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_第1页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_第2页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_第3页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_第4页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学Finance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八章货币供给与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涵义1、货币需求的定义所谓货币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个人或家庭、企业单位、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2.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

3.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第一节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富有争论的理论之一,而货币需求理论又是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货币需求理论是一种关于对货币需求的动机影响因素和数量决定的理论,是货币政策选择的理论出发点。第一节货币需求1、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中国在古代就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例如,在2000年前的《管子》一书中,就有“币若干而中用”的提法,意思是铸造多少钱币够用。

2、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PT/V

M一一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一一-商品价格水平;T一一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商品价格总额;V一一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第一节货币需求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1)费雪方程式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为:MV=PTM一一货币的数量;V一一货币流通速度;P一一物价水平;T一一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第一节货币需求(2)剑桥方程式

Md=KPYMd——货币需求量;P——价格水平;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K——Md与PY的比例。

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问题二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困素。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

第一节货币需求4.凯恩斯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早期是剑桥学派的一员,1936年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一书出版,标志着独树一帜学说的形成。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这3种动机决定的。第一节货币需求

5.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是一个与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直接对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其代表λ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第一节货币需求M=f(Y、W、1/p·dp/dt、rm、rb、re、U)M一一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P——一般物价水平;M/P——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货币需求量;Y一一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W一一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一一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rb一一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一一非固定收益的债券(股票)收益率;1/p·dp/dt一一预期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收益率;U一一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涵义所谓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两部分构成。研究货币供给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实际提供的货币量能够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即预测的货币需要量)相吻合。

第二节货币供给二、货币供给的形成

货币供给量是由各经济主体(银行系统以外的个人或家庭、企业和机关团体等)持有的货币量。

(1)个人手持货币的来源

(2)社会各单位所持货币的来源第二节货币供给三、现金发行和存款货币的创造1.现金发行货币供给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现金货币。我国的现金一一人民币(钞票+硬币)的具体发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的。第二节货币供给2.存款货币的创造(1)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2)存款货币创造得以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普遍实行转账结算制度即非现金结算制度。实行存款的部分准备金制度。

(3)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第二节货币供给3.制约存款货币创造的因素

(1)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

(2)现金漏损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

3)超额准备率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

(4)定期存款准备金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第三节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就称之为均衡;如果货币供求不相等,则谓之失衡。货币均衡用公式表示为:

Ms=Md

式中Ms一一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一一实际货币需要量。第三节货币均衡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1.社会总供求的涵义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支出。社会总需求指的是有现实购买力的需求,即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市场上按一定价格购买商品和劳务所支付的货币量,以及人们为持有一定的其他金融资产所支付的货币量。

第三节货币均衡

所谓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社会总供求状况是由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状况来决定的。

第三节货币均衡2.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的实现,都必须支付货币。正是由于货币的支付,才使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得以实现。所以,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

第三节货币均衡三、货币失衡及其原因如果货币的供给偏离了货币的需求,即Ms>Md或Ms<Md,则称之为货币失衡。尽管各国金融管理当局都不遗余力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