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_第1页
宋元时期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_第2页
宋元时期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_第3页
宋元时期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_第4页
宋元时期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元时期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建立

广州是中国第一个开放的城市。从古代文学的角度来看,广州在没有香港市场之前与中国北方和南洋国家之间建立了贸易和交换货物之间的关系。广州又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公元前4、5世纪,就与巴比伦有贸易往来。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比张骞于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开拓的陆上“丝绸之路”要早2、3百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统一岭南,将岭南分为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治设在番禺(广州旧称)。是年,南海郡尉任嚣筑番禺城,港市开始形成。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孙权将合浦以南划为交州,以北划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而得。孙吴重视东南沿海开发,海上贸易繁盛,广州成为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公元402元(东晋元兴元年),朝廷派著名清官吴隐之来广州任刺史,岭南经济发展较快,广州已经成为南中国海外贸易的中心。公元420年至589年(南北朝时期),广州已成为“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贸易港口。到了唐朝,广州已成为与亚历山大齐名的世界两大港口城市。公元714年(唐开元二年)前,广州已设立我国最早的管理对外经济贸易的专官市舶使,外经贸机构也相应设立。市舶使又叫结好使,除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外,还兼管外交事务,任此职者多为皇帝心腹。公元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2月,宋军攻下广州。6月,以地方行政长官潘美、严崇珂兼任广州市舶使,着手在广州建立对外经济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市舶司的职责范围是负责船舶出入港和货物贩卖签证;检查违禁物品进出口;征收关税;承担专卖权利,对禁榷物资负责管理、博买、保管、解送;负责接待和保护各国使节和商人①1。公元1080年(宋元丰三年),宋朝政府以广州为试点,制订了《广州市舶条(法)》,并委官推行。该条例是我国最早的市舶管理条例。其内容包括海舶出入港管理;抽解(即征税);禁榷(即专卖)和博买(即政府收购);禁止官吏私营海外贸易;奖惩等一系列具体规定②2。元代的市舶管理,基本上沿袭宋朝的制度,但管理更加严密。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政府在广州建立市舶司。为制止官吏贪污滋长,于公元1293年(元至元三十年),颁行整治市舶司法则22条。公元1314年(元延祐元年),又修订颁布新的市舶法则22条。禁止偷税、漏税;禁止官吏利用权势,拘占商舶或勒令舶商捎带钱物下番买卖;禁止出国使臣以进呈宝物为名,逃避抽解;舶商须得政府批准,领取公凭,填明所往之国,才能入番贸易,违者,一经查出,货尽没官。外国商人带来货物,由官方查验,依市舶司条例按宋制,分粗货、细货两种征税,粗货征税1/15,细货征税1/10。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明政府在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宁波设立市舶司。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海禁,不准“片板下海”,罢三市舶司,禁止私人通商海外,对外经济贸易以朝贡的形式出现,即“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手续繁琐,首先对允许朝贡的国家发给“勘令”(凭证),贡使持“勘令”在入境处对验无假,才能入境。其次是严格限制朝贡次数,纳贡的国家数十个,均按规定进行。如规定琉球是两年一贡;安南、占城、高丽等国是三年一贡;日本等国是十年一贡。纳贡入境的地点也作了指定,规定琉球在泉州,日本在扬州,其他国家的贡使一律在广州口岸入境。后因前来朝贡的贡使和蕃商日益增多,又在广州、泉州、宁波三地设“驿”。广州的“怀远驿”设在今十八甫路,有房120间,专门接待各国贡使。公元1522年(明嘉靖元年),因倭寇猖獗,加上葡萄牙人在沿海的骚扰,为了严申海禁,明政府罢泉州、宁波两市舶司,只留广州市舶司。广州成为我国唯一对外通商的口岸。按《明史·职官志》载,明朝广州市舶司的职责范围是:负责海外诸国来华的朝贡事务;掌管贡舶互市和抽分;执行海禁政策,禁止军民人等通蕃。公元1403年(明永乐元年),重新恢复三市舶司设置。永乐年间,还设立牙行机构。随贡使而来的蕃货,要通过职掌评估货价的中介机构牙行,才能进行贸易。牙行在明代对外经济贸易中,无论是明是暗,都起了相当重要的垄断作用。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我国唯一的海关——粤海关。粤海关下辖省城大关(下辖11口)、澳门总口(下辖4口)、乌坎总口:(下辖11口)、庵埠总口(下辖16口)、梅菉总口(下辖6口)、海安总口(下辖13口)、海口总口(下辖9口)。粤海关管辖广东境内大小关口70多处,由监督负责,其官衙相当于总督,地位重要,多为旗人充任。粤海关的管理办法,比历代市舶司实行的制度更为完善。其征税分为船钞和货税两个部分。船钞按船的大小分等级征税,东洋夹板船1等1400两,2等1100两,3等600两,4等400两;西洋夹板船1等1400两,2等1100两,3等600两2。进口货税率一般为36%,出口货税率一般为4%3。实施这套管理办法,既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开展,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公元1720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广州成立公行。各时期公行家数不同,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通常习惯称为“十三行”。行商的职责是为政府承保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心应缴纳的税饷;包销进口商品,为洋商代购出口货物;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等。其兼有商务和外交双重职责的角色,成为清政府与外商联系的重要桥梁。民国时期,广州的对外经济贸易仍由海关管理。公元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人民政府收回了帝国主义占据的海关,没收了旧中国的官僚资本,由国营有关部门管理对外经济贸易,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州对外经济贸易的性质。对外经济活动以小规模、行业零星分散的华侨投资为主。1955年,成立广州市华侨投资公司,办理对侨资的引进及项目组建。但直至1958年,广州市仍未设置独立的对外经济贸易机构,出口商品都是由省属的各专业出口公司与市计划、财贸主管部门直接衔接,由生产单位直接供应出口。为了进一步加强各项经济工作的管理,广州市于1959年2月成立对外贸易局,分设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和业务科⑤4,办公地点设在长堤路91号。其管辖范围也只限于进出口业务,外经工作仍分属广州市政府的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管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州市的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断。1972年,广州市委成立对外贸易领导小组,行政上直属市计委,由市计委军管代表陈志中任主任,曹克任副主任。1973年,广州市计委撤销军管,陈志中的职务由曹云屏接任。由于人员变动大,工作并不正常。1978年5月,广州市革命委员会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由汤国良任组长,曹云屏、黎敏任副组长,韩英为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主要是发放外贸人民币和外汇贷款。1978年12月,广州市对外加工装配及技术引进工作起步,成立“广州市加工装配和技术设备引进领导小组”(简称“引进办”这是独立的广州外经机构的雏形)取代“广州市外贸领导小组”的工作,对外称“广州市对外经济技术联络办公室”。组长杜祯祥,副组长罗范群、杨毅、林西、汤国良。办公室主任曹云屏,副主任韩英、李欧平、王林卿、梁尚立、柯永汉。下设技术设备引进组、来料加工装配组和资料情况组。从唐代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直至1980年2月,广州市的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工作机构都没有分开。1980年2月,广州市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简称“市外经委”,这是广州市与外贸机构分开的第1个正式独立的外经机构)。其职能是:拟定全市外经工作的长远计划、年度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指导区、县、局三来一补,引进技术设备工作,指导对外洽谈,检查督促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开展对国外、港、澳、东南亚地区的商情和经济发展调查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好涉外工贸关系及内外贸易关系的矛盾;提供咨询服务,承包外经人员出国考察事宜等。同年3月,撤销“广州市加工装配和技术设备引进领导小组”,对外仍保留“广州市对外经济技术联络办公室”的名义。广州市对外贸易局、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归市外经委管理。市外经委主任由市委书记欧初兼任,韩英、李欧平、梁尚立为副主任。下设办公室、调研室、规划处、业务处、进出口处,干部编制60人。1981年2月,欧初的主任职务由樊志刚接替。是年12月,副主任梁尚立调任广州市副市长,不担任市外经委的领导职务。1982年10月,李欧平离休。1983年4月,广州市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与广州市对外贸易局合并,称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和市政府决定,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与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由于种种原因,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对外贸易局、外事办三个单位的机构未能合并。是年8月,樊志刚离任,市委任命刘念祖为市对外经济委员会主任,韩英、郑康明、董世润、刘延林、蔡列义为副主任。刘、蔡均为市对外贸易局的领导。因此,广州市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真正易名为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连同是年6月并入的广州市外事办公室一起,实行1个牌子,3套人马合署办公,业务仍各自运行。1984年3月,刘念祖、韩英调出,杨资元接任广州市外经贸委主任,林滨、过沛南为副主任。6月,市外事办公室独立设置。是年7月,董世润带职调香港越秀企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是年底,增设外资企业管理处和对外合作劳务处(后称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处)。1985年3月,杨资元调任广州市副市长,吴秉辉(原市计委副主任)任市外经贸委主任,副主任为林滨、张伯华、郑康明、过沛南。8月,过沛南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10月,广州市对外贸易局独立设置。广州市对外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为市政府统筹全市外经工作的协调机构。组长由杨资元兼任,成员包括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的领导人。下设办公室,承办协调工作的具体事务。办公室不另设编制,日常工作由市外经贸委办公室同时承担。1986年3月,任命麦兆儒、吕锦汉为市外经贸委副主任。1987年2月,市外经贸委增设技术引进处,负责主管全市国外借款,统筹技术引进及技术出口工作。4月,外资业务一、二处合二为一。8月,成立人事培训处,主管外经贸系统各级人事任免与经贸人员培训。1988年9月,成立对外经济联络处,审批外商驻广州机构,安排外经贸系统对外联络事宜。林滨不再担任副主任职务,专任广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总经理。同月,为适应广州市对外经济的发展及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合并市外经委与市外贸局,重新组建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0月,合并工作完毕。主任吴秉辉,副主任林滨、麦兆儒、吕锦汉、王德业、孙伟文,顾问刘延林。机关设置由原外经贸委9个处室(即办公室、调研处、计划统计处、外资业务处、技术引进处、外资企业管理处、进出口管理处、国际经济合作处、人事培训处)增至17个处室,即增加基建储运处、外贸管理处、企业管理处、审计处、财务处、对外经济联络处、政治处、保卫处,编制198人。至此,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展成为全面统筹和领导广州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唯一主管部门⑥5。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1、负责组织审批或审核上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进口设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章程和技术出口合同;指导、检查市属区、县、局的项目审批工作;参与重点项目的对外谈判、签约,检查督促合同的执行。2、负责本市外贸周转外汇、以进养出外汇的用汇审批;负责市属的外商投资企业、补偿贸易、租赁贸易、来料加工的物资设备进口和产品出口的审批;负责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提供的赠送物资的进口审批;负责计划外出口物资的审批。3、审批、签发和管理本市的进出口许可证以及有配额和限额的出口商品。4、负责督促检查本市地方性外贸公司承担的出口业务,保证出口计划的实现。5、归口审批和审核上报本市驻外经济贸易机构和享有进出口权的工、农、特贸易公司(企业)的设置、合并和撤销手续;管理本市驻港、澳和国外经济贸易机构和企业;审批外国企业和华侨、港、澳、台常驻本市代表机构。管理范围是负责广州市外贸总公司、各外贸专业公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