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专业_第1页
针灸推拿专业_第2页
针灸推拿专业_第3页
针灸推拿专业_第4页
针灸推拿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和推拿属养生治病之道。针法指在体表的腧穴上进行针刺、叩击、放血等操作。灸则指用艾绒做成艾柱、艾条或艾绒装入温灸器中,点燃后熏灼皮肤的一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推拿,又称按摩。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针灸推拿的历史,背景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

新石器时代,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砭石)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

灸法产生于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推拿,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

《黄帝内经》中《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战国时代的神医扁鹊所著《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晋代医学家皇甫谧撰写成《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绘制了彩色的“明堂三人图”。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

明代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是针灸学术的第三次总结。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废止中医,许多针灸医生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学术这一祖国医学文化的瑰宝,成立了针灸学社,编印针灸书刊,开展针灸函授教育等,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了毕生贡献。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明确提倡西医学习和应用针灸治病,开创了针灸正式进入综合性医院的先河。

50年代初期,率先成立了卫生部的针灸疗法实验所。随之,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针灸的研究、医疗、教学机构,针灸人才辈出。40多年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出版了大量的针灸学术专著和论文,还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学术交流十分活跃,并在针刺镇痛的基础上创立了“针刺麻醉”。针灸的研究工作还对其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对经络理论、针刺镇痛的机制、穴位特异性、刺法灸法的高速功能等,结合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生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声、光、电、磁等边缘学科中的新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针灸推拿的现状在20世纪70年代,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针刺麻醉的研究成果为契机,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渴望了解针灸学和应用针灸治病的热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针灸热潮。因为对针灸的学习,西方医学界渐渐消除了对针灸的误解,一部分外国人成为应用、研究与推广针灸的主要力量。世界卫生组织推动和引导针灸国际化,如在一些国家设立针灸研究培训合作中心﹑支持并创建世界针灸学联合会﹑制定《经络穴位名称国际标准》《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等。现在,在世界各国,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人数约20~30万人。

临床应用日益扩大。20世纪下半叶,针灸临床的侧重点在于观察与总结针灸的适应症。而90年代,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已扩大到四个方面,即——经络诊断,针刺麻醉,针灸保健,针灸治疗。针灸现在可以治疗的病症达800多种,其中30%~40%治疗效果显著。包括一些常见疾病,功能性疾病,慢性病,某些疑难病症与急性病用以针灸辅助更见疗效。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针灸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工作在临床一线,提高了针灸学科的专业素质。“针灸在中医体系的地位应该是最高的,中医就是从针灸发展来的。”谈起针灸的历史,89岁的针灸大师程莘农竖起大拇指说。但是,如今针灸的发展,状况堪忧。在国内,地区级中医院一般只设有针灸门诊而没有针灸住院部,有些甚至连针灸门诊都没有。即使是在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针灸病房里唱主角的也不约而同都是西药,针灸则为衬托门面的配角。针灸医疗基地和治疗病种呈萎缩势头,临床科研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思路不清晰。教学体系难以适应临床需要针灸由“针”和“灸”构成。可如今针灸诊所却“有针无灸”,中医学界也存在“存针废灸”的声音。

人才问题也困扰着中医针灸界。由于针灸在海外收费较高,国内大量针灸人才外流。

“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