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冈底斯阿林图所见的清初西部西藏_第1页
康熙朝冈底斯阿林图所见的清初西部西藏_第2页
康熙朝冈底斯阿林图所见的清初西部西藏_第3页
康熙朝冈底斯阿林图所见的清初西部西藏_第4页
康熙朝冈底斯阿林图所见的清初西部西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熙朝冈底斯阿林图所见的清初西部西藏

一、西藏地图研究的实践回顾到目前为止,中国和西藏学术界很少提及“皇帝的完整地图”中的西藏及其边境省份和地方名称,不用说,专业书籍也是如此。而且西藏地名的标记也是错误的。例如,孙健干在《康永干时期地图与西域形成的研究》一书中引用了清世宗的真实记录,并生成了“八纳、夏刚、桑加、胡宗”等西藏地名。笔者认为这里误将两个地名标点成了四个地名,“嚓哇坐尔刚”即“匝昨里冈河屯”,首先以满文Dsdsorghanghoton见于1719年铜版《皇舆全览图》,最初汉文译名“匝昨里冈河屯”,见于1721年该木版第12幅《金沙澜沧等江源图》;“桑噶吹宗”即“桑阿充宗河屯”,首先以满文Sanggacoidsunghoton见于1719年的铜版《皇舆全览图》,最初汉文译名“桑阿充宗河屯”见于1721年该木版第12幅《金沙澜沧等江源图》。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耶稣会士安伟尔1733年法文的大地投影锥形或弧线有经纬度长方形方格的西藏地图,该地图的经度虽然没有标明,但显然是以巴黎为起始经点;左下部标明了中国里数标尺,中国50里一单位标尺格度,相当5度。该地图通过法国耶稣会士雷孝思的译介,出色地反映了康熙时期满文1719年铜版《皇舆全览图》中西藏部分的内容。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DuHalde,Jean-Baptiste,1674~1743年)61岁著《中华帝国全志》(Descriptionge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physiquedel’EmpiredelaChineetdelaTartarieChinoise;Bd.4,1735)收入了这张安伟尔1733年法文的有经纬度方格的西藏大地投影地图,显然掌握了更多的资料,不仅宣泄了西藏地图形成的细节,而且分成多幅,内容依据细密。以下英译文地图西藏9幅各自由英国学者根据英译本编者所述译绘,并且作了进一步的内容补充。杜赫德的各图主要出自康熙满汉文地图中的1721年木版第9幅《河源图》、木版第11幅《杂旺阿尔布滩图》、木版第12幅《金沙澜沧等江源图》、木版第13幅《拉藏图》、木版第14幅《雅鲁藏布江图》、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木版第17幅《(早期的)雅礲江图》、木版第18幅《(早期的)扬子江-湄公河-萨尔温江江源图》、木版第36幅《西藏图》。1721年木版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有北平辅仁大学出版社1941年珂罗版,1函36张,散页,内收《盛京全图》、《河套图》、《哈密图》、《湖广全图》、《江南全图》、《西藏图》等,尺寸14乘10又四分之一英寸(35.5厘米×26.7厘米)。编辑者是抗战时期在该大学从事地图研究的39岁的德国学者瓦尔特·福克斯博士(1902年生)。他此前久居沈阳,与日本一机构有联系。1943年,他又在同大学出版了康熙《〈皇舆全览图〉研究》一书,前言3页,正文414页。1946年,他又在同大学出版了35页的元朱思本《〈广舆图〉研究》一书,影印了约1555年的地图48张。1948年,美国著名蒙古学者拉铁摩尔在美国地理学会办的《地理评论》杂志上撰文对以上三种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评论。可以看出,康熙满文地图各图的译者在翻译满文地名时是各自随音译汉的,既不熟悉当时有关西藏地区汉文史料的通常译法,也没有在译法上互通声气,力求统一。各图的内向地名必然会有重复,所以一个地名在不同的地图中会有不同的译法。同样可以看出,《乾隆十三排图》翻译满文西藏地名时,与康熙满文1719年铜版《皇舆全览图》中西藏部分汉文各图的译法也不一样,显然是没有参考此前的汉文译法。应当指出的是,杜赫德的西藏各图下面以北京为经度起始点(即以北京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但是有完整的大地投影弧线经度,均有大地投影锥形长方形方格,可是纬度线却是直的,与大部分直线经度线重合。这是康熙地图原来的画法。为什么会这样?笔者目前没有找到答案。不过由于弧线下面均标有北京刻度,所以人们以此为计算标尺,不必理会多出来的直线经度线。应当指出的是安伟尔1733年法文的有经纬度方格的西藏地图有部分大地投影英译本,上面以北京为经度起始点,下面以伦敦为经度起始点。在康熙以来的西方人的西藏地图中,以伦敦为经度起始点的地图这是唯一的一张。图上左面有南京城市概图,右面有苏州城市概图。地图左下角描述为:“法国国王的地理家安伟尔据耶稣会士们所描述的一张西藏和不丹及喀什噶尔与哈密诸地图,根据东方地理和历史学家们的描述加上了喀什噶尔至里海间部分”。这是第一张英文西藏地图,而且内容较为完整。地图西至阿里边外,东南至缅甸、老挝和安南,东至康定地区,东北至卫拉特统治的青海湖地区。只是该地图没有里数标尺。可以肯定地说,参与康熙西藏地图绘制的西方耶稣会士没有一个到过西藏;北京钦天监的僧人应当不是西藏本地人,到过西藏的已经知道的不过两三人,他们虽然从青海一路进出西藏,经过前后藏远至阿里地区测绘,但是别的地区及东部西藏的测绘资料肯定得到其他西藏官员的积极提供,只是这些地区没有准确的测绘数据,大致依靠推算入图。AnonkekouAnongen,cestparcenomqu’ondesigneauThibet-l’EtatduMogolouduSultandesIndes,见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的西藏地图,在西藏阿里与印度德里之间,可译为:“厄纳特克,藏族人所称莫卧尔国或印度苏丹国”。“厄纳特克”,见成于嘉庆初年的官书《卫藏通志》卷15“部落”中的“巴勒布”条;同条又作“尼讷特克”。“尼”为“厄”之形近而讹。同卷“布噜克巴”条又作“瓦纳特克”,均指当时莫卧尔印度。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9幅西藏地图作ThedominionsoftheGreatMogol,knowntotheinhabitantsofthispartofTibetbythenamesofAnonkekandAnonjen,可译为:“厄纳特克,西藏此部分居民所知大莫卧尔辖地”。“巴尔蒂斯坦”首先以满文Mombabidiaiman-ijecen见于1719年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汉文译名不见收入该满文地名的1721年该图的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此即安伟尔1733年法文的有经纬度方格的西藏地图的FrontieredeMombaPitaiouPiti.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据1717年测绘资料的第9幅西藏地图作LimitsofMompaPitayorPiti.以后200年中,以不同的写法,见于各时期的外文地图与书籍。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据1717年测绘资料的第9幅西藏地图编译的1719年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左半部分。地图上方左面方框内说明该地图的点位乃1717年僧侣数学家们据当地人报告所绘,MichaelChamberlalne(MichaelChamberLaine?)先生据(英译本)编者所述(译绘)。以下所述9幅英译本地图上面均以法国巴黎为经度起始点,下面均以北京为经度起始点。即以北京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法文地图未作此说明。纬度的标线格度与今天的以格林威治时间为起始点的地图并不一致。除了第六幅,8幅地图中均有中国、法国和英国对照里数里程标尺,特别是华里与英里的对照里数标尺尤为重要。相当于康熙满汉文地图中的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该满汉文地图有48个地名)右面的大地投影法文西藏地图;对应为大地投影英译文地图西藏第八幅,地图上方左面椭圆形框内说明该地图据僧侣数学家所绘,1717年耶稣会士校定,43岁的英国罗彻斯特(Rochester)议会议员大卫·波尔希尔(DavidPolhill,1674年生,1710年至1754年曾经为英国下议院议员,1754年1月15日80岁去世)先生据(本英译本)编者所述(译绘)。地图右面方框内还说明:冈底斯山(MountKentais)西南为僧侣们(LamaMathematicians)旅行的终端,定位据当地人的报告。并且附注:(地图中的)Dsaprong或Chaprong(古格则布隆)疑为AntonyAndrade(明末抵达此地的葡萄牙耶稣会士安德拉德)神父的Ciaparanga或Chafarang.“们巴楚木郎你艾满衣遮辰”首先以满文Mombadsomlangniaiman-ijecen见于1719年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汉文译名收入该满文地名的1721年该图的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成于1760~1770年的《乾隆十三排图》作“谟穆巴绰朗部落之界”。此即安伟尔1733年法文的有经纬度方格的西藏地图的FrontieredeMombaDsomlangui.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9幅西藏地图作LimitsofMompaDsomlan.在此指《卫藏通志》的“作木朗”。“们巴母马衣艾满衣遮辰”首先以满文Mombamoma-iaiman-ijecen见于1719年的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汉文译名见于收入该满文地名的1721年该图的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乾隆十三排图》作“谟穆巴穆玛部落”。此即安伟尔1733年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的FrontieredeMombaMouma.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9幅西藏地图作LimitsofMompaMoma,在此指今天的札达县南邻的境外真日地区。“们巴浓的艾满衣遮辰”首先以满文Mombaniongdiaiman-ijecen见于1719年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汉文译名见于收入该满文地名的1721年该图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乾隆十三排图》作“谟穆巴尼翁底部落交界”。此即安伟尔1733年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的FrontieredeMombaNiontai,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9幅西藏地图作LimitsofMompaNiontay,在此指道光年间的农底部。“们巴衣的艾满衣遮辰”首先以满文Momba-ig’andiaiman-ijecen见于1719年铜版康熙《皇舆全览图》,汉文译名见于收入该满文地名的1721年该图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乾隆十三排图》作“谟穆巴甘底部落”。此即安伟尔1733年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的FrontieredeMombaKenti,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9幅西藏地图作LimitsofMompaKenti[orKantei],即毕底西北卡基(卡契,克什米尔)地区,在此指道光年间的库鲁部。Nakrasumdoacan-Iba,此满文地名首先见于1719年铜版《皇舆全览图》及1721年该图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未见汉文译名。可音译为“纳克拉苏木多阿产衣巴”,意为“纳克拉苏木多部落交界之地”。Sumdo为藏语,意为“三处交汇”。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作NacraSomtou(桑噶松多),东面标有连绵山脉。法国耶稣会士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8幅西藏地图作CountryofNakra(SomtuAchan),以上地图均标在普兰西,古格南,在此指1906~1908年斯文赫定博士西藏路线图这一位置的Nakuri,在Kumaun(库马翁)地区。Sangnasumdoacan-Iba,此满文地名首见于1719年铜版《皇舆全览图》,最初汉文译名“桑纳苏木多阿产衣巴”见于1721年该图木版第15幅《冈底斯阿林图》。《乾隆十三排图》作“桑纳苏穆多部落交界之地”。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作SankeSomtou(桑噶松多),南面标有连绵山脉。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9幅西藏地图作CountryofSanke(SomtuAchan)。笔者认为即拉达克南部的Zanskar(赞斯卡尔),笔者见到了英国实地探险家斯特拉彻的很有价值的西部阿里和印度喜马拉雅1854年地图(1854MapOfWestNariAndIndianHimalayaByHStrachey)①,地图标出了作者和他人的旅行路线,但是没有标出边界线。该地图标出了Zanskar(赞斯卡尔)所在。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有现代河名“赞斯卡尔河”,在拉达克列城和毕底之间,但是没有清代地名。赞斯卡尔(Zanskar),又译为赞斯噶尔或桑噶,是印度西北方查谟—喀什米尔邦东半部的卡基尔县下辖的一个乡,临近拉达克与西藏。敏珠尔呼图克图(1789~1838年,青海人,大通县广惠寺活佛,1799年驻京,后卒于京)的《瞻部洲广说》是部世界地理书,成书于1820年,较为全面地叙述了整个藏区的宗教地理,内记载了阿里三围中的Zangsdkar“赞斯卡尔”。英译注释者美国藏学家威利教授没有作任何说明。FrontieredeMombaNou,见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可译为“外邻奴交界之地”。因为属于西藏南部边外,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8幅西藏地图未载。“奴”在成于雍正年间的官书《西藏志》后面附录中作“奴城”。即成于嘉庆初年的官书《卫藏通志》卷15“部落”中的“洛敏汤”条。FrontieredeMombaCouke,见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可译为“外邻廓尔喀交界之地”。因为属于西藏南部边外,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7幅西藏地图未载。“廓尔喀”在《西藏志》后面的附录中没有记载,因为当时廓尔喀尚未兴起。见《卫藏通志》卷15“部落”中的“廓尔喀”条。FrontieredePalpouYanpou,见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可译为“巴勒布阳布交界之地”。因为属于西藏南部边外,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4卷所附1717年第7幅西藏地图未载。“阳布”在《西藏志》后面的附录中作“布颜”。见《卫藏通志》卷15“部落”中的“巴勒布”条。FrontieredePalpouHonhonc,见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可译为“巴勒布库库木交界之地”。因为属于西藏南部边外,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7幅西藏地图未载。在《西藏志》后面的附录中作“库库木”。见《卫藏通志》卷15“部落”中的“巴勒布”条。FrontieredePalpouIdrim,见安伟尔1733年4月印制的法文有经纬度方格西藏地图,可译为“巴勒布叶楞交界之地”。因为属于西藏南部边外,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法文英译本第四卷所附1717年第7幅西藏地图未载。在《西藏志》后面的附录中作“叶楞”。见《卫藏通志》卷15“部落”中的“巴勒布”条。孙喆女士著《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研究》一书“地图上的西藏”一节对上述地名没有解释,对康熙时期的其他西藏地名解释也很少,因此值得深入探讨。二、档案文献编纂与藏学考证乾隆以来,有关西藏的汉文文献中出现了一些西部西藏边外诸部名称,这些部族随着近代以来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相继被吞并,今已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对于这些部族邦国,中外治藏史及中亚史研究者似未考及,笔者考勘有关藏文史籍及中外文献,概述其嬗变源流,以为论证中印西部边界的最可靠证据,亦可为印度史及藏史研究者之一助。《筹办夷务始末》卷77收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月二十三日驻藏大臣升任四川总督琦善的上奏:“兹蒙圣明指示该夷已先向耆英恳请于后藏定界通商仰荷饬令耆英援据条约正言拒绝奴才始得明白所有实在情形,不敢不敬陈天听。查堆噶尔本(指阿里地区的首府)有大小五处营官系达赖喇嘛所属均与拉达克及英夷所属之库鲁农底泥底噶尔厦加木比作木朗降纳乌比宁巴奔阿辖果觉拉木聪萨各部落犬牙相错并无要隘可守,距前藏四十九站路径纷歧沙漠广阔虽有买卖初无厚利番民自相交易……其所以诡词通商求定地界者盖以堆噶尔本進北,峻岭相连下有金矿又地尽斥卤,挖即成盐虽金矿迥不如前而外间传扬甚大其盐斤则拉达克森巴克什米尔库鲁噶尔厦加木比降纳乌觉拉木农底泥底比宁巴奔阿辖果聪萨作木朗以及廓尔喀洛敏达……”由于没有标点,我们无法彻底了解这些部落究竟应当标点成几个。中华书局最初进行了标点,即:“库鲁、农底泥底、噶尔厦加木比、作木朗、降纳乌、比宁巴奔阿辖果、觉拉木、聪萨”,点断为8个部落。照录此文献标点的,即收录该上奏时采用了同样的标点有以下三种档案文献:1、吴丰培编《驻藏大臣奏稿》。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3、藏学中心的《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这些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常年经销的较大部头的基本资料书,一般使用者不能辨析者较多,笔者认为极有根据历史地理学方面进行辩证的必要。笔者认为,显然对西部西藏这一带的地理概念模糊,只是根据大概文字印象标点地名,所以有必要详细说明澄清。根据相关地理名称的整体考证,笔者认为应当标点断作:“库鲁、农底、泥底、噶尔厦、加木比、作木朗、降纳乌、比宁巴、奔阿、辖果、觉拉木、聪萨”。即12个部落,比前者多了4个。考订这12个与西藏堆噶尔本治下五处营官比邻的部落,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西藏西部边界有着重要的意义。上述四种档案文献史料中至少两种对于藏学研究十分重要,发行量较大,为众多业内学者所使用,因此根据汉藏文史料,作出新的考证和标点至关重要。这五处营官(西藏称作“宗”)即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的堆噶尔本(今噶尔县)、茹拖(今日土县)、杂仁(今札达县)、达巴喀尔(今札达县达巴区)、补仁(今普兰县)。(一)“库诺”及其所藏藏物成书于嘉庆初年的官纂《卫藏通志》卷15“部落”“库呢”条记载:“在藏属阿哩地方之西界,其地与甲噶尔、廓尔喀部落交界。其部长名热咱乌尔生,嘉庆之丙辰(嘉庆元年,1796年)遣人来藏。”阿哩即今西藏的阿里地区。藏族人当时称印度为rGyagar,音译为甲噶尔。廓尔喀在今尼泊尔境内。笔者认为库呢为藏文Khu-nu的音译。一部最大的藏汉大辞典Khu-nu条仅释为:“昆仑,库陆。阿里地区一地名。”这显然是不了解汉文记载;笔者认为译为“库呢”比“昆仑”和“库陆”妥当,因为有文献根据。我们没有在西藏方面的其他藏汉文史料中发现1796年有关库呢遣人来藏的记载,翻检《仁宗实录》、《嘉庆起居注》及其他国外史料亦不例外。库呢当时为阿里西境外一小王国,首领如附近的小王国一样称作raja。唐以来汉译梵经旧谐音作“罗阇”,清朝按习惯将西藏边外的属藩首领称作部长,即部落长之意。该部长名“热咱乌尔生”,未见有关史料,但“热咱”似为raja译音;“乌尔”不可考;“生”今多译作“辛格”,意为“狮子”,源于蒙古语的“僧格”,因为这一带曾是蒙古族莫卧尔王朝的领地,后成为锡克族的势力范围,锡克族奉行狮子崇拜,raja及一般人的名后多缀“辛格”。《卫藏通志》的主要编纂者是成书于嘉庆初年的当时在任的驻藏大臣松筠,他的《西藏图说》是首部西藏地图集,其中第五幅在“达巴尔(即上述达巴喀尔)”西北标有“库诺”。“库诺”即“库鲁”。这是“库诺”首次出现在汉文地图上。当时的库呢国中心地东邻阿里,南邻甲噶尔,东南邻廓尔喀。根据后面的英国人地图会被误认为位于相当今西藏札达县西北边外的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的拉楚河(非南面的萨特累季河)流域上游,今属印度喜马偕尔邦。西北为今天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际上位于毕底的南面,今天的札达县西面。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没有库呢的有关信息。该地图著录地名信息时要求有当时被考证出的中文地名,看来今后可以补入。今天著名的西姆拉当时是库呢的一个村子,北面为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的“毕底”,“毕底”在当时库呢邦国北面。在这一带传教多年的捷克摩拉维亚德国系统牧师弗兰克(A.H.Francke)所著《印藏古物》第二卷指出dKar-zhva为Lahul(拉胡尔),Khu-nu为Kunawar①,弗兰克指出dKar-zhva意为“白帽”②。又写作dKar-cha,Gar-zha.同第二卷的“拉胡尔科龙诸首领编年史”一节记述:拉胡尔在藏文中常作Garzha.藏族人对拉胡尔之名完全不了解。初编于17世纪,成书于上世纪40年代,后又多次增订至拉达克王朝结束的藏文史籍《拉达克王统记》有dKar-zhvaviKhu-nu之句,藏语vi意为“……的……”,即dKar-zhva的Khu-nu,意为:噶尔厦的库呢。即库呢臣属于噶尔厦。在此应当提一下1841年少校罗伊德爵士编的伦敦出版的正文308页的《喜马拉雅的库纳瓦尔说明》一书。这是当时英国人1817年和1818年有关库呢的最重要的两次实地考察记录,其中称著者到过的西姆拉为Semla,并且详细注明了纬度为31/26/15.7。载于书前面部分的大幅有作者所绘有经纬度的方格折叠地图,印制精美清晰。地图右下角载1841年10月印制。书后有26页地理信息表格和文字说明等。该地图也有同年单独发行的。应当着重指出的是,两版地图均将两侧的北纬32°误标为33°。使用者不知道会导致地理上的理解错误。书中的北纬则没有出错。该书作者格拉尔德(AlexanderGerard)上尉后记1819年8月成于库呢的苏巴图。1841年出书前不久作者去世。书中记载库纳瓦尔的首府是Rampoor(兰普尔)。地图注明在库纳瓦尔邦国东边的16,220(书中作16,136)英尺的Zeenchin(甑钦)被中国鞑靼人(指藏族人)迫停。甑钦根据该地图推算北纬32.62°(应当为31.62°),东经78.58°。书中记述在此台地宿营两天,被数百中国鞑靼人包围。然后显然去了该地图甑钦东面海拔12676英尺的Bekhur(贝库尔),根据该地图推算北纬32.36°(应当为31.36°),东经79.00°。即现在的精装本《西藏自治区地图册》札达县西面的小村子“柏嘎”。再从此地东北上至Sutluj(萨特累季河)河岸的,地图再往西北的上游又作LangzhingKampaR,(朗钦冈巴河,“朗钦”藏语意为“大象”)。根据英国人错误的纬度地图,该河会被误认为是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整段作“拉楚河”(非南面的萨特累季河)的大河,今天的西藏地图西藏境内作森格藏布(狮泉河),印度境内作印度河。显然记载有所不一致。根据纠正了的纬度,应当是谭其骧《清代西藏历史地图》的狼楚河。该英文地图说明Dr.J.G.Gerard(格拉尔德博士,书中记载为1818年第二次考察陪同他的亲兄弟)在此(没有具体地名)用温度计测量海拔为10,792英尺。该贝库尔东北河岸地根据该地图推算北纬32.38°(应当为31.38°),东经79.02°。根据错误的北纬度,英国人该地图这一带具体方位会被误认为在噶尔县典角西北境外。这一带东北为日土县,南面为札达县。实际上,这一带南面的札达县北部现在被印度占领。该英文地图将这一带及东面均标为ChineseTartary(中国鞑靼)。根据正确的纬度,该邦国在当时的杂仁宗西面。书中记载有一个海拔13,518英尺的山口将库纳瓦尔与中国统治区分开。书中地图该海拔山口作PeemingGhatee,东南的Shipke(什布奇)10,597英尺。书中记载Shipke(什布奇)山口为Peeming,即什布奇山口为界山。还记载Shipke(什布奇)镇(Town)海拔5400(15,400英尺之讹)英尺比Numgea(西藏现在的地图册的札达县的西面的“南加”)高6800英尺。H.F.戈登·福布斯所著45页的《从西姆拉到什布奇之路》一书1893年出版,他被禁止往东越过什布奇进入西藏。弗兰克所著《印藏古物》第2卷没有什布奇的记载。第1卷记述了弗兰克1909年7月从南方抵达什布奇村。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00IndianAtlasSheet65FromShipkiToTirthapuri(1900年印度地图集第65张从什布奇至芝达布日[为札达县毗邻的噶尔县门士区一阿底峡时建立的古寺])地图。此年5月在加尔各答由印度测绘局总测绘师圣高(St.G.C.Gore)上校监制。从地图下面售两个卢比字样来看,是公开发行的。西方澳大利亚女学者马歇尔的《1765~1947年英国与西藏选注论著目录》增订本记述:GerardsThebrothersAlexander,JamesandPatrick(亚历克山大、詹姆斯、帕垂克)格拉尔德三兄弟自从1817年以来考察和测绘了西部喜马拉雅地区的Bashahr(巴沙赫尔,马歇尔错写成了“格拉尔德”)、库纳瓦尔和斯比蒂。他们越过了一些山口,几次抵达什布奇,但是被中国人挡了回去,入藏均没有成功(如前所述,他们已经越过了什布奇山口,东进至今天的札达县境内)。1821年,亚历克山大·格拉尔德(马歇尔错写成了“巴沙赫尔”)致函噶大克的噶尔本们(地区一把手,有俗官两位),要求考察玛纳萨若瓦尔湖(玛旁雍错)。但是没有成功。噶尔厦为Dkar-zhva的译音,库鲁为Khu-nu的译音。①我国三大册本《藏汉大辞典》无Ga[r]-sha及dKar-zhva的辞条。Lahul当时在库呢的北邻,不可与其西部约四百公里处的今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混淆,后者在当时的英文文献中写作Lahore.达斯的《藏英词典》记载:藏文《阿底峡传》中的Ga-sha为上部西藏(大范围西部西藏)一地名②。该词典没有具体说明是何地,也没有Dkar-zhva和Gar-sha词条。笔者认为噶尔厦应当为Bashahr(巴沙赫尔),而不是拉胡尔。(二)ambhalailam-同基层序列农底即多次出现在《拉达克王统记》中的Nyung-ti.上引《印藏古物》同页注为Kulu.《拉达克王国》及西方藏学界对此均无异说。《藏汉大辞典》无Nyung-ti辞条。Kulu古国当时位于库呢的西北,即旁遮普邦北部,后之英文史料多称作Kulu、Kullu、Kooloo或其他音近的译音。今印度这一带仍有地名Kulu。《世界地名录》译作“古卢”。为了不与“库呢”或“库鲁”混淆,我们采用了各自的译法,即用“古卢”对译“农底”。达斯的《藏英词典》记载:Ku-lu-ta为克什米尔东南一地。藏族人称作Nyun-ti.印度人称作Ku-lu.此据藏文的《香巴拉旅行指南》(Sambhalailam-yig,乾隆年间六世班禅喇嘛著。香巴拉为“世外桃源”之意)。英国学者哈密尔顿(FrancisBuchananHamilton)1802年进入廓尔喀从事调查,直到1814年,其间搜集了不少资料。他指出:据廓尔喀学者哈日巴拉巴(Hariballabh)的介绍,“Kullu(古卢)国总的来说以Pariyat(帕日亚特)山脉与Chamba(加木比〔国〕)相隔,中心地带为Bayas(比亚斯〔河〕)流域,Sangskrita(梵文)作Bepasa(河),而其疆域延至圣语所言Satadru(萨塔朱〔地〕),在这些人的方言中称作Satarudra.库鲁疆域辽阔,为寒冷的贫瘠山地,产羊很多,生长的粮食作物多为phaphar、chuy和uya。从所言来看,这chuy似为Holcussorghum(蜀黍、高粱),然而因气候寒冷,此说不太可信。库鲁与Thibet(西藏)交往甚密;由于交往如此随意,以至均与Chief(头人,即前言‘部长’)有关,该头人尽管被认定为纯Rajput(婆罗门任头人的),但却遭到南部山脉更纯居民的嘲笑。其名为RatraSingha(热查·辛格,此名虽与前言热咱乌尔生中的热咱〔乌尔〕生相对应,但因国属不同,故非一人),Pritama(普利塔玛)之子”①。哈考特(A.F.P.Harcourt)19世纪60年代曾任英国驻古卢助理委员(AssistantCom-missionerofKooloo),是英方在古卢的最高行政长官,1868年广泛搜集资料,于翌年写成《喜马拉雅的古卢、拉合尔和斯皮蒂诸地区》(TheHimalayanDistrictsofKooloo,LahoulandSpiti,伦敦,1871年)一书,后附一详图,但德里1972年改版重印时大概因技术原因略去了此地图②。加木比(Chamba)又在农底北邻。(三)甲纳沃山traft泥底为Niti的译音,乃位于今西藏札达县泥底山口南部略偏西约20公里处印度境内一村名。《西藏地名资料简编》言衮拉(dGun-la)山口意为冬山。又作dGon-la,名尼提山口,藏文作Nyi-tiri-vgag。《藏汉大辞典》无Ni-ti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