工厂考察报告
- 发电机检修作业指导书
- 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习题答案 第五版
- 废旧物资处置申请表
- GB/T 37234-2018文件鉴定通用规范
- 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
- 质量检查考核办法
- 云南省普通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基本素质发展初一-初三
- 外科医师手术技能评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