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题型快攻——多视角2大题型诠释规范答题题型一选择题:精准判断,审题干析选项,领悟解题技巧常见题型题型特点解题策略材料主旨型选择题以文字材料、文献、图片、数据统计表为载体围绕其“主旨”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概念结论型选择题从对概念的阐释或对结论的认识切入,常以“表明”“旨在”“正确”“不正确”等设问形式,多角度考查对历史概念或结论的理解把握概念或结论内涵外延;可用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甄别,要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历史概念的异同点归纳比较型选择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区别”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项,归纳“相同点”或“不同点”,判断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史料情境型选择题依托教材主干知识选取一段名人对历史现象的论述,或历史观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表述,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选项为史实则要求与题干材料情境相对应;选项为结论则要求符合题干材料情境;选项为历史事件则要求佐证题干材料情境,应根据题干情境进行分析判断技巧1以教材为本,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快速推断谨慎选类型1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高考大部分题目的设计是以相关知识为依托的,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但命题人设计的题干材料中往往不明确指出要考查的史实,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史实。例1[2021·河南顶级名校摸底]唐朝的十五位监察御史,“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刑部。岁终议殿最”。其余十二人负责巡按州县,监察州县官吏。这反映出唐朝()A.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B.重视监察制度的体系化建设C.对六部的监察是重点D.有效实现了吏治的清明[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淡水地区“农民或将种蓝靛之地多‘改种茶树’,或拔掉甘薯‘以扩张茶地’”,使茶叶出口量大增。当地还一改生产绿茶的传统,转而生产适合欧洲人口味的乌龙茶。这反映了当时()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B.国人饮茶风尚渐与国际接轨C.列强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D.政府大力扶持近代民族工业关键点拨: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改种茶树”“拔掉甘薯‘以扩张茶地’”“转而生产适合欧洲人口味的乌龙茶”可以转化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台湾淡水地区农民多改种国外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类型2将时空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也特别注重按时间、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考生解题时要将时间、空间要素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使选择题的题干(问题)更加直接、具体。例2[2022·河南阶段性考试]下图为1937年8月至12月《申报》关于国民政府救国公债报道的稿件数量(单位:篇),《申报》对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的目的、途径、结果等进行了持续且高度集中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申报》的这些报道在当时()A.揭露了国民政府借战争大肆敛财的阴谋B.有利于激发国民参与抗日救亡的热情C.助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最终实现D.有力抵制了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政策[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2]19世纪末,美国各州通过了1600项关于工作环境的法律,包括限制工人的法定工作时间,要求工厂检查工作环境等,但最高法院对这些法律多加限制。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规定资本家不得干预工会活动,最高法院对此没有反对。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B.法律实施受时代背景的影响C.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法化D.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一致认可关键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将“19世纪末”转化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时期”;将“1935年”转化为“罗斯福新政时期,即大规模运用凯恩斯主义时期”。类型3将图表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史实图表型选择题主要指以图片、表格为载体呈现历史现象,对考生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最常见的呈现形式有漫画、表格、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主要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具体的解题方法是: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纵横驰骋看变化(看趋势,找差异)”,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例3[2022·湖北襄阳四中9月联考]下表反映出这一时期()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时间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年32817796923——42501001885年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年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晚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D.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3][2022·河北衡水中学考试]下面为1841年和1871年英国职业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英国工业化的水平逐渐降低B.英国工业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C.科技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关键点拨:观察示意图,可将题干转化为“与1841年相比,1871年英国工商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这反映了……”。技巧2以题干为据,题意选项对照——化曲为直,转换思维巧妙选类型1以题干主旨为依据,关注选项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得出答案。这些选项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的甚至出现交叉、矛盾等。利用选项之间的这些关系可以比较容易地排除一些选项。例1中世纪的欧洲,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想方设法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A.当时欧洲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1]英国在政治上一方面“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另一方面“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这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民主制与君主制相结合B.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C.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D.传统向现代渐进发展关键点拨:C项内容是B项的一部分,B项比C项多了“创新”,答题时注意将两项对比分析。类型2以题干主旨为依据,注意选项中的绝对性词语选项中带有绝对性词语(一切、任何、所有、都、最、彻底、杜绝、消除、根除等)或表述的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也有出现。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对带有绝对性词语或表述的选项格外关注,判断它是否符合史实或者材料信息。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或表述的备选项基本都是错误的,但解题时也要结合相关语境进行分析,灵活运用该方法。例2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20世纪初清政府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这个词。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A.“中体西用”思想盛行B.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C.清政府固守传统意识形态D.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2][2022·河北邢台二中月考]古代雅典一直没有成文法,贵族利用手中权力任意解释传统习惯法。公元前621年,雅典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而不能自备武装的人则无公民权;官吏由贵族会议选拔制改为公民抽签选举制。”该法典()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B.保证了民众的民主权利C.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D.使贵族失去了最高权力关键点拨:分析备选项,B项中“保证了”和D项中“失去了”属于绝对性表述,可以先分析这两个选项。类型3以题干主旨为依据注意选项中的通识性表述历史的通识性表述包括对史学理论的表述和对被学界认可的大多数历史结论的表述。对史学理论的表述有: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表述,对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关系的表述等。对历史结论的表述有: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通识性表述的选项往往是正确选项,但也要注意和题干关键信息进行印证。例31684年,理学名臣汤斌出任江苏巡抚,颁布告谕,以“化民成俗”“正人心”为首务,对日常生活中逾礼越制的奢侈之风加以禁止。但陆楫为社会趋奢之风进行辩护,提出了“奢易为生”“奢能致富”的观点,后来乾隆皇帝也有类似的思想。这表明清代()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被废弃B.江南经济结构实现转型C.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观念D.市民兴起瓦解伦理道德[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3]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A.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B.中、俄倡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形式多样D.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关键点拨: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本题的C项和D项属于通识性表述,那么其中一个选项很可能是正确选项,应先分析这两个选项。技巧3从设问词入手,把握突破口——化浊为清,删繁就简稳准选类型1因果判断型,设问词的突破口因果判断型选择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常出现的设问词有“原因”“条件”“根源于”等,且在考查时又加入程度性词语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现实原因”等;二是由原因或现象推出结果或影响,常出现的设问词有“结果”“影响”“目的”“旨在”“是为了”“有利于”“为此”等。解答此类题型的主要方法有三种:(1)时间顺序判定法:审清题干中的时间,一般时间靠前的是因,靠后的是果,再逐一排查备选项。(2)逻辑推导法:首先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要正确理解题干中的程度性限定词语,如客观、主观、主要、次要、直接、间接、历史、根本等。最后结合有效信息进行解答。(3)理论判断法: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推理得出答案,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等。例1[2022·江西临川一中测试]下表为部分时期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情况,出现表中现象的共同原因是()1949~1952年1953~1957年1963~1965年工业36%19.2%7.9%农业14%4.5%11.1%A.利用市场调节手段B.改变了公有制主体地位C.改善经济结构比例D.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1][2022·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斯大林认为,他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挠苏联的建设,任何情况下帝国主义者都能够用苏联在技术、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苏联。为此,苏联()A.确定加速发展农业的方针B.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关键点拨:根据设问词“为此”可知,本题要回答结果,分析判断正确选项。类型2现象本质型,设问词的突破口现象本质型选择题的设问词主要有反映、表明、说明、体现等。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意识到这一点,考生在解题时就可直接排除“对题干材料的简单描述”“和题干材料意思一样,只是换了个说法”“反映了题干材料部分信息,但不全面”等选项。例2[2022·河南阶段性考试]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般采用俸禄制度,任用官吏和挑选常备兵一般是发给粮食、布帛,用黄金赏赐功臣在战国时期也是常见的。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战国时期()A.等级制度逐渐被废除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分封制度的瓦解趋势D.君主对官员的控制减弱[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2][2022·陕西汉中九校联考]据记载,康熙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询问调查后决定。这说明“御门听政”()A.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B.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C.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D.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关键点拨:材料中“‘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即时裁决”体现了这一时期君主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这既有利于加强君权专制统治,也有利于提高国家政务决策的效率。类型3观点论证型,设问词的突破口新史学观点、史学材料大量引入试题,丰富了命题新情境的创设,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分析材料所表达的观点,这种观点说明的问题,对这种观点的认识,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表述等,从设问词找突破口。例3[2022·湖北襄阳四中联考]20世纪中后期,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A.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B.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C.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D.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逻辑思维]答案:________[演练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已收归中央D.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关键点拨:设问词“这一历史现象表明”,要求指出“秦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一历史现象表明的社会观象。题型二非选择题:规范答题应对网上阅卷,感受提分捷径一、高考25分材料问答型非选择题题型特点(1)围绕“是什么”进行分析:内容类设问、特点类设问、比较类设问都是对材料具体分析,找出关键信息,根据设问归纳或比较,要求简明扼要作答。(2)围绕“为什么”进行分析:原因、背景类设问,要坚持结合设问主体、材料和所学知识“三结合”原则,突出关键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3)围绕“怎么样”进行分析:影响、意义类设问、评价启示类设问,一般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几个方面或辩证地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考查综合能力。解题策略(1)语义建构法:常见的答题内容关键词:背景、原因、态度、趋势、影响、意义等,我们要以历史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词语的语义组织答案。(2)一一对应法:高考考场上,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答题,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设问、答案要一一对应。(3)理论思维法:是指历史答案要按照某一理论的具体内容来组织。答案是表,理论是里。回答某文化思想产生的背景,往往先答经济原因,然后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因素的反映。第一招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应对非选择题网上阅卷解题技法为了有效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着要点。“两个原则”:(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回答非选择题要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嗦。有的高考试题按答意给分,也需要简明扼要作答。(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在前面。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①②③分别写出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回答的要点。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高考示例[示例][2022·全国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据《中国军事通史》等材料二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7分)[权威点评]本题为综合题,古今贯通,通过考查明朝、晚清和现代中国海军实力的演变信息,结合国家政策、国家实力、科技发展等自身和外部因素,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中国海军实力的变迁,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厚植家国情怀。[试答][阅卷寄语]阅卷教师希望看到的是能够减轻阅读量的卷面:(1)卷面清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书写工整,字迹清晰;(3)在规定的答题区域答题,否则就是做无用功;(4)表述是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5)语言要简洁,答中要害;(6)语言表达要规范,尽量用专业术语。如果卷面做到了以上6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从宽给分”的高考评分原则下,将无形中增加多得分的砝码。尝试应用1.[2021·全国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4195519561957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其中:苏联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亚非及西方国家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其中:西方国家14.871.597.085.017.429.6911.37——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7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8分)2.[2020·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据(清)《永定河续志》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据《海河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分)第二招以“审读联答”四步法,规范解答高考材料问答题解题技法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很多考生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第二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先读题目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其次:通过“二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1)“二读”材料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并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以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2)“三找”要点“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间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非选择题的开头格式一般都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所以很多学生解答时,养成了一个“抛开教材,就题答题”的坏习惯。从非选择题的“教材型”“材料型”“结合型”三种类型来看,答题时一般都要适当联系教材。审完设问后,应先回顾与所学知识的链接点,再列出提纲要点。这里有三种情况:(1)如果是“教材型”的设问,就可直接用教材知识作答。如果该设问与题目中的材料有一定联系,对材料内容应作大概了解。(2)有的“材料型”的设问,尽管题目要求“依据材料指出”,但实际上材料所含信息与教材知识又非常相近,依据教材知识照样可以回答。这样的设问,当你回顾教材知识后再读材料,则很容易概括出答案。(3)对于“结合型”的设问,答案的要点应是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并集”,即材料中体现的要点+教材中的要点=完整的答案。而有的考生在答题时之所以漏掉一些要点,是因为这些要点不是显性信息,而是隐性信息。而该信息一般依据材料很少能解读出来,所以要联系教材并列出知识提纲才能保证不漏要点。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1)组答案要注意紧扣设问,简明扼要,规范作答。(2)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3)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4)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高考示例[示例][2022·湖北高考,18]【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组织领导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基本形式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材料二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有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三次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并简述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13分)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一下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三次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的相关情况:⑦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⑧1919年五四运动⑨1925年五卅运动组织领导①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②具有一定的组织性③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参与群体城市士绅、商人为主青年学生为主,商人、工人声援参与学生、商人、工人共同参与,难分主次基本形式④集会通电、抵制日货、救国储金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日货、罢课、罢市、罢工集会通电、示威游行、抵制外货、罢课、罢市、罢工中心口号“救国”“勿忘国耻”“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规模波及全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商埠波及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波及全国约600个城镇——摘自王奇生《1915~1925年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之演进》材料二⑤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⑥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有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1920年8月13日),①“自发性,没有政党参与,组织化程度低”、②“具有一定的组织性”、③“中共组织领导,国民党协助,组织化程度高”结合设问从组织领导方面分析,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从自发行动到有政党领导。④材料一“集会通电”、⑤材料二“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⑥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结合所学从组织领导与反帝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分析,促进了社会各界的组织联合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并且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促进。⑦据材料一“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⑧“1919年五四运动”、⑨“1925年五卅运动”结合所学这些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都是西方侵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并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经济阶级、思想文化、政党组织等方面,分析三次反帝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第(1)问,1915年反对“二十一条”、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都是反帝爱国运动,在组织领导方面的变化,突出表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两次都是自发行动,五卅运动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第(2)问,三次反帝国爱国运动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因为西方列强侵略加剧、救亡图存民族意识的增强,中国共产党成立,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提高。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试答]尝试应用3.[2021·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翟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第三招通法悟道解答非选择题的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解题技法高考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命制试题,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儿”,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方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方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高考示例[示例][2022·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8分)点拨:注意审题,明确解题方向,多角度分析条理作答。第(1)问,日本,据材料一“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得出通过立法,加强管理;由材料一“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可知政府重视、鼓励和指导;从材料一“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得出引进技术主要来自欧美。中国,由材料二“国家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可知国家制定科技规划;从材料二“由苏联援建……由东欧各国援建”得出引进技术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据材料二“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可知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据材料二“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可得出重视自力更生。[试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12分)点拨:日本,据所学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结合材料一“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可知二战后依附于美国;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据材料一“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可分析得出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中国,由材料二“由苏联援建”并结合所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可知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由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包围得出西方国家的封锁包围;据材料二“1956年,国家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并结合所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计划经济建立可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试答](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5分)点拨:历史经验:据材料二“1956年,国家制定十二年科技规划”和材料三“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得出党和政府的重视;由材料二“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并结合所学可知鼓励科技发明和创新;由材料三“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可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从材料三“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得出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试答]尝试应用4.[2020·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二、高考12分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试题特色(1)材料主观高考“开放探究题”以材料呈现,有历史图片、教材目录、公式、统计表、文字与地图结合、纯文字等。这要求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地图、文献、实物、表格、漫画、图片、公式)都要有所涉及,选择灵活。(2)设问方式高考“开放探究题”在设问中通常有“说明”“评述”“评析”“探讨”等关键词,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点、规律的认知、分析和论证能力。(3)考查内容高考“开放探究题”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开放性试题评卷的一般套路为:观点分/论据分/结构分/逻辑分/表达分/整体评价分。强调观点的明确性和准确性。论证的角度与深度、广度。与材料的结合度及逻辑表达等。解题策略(1)了解赋分的主要标准(2)明确答题的基本原则①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快速、准确甄别,提出观点或提取信息。②观点明确:观点要指向明确,具体化。③逻辑严密:在阐述理由时,史实要充分,逻辑要严密,形成“因果关系”。④格式规范:表述成文,答案向多元方向发展,概括精炼,说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3)把握应试的重要环节是什么——你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以“我认为”,或“我同意”“我反对”等用语引领自己的看法。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多从几个角度进行论证,必须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怎么样——最后进行小结或提升。用“所以”“因此”“总之”等用语,表明自己的结论是建立于扎实的因果推理之上的。第一招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论题、论证、史论结合[试题设计]提取信息说明类开放探究类试题有三大特点:第一,试题通常提供大量历史材料,为考生列举许多历史事实;第二,材料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第三,材料中通常没有可参考或直接移植的“观点”,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分析或阐述。[解题指导]第一步:定主题。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确定主题。第二步:拟论题。①论题要明确,切不可模糊,甚至没有。②论题不能出现知识上、程度表述上、逻辑上的错误。③论题的层次不应过于宏观或微观,过于宏观易导致论证空洞,言之无物;过于微观可能会导致论据不足,无法论证。第三步:论证。①史实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②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至少从两个角度作答,并要将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整体。③注意设问中对史实选取范围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当史实选取范围为“世界史”时,不能用中国史的相关内容作答,虽然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我们一般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区别开来)。④史实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晰、严密。第四步:总结。①以“综上”“因此”等具有总结性的字眼开头。②总结时力争上升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形成一定的历史感悟,使答案说理更为透彻,立意更为高远。高考示例[示例][2022·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点拨:首先阅读材料,弄清题目要求,阐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得出结论;然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选取相同的历史现象,例如材料“修德政”“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选进儒良”“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都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由此得出史书对东汉良吏的评判标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次联系所学,从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例如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原因并结合材料中良吏的具体表现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透过历史现象,总结规律,例如通过儒家对时代的影响提炼出不同时代的主流思想、价值观影响了不同时代评价人物的标准,汉代史书对东汉良吏的评判标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意题目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试答]尝试应用1.[2020·全国卷Ⅲ,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1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2分)2.[2022·湖北高考,20]【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3.[2022·山东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第二招选取观点评析类开放探究——观点、评论、立意高远[试题设计]观点评析型开放探究类试题常提供一段历史结论型或历史解释型材料,材料大多出自历史学者的著作,学术性较强,其中常常蕴含一些历史观点,要求考生评述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得出结论。[解题指导]第一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首先选取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并加以概括。材料中可能存在一种或多种观点,作答时要选取一个具体的观点进行概括;材料中的显性观点可直接使用,隐性观点则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表述一定要准确、简练,内容要具体,不能笼统、含糊。第二步:论证观点。从所学知识中选择能证明观点的史实,并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第三步:总结。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层次分明,高度概括。高考示例[示例][2022·全国甲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据[印度]萨维帕里·戈帕尔等主编《人类文明史,第7卷:20世纪》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分)点拨: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得出论题:金融国家,利用货币优势维护本国利益。福利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其次,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的史实,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分析阐述,如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以其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实力,意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成立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为美国通过美元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便利。同时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避免贫富差距过大,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构建了类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可见,不管是金融国家还是福利国家,虽然发展面向不同,但其核心依然是维护本国利益。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试答]尝试应用4.[2022·湖南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位学者在总结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一个毁灭的世界/一个新生的世界”根据材料,结合20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5.[2022·山东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材料一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隋书》卷29《地理志》——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12分)第三招以不变应万变开放探究——案例、透析、表述成文[试题设计](1)开放探究型试题充分体现了核心素养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但是这类试题因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多等特点,又成为制约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2)开放探究型试题的不变开放探究型试题始终不变的是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要求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或者指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说明。[解题指导](1)开放探究型试题应对策略①要关注新观点、新知识。由于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很高,考题的材料往往超出教材的范围,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对于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除了牢牢掌握教材上的评价外,还需要经常跳出教材,提出不同的史学观点,发现不同的历史视角,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掌握好这些,有利于同学们拓宽历史视野,不至于在考试中看到不同于教材的学术观点就无所适从。②运用好三段式的论证。所谓三段式论证,就是第一段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段分几个角度进行论证,第三段进行小结,升华观点。加强开放性试题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2)表述成文时要紧紧抓住以下三要素:①揭示真相。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②精选史实。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炼。③认识升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高考示例[示例][2020·全国卷Ⅱ,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所示: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2分)点拨: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欧盟的三大支柱,即欧共体、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欧洲的司法与内务合作。要求是各选择其中一点,并分析三者的联系,比如选择“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这三个点。联系之处则可结合所学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合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要加强关税与贸易方面的合作,实现商品、资本、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这就需要欧盟国家坚持合作的理念,对外统一立场和统一措施,才能保证欧洲的整体利益。而在司法领域的合作又为欧洲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证。选择其他联系点亦可,言之有理即可。[试答][题后反思]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考查欧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步,要明确欧盟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从经济合作到外交、安全政策合作再到司法和内务合作的过程,体现了欧盟由经济合作到政治、军事、外交合作的发展过程。第二步,根据题目要求,从三列支柱中列出三个要点,注意题目要求三点之间有相互联系,可从欧洲内部合作的要素中选取。第三步,进行论述,重点在于阐释其影响。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尝试应用6.[2021·全国甲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卫所集中分布区域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12分)7.[2021·全国乙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次会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8.[2020·全国卷Ⅰ,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第四讲题型快攻——多视角2大题型诠释规范答题题型一选择题:精准判断,审题干析选项,领悟解题技巧技巧1以教材为本,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快速推断谨慎选[例1]答案:B[演练1]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种茶”“制茶”,而不是“饮茶”,故排除B项;台湾淡水地区是沿海地区,不能体现列强的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的扶持,故D项错误。答案:A[例2]答案:B[演练2]解析:19世纪末,美国盛行自由主义,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当时最高法院没有反对《全国劳工关系法》的相关规定,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A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不属于社会保障法案,C项错误;“一致认可”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答案:B[例3]答案:D[演练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工商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这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对职业结构的影响,故D项正确;A、B两项明显与史实不符,均排除;仅由图片得不出C项结论,排除。答案:D技巧2以题干为据,题意选项对照——化曲为直,转换思维巧妙选[例1]答案:C[演练1]解析:材料“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强调英国政治制度延续传统,“善辟蹊径,自成体系……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则强调英国政治制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故B项正确,C项错误;民主制和君主制材料均未涉及,A项排除;材料并未涉及英国政治制度“向现代渐进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例2]答案:B[演练2]解析:雅典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规定官吏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但是有财产资格限制,在此情况下,贵族仍具有较大优势,故B、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根据材料“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等信息可知,该法典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使更多的人获得公民权,从而扩大统治基础,故C项正确;公元前8世纪末,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A项错误。答案:C[例3]答案:C[演练3]解析:材料“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说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的机构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的,故排除A项;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D技巧3从设问词入手,把握突破口——化浊为清,删繁就简稳准选[例1]答案:D[演练1]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敌视,为了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决定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于是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B项正确,排除A项;C项为新经济政策的举措,故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B[例2]答案:C[演练2]解析:康熙时期“御门听政”,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奏事,即时裁决,提高了皇权统治的效能,A项正确;内阁本无决策权,B项错误;C项夸大了“御门听政”的影响,故排除;“御门听政”时皇帝必须亲自主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君主的政务负担,D项错误。答案:A[例3]答案:A[演练3]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钱穆强调的是秦汉以后贵族世袭特权的消失。先秦时期,贵族特权可以世袭,但秦汉以后,除了皇室,其他家族均没有这一特权,这反映的是秦汉以后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均可排除;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题型二非选择题:规范答题应对网上阅卷,感受提分捷径一、高考25分材料问答型非选择题第一招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应对非选择题网上阅卷[示例][解题指导]第(1)问,由材料一“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得出明朝前期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由材料一“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得出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由材料一“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得出,明朝后期海军实力出现衰退;由材料一“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得出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第(2)问,由材料二“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船数十艘”得出舰船数量大幅增加;由材料三“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得出舰船类型不断丰富;由材料二“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材料三“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由材料二“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材料三“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得出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航;由材料二“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材料三“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由材料二“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材料三“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得出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第(3)问,由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得出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由材料三“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得出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由材料三“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得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答案](1)明朝前期: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称前茅。(8分)(2)舰船数量大幅增加;舰船类型不断丰富;海军由建设趋缓到发展速度快;由大陆防守转向远洋护舰;由国外引进为主转为自主设计为主;由单一海军作战到构建海上综合作战体系。(10分)(3)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7分)尝试应用1.解析:第(1)问,同的原因: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并结合所学可从冷战局势、意识形态冲突、朝鲜战争爆发等因素进行分析。异的原因:由材料“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在美国一再施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双方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而英国则实力削弱,加之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由材料“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知,双方之所以存在差异,与中国方面的态度与策略相关。第(2)问,特征:由表格“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一栏中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的总额增加较快;由表格“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一栏中的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对象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由表格“亚非及西方国家”一栏中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始终较低。第(3)问,评价:由材料“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可知,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由材料中“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可知,那时的中国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由材料“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其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答案:(1)同的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10分)(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7分)(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8分)2.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岁修、抢修”“改行河道”“设立永定河道”“修建17处减水坝”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参与、政府统筹、地区合作、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河流治理的综合效果出发,从有效治理水患、推动经济发展、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10分)(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十一放假安全
- 防冻防滑安全知识
- 高一班主任个人的工作总结
- 高中语文教师述职报告6篇
- 对未来人生规划
- 读《小故事大道理》有感(集锦15篇)
- 教师转正自我工作总结
- 医院安全生产知识
- 教师述职报告(14篇)
- 学校社团活动总结集锦15篇
- 2023年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招考聘用劳动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40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综合测试卷)(有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2023
-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考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体育-短距离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2、广东省高速公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度内控缺陷整改台账
- 【全国】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 室内配套设备家具、家电及窗帘等项目供货服务方案技术投标方案
- 公司规章制度清单
- 我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PT演讲模板
- 布雷顿森林体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