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简介_第1页
北京颐和园简介_第2页
北京颐和园简介_第3页
北京颐和园简介_第4页
北京颐和园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颐和园介绍

篇一: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介绍:颐和园位於北京西郊,距城12公里。它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一座园林。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一百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以及展出的无数艺术珍品外,尚有许多与佛教文化有关的寺宇、佛塔、雕像、经藏、法器等建筑文物。颐和园重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历史要回到八百数年前金朝第一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他把都城迁到燕京後,在这儿设立“金山行宫”。金山就是现在的万寿山。后来金章宗完颜璟又把玉泉山泉水引到金山底下,并命名河为“金水河”,湖为“金湖”。元朝时金山改名“瓮山”。1292年元代管水利的官员郭守政建议在这一带开凿河道,疏浚瓮山诸泉。他把昌平一带的泉水引到瓮山脚下,扩大湖面,并改名为“瓮山泊”,即昆明湖。这个人工湖曾多次改名,有时叫“西海”或“西

湖”......“西湖”这一名称,远获得过“十景”美誉。至明朝先是助圣夫人罗氏在万寿山之南修建圆静寺,随後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取名为“好山圆”,把“瓮山”改回叫“金山”,把“瓮山泊”改名“金海”。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一度曾把这个圆林占为己有。清兵占领北京,“好山圆”改称“瓮山行宫”。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为了庆祝母亲孝圣皇太后六十寿辰,改“瓮山”为“万寿山”,并修建“大报恩延寿寺”,又“疏导玉泉诸脈,把山下湖泊改建为“巨浸”。从此,湖名改为“昆明湖”。万寿山和昆明湖通称为“清漪园”。乾隆还在山上、湖滨大事修建宫殿、亭台。至此,造片湖山通过历代人工装饰美化,已达成很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园,曾经遭到两次惨重破坏。l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清漪园仅馀不能燃烧建筑物铜亭、多宝佛塔等幸存。1888年,慈禧挪用南洋海军军费三千万两,扩大旧址,增建宫殿、楼阁。她慕苏、杭园林之名,在修建时前山仿杭州西湖,後山仿苏州临湖建屋,并改“清漪园”为“颐和园”,意为“颐养中和”。19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又遭严重破坏。後山一带庙宇荡然无存,多个贵重文物被抢劫一空。19,慈禧从西安“回京後大修颐和园,穷极奢丽,日费四万两,歌舞无休曰”。

辛亥革命後,颐和园一度成为逊帝溥仪私产,他於l9将园对外开放,但门票售价很贵,只有少数人前往游览。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皇宫,颐和园才由“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改为公园,门票仍贵。此後,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先後25年,颐和园饱受摧残,阁圮廊倾,湖淤水浅,花木凋零,文物散失。至今,北京居民仍常怀念以前园里的翡翠观音、翡翠西瓜、连城璧玉、夜明珠、珍珠鞋等稀世瑰宝。1949年以前,园内已是一片荒芜景象。1948年12月北京和平解放,颐和园自此开始新篇章。三十数年来,政府有环节有重点地大充修复这座名园。北宫门和後山古典建筑,有的整修恢复旧貌,有的重建。现在,多宝琉璃塔风铃随风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乐农轩修复如故。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寺庙按原貌再现。现在从东宫门到前山、半山以至西堤,全部建筑物都油漆一新。从娇小的“画中游”到高达41米的“佛香阁”,都已焕然一新。颐和园内的重要佛教建筑和文物有:

万寿山在颐和园内。燕山馀脈,海拔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者是英法联军烧毁後慈禧重造的。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的佛香阁为中心,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宝云阁。後山有宏丽的藏传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挺立於绿树丛中的

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尚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时,可俯瞰昆明湖景色。智慧海在颐和园万寿山巅。是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构造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馀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殿内所供高大观音座像,为清乾隆(1736-1795年)造。殿前有琉璃牌坊一座。牌坊和无梁殿前後石额依次题写为“众香界”、“祗树林”、“智慧海”、“吉祥云”,构成佛家的一首三言偈语。

宝云阁在颐和圆万寿山佛香阁西坡。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是用铜锻造的佛殿,号称“金殿”。高

米,重207吨。重檐歇山项,四周菱花隔扇,造型仿木构造,通体呈蟹青色,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座上。殿内佛像供器经帝国主义抢掠破坏,已荡然无存,门亦散失不全,使宝云阁状如亭子,故俗称“铜亭”。铜亭构造与木制亭子相似,但它的梁、柱、斗、洪、椽、瓦、隔扇、对联等都是用铜铸的。铜亭共重四十一万多斤,用了207吨铜。铜亭阁上的花纹,采用传统的锻造工艺——拨媳法制作。它的独特的锻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是世界稀有的。在铜亭阁壁内面,刻着参加工程全部工匠36人的姓名,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史料。转轮藏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是一座佛教建筑,为帝后礼佛诵经处。正殿为二重三层檐楼阁,两侧各有双层八角配亭。亭内有木塔贯穿,贮存经书佛像塔中有轴,能够转动,是佛教法器演化来的建筑物。“转轮藏”由一块石碑和三间楼房构成。石碑正面刻有乾隆皇帝手书“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字,背面刻的是他撰写的记,重要内容是叙述修竣昆明湖始末。这块石碑通高米,碑座、碑身、碑帽都用巨石雕刻而成。造型雄伟,雕刻精美,含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石碑左右有两座亭子,亭子各有一种八面形木塔,塔中有轴,推之就转动,是仿照杭州法云寺藏经阁建造的。

佛香阁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八面三层四重檐,高41米,下有20米高的石台基,气势宏伟,是全园的中心建筑,为颐和园标志。佛香阁建筑在六十多米高的山坡上,阁中有四根高达三十多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力木做的。佛香阁外形是按照武昌黄鹤楼设计的。清乾隆时(1736-1795年)在此筑九层延寿塔,至第八层“奉旨停修”,改建佛香阁。咸丰十年(1860年)毁於英法联军,光绪诗(1875-19)在原址依样重建,供奉佛像。1953年政府开始修缮,工程浩大,仅油画一项就费工一万六千多个。工程用料数量也相称惊人,洋油用了1300磅,大赤金用了五斤,桐油用了六千七百多斤。全部修缮工程历时近两年。

四大部洲在颐和园万寿山後山。建於清乾隆年间(1736-l795年),系仿西藏桑鸢寺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18座建筑构成。中心为象徵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火、水、风。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山而筑,含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咸丰十年(1860年)毁於英法联军,光绪时(l875-19)曾经局部修整,近年大加修复,再现乾隆时的规模。多宝琉璃塔在颐和园万寿山後山。清乾隆时(1736-1795年)建,砖构造,平面八角形,七层,高16米,系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下部三层塔身较高,仿楼阁式,每层施重檐;上部为密檐三层,檐下施斗拱。塔身外表满嵌彩色琉璃小佛,整个塔身造型优美,比例匀称,色彩丰富,小巧玲珑,为琉璃塔中杰作,它是清漪园的遗物。塔身用七色琉璃瓦镶砌,下承汉白玉须弥座,四周边以红墙,前设冲天两柱牌楼一座。对面立以汉、,满、蒙、藏文镌刻的石碑。

篇二: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资料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运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占地面积290公顷,原名清漪园,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并称为五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最开始是为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庆祝五十大寿修建的。由于乾隆皇帝的母亲信佛,因此在翁山的圆镜寺基础上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山名改名为万寿山、山前的西湖改名为昆明湖。昆明湖是取自汉武帝打云南的典故,借此但愿自己也能够像武帝那样开疆拓土。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种寿桃,因此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但愿他的母亲健康长寿。(其实颐和园最开始是为解决京城水源问题,引水用的。把昆明湖又人工扩大了一倍,并把挖出的泥土堆在了万寿山的东侧,形成现在的摸样。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名称也能够追溯到金代,但是篇幅有限,在此就不细说了。)

后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三山五园(三山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把三山五园一种没落全给烧了。颐和园是光绪年间借着训练海军的名义重修的,实际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漪园就改名了,叫颐和园。颐和是颐养天年、颐养充和之意。意思就是这里是给太后养老的地方。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颐和园再一次遭受炮火被毁。于新中国成立后再次重修。因此颐和园是三建两毁。

颐和园的重要建筑是皇上及太后解决政务的仁寿殿(原名勤政殿),皇上的卧室玉澜堂(同时也是光绪皇帝的“监狱”)皇后隆裕的卧室宜芸馆(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楼)慈禧太后的卧室乐寿堂尚有园中之园谐趣园(谐趣园出名的是园中八趣:时趣、声趣、书趣、楼趣、桥趣、画趣、廊趣、仿趣)尚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木自亲码头、德和园戏楼、长廊、云辉玉宇(星拱遥枢)牌楼、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祈树林)琉璃牌楼、智慧海、四大部洲、青宴舫、苏州街、铜牛、十七孔桥、廓如亭、西堤六桥、景明楼等。我重要说一下园中八趣中的楼趣。谐趣园中有座书楼叫主心楼,这个楼从外面看是一层,但是从谐趣园里看是座两层的小楼,因此称楼趣。

篇三: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介绍

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重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效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出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成“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一、颐和园介绍

(一)涉及内容

1、颐和园的鉴定语2、建园的时间、地点3、历史沿革4、园林介绍

(二)介绍位置:在东宫门内介绍牌旁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重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效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出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成“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样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给其母庆祝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二、仁寿殿

(一)涉及内容

1、庭院内陈设2、仁寿殿的作用3、仁寿殿的殿内陈设4、延年井

(二):在仁寿门前右侧

(三)导游词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种“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办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刚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多个造景办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刚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尚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当不陌生,在诸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浑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懂得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并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妙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由于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种老寿星,面对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可能会问,刚刚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难道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锻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同。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当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解决政事的地方,其功效相称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称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解决朝政的大殿,普通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但是是懒得跑回故宫解决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但凡大权在握的人,普通都不想死,都但愿长生不老,故大权

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种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终究与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始终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局限性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固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但是,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由于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愉快,便封其为“延年井”。后来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赛过金银珠宝。19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后来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与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办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能够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

三、湖边美景

(一)涉及内容

1、万寿山2、昆明湖3、知春亭4、文昌阁5、铜牛6、廓如亭7、玉泉山

(二)介绍位置:在昆明湖畔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与否有一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之喜悦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精美园林非一日之建。咱们在前面已经讲过,早在金代,这里便是帝王们游猎的场合,当时的万寿山被称为金山,山上,建有金山行宫,供金代帝王游猎时临时过夜居住。山下的水域在当时称为金海湖。元代改金山为瓮山,据说是有一老瓮在山上挖出石瓮而闻名,山下的水域被称为瓮山泊。明代曾把这一组山水称为好山园,并在瓮山南坡建园静寺,改瓮山泊为西湖,当时的景色已经出现了“西湖十景”。特别是到了清代,盛世国君乾隆皇帝为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的南坡增建了以排云门至佛香阁的中轴建筑群,把这组建筑做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母亲,以示孝顺。乾隆皇帝还将瓮山改为万寿山,既然山改名了,水自然也要改名,叫什么呢?据说当年汉武帝曾在都城长安挖“昆明池”操练水军,于是乾隆皇帝效仿先贤,将万寿山下水域挖深,并且拓宽湖面,为后来训练水军之用。工程结束后将这片水域改名为昆明湖。现在请大家随我去知春亭,那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昆明湖东岸的重要景观及建筑。

(在知春亭外)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的地方,为什么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懂得“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干懂得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办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矗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办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办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出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什么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种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并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办法上“添景”的作用。

另外尚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即使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

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什么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