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案九中外历史纲要上综合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西周覆灭,“礼崩乐坏”。庄子从“人”的存在这一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对礼乐教化国家意识形态运作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庄子思想的形成,可以被视为“乐”的抒情性长期被“礼”的理性精神压制而最终获得解放的表征。这表明庄子(
)A.否定了古代的哲学体系B.关切于人的思想自由与解放C.推动了礼乐教化的瓦解D.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先河B[解析]
依据材料“对礼乐教化国家意识形态运作进行了彻底的解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子从“人”的存在这一角度对礼乐教化进行“彻底的解构”,“乐”的抒情性摆脱“礼”的理性精神压制而最终获得解放,可见,庄子思想关切于人的思想自由与解放,B项正确;否定了古代的哲学体系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庄子的思想是针对“礼崩乐坏”提出来的,排除C项;开创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先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2.(2023·湖南永州)西汉后期,权臣霍光上奏皇太后,以《春秋公羊传》“周襄王不能事母”之例,力证皇帝刘贺为不孝之人,并将之废黜。东汉光武帝以公羊学“子以母贵”原则,免去废后郭氏之子刘强的太子之位,改立阴皇后之子刘阳为太子。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A.传统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可调和C.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D.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现实政治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材料“力证皇帝刘贺为不孝之人,并将之废黜”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力,非宗法观念,排除A项;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对整个封建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排除C项。3.(2023·河南模拟)东晋时期,皇权受制于士族门阀,朝廷中重要官职均为门阀士族把持,庶人不能染指。至于左右朝廷的六品以上的宰辅,更是完全由士族垄断。这反映出当时(
)A.庶族地主不能担任官职B.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C.士庶之间政治斗争激烈D.士族具有较高政治素养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把持朝廷的重要官职,将庶族地主排除在外,六品以上的宰辅完全由士族垄断等,反映出当时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阻碍,B项正确;士族垄断要职,并非垄断所有官职,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未反映士庶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排除C项;士族把持朝政,不能说明其具有较高政治素养,排除D项。4.(2023·重庆模拟)如表是天宝十四载与乾元三年的户数变化。据此可知(
)户口天宝十四载(755年)百分比乾元三年(760年)百分比户数总户数8914709100%1933174100%不课户356550140%117451961%课户534928060%75858239%①百姓赋税压力明显增加
②社会动荡导致民户逃亡③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④赋税制度亟待做出调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B[解析]
根据表格,不课户比重增加,课户比重减少,税额总数不变,大量赋税加之于课户身上,可知百姓赋税压力明显增加,①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755-763年发生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导致民户逃亡,使得户数锐减,课户数量减少,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户数和课户数量减少会影响财政收入,所以赋税制度亟待做出调整,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户数和课户数的情况,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A、C、D项。5.(2023·重庆期末)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数武将照做。后来宋真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A[解析]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及宋真宗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都体现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社会价值取向并未发生变化,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门第观念,排除C项;宋真宗的言论并未体现出土地兼并,排除D项。6.(2023·江苏盐城)雍正时形成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拟文成旨,由军机处密封直接下发。据此可知当时(
)A.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B.文书行政制度发生变革C.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D.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帝时,将一般事务和重要事务分别交给内阁和军机处处理,形成双轨辅政规制,反映出当时的文书行政制度在继承明制基础上发生了变革,B项正确;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排除D项。7.1882年,日本胁迫朝鲜政府签订了《仁川条约》,获得了在汉城的驻兵权。1885年,日本与清政府订立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今后若发生重大变乱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互相知照。日本的上述行为(
)A.取代清政府单独控制了朝鲜B.为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C.导致了朝鲜内部斗争的激化D.为扩军备战打下了坚实基础B[解析]
依据材料“《仁川条约》,获得了在汉城的驻兵权……中日两国或一国需要出兵朝鲜,必须事先互相知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日本伺机进攻中国军队,最终引发了甲午中日战争,B项正确;从材料信息看,日本不是单独控制朝鲜,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朝鲜内部斗争的激化,排除C项;材料中日本的行为与其扩军备战无关,排除D项。8.(2023·广东开平)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和上海创办强学会,朝廷大臣孙家鼐、翁同龢、张之洞等人也参与其中。强学会举办演讲,翻译西方书籍,发行《强学报》,设立图书馆、政治学会等。这折射出,19世纪末的中国(
)A.民族危机意识增强B.君主立宪观念深入人心C.新旧势力日趋合流D.封建顽固势力加快瓦解A[解析]
根据材料“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和上海创办强学会,朝廷大臣孙家鼐、翁同龢、张之洞等人也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异常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创办强学会,部分朝廷大臣也试图利用维新变法来维护清朝统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材料中维新派并未向大众宣传君主立宪观念,清廷大臣也并非完全赞同君主立宪,排除B项;维新运动期间,新旧势力分歧严重,并非“合流”,排除C项;封建顽固势力最终扼杀了维新运动,“加快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9.1913年初,在国民党选举获胜后,孙中山指出:“本党今即得占优胜地位,第一应研究者,即为政党内阁问题”。但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由此可知,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A.是基于政党政治遭到失败的现实考虑B.说明其阶级立场发生转变C.体现其调整革命目标以适应时局变化D.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A[解析]
依据材料,孙中山的政治设想经历了从欧美的政党政治向苏俄以党治国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于现实政党政治的失败,A项正确;孙中山依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阶级属性不变,排除B项;材料所述不涉及革命目标,且孙中山的革命目标始终都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C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排除D项。10.(2023·河北保定)1921年11月20日,陇海铁路大罢工爆发。李大钊当即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设法筹建北方铁路沿线各车站、矿山、城市党与团的组织。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为后盾,实现了一线有难、各线支援,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
)A.展现了中共的组织能力B.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建立D.加快了铁路国有化的进程A[解析]
根据材料“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为后盾,实现了一线有难、各线支援,最终取得了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并取得一定成绩,展现了中共的组织能力,A项正确;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工农联盟,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铁路国有化,排除D项。11.(2023·贵州模拟)192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央扩大会议,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土地革命纲领,主张没收大地主、官僚、寺院、军阀土地,交给农民;后又提出“减轻百分之二十五地租”“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等主张,认为“农会政权的斗争和土地革命必需革命的武装才能保障其胜利”。这一变化(
)A.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B.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需要C.助长了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解析]
中共在实践过程中对土地革命纲领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主要着眼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从“没收大地主、官僚、寺院、军阀土地,交给农民”到“减轻百分之二十五地租”“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反映了中共不断顺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主要是放弃革命领导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是反帝反封建,在材料信息中没有突出反帝,排除D项。12.从1938年到抗日战争结束期间,延安边区政府共进行过三次民主选举。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为了使不识字的选民能够顺利行使选举权,边区政府采用了画圈法、画杠法、碗里放豆法等多种选举方法。这些做法(
)A.完善了民主选举的实施程序B.改变了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D.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D[解析]
根据材料“许多足不出户的老太太,都骑着毛驴,翻山越岭赶到现场参加选举”可知,这些做法激发了人民群众选举的热情,保证了民主权利的行使,获得了群众的支持拥护,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选举办法的多样化和创新,没有体现“程序”,且“完善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这些做法不会改变边区政府的政权性质,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从1938年到抗日战争结束”,土地革命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13.(2023·山西模拟)右图是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宣传画《选好人,办好事》,画面是某地的人大代表选举场面,会议选举产生了一批人大代表,代表们胸前戴着大红花,人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该宣传画展现了当时(
)A.基层选举方式多种多样B.土地改革取得彻底胜利C.人民当家做主的新风貌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确立C[解析]
根据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宣传画体现了地方积极选举人大代表,并对人大代表寄予深切希望,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C项正确;选举方式多种多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土地改革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民主法治才得以确立,排除D项。14.1955年,万隆会议上,与会各国在诉求、社会制度和文化生活上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最后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分为“经济合作”“人权和自觉”“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等7个部分。这反映了与会各国(
)A.秉持了求同存异的理念B.摆脱了两极格局束缚C.以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D.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A[解析]
根据材料“1955年,万隆会议上,与会各国在诉求、社会制度和文化生活上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最后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认同,在会议上,虽然与会各国在诉求、社会制度和文化生活上存在极大的不同,但是与会各国都有着相同的过去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达成一致并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明与会各国秉持了求同存异的理念,A项正确;摆脱了两极格局束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以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与材料题意不符,排除C项;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15.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时间1978年1980年1981年1985年社会消费品总额(亿元)1264.917942002.53801.4A.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B.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C.超前消费问题日益突出D.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B[解析]
依据材料“1978年至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消费总额呈现一个上涨的趋势,体现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通货膨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超前消费,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商品供应关系紧张,排除D项。16.(2023·广东期末)改革开放之初,珠江电影向全国乃至世界讲述了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故事”。比如,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反映了个体户生活,随着影片风靡全国,“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在全国掀起了下海经商、自谋职业的热潮。这(
)A.折射时代变迁下的人们观念变化B.意在彰显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C.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D.使国企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A[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和“‘个体户’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选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改变了人们对个体户地位的看法,这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珠江电影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广东故事”宣传的贡献,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中个体户属于私营企业,并没有涉及到国企改革,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时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儒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治国模式,此后每一朝代的封建统治者在取得政权之后总是不断地扩大太学的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官学教育体系,使其成为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主要场所。汉代学校教育实行“分经授诸生”,汉武帝时在太学里置五经博士,儒生以传习、阐释“五经”为业,经学开始形成,学派逐渐繁荣。材料二唐代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弘文馆和崇文馆等,且四门学准许“庶人之俊异者”入学。唐宋以后,不仅汉族统治者在学校教育中重视传承以儒家经学为主的中华文化,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对此格外重视,并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制定了颇为周详的规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栗洪武、陈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并简析唐宋以来古代学校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6分)[答案]
(1)贡献:开创了以太学培养人才的治国模式;促进了官学的发展;设立五经博士,使得经学逐渐形成;尊崇儒学,使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6分)(2)发展:官学体系更加完备;学生来源阶层更加广泛;少数民族重视学校教育。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儒学的发展;民族融合;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6分)[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汉武帝时逐渐建立起一种以儒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治国模式”可知,开创了以太学培养人才的治国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促进了官学的发展;根据材料“汉武帝时在太学里置五经博士,儒生以传习、阐释‘五经’为业,经学开始形成,学派逐渐繁荣”可知,设立五经博士,使得经学逐渐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尊崇儒学,使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2)发展:根据材料“唐代在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弘文馆和崇文馆等”可知,官学体系更加完备;根据材料“四门学准许‘庶人之俊异者’入学”可知,学生来源阶层更加广泛;根据材料“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统治者也对此格外重视,并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方面制定了颇为周详的规程”可知,少数民族重视学校教育。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统治者的重视教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儒学得到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民族融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科举制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8.(12分)(2023·重庆巴蜀中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与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以藩属、朝贡等名义承认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是名义上的归附。一般而言,天下观只是一种观念,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外化”的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解。——据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和天下观》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据焦润明《论近代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说明国家观和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生”的标志性事件。(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6分)[答案]
(1)内涵:国家观指的是中原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天下观除了包括中央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外,还包括中央王朝所能影响到的其他区域。事件:鸦片战争。(6分)(2)历史意义: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带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推动国家的自强自立;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6分)[解析]
(1)内涵:根据材料“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观指的是中原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天下观除了包括中央王朝直接控制的区域外,还包括中央王朝所能影响到的其他区域。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中国遇到了强大的对手,逐渐放弃了天下观,走向了近代国家观。(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可知,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根据材料“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可知,带有明显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推动国家的自强自立;根据材料“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可知,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19.(14分)(2023·山东模拟)《海国图志》被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茅海建称为“有新思想闪烁”的奇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他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据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海国图志》成书以后,就如同在汪洋大海中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根本没有在这个古老的国家激起风浪。魏启敏提到“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骂声一片,甚至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清政府眼里这是一部大逆不道的书籍。该书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出乎魏源和所有中国人意料的是,这本书在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一个显例。《海国图志》传入日本的时候,正是日本面临着和中国相同命运的关键时刻。日本维新志士利用《海国图志》提出改革主张和“开国论”思想。在1868年发起的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掀起了彻底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从此走上了富国强兵的康庄大道,一跃成为可以战胜中国和俄国的亚洲霸主。而产生了《海国图志》的中国,则在盲目的自大和排外中,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变革的机遇,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据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作《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周英杰对《海国图志》的评价视角进行论证。(8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流畅)[答案]
(1)主要主张:中国必须变法革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主要目的: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抵御西方,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6分)(2)观点: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海国图志》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评价: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深远影响。(8分)[解析]
(1)主要主张:根据材料“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可知,中国必须变法革新;根据材料“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富强,除因为拥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工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可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近代工业;根据材料“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可知,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制度。主要目的:根据材料“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御西方,挽救民族危亡。(2)解决本题,可联系背景、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证,可以依据材料“《海国图志》成书以后,就如同在汪洋大海中投下了一枚小小的石子,根本没有在这个古老的国家激起风浪”“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1868年发起的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掀起了彻底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从此走上了富国强兵的康庄大道,一跃成为可以战胜中国和俄国的亚洲霸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0.(14分)(2023·山东潍坊)“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被称为“中国第一商贩”,是改革开放的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傻子”大事记1972年,年广久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品牌形象设计委托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智能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内蒙古劳动合同书模板
- 2025电子产品租赁合同模板
- 2025租赁合同违约金条款
- 2025授权代理的合同范本协议
- 2025年签订服务合同的关键注意事项
- 2025汽车购买合同协议书
- 2025硕士劳动合同争议调解
- 高空广告字维修合同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绿豆芽的生长》课件
- 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设备完好标准SHS
- 知道智慧网课《科技伦理》章节测试答案
- 2024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植物嫁接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川教版(三起)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卷
- 工程居间合同范本电子版
- 写字楼客户服务与物业管理关系案例
- 中医超声雾化疗法临床应用标准
- 8.4 AutoCAD拼画滑动轴承装配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