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就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入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3、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作者
本课三篇文章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思想、言论及政治主张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解题夫郭粟寡戚畔封疆jiāngfúguōsùguăqīpàn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字音和节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本段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疏通文意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本段从攻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今义:姓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译文;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本段从守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城:城墙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限制。今义:地域以:凭,靠。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固国:巩固国防。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亲戚畔之:亲戚,内外亲属畔,通“叛”,背叛。之:他,代词。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译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名词作动词用,限制形容词作动词用,震慑形容词作动词用,巩固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也
然而却不胜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七里之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城非不高也
古今异义:古:放弃今:委任古:护城河今:池塘古:这
今:判断动词古:外城
今:姓氏古:这样却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国防今:国家古:城墙今:城市亲戚畔之古今异义:古义:泛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亲属,不包括父母兄弟。一词多义利城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有利锐利内城城墙一词多义而以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依靠凭借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委而去之亲戚畔之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之结构助词:的代词动词:到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一词多义阅读第一句思考问题1、这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什么看法?
谈的是如何羸得战争的问题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从决定战争的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中,可以看出羸得战争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人和”是克敌制胜,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因素。文本研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几句举了什么例子?有何作用?从进攻方举了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的例子。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强调了“地利”重要性。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A、这几句举了什么例子?有何作用?从守城方举了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的例子。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B、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说说它们作用?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说说排比句的其作用从反面强调在治国时人和的重要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这几句在论述什么问题?
治国中怎样才能得人和。2.怎样才能得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强调地治国时要得道,即行仁政,这样才能得人和,才能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3.作者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守一方而言)↓↓举例论证由战争谈到治国,层层深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深入论证先用三个排比句从反面强调在治国时人和的重要性。↓再深入论述在治国中行仁政才能得人和,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治国),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艺术特色排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偶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顶真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篇文章,作者以文载道,作者从当时的兼并战争谈起,分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取后胜利,必定要得人和。怎样才能得人和,孟子认为在治国一定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孟子从战争谈到治国,宣传了仁政的思想。总结楚汉战争刘邦胜项羽最为典型。反秦战争中,项羽坑杀秦降兵,尽失三秦民心,刘邦则收之;项羽尽毁秦公室,而刘邦却散之;项羽压制反秦诸候,刘邦却许之以好;楚汉战争暴发后,项羽所到之处皆屠城,刘邦却抚之。你能举出从正反两方面事例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吗?拓展延伸
孟子的这一主张,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特定阶段中的远见卓识。
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
世界的政治格局发展到今天,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仍然处于支配地位,但是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私人田地买卖合同协议书
- 混凝土工合同分包协议书
- 空压机出租租赁合同范本
- 食堂托管承包协议书范本
- 瓷砖墙改造租房合同范本
- 申请签订意向协议书范本
- 机械技术学徒培训协议书
- 电梯广告发布协议书范本
- 独家合作分发协议书范本
- 船舶清洁合同协议书范本
-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存在问题
- 2023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社区工作人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GB/T 19466.1-2004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1部分:通则
- GB/T 18606-200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和原油中生物标志物
- GB 2811-1989安全帽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金字塔原理(完整版)
- “扬子石化杯”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选拔赛暨2022年江苏赛区复赛试题及答案
- 公共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 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申请表
- DB62∕T 4134-2020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