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2《插秧歌》同步检测一、课内巩固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12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②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③,照管④鹅儿与雏鸭。”【注】①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②渠:他。③莳(shì)未匝:指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莳,移栽、种植。匝,布满、遍及。④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1.下列各组对文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
照管:照料,照看。B.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半霎:极短的时间。C.渠:河渠。
朝餐:早饭;吃早饭。D.莳:移植。
匝:遍;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唤渠朝餐歇半霎”,意为: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其中“渠”,他、他们,代词。故选C。2.本诗的体裁是______。【答案】古体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体裁的能力。《插秧歌》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3.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可知农家是大小总动员,突出插秧繁忙、紧张。B.“抛”“接”“拔”“插”真切地展现了插秧时的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点明题目。C.“笠是兜鍪蓑是甲”句比喻新颖,化板滞为飞动,形成一股灵动的气势,耐人回味。D.全诗描写农民在雨中插秧的劳动情景,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等的能力。D.“典雅新奇的用语使农事的轻松之感跃然纸上”错误,根据全诗来看,语言并不典雅新奇,而是通俗浅白,反映的也是农事的艰辛。故选D。4.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错,不是夸张,是比喻,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甲”。故选B。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描绘出插秧时节全家老少分工配合、抢农时插秧的忙碌场景。B.三、四句写农人虽然穿戴雨具,却依然从头到胛被淋湿,可见农事艰辛。C.五、六句写农夫对歇息用餐的呼唤未做相应回答,再次表现抢插的紧张。D.七、八句写农夫事事操心,不仅担心田未插完,更担心无人看管鹅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更担心无人看管鹅鸭”说法错误。“照管鹅儿与雏鸭”的意思是你回家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提防着小鹅和小鸭来糟蹋秧苗。故选D。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连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了田夫一家四人分工插秧,忙碌而井然,准确具体。B.三句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四句描写雨大而急,暗示抢插稻秧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C.“渠”,代词,他;五、六句表现了田夫、田妇、大儿、小儿插秧的繁忙,为了抢时插秧,顾不得吃饭。D.七、八句呈现的是田夫与送饭老人的对话,话语直接朴实,也隐含着让老人赶快回家别淋雨的关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是田夫与送饭老人的对话”错误。从诗意看,说话的或许是田夫,非二人“对话”。故选D。7.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生动地写出插秧时的齐心协力。B.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使人联想到战斗,突出抢农时的紧迫。C.本诗运用不少口语词汇,语言通俗而活泼,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D.本诗既有全景描写又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体现了构思的新奇巧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B.“用夸张手法把笠蓑夸大为盔甲”分析错误。将笠蓑说为盔甲,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暗示插秧简直就是紧张的战斗。B.诗中“朝餐”点出农夫起早出工,许久水米未沾,说明农事繁忙到极点。C.第六句“低头折腰”表明农夫虽已累得直不起腰,但依然不肯吃饭休息。D.全家四人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他们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9.徐中玉教授在《唐宋诗》一书中说,读此诗“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请简要分析本诗“活泼泼的生活气息”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低头折腰’表明农夫虽已累得直不起腰”错,“低头折腰”是只顾干活的意思,并非这时候累得直不起腰。故选C。10.面对吃饭歇息的招呼,农人为什么“不答”?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农人挂念的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秧苗刚插下去还不牢固,而且这块田的秧还没有插完,此时要看管好饲养的鹅和雏鸭,提防它们来捣乱。最后农人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传神地反映了农事的劳身与劳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不是说他对农妇的呼唤置若罔闻,一声不吭,而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事实上,农夫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在这当口,农夫没有时间歇息。话虽简短,意实明了。同时农夫还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11.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答案】“抛”“接”“拔”“插”等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了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是说“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抛”“接”“拔”插”,这一系列插秧时的动作,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着力表现全家上下雨中抢插稻秧,准确具体地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表现得跃然纸上,表现了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12.杨万里的诗被称作“诚斋体”,风格纯朴风趣。请结合本诗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案】①从内容上来看,捕捉场景,新鲜有趣。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②从语言形式来说,语言自然活泼。这首诗通篇用口语、俗语连缀成句,用毫不卖弄甚至毫不修饰的白描手法,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浅显,那么真实,又是那么生动。③从手法来看,想象丰富,设喻风趣。三四句,以笠比盔,用蓑喻甲,形象鲜明,使诗歌有趣活泼,更富有深意:暗赞农民的战天斗地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首先,在诗歌内容上,诗歌所描写的内容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富有生活气息,如“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描写全家参与插秧的劳动场景;“雨从头上湿到胛”是言雨势之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一“唤”与一“不答”,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情趣。其次,在语言形式上,语言接近口语,自然活泼,使诗幽默活泼。如写农家全家插秧的劳动场景时,写田夫“抛”秧、田妇“接”秧,小儿“拔”秧、大儿“插”秧,这些描写,毫无修饰,朴素自然,通俗易通,明白如话。最后,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用修辞,生动形象。如诗的颔联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比喻新鲜,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写得生动活泼,表现出农民雨中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人如临其境。二、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秋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八)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注】响到明。【注】连枷:用来拍打稻谷、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其籽粒掉落的一种农具。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农家场院,勤劳的农人为了秋收新修了晒谷场。B.秋天的乡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家家户户都趁着霜后的晴日打起稻谷。C.农忙时节天公却不作美,雷声响动,雨水将至,农人抓紧时间连夜打稻谷。D.第三、四句重在听觉描写,不仅有笑声、歌声,还有响彻天明的连枷之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农忙时节天公却不作美,雷声响动,雨水将至”错误,结合原文“笑歌声里轻雷动”可知,农民们欢笑歌唱着,场院里声音如轻雷鸣动一般。“轻雷动”并非真实的雷声,而是指场院内劳作声、欢笑声如同轻雷鸣响一般。故选C。14.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同为田园劳作诗,二者在氛围上有何不同?请对其进行简要分析。【答案】本诗氛围欢快,而杨诗氛围紧张。本诗描写的是秋收后农家趁霜晴之日打稻谷的场景,一片欢声笑语混杂着劳作的连枷声,热闹得如同轻雷鸣响一般,气氛十分欢快;杨诗描写的是农忙插秧之时,正逢大雨,一家四口分工合作,冒雨插秧,十分辛劳,呈现出抢插秧苗的紧张氛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描绘了秋收后农人连夜打稻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者的赞美。结合“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可知,诗歌首句写打稻的准备工作,“镜面平”以镜面比喻新场院,农民为了迎接秋收,将晒谷场修整翻新,流露出农民们对秋收的期待。次句中一个“趁”字写出了收获季节抢农时的忙碌情况,表现出农民们争先恐后的劳动热情,“趁霜晴”点出农民们丰富的生活经验。结合“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可知,写农民们“趁霜晴”打稻的情形。人们笑声、歌声一片,噼噼啪啪的打稻声仿佛是“轻雷动”,场景鲜活,刻画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一夜连枷响到明”也说明了农民们的辛勤。综上所述,本诗氛围欢快,描绘了秋收后农人连夜打稻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劳动者的赞美。结合“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可知,入手即表现了插秧的繁忙。插秧关系到收成的好坏,万不能失时。因而,值此时节,无论男女老少,一齐来到田头,各有所司,不敢稍有懈怠。三四两句通过对雨具和雨势的刻画,表现了插秧的艰苦。后四句,作者除继续对活跃在画面上的农家夫妇进行点染外,还给它配上了声声入耳的画外音。“唤渠朝餐歇半霎”,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朝餐”,点出农夫起早出工,直到现在还水米未沾。说明农事已紧张到极点。“低头折腰只不答”,这是写农夫的反应:他仍然保持着插秧的姿势,手脚不停地忙着,仿佛连抬起头来望一眼的功夫也没有。“只不答”,是说他没有答应农妇“歇半霎”的请求。事实上,农夫用别的话题将农妇支吾了开去。“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便是农夫的答话。言外之意是,在这当口,农夫没有时间歇息。同时农夫还嘱咐妻子: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的勤劳、艰辛,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中。综上所述,杨诗氛围紧张,《插秧歌》中所描绘的田夫、田妇、小儿、大儿的劳作场面,以及“歇半霎”“只不答”等用语,则刻画了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场面,突出的是劳作的忙碌、辛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答案】D【解析】“除”的意思是“(被)授予”,后面应跟官职,而“临安府”是地名,“教授”才是职务,故应在“教授”后断开,由此排除B、C两项。“未赴”“丁父忧”是并列的谓语成分,其主语均为“杨万里”,故二者之间应断开,由此排除A项。故选D。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又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B.宰相,古代辅助帝王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宰相也称相、相国、丞相,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地位仅次于皇帝。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个朝代都有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等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答案】B【解析】“宰相也称相、相国、丞相”错误,“宰相、相、相国、丞相”四者存在差别,并非一个概念。“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地位仅次于皇帝”错误,历史上各朝代官制不尽相同,故宰相设置与否、人数、职权等情况也不同。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虚心求教,正心诚意。在张浚被贬永州时,他多次拜谒张浚却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见到张浚;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意的教诲,给自己的书斋取名“诚斋”。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县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上书直言,力留张栻,又写信劝说虞允文,虽事未成,但大家都认为杨万里了不起。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宰相的第一要务是什么?他认为是选拔人才。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用。D.杨万里不畏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权时,他卧家十,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之情又留字告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答案】B【解析】“他任奉新县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错误,原文是“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由此可知,此事发生在他担任国子博士时。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答案】(1)朋党之论兴起,它的发端在士大夫中产生,它的祸患遍及天下。(2)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询问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杨万里因此不被重用。【解析】(1)“兴”,兴起。“发”,产生。“其端发于士大夫”,状语后置句,应为“其端于士大夫发”。“及”,遍及。(2)“始”,起初。“善”,好。“见”,表被动。【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考中进士,担任赣州司户,之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去拜访都没有见到他,写书信极力请求才见到张浚。张浚用“正心诚意”之学勉励杨万里,杨万里终身信服他的教导,就把自己的读书的屋子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担任宰相,向朝廷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授予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遭逢父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不准追敛赋税的官吏入乡,百姓有拖欠赋税的就在集市上公布他的名字,百姓纷纷前往官府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足了,奉新县因此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担任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因议论张说被贬出守袁州,杨万里上书直言请求留张栻在朝,又写信给虞允文,用和同之说规劝他,虽然张栻终究没有留下,但大家都认为杨万里很了不起。东宫讲官缺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东宫幕僚因为得到一个正直的人而相互庆贺。后来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对太子进行规劝和告诫,太子非常敬重他。王淮担任宰相,有一天问杨万里说:“宰相首先要致力于什么事情?”杨万里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列出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献上,王淮依次提拔任用他们。光宗即位,征召杨万里担任秘书监。入朝对答时,说道:“天下有一种无形的祸患,超越职权行事,不是权臣而甚于权臣;扰乱国家,不是盗贼而甚于盗贼,只有朋党之论啊!大概想要激起人君的愤怒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倾尽天下的人才也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朋党。朋党之论兴起,它的发端在士大夫中产生,它的祸患遍及天下。”宁宗即位,提拔杨万里为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他以年老为由请求退休,进官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皇帝下令让杨万里进官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服和束带。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询问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杨万里因此不被重用。韩侂胄执掌政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位可以放弃,记不能写。”韩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都是韩侂胄执掌国政的日子。韩侂胄专权越职行事日益严重,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邸吏来报告时政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同族兄弟之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仓促间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人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百姓,图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颗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孤愤!”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完就去世了。杨万里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号“文节”。三、语言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①,归根到底要靠劳动创造。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②,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③,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1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①要实现宏伟蓝图②必须依靠辛勤劳动③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解析】第①空,本空处于第二段的段首,下半句承接下文,故此处应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关,可填写“要实现宏伟蓝图”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下文“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可知,此处要填写的是怎样才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可填写“必须依靠辛勤劳动”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下文“我们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可知,句式为“无论……”;再根据上文“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光荣的劳动史”可知,此处可填写“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之类的句子。20、请分条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养契约精神》课件
- 养老院老人物品寄存制度
- 养老院老人紧急救援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 向量的数量积课件
- 房屋封阳台协议书(2篇)
- 《广汽乡镇巡展》课件
- 2025年威海c1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学会与父母沟通》课件-图
- 2024年度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合同示范3篇
- 2025年遵义货运资格证培训考试题
- 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生活中的法律第一单元测验答案
- 平安个人信用贷款申请表
-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共20篇-含答案)
- 水利工程整体规划及资源配置计划
- 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
- 烤烟烟叶等级图库课件
-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设计方案
- (完整版)设计的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 7的乘法口诀说课--完整版PPT课件
- 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档案
- 2022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及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