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1.gif)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2.gif)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3.gif)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4.gif)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c20ede674ab0b32c9cd8ce8a83ab4bf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南安一中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一、单选题:1.(2016·福建高三4月质检)《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2.(2016·广东汕头二模)1877年,对西方持否定态度的刘锡鸿作为副使出使英国,抵达伦敦两个月后,他对英国政治评价道:“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据此分析,刘锡鸿()A.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和儒家价值观B.肯定了英国政体中体现的民主和法治精神C.主张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D.从反对学习西方向支持学习西方制度转变3.(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A.科举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B.天朝上国理念阻碍社会进步C.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
D.工业文明冲击促进观念革新4.(2016·山东威海一模)1874年6月,西方人报道机器缫丝业在广州的窘境说:“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有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该报道反映的本质是()A.“实业救国"没有上升为社会思潮
B.西方列强在华企业遭到严重破坏C.“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D.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5.(2016·湖北黄冈一模)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6.(2016·四川成都二模)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7.(2016·福建福州一模)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A.反清革命的意识
B.国家救亡的心态C.联省自治的主张
D.立宪改良的愿望8.(2016·湖南永州三模)晚清有学者认为:“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这一认识()A.摆脱了自我中心的传统文化意识
B.有利于洋务运动的正常开展C.克服了评价异域文化的心理屏障
D.反映了急功近利的变革思想9.(2016·广东深圳一模)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
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
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10.(2016·河北石家庄二模)“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11.(2016·福建泉州一模)与维新派关系极为密切的帝党官僚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臣对:‘与康不往来’。上问:‘何也’?对以:‘此人居心叵测'.曰:‘前此何以不说?’对:‘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由此可见()A.官僚集团反对维新变法
B.官僚集团争夺变法主导权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维新派与帝党的改革根本目的不同12.(2016·江苏常州一模)有人把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是()A.1840~1860年
B.1860~1894年
C.1895~1920年
D.1921~1927年13.(2016·山东潍坊二模)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C.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14.(2016·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B.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C.新文化运动批判与重建传统文化,呼唤人性的复苏D.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倡导个性解放15.(2016·安徽蚌埠二模)据说袁世凯登基前,每次洗浴之后,就往浴池里扔几片大鱼鳞.仆人们看见后说是龙鳞,看来袁世凯是真龙转世。消息传到社会上,很多人信以为真。这反映了当时()A.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
B.复辟帝制社会基础广泛C.君权神授说影响深远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2016·海南海口一模)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胡适仍然抨击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号召把科学才智用于国家管理,提倡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这反映出()A.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
B.胡适对国民政府思想改革表示不满C.胡适坚决捍卫民主、科学的思想
D.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17.(2016·湖南邵阳三模)如果说中国从汉代起两千年的思想基本上是以儒学经典的弘扬为其主干的话,那么,民国以来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猛烈冲击。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A.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C.主要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
D.有助于近代思想格局的多元化18.(2016·安徽黄山二模)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19.(2016·湖北黄冈二模)孙中山认为“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冲突.”“欧美各国从这种经济利益相调和的事业发达以后,社会便极有进化,大多数便享福。”据此可以推知孙中山()A.准备致力于发展实业
B.主张学习欧美进行革命C.反对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
D.不赞成社会经济领域革命20.(2016·四川南充一模)“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21.(2016·河南郑州一模)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22.(2016·湖北稳派教育高三一轮复习质检)毛泽东思想中不少哲学命题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如“实事求是”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矛盾”来自《韩非子》,“相反相成”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这反映了()A.毛泽东思想主要来自传统典籍B.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C.马克思主义基本符合中国国情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3.(2016·江苏盐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级.”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24.(2016·江西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全党已经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结果,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这表明()A.毛泽东思想已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C.革命阵营已经出现个人崇拜的苗头
D.革命武装力量此时获得了空前壮大25.(2016·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这实际上反映出()A.中共强烈反对自由民主
B.民族危机促进国共合作C.现实挤压自由主义空间
D.自由主义不符中国需要二、材料解析题26.(2016·湖北宜昌一模)(25分)从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人就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漫漫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的美国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仇一倡,不约成城,……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夷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惟弥利坚国邻南洲,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我们对于任何的外国考察团,虽然不一定把它当成景气繁荣的天使对待,但我们对它们总是抱着希望的.我们的希望很单纯,我们不奢望人家能牺牲了自己来救助中国,只希望彼此间能有一个准确的新的认识。这次我们对于美国经济考察团的希望,当然也不过如此而已。(编者按:1935年2月,美国经济考察团来华,报刊舆论报道)——静生:“所望于美国经济考察团者”《申报月刊》,4卷5期(1935年5月)材料三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6分)(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9分)27.(2016·山东济宁高三期末)(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四期间,当陈、胡高举“理性”大旗将国人从封建王国拉到“科学”、“民主”家园中来的时候,却不自觉地偏离“理性"精神而走向偏激一途,刚走出“中国文化中心”的困境,即又跌入“西方文化中心"的陷阱。“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口号和主张便是这种非“左”即右难题的直白。这反映出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文化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崩溃所导致的民族文化走向上的偏离。——摘编自薛其林《百年巨变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进路》你是否认同作者关于新文化运动走向的分析,请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12分)28.(2016·安徽宿州一模·2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演进以洋务运动所提倡的技术模仿为第一阶段之特征,但自强求富凡三十年,甲午一战化为乌有.知识阶层检讨之佘,认为日本有宪法而强,中国无宪法而弱,立宪强国之说遂逐渐成为二十世纪初政学两界的共识。——《中国百年宪政之路》材料二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诚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材料三牛头上的马嘴。要议会民主政治,就必须要有法制的传统。而要有法制的传统,又必须要有个人权利意识。而要有个人权利意识,又必须要有市场经济的发达.而市场经济的发达,又必须要有中产阶级社会。要市民社会的发展,要需要知识的教育,要需要发达的那种信息的传播。--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在一个高度专制传统的农业社会上面,安放着一个高度西化的政治系统,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两者之间无法有机的结合。—-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走上探索宪政之路的原因。(6分)(2)材料二、三对中国近代实施宪政失败的原因分别是怎样认识的?假设他们的观点成立,你认为有哪些理由?(9分)南安一中2017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三)参考答案1.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故A项错误;据材料“(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可知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2.A【解析】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応(应)之事”得出刘锡鸿对自己所见到的英国政治风俗有值得称道之处。但他是用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儒家的价值观来看待西方文明的成就,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闲官,无游民,……,无残暴不仁之政”得不出民主和法治精神,故B项错误;对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行全面批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刘锡鸿对西方持否定态度”,表明他反对学习西方,而他支持学习西方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3.D【解析】本题重点并不在于强调科举制度,且科举制的变化仅仅是材料内容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严重的天朝上国理念,故B项错误;西方列强侵略引发制度变革是对内容的概括,但不全面,没有涉及到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朝开明知识分子的观念,故D项正确。4.C【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实业救国”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被反对的机器缫丝业是列强开办的企业,也没有说到“严重破坏”,故B项错误;按照“反对”、“批评”、“幻想……恶果"等关键信息,可知当时机器缫丝业之所以面临窘境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全面开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表明其中提到的机器缫丝业是洋务派创办的,故D项错误.5.A【解析】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与顽固派都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与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扬,故A项正确;经济变迁的推动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理学功能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出现更新,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削弱不是他们重视宋学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6.D【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狭隘理解西学的范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故B项错误;据材料“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知认可儒学地位并非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知洋务派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故D项正确。7.B【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反清革命的意识,故A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和“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可知反映了留学生国家救亡的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联省自治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立宪改良的愿望,故D项错误。8.D【解析】摆脱了自我中心,与材料中“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学术精致,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可知属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点,既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作辅助之用,又强调维护封建统治和纲常礼教,是不利于“洋务运动的正常开展",故B项错误;“克服了”,与材料中“其礼教政俗,已不免于夷狄之陋,学术义理之微,则非彼人所梦见矣”不符,故C项错误;举办洋务新政,是为了挽救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属于器物层面的改革,与材料中“急功近利的变革”相符,故D项正确。9.B【解析】“立宪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代表封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立宪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正确;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是先进的力量而非阻碍,故C项错误;“立宪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而非维护专制,故D项错误。10.B【解析】根据题目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全面大变”并非“跪着”变法,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没有提到维新变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11.D【解析】从材料可知,翁同龢把维新派的“平等民主说”视为禁区,但不是反对变法,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变法主导权,故B项错误;材料与群众基础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可知,帝党的政治目标是恢复清王朝昔日的辉煌,完成儒仕的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12.C【解析】1840~1860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只有“师夷长技”的主张,不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故A项错误;1860~1894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只有洋务思想、早起的维新思想,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故B项错误;1895~1920年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符合题干的意思,故C项正确;1921~1927年受外来思想影响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13.C【解析】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不能表明传统文化的衰落,故A项错误;“师夷长技”不是民主宪政的探索,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是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逐渐解放出来,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14.C【解析】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A项错误;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B项错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呼唤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重建,故C项正确;新文化主要批判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15.C【解析】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材料反映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社会基础广泛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很多人信以为真”说明君权神授说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袁世凯登基前”“真龙转世"“很多人信以为真",说明很多人受到君权神授说的影响,故D项错误。16.A【解析】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立宪制度和公民权利”仍然没有确立,可见民主思想在当时中国仍步履维艰,故A项正确;胡适抨击的是国民党思想体系的传统主义成分,而非对思想改革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科学的思想遭到破坏,捍卫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传统主义成分在国民党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不能据此推断国民党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故D项错误。17.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开端是五四运动,而非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猛烈冲击”,可知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冲击儒家思想,促进思想解放的意义,因而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基础并非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包括政治革命、伦理革命与文学革命三部分,并非主要批判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冲击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推动思想解放,利于形成多元思想,故D项正确。18.D【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中共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其中无关中庸之处,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19.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社会革命)的主张,未提及发展实业,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欧美社会调和社会矛盾的方式,而非学习欧美进行革命,故B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主张进行激烈的社会变革,故C项错误;在民生方面,孙中山主张调和的方式缓和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缓进的方式,故D项正确。20.C【解析】题干体现了当时的女学生思想发生变化,但不能推断出女学生的思想变化是由于学校广泛开展了女权运动,故A项错误;维新启蒙思想主要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学生对封建礼教的抵制,不是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错误。21.C【解析】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A项错误;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B项错误;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与题中“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不符,D项错误。22.D【解析】材料表明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但毛泽东思想并非主要来自传统典籍,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西方工业社会,而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毛泽东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来丰富自身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D项正确.23.B【解析】“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是土地革命时期观点,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抗战时期的观点,故B项正确;“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1949年解放战争末期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观点,故C项错误;“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观点,故D项错误。24.B【解析】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在材料时间之后,故A项错误;“必将给党和中国革命带来伟大的进步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反映出毛泽东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故B项正确;毛泽东思想不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与个人崇拜的苗头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无关,故D项错误.25.C【解析】中共是主张自由民主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联系历史背景可知,日本侵华所致的民族危机加剧,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加强,而民族主义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主义的空间,导致了自由主义的逐渐退潮而民族主义的逐步高涨,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26.【解析】(1)第一小问看法,材料一中“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体现出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民主制度的赞美,“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是对中美贸易的肯定;材料二中“虽然不一定把它当成景气繁荣的天使对待,但我们对它们总是抱着希望的”,对美国来访抱有希望,但认为美国帮助中国拯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小问原因,从美国制度的先进、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分析肯定美国的原因;从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美国对华侵略以及对日本的纵容,分析不对美国抱很大希望的原因.(2)从材料一中“师夷长技”对美国制度的赞美,以及辛亥革命对美国共和制的效仿,论证中美之间的“师生情节”;从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对华侵略的史实,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敌视,论证美国又“欺负”中国,对中国展开侵略。【答案】(1)材料一看法:高度赞扬美国的独立运动、民主制度,肯定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美中之间的交往。(只答赞扬美国得1分,具体内容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2分)原因:①美国建国之初,尚未侵略中国;②美国制度先进,资本主义经济发达;③鸦片战争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张向西方学习等。(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材料二看法:对美国来访抱有希望,但认为美国帮助中国拯救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抱有希望,但无奢望).(2分)。原因: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需要外援;②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振兴经济;③近代美国侵略中国;④美国纵容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美国(或绥靖政策,或者美国通过中立法,置身事外);⑤转嫁经济危机。(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2)论证:一方面,近代中国对美国有“师生情节”,主张以美为师:如①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答对1人名字即可)介绍美国的民主思想,主张向美国学习(2分);②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每点1分,共2分);另一方面美国又“欺负”中国,对中国展开侵略,如①两次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③一战期间,加紧侵略中国;④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⑤新中国成立后,对敌视新中国(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遏制)(每点1分,共5分)27【解析】第一小问表态,由材料可知,材料对新文化运动走向的分析是“这反映出特定时空条件下主体文化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的崩溃所导致的民族文化走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殖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合同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12月联考历史试卷
- 2025年兼职会计实习生岗位协议书完整版
- 2025年北京龙湖租赁合同标准
- 2025年双方数据互换保密协议
- 2025年镍压延加工材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合作项目协商协议示例
- 2025年技术成果转化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分析仪器购买合同模板
- 2025年声学悬浮物监测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备课专业化读书分享课件
-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申请表
- Link 16协议开发和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 激素性白内障的健康宣教
- 全册(教学设计)-苏教版劳动六年级下册
- 尺寸链的计算表格
- (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指南
- 物业项目保洁服务质量保证及安全保障措施(标书专用)参考借鉴范本
-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教学计划
-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