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株洲中考名著复习:《儒林外史》《水浒》《西游记》《骆驼祥子》
班级姓名
第一部:名著《儒林外史》
[知识识记]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
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
批判和嘲讽;也热情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
理想。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腐儒的典型一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一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一马静、鲁编修;
正面典型一王冕、杜少卿,这是《儒林外史》中主要写的四类人。
王冕:正面典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
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
的隐士,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杜少卿:正面典型。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杜少卿虽然出身于“•门三鼎甲,
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
义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
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
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
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制艺.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
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
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热衷
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
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
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
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
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
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
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
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
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
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
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汤奉:典型的贪官污吏。
书中这样描绘汤知县:“次日早堂,头一起带进来的是一个偷鸡的积贼,知县怒道:‘你这奴才,
在我手里犯过几次,总不改业,打也不怕,今日如何是好?’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
三个字:取一面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
鸡屁股里喇的一声,隔出一泡稀屎来,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
人多笑。第二起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
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
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王惠:典型的贪官污吏。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
到任,衙门里就满是“载dVng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
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
一个贫困潦倒的“穷翰林”,以能进入翰林院为荣。鲁编修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所以他
希望自己后继有人,可惜的是他只有一个女儿,于是从小就把女儿当儿子教,希望可以寄托一点自
己的希望。但是女儿家终究是不能参加科举不能入世的。既然女儿不能去考试,就希望能招个好女
婿,替自己了了这份心愿。于是找了个所谓的“名人之后”的遽公孙,“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
就是个少年进士”,没想到这遂少爷却是个“雅人”,对于科举这等“俗事”并不为意,不仅小姐
伤心,连鲁编修也深感后继无人。
鲍文卿:是一个较为正面的人物,本是崔按察门下一戏子。曾为素不相识的被人连累下狱的知
县求情,堪称义举,不受人恩惠,可见清风,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后被知县谢恩,如待上人。
后因崔老爷病故,鲍文卿回家做生计,并收倪老爹六儿倪廷玺为继子,教他读书管理戏班。
萧云仙:从父亲那学了一手好弹子功,后凭此打瞎了食人恶僧的双眼,救了甘露僧的性命。半
年后松潘卫边告急,萧云仙受父亲的勉励前往投军。
季佳:字苇萧,安庆府怀宁县人,考过童生案首,和慎卿、少卿相交甚好,和慎卿定梨园榜。
后到京城作了高官的幕客。
庄尚志:字绍光,南京北门桥人,是南京累代的读书人家,被朝廷征辟进京,不久返回,朝廷
把南京玄武湖赐给他住。
庄濯江:庄绍光的侄子,住在莲花桥。他用儿千两银子在鸡鸣山修曹武惠王墓(宋曹彬)。为
欢送虞博士离任,庄在住处举办登高会。
虞博士,虞育德:字果行,应天苏州府常熟县麟级镇人。进士,国子监博士,管理南京教育。
担任吴泰伯祠落成大典主祭。
虞华轩:五河人,他七、八岁就是一个神童。虞花几百两银子银子修葺元武阁。父亲是太守,
家中比较富有,没出仕。
万中书:万里,万青云,台州人,二十年前的秀才。在秦中书家吃酒,席间被江宁县令带衙役将
他抓走。后被凤四老爷想办法救出。
陈四老爷:陈木南,太平府人。住在南京,寓在东水关董家河房。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银子去结交
妓女,后欠了债务还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
唐二棒锤:五河人,举人,与虞华轩同案进的学,是唐三痰的哥哥。他侄子来见他写了‘门年愚
侄’的帖子,他搞不清对错,找虞华轩和余特请教还进行了争吵。
武书:字正字,农村人,家贫、独子,母死是少卿帮助办的丧事,跟少卿学诗。在国子监读书,
总考第一。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如:中了秀才后的势利;狠心逼妻回乡;
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谎等等。
2
匡超人思想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变质时期三个阶段。匡超人少年时
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他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
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亲卧病在床,他回到家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等烂熟,和饭拿到父亲
面前。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
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哥哥买了
个鸡子来给他接风,叫他不要告诉父亲。他那里肯依,把鸡肉先盛了一碗送给父母,然后才肯吃。
对父母真是体贴入微。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他首先背出父亲,然后扶出母亲。在他看来,这
是头等重要的,其他行李家什都不在话下。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这时的匡超人是极
为淳朴可爱的。
因为匡超人事亲孝顺,而且勤学上进,一日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
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
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的转折时期。
这些斗方名士或因科举败北或因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于是这些人就想找一条“终
南捷径”:刻诗集,结诗社,写斗方,诗酒风流,充当名士。这些人表面上潇洒风流,但骨子里忘不
了功名富贵。他们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意图侥幸能够名利双收。正如景兰江所言,“可知
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儿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赵雪斋先生?只怕
比进士享名多着哩!”而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进了这帮“名士”之中,”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
受到他们的影响与熏陶,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污染,思想开始蜕变。于是匡超人主动
地加入到这群名士中,参加了“西湖诗会”,也想从中获取些好处。可见此时的匡超人已是被名士群所
同化。虽然马二先生教他懂得了读书人应以文章举业为主,但这条路终究是难走的,况且此时的恩
师李本瑛已被人诬告摘了印,无人提携,于是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
之中了。
匡超人思想的第三个时期即质变时期是在认识了潘三以后。潘三是一个把持官府,包揽词讼,
拐带人口,买嘱枪手的市井恶棍。他劝匡超人不要与那帮名士来往,只有像他那样才能做一些有想
头的事情,才能发迹。他看中匡超人知书识字,能写会算,而且聪明伶俐,他要利用匡超人为自己
服务。如勾结差人黄球,拐卖乐清县大户人家逃出来的一个使女给姓胡的财主,伪造的朱签就是匡
超人所拟,而潘三也很豪爽的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匡超人从中尝到甜头,为非作歹的胆子也就越发
大了起来。接下来在潘三的安排下,他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又赚了二百两银子。潘三
确实没有亏待匡超人,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取了亲。从私人的关系来看,潘三是有恩
于匡超人的。但是,在潘三被捕后,匡超人展示出他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习成果”一暴露出他那寡
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潘三入狱后的翻脸无
情;考取教习后的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而贻笑大方。这个昔日的纯朴少年已经
变成一个毫无廉耻的吹牛家,虚伪透顶,狡诈至极。
在小说所展示的匡超人的历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从纯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一步地走向堕
落。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农家子弟堕落的全过程,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
恶本质。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
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
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牛布衣: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至于他的真实名号,终全书没有提及。
第一次出场,是在升做山东学道的范进署中,这时他已是一位“年老的幕客”,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漂泊,
我们无从得知。而几年后,第二次出场,地点已换成了浙江湖州。牛布衣是绍兴人,因此这时应该
是回归故里的,但也就近到因厌倦京师而回乡的娄相国府娄三公子、娄四公子家里走动。第三次出
场,则又过了好几年,与此时已天良丧尽的匡超人相遇在杭州出发的船上,话不投机。他此行是去
3
芜湖寻访朋友,结果却在芜湖一病不起,终至客死异乡。他寓居在甘露庵,邂逅甘露僧,清风明月
时节,二人常常品茗清谈,说古论今,甚是相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从朋友结交的喜好可
以想见牛布衣的淡泊古雅。而他临终身后,又是老和尚尽心尽力地照顾、装殓,超度他,总算在这
客死异乡的凄凉晚景中让人感受到一点人间的温暖。老和尚与众位“烟火邻居''协力打点牛布衣后事的
那一段,是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情节之一。
可以,这么说,牛布衣是封建时代科举制度中的失落者,在多次应试不利的情况下,牛布衣彻
底放弃举业这一在封建时代读书人唯一的正途,退而求其次,谋求成为所谓的“名士”,以诗名闻名于
世。牛布衣的性格十分具有悲剧色彩,虽然他是多年的幕客,然而与薄情寡义,势利而又满嘴胡柴
的匡超人,牛浦郎这一群人不同,他始终不善趋势迎合,在第七回范进范学道为了报答师恩,甚至
要破坏朝廷大典的时候,善于戏谑,口齿伶俐的遂景玉趁机逞才而戏弄范进,而年老的牛布衣却在
一旁提示何不在取中的考卷中查,相比之下,体现了他的老成和厚道。同样,在第二十回,当在路
上邂逅匡超人、冯琢庵两人同船后,匡超人不知廉耻地当着其余两人胡乱吹嘘,甚至说读书人的家
里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这样的话,牛布衣当众揭穿,终于当众出丑,而在场的冯琢庵虽然知
道,却不当众揭穿,并且在匡超人难堪的情形下换过话题,令匡超人有台阶下台。由此可见,牛布
衣虽然做幕多年,却不善趋势迎合,从而无怪乎其郁郁不得志,终生潦倒。
另一方面,牛布衣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淡泊名利的名士,他虽然断绝科举,和名士交往,但看他所写
的诗,其题目“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与鲁太史话别”,"寄怀王观察”,其余某太守、某
司马、某明府、某少尹,不一而足,看得出他于“功名利禄”四字并非看得很轻。更为可悲的是在他临
终之时还念念不忘地交代甘露僧,替自己的两本诗集交给读书人,为自己传名,可见他写诗的目的
也是为了名。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诗集却落到了十分龌龊的牛浦郎的手中,从而为其冒名顶替,招
摇撞骗的生涯添了一个很重要的筹码。而牛布衣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在其后,他的老妻
千里寻夫,从而揭穿了假牛布衣的假面具之后,牛布衣的影响才在书中终止。
牛浦郎:《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
爱读诗。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
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
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在被牛布衣的老妻发现后,还胡追抵赖,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
马静(马二先生)(2020已考):1、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他对匡超人说:“你
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
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
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
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2、马二先生批八股文章,“总是采取《语类》、《或问》上的精语”,前者是黎靖德编的《朱子
语类》,后者是朱熹做的《四书或问》。他总是跟在朱熹的后面亦步亦趋,不敢有所逾越。他著书
就著《春秋》,读史就读《纲鉴》,他解释《诗经》,只知道遵照官定的举业读本《永乐大全》。
他说:“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
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他赞叹风景,只知道引用《中庸》里的“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
万物载焉”之类的现有句子,别无词汇。
语言是思想的家园,圣贤书把他的语言都限制得僵死了,他哪里还有自己?他的大脑里塞满了
圣贤的语录,再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隙。
4
3、马二先生劝匡超人说:“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
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八股文章竟然有疗饥止痛的奇效!马二
先生已经把八股神化了,并对其无比痴迷。
5、马二先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差人拿着写有遂公孙叛逆罪的呈子给马二先生看,“马二先生看
完,面如土色”,仔细询问后求差人“千万将呈子捺下”。差人借机向马二索要银子,索要不得,
转身要走,马二先生忙说:“不是这样说,你同他是个淡交,我同他是个深交,眼睁睁看他有事,不
能替他掩下来,这就不成个朋友了。”
在和差人几番交涉之后,几乎拿出自己所有的家当九十二两银子给差人,把枕箱买回来,替朋友避
公孙消灾。
4、别人做举业,也许并不纯正。或者是拿这个来做敲门砖,或者是用它来做幌子,全不把它当
回事。而马二先生却干得极其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他在文翰楼做选家,“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
夜。不肯苟且下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遍,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
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这还不够,最可悲的是,他是那么真诚执著地引导别人走自
己已经实践证明走不通的老路。这是对他尖锐的讽刺。
填空题: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秦淮寓
客,安徽全椒人。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小说,全书共回。
3.整书开首以“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
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
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答案:1.吴敬梓清"文木老人"2.现实主义长篇讽刺,563.答案:王冕
4.答案:王周进、范进5.答案:严监生(严致和)6.答案:王玉辉7.答案:杜少卿
写出了周进当时既想进去又怕不让进的胆怯心理,而改为“走进去”就表现不出这种心态。
简答题:1.对于《儒林外史》的主题,目前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答案:一是“功名富贵说”。二是“公心讽世”说。三是“文人命运”说。
2.《儒林外史》中,作者写到市井中间真的出了几个奇人,是哪几位?奇在何处?
答案:分别是:寺院安身的季遐年,写得一笔好字,卖纸火筒的王太,下得一手好棋
开茶馆的盖宽,画得一幅好画做裁缝的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阅读题:
(-)
这周学道(周进)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
5
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帮助评阅考生文章的人),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次日,行香
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禹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
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楚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
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梭,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
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
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
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
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
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
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
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
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
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
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
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
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
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
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
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
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
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着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
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
报)
1.在周进眼里范进是怎样一副形象?主考周学道对范进关照出于一种什么心态?
_答案:1.穿着单薄、破烂,非常猥琐、悲凉。周进非常同情老童生,在考试中特别注意老童生,他一看范进就油
然产生一种怜悯的心情,觉得范进和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所以特别关照他。
2.周进在批阅范进的卷子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答案:周进看了三遍,第一遍不屑一顾,第二遍可怜他,同情他,硬着头皮看。第三遍恍然大悟,认为是天地至文。
要试官读了三遍才读懂的文字,恐怕未必是好的文字.批判科举八股应试的制度。
3.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考得一个秀才,为什么当时读书人非得走这条路呢?用哪句俗语可以概括当时读书
人的这种人生追求?
答案:科举考试对读书人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一旦“鲤鱼跃龙门”就改变了一生,社会地位、家庭境况,一切都
发生变化。虽然多年考不上,但还是希望通过进学这一最艰难的道路,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读书人既可悲又
可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二)范进进学
6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
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
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
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襁,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
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
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
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
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
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
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
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
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
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
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
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
日,著实赞扬了一回。(选自《儒林外史》)
1.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为什么还叫“童生”?
答案:“童生”的称呼与年龄无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叫儒生或
童生。
2.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荏苒:答案:进学:考中秀才。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3.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描写,写出范进______的特点。
答案:外貌穷困潦倒、凄凉可怜
4.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答案:只有通过科举才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
(=)严监生之死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
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
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
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她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
着做恭喜的盘费。银子,每位怀里带著两封;谢了又谢,又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
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
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
7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
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
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
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
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
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题目为编者所
加)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1.这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严监生因不能说出他的意思而焦急无比的心态,另一方面
也起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淋漓尽致。
2.严监生为多燃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极具讽刺效果。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再列举出一部文学作品中采
用这种写作手法的相关情节。
答案:示例:周进在贡院中哭得口吐鲜血,只因为自己一辈子没有考中。当听到人们愿意出银子资助他捐一个监生的
时候,竟然跪下磕头感谢众人说是“再生父母”。
3.严监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吝啬鬼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中也塑造了吝啬鬼的形象?列举一个概括与之相关
的情节。
答案: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一个吝番鬼形象,就在他咽气时,当牧师拿着金色的十字架为他祈祷时,
他竟然睁开眼睛,用手去夺那十字架,把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四)周进发迹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
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金有馀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
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
这一句话道著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
父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馀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
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馀道;“他
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
枉了今日这番心事。”金有馀道:“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笔钱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
不难,现放著我这几个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
是周相公不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
子成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
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馀也称谢了众
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不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次日,四位客人果然备了二百两银子,交与金有馀;一切多的使费,都是金有馀包办。周进又谢了众人和金有馀,
行主人替周进准备一席酒,请了众位。金有馀将著银子,上了藩库,讨出库收来。正值宗师来省录遗,周进就录了个
贡监首卷。到了八月初八日进头场,见了自己哭的所在,不觉喜出望外。自古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七篇文字,
做的花团锦簇一般;出了场,仍旧住在行里。金有馀同那几个客人,还不曾买完了货。直到放榜那日,巍然中了。众
人个个喜欢,一齐回到汶上县拜县父母、学师。那典史拿晚生帖子上门来贺。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
认识的,也来相认.忙了个把月,申祥甫听见这事,在薛家集聚了分子,买了四只鸡、五十个蛋,和些炒米饭团之类,
亲自上门来贺喜。周进留他吃了酒饭去。荀老爷贺礼是不消说了。看看上京会试,盘费衣服,都是金有馀替他设处。
8
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试三甲,授了部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
1.文中金有馀道出周进撞号板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答案:1.周进本来不是生意人,因为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连秀才也不曾做,现在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
2.众人为何救助周进?请加以分析。
答案:2.一方面众人看到如此情景确实会产生一种同情感,另一方面看到周进毕竟胸中有才学,只是没有人识
得他。所以众人会救助周进。
3.周进由时运不济到连升官职,际遇两重天,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3.周进是一个忠厚老成的读书人,但科举制度的名缰利索使他竟有了撞号板的丑杰,后来又让他“升了御
史,钦点广东学道”,作者对他的讽刺是含泪的,喜剧中又带着悲剧色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对人的毒害,讽剌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
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
(五)马二先生游西湖(节选)
马二先生上船一直来到断河头,问文瀚楼的书坊,乃是文海楼一家,到那里去住。住了几日,没有甚么文章选,
腰里带了几个钱,要到西湖上走走。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
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
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帘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
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营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
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也有模样生的好
些的,都是一个大团白脸,两个大高额骨,也有许多疤、麻、疥、癞的。一顿饭时,就来了有五六船。那些女人后面
都跟着自己的汉子,抱着一把伞,手里拿着一个衣包,上了岸散往各庙里去了。马二先生看了一遍,不在意里,起来
又走了里把多路。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
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
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往前走过了六弯,转个弯,便像些村乡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间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
厌。
马二先生欲待回家,遇着一走路的,问道:“前面可还有好顽的所在?”那人道:“转过去便是净慈、雷峰,怎
么不好顽?”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
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
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襁,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
子来当了药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傍边有个花
园,卖茶的人说是布政司房里的人在此请客,不好进去。那厨房却在外面,那热汤汤的燕窝、海参,一碗碗在跟前捧
过去,马二先生又羡慕了一番。(选自《儒林外史》)
(1)选文中马二先生游西湖的动机是马二知道“西湖水光山色,颇可以添文思”。请你阅读后说一说马二先生游西
湖,观赏到哪些景致。
答案:(1)马二先生眼中所见的并不是清新宜人的西湖胜景,他看到的是游人,女子的相貌,酒店的食物。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酒店里那些味道鲜美的食物?
9
答:(2)突出马二先生的可笑与辛酸,他对西湖风光“全无会心”,却对各色菜肴馋涎欲滴。
(3)马二先生看见宋朝仁宗皇帝御书时是怎样表现的?作者写这一片断有什么用意?
答案:(3)马二先生面对的是前朝皇帝写的字,却犹如面圣一般跪拜,他是爬不上金銮殿的穷秀才,却俨然如朝廷
大臣一般扬尘舞蹈。他如同白日做梦一般施行起君臣大礼。用意:强调科举制度已毒入他的骨髓。
(4)《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
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答案:4)马二先生其实和范进一样,深受科举制度毒害。但作者并没有对马二先生进行多少夸张化的描写,除了对
着宋仁宗皇帝御书参拜之外,其他都只是淡淡写来,从朴素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批判和讽剌的倾向。马
二先生作为一个读书人,对西湖美景麻木不仁,他的审美感贫乏浅薄可见一斑。作者把八股毒害灵魂的庸陋、精神世
界的枯朽,准确地揭示出来并进行了辛辣的批判和讽刺。
(六)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
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
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
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
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
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文字的主要事件。答案: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2、本段可分为四层,请将层意概述出来,每层层意不超过四个字。
答案:①昏厥;②疯跑;③跌倒;④疯走上集
3、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o
本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
答案:因中举而喜极发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意思对即可);趋炎附势
(阿谀奉承);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4、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来,并选一处谈谈它的作用。
答案:如: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
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此处侧面烘托,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后邻居们对其恭敬的态度。
5、有人认为《范进中举》“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请结合课文内容细节加以赏析。
答案: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碎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
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心,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
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意思对即可)
附:小题型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价它“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其相
关情节分析作品运用的讽刺手法。
A.周进B.匡超人C.严监生
【答案】【示例1】周进:他苦读了几十年书,连个秀才也没考上。跟着金有余外出记账,途中看到贡院,伤
心欲绝,一头撞向号板,讽刺了士人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之处,批判了异化人性的科举制度。
10
【示例2】匡超人:潘三被捕入狱后,便托人请匡超人相救,但匡超人满嘴肉麻的称呼里尽是推脱之辞,讽刺了
匡超人那寡情薄义、虚伪狡诈、忘恩负义的嘴脸,批判了造成知识分子畸形发展的社会。
【示例3】严监生:他是个典型的吝啬鬼。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手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别人上前猜度解劝
都没用,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劝说并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头咽气。这一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
三分,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为传神的一笔。
(-)《儒林外史》中六合的翰林院侍读高老先生说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而迟衡山却称杜少卿是“自古及
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你更倾向于哪一个评价?为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示例1:我更倾向于杜少卿是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之说。他虽然乐善好施,但他别无生财之道、
赚钱之能,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当钱银用尽,他只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表面的风光。如:他给杨裁缝母
亲置办棺木的钱就是当了一箱新做的衣服得来的.示例2: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
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
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
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携妻游园、支持选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氐确的两项是()
A.艾青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诗歌总是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
浓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B.《水浒传》采取先总后分的链式结构,记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
逼民反”的主题。
C.作者在塑造《水浒传》中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
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
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表明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
E.《儒林外史》塑造了杜慎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
求。
【答案】B.E【解析】B,错误,应是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E.错误,应是塑造杜少卿、迟衡山、庄绍
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故选BE。
(四)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
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①选段中的“第一名”是谁?_答案:(D范进
②选段中的“我,,是谁?次日临别,,,我”的叮嘱促使“第一名,,回家后坚定了做何事的决心?(2分)
答案:周进或周学道。参加乡试(继续参加科举考试).
(五)潘三送了李四出去,回来向匡超人说道:“二相公,这个事用的着你了。”匡超人道:“我方才听见的。用
着我,只好替考。但是我还是坐在外面做了文章传递,还是竟进去替他考?若要进去替他考,我竟没有这样的胆子。”
潘三道:“不妨,有我哩!我怎肯害你?且等他封了银子来,我少不得同你往绍兴去。”当晚别了回寓。
1.下面情节选自上述目录中的第回。(第十九回)
2.根据以上五回的具体内容,说说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匡超人曾经是一个有孝心、做事勤奋、读书刻苦的人;后来逐渐变得无情无义,好吹嘘抬高自己。
(五)阅读下面《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周学道(周进,中进士后升广州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
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蓝缕破烂的。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
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裱,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
II
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
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
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
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
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细看。”范进
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
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
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
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
第一名。一一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17.《儒林外史》作者是,“儒林”是指这一群体。
【答案】17.吴敬梓封建社会读书人或士人
18.你认为范进的文章如何?为什么?【答案】18.示例:(正面)好,文意内涵深刻,考官都要读几遍才能读
懂深意。(反面)不好,文字荒谬难懂,不知所云。
19.鲁迅评价这部小说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你认为范进考到五十四岁才被考官同情中个了秀才的故事辛辣讽
刺了什么?【答案】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六)内中一个少年幕客速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
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
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
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
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节选自
《儒林外史》)
(1)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没有用贬义词,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请你抓住意蕴丰富的细节,分析作者
对人物的态度,为选段文字做批注.
【答案】(1)示例:选文中没有直接评价范进,而是通过他听不懂笑话这个情节来讽剌他的不学无术,一个进士竞
然连苏轼也不知道,虽然有些夸张,但意在表现当时的儒生只学八股文只管科举考试而没有真正的才学。范进的“愁
着眉”不知道该怎么向恩师交代,则又通过简笔白描勾画出了人物的趋炎附势和迂腐怯懦。
(2)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出能体现鲁迅这一评价的相关情节。
备选人物:周进、严监生、匡超人
【答案】(2)示例:周进:在贡院一头撞在号板上放声大哭,大家可怜他给他捐了一个监生,他凭着监生的资格考
上了举人,后又录取了跟他有着类似经历的范进。他是一个深受科举毒害的儒生形象。
严监生:家财万贯却舍不得买一斤猪肉,就算是死也舍不得买人参,不挑掉一茎灯草死不暝目。但是他为了立赵氏为
正室,讨好王氏的两个哥哥出手阔绰,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学年教学工作总体规划计划
- 风湿免疫科护士工作总结
- 2024年版权质押合同:某文学作品
- 2024年度学校夜间守护岗位服务合同3篇
- 有关《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的教案
- 2024年度专业推土机租赁及运输服务合同3篇
- 有关光电检测课程设计
- 燃烧和爆炸教学课程设计
- 2024年智能温室育苗技术研发与应用合同3篇
- 感恩节教育学生精彩讲话稿范文(8篇)
-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新年礼物》课件
- 基于STM32的智能温控风扇设计
- 田字格模版内容
- 股骨髁上骨折诊治(ppt)课件
- 高频焊接操作技术规范
- 土壤盐碱化精华(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盐碱化的过程)(课堂PPT)
- 国家开放大学《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费用报销单模板-通用版
- 绞车斜巷提升能力计算及绞车选型核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