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声与五声调调交替看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_第1页
从五声与五声调调交替看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_第2页
从五声与五声调调交替看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五声与五声调调交替看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

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非常丰富。在音乐的概念中,民族旋律通常分为五种类型:五音风格、六音风格(有两种应用“清角”和“变宫”)和七音风格(有三种清乐、雅乐和严乐)。其实这样划分调式的理论是不全面的,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除了五声调式以外,在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中还存在着使用“借字”手法形成两种不同调性的调式,或者两种以上不同调性的调式交替的形式。“借字”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种移宫变调的手法,即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有规律的变换调式中的某些音高,从而到达两种调式交替的形式。经常使用的“借字”手法有两种,一种称为“单借”,是把调式中的“角”音改为“清角”音,使调式从“主宫音系统”转到“下属宫音系统”,形成“主宫音系统”与“下属宫音系统”的交替。另外一种常用的“借字“手法称为“压上”,是把调式中的“宫”音改为“变宫”音,使调式从“主宫音系统”转到“属宫音系统”,形成“主宫音系统”与“属宫音系统”的交替。“借字”手法的使用,使得音乐的色彩变得丰富,而且两种调式结合非常自然。“借字”的手法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种特色,在很多民族音乐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调式的“变宫”音六声调式一般被认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清角”音,另一种是使用“变宫”音。而使用“借字”手法形成调式交替的六声调式与这两种形式是有区别的,使用“借字”手法的六声调式往往在局部范围内是五声调式,通过出现“清角”,或者“变宫”音形成不同宫音系统的不同调式的交替。谱例一:“谱例一”是山西民歌《观灯》的结尾部分片段。从这个片段看,调式“G宫系统的D徵六声调式”(使用“变宫”)。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第1小节至第3小节根本没有“偏音”,直至第4小节出现了调式的“变宫”音#f1。这个音的出现,使得音乐的调式与调性都发生变化,转到了“属宫系统”,因此这首民歌的调式为“G宫系统的D徵调式”与“D宫调式”的交替。这种用调式的“变宫”取代“宫”音,从而是调性(调式)转换的“借字”手法就是“压上”。谱例二:“谱例二”是四川民歌《黄杨扁担》。从第1小节至第6小节的调式属于“D宫系统”的五声调式,第7小节突然出现了调式的“清角”音g1,这个音的出现使调性发生变化,转到了“G宫系统”,形成了“主宫系统”与“下属宫系统”的交替。这种使用调式“清角”音转换调式的“借字”手法就是“单借”。调性转换为“e宫系统”在七声调式中也经常可见“借字”手法的使用,此时一般都包含着两种不同宫音系统的调式。往往先使用“借字”手法中的“单借”,把调性(调式)转到“下属”宫音系统,然后再使用“借字”手法中的“压上”,把调性转回原宫音系统。或者反之,先使用“借字”手法中的“压上”,把调性(调式)转到“属”宫音系统,然后再使用“借字”手法中的“单借”,把调性转回原宫音系统。谱例三:“谱例三”是山东民歌《挂红灯》。乐谱使用了三个升号,调性似乎是“A宫系统的E徵七声调式”。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发现这首民歌的旋律中有着两次调性转换。第1小节至第3小节,虽然乐谱上标的是三个升号,其实调性是属于“E宫系统”。第4小节出现了“E宫系统”的“清角”音a1,由于这个音的出现把音乐的调性转到了“A宫系统”。第6小节出现了“A宫系统”系统的“变宫”音#g1,调性又转回了“E宫系统”。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后一个小节再次出现了“E宫系统”的“清角”音a1,使得这首民歌最后结束在“A宫系统的E徵调式。通过分析可以明白,在这首民歌中连续使用了“借字”手法,从“单借”→“压上”→“单借”把音乐的调性一次一次地作变化,音乐的色彩也由此而变得非常丰富。“谱例四”是云南民歌《雨不洒花花不红》。这首民歌的调性似乎是“bD宫系统的be商六声调式”(用“清角”),其实并非如此。第1小节至第3小节的调性确实是在“bD宫系统”,第4小节出现了调式的“清角”音bg1,由于这个音的出现使得调性转到了“bG宫系统”。音乐发展至第7小节,又出现了“bG宫系统”的“清角”音f2,调性转回了“bD宫系统”。意想不到的是第8小节再次出现了“bD宫系统”的“清角”音bg1,调性又转到“bG宫系统”。歌曲的最后是结束在“bG宫系统的be羽调式”。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白,这首民歌的调性(调式)通过“借字”的转调手法多次改变调性(调式),音乐的色彩由此而变化多端。调式的“单借”“压上”“变宫”音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调式中,并非所有的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都具有不同宫音系统交替形式。使用“借字”转调手法的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与一般意义的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使用“借字”手法作不同宫音系统调式交替,往往在出现偏音之前是五声调式,出现偏音后转到其他调性后也是为五声调式,偏音只是进行转调的“中间站”。“借字”手法中的“单借”是把调式的“角”音升高,改为“清角”音,因此调式作“单借”处理后,就没有调式“角”音了(可能是暂时)。同样“借字”手法中“压上”是把调式的“宫”音降低,改为“变宫”音。因此调式作“压上”处理后,就没有“宫音”了。而在一般的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中“角”音与“清角”音、“宫”音与“变宫”音是同时出现的,这就是不同宫音系统交替的调式与一般六声、七声调式的区别。“谱例五”是山西民歌《刨洋芋》。在谱例的第3小节出现了调式的“变宫”音b1,但是这个“变宫”音是和“宫”音c2同时出现的,并没有构成转向别的宫音系统的倾向,也没有形成调式交替。因此这是一首典型的六声调式民歌,调式为“C宫系统的d商六声调式”(用“变宫”音)。“谱例六”是青海民歌《下四川》的片段。在谱例的第5小节,调式的“宫音”与“变宫”音同时出现,第7小节调式的“清角”音与“角”音同时出现,这些偏音没有使调性发生转换。很显然这是一首七声调式的民歌,调式为“B宫系统的#c商七声调式”。远关系宫音体系的转化手法“借字”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形成调性(调式)转换的一种手法,它是通过用调式的偏音取代调式中的某个音而形成的调性转换。通过“借字”手法形成的调性转换,可能是前调宫音系统的某种调式转到其他宫音系统的某种调式,是必定会改变调式宫音系统的。除了本文所分析的形成两种近关系调性转换的“单借”与“压上”以外,还有转向“远关系宫音体系的手法,比如“双借”、“三借”等。“双借”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在“压上”基础上把旋律中的“徵”音改奏为“变徵”音,形成向上大二度宫音转换。第二种是在“单借”的基础上,再把旋律中的“羽”音改奏为“润”音,形成朝下大二度宫音转换。“三借”也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双借一”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