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西百色市平果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2.清澈平静的湖面上方,有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变小,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C.像距变小,像不变 D.像距不变,像不变3.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 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4.如图所示,是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天宫一号中可以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B.宇航员在天宫一号中受到的重力与地球上相同C.太空中一片漆黑,说明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在太空中可以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5.如图为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A.按动按钮,盒盖飞出B.冬天,搓手取暖C.活塞下压,棉花燃烧D.钻木取火6.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运动,则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8.如下四个图像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运动图像。其中,运动形式相同的物体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10.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声源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同时停止B.喇叭发声时,放在它上面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冬天来了,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的变干,这种现象莒县人称为“冻干”.下列现象与“冻干”对应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B.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12.一束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界面上方是空气,反射角是50°B.界面上方是玻璃,反射角是40°C.界面上方是空气,反射角是40°D.界面上方是玻璃,反射角是30°二、填空题13.清晨,小李在清澈的河边散步,A是其眼睛位置,发现水中的B处有一块“鹅卵石”,如图所示,其实所看到的“鹅卵石”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想从A处发射激光照到真正的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______(选填“B点”、“B点上方”或“B点下方”)。14.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两个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张开是因为__________,此时验电器的金属杆带______电.15.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东行驶的s-t图像,则(1)乙车的速度是_________;(2)在时,甲车与乙车通过的路程分别是_________m和_______m;(3)在时,甲乙两车的___________(速度/路程/位置)相同;(4)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___运动。16.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到的数据分别是3.79cm,3.72cm,3.75cm,3.89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cm.三、实验题17.(8分)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梦想小组用图所示的方法获取了凸透镜的焦距。右图是该小组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生活中的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的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梦想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3)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小君同学取下自己佩戴的近视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小华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方(选填“前”或“后”);(4)小华再次将蜡烛移动到标尺上的32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光屏上_____成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18.(8分)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1)此时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_____cm;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玻璃板相距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3)纠正错误后某次实验,将光屏竖直放置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C.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D.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5)玻璃板太厚不仅会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成两个像,同时也会使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也不是其真实位置,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到玻璃板比实际位置到玻璃板_____(选填近/远)。19.(8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如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_____;(2)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797.59898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②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水温应为_____℃;③为证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继续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_____(选填序号)。①冰②霜③雾④雪四、作图题20.(8分)如图,一束光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再通过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______)21.(8分)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五、计算题22.(10分)一个铜球的质量是178克,体积是30cm3。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铜=8.9g/cm3)23.(12分)某空烧杯的质量为100g,在烧杯内装满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0g,将质量为400g的金属块浸没在烧杯内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烧杯、金属块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950g。(ρ水=1.0×103kg/m3)求:(1)烧杯的容积V容;(2)溢出水的质量m溢;(3)金属块的密度ρ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题目详解】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f、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并且物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平面镜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将凸透镜成的像呈在屏幕上,若画面太靠上时,应减小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故A错误;若要使画面大一些,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是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向下移动,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投影仪的构造及特点,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2、C【题目详解】在小燕子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燕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即像距变小);但小燕子在水中所成的像不改变,与小燕子大小相等,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3、B【题目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错B对.光在真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4、D【题目详解】AB.在天宫一号中,物体不受到重力,那么用天平是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A错误,B错误;C.光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的,太空中一片漆黑,并不能说明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错误;D.在太空中可以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在拉伸拉力器时,拉力器会产生拉力,D正确。5、A【题目详解】A.如图汽油机气缸中活塞向下运动,火花塞喷出电火花,是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图中透明的塑料盒相当于一个气缸,塑料盒的盖相当于活塞,酒精在塑料盒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塑料盒盖运动,这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B.图中两个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把活塞迅速往下压,活塞对玻璃筒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是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C【题目详解】A.在路程时间图像中,图像的交点代表相遇,所以由图可知在30s时相遇,所以相遇时乙的路程为100m,甲的路程为故A错误;B.由图可知0到10s内乙路程为零,说明乙静止,故B错误;C.甲的速度为故C正确;D.由图可知0到10s内乙静止,从第10s开始以才运动,而甲从第0s开始运动,故D错误。故选C。7、A【题目详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甲运动的时间为t,乙运动的时间为t2,则对于甲来说:,解得;对于乙来说:。则故,则甲先到达目的地,故A正确,BCD错误。8、D【题目详解】对于v-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甲图象中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象中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对于s-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乙图象中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丁图象中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甲和丁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规律。故选D。9、A【题目详解】“白日不到处”意思是指阳光照不到地方,阳光照不到是因为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的缘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故A正确。10、B【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2)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题目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音也停止,物体停止发声,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依然继续传播,故A错误;B.喇叭发声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发声体正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利用B超检查身体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D.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等多个知识点,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11、D【题目详解】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但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A.将生地瓜切成片晾地瓜干,湿地瓜片慢慢变干,地瓜中的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盆子里的水,经过段时间后消失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夏天,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向外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樟脑片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C【题目详解】如图,做出法线:

根据反射规律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OA、OB两光线中有一条是入射光线,另一条是反射光线;因折射规律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则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那么OB为反射光线。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界面上方是空气,下方是玻璃。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50°,所以入射角为

90°-50°=40°则反射角也为40°。故选C。二、填空题13、虚B点【题目详解】[1][2]从A处发射激光,水中的B处有一块“鹅卵石”;连接AB,与水面的交点为入射点,过入射点做出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激光射向B点时,经水折射后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1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负【分析】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题目详解】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橡胶棒上多余的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都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15、5105位置西【题目详解】(1)[1]从图中可以看到,2s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那么乙车的速度是(2)[2][3]由上述可知,在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从图中可以知道,甲车的速度是那么在时,甲车通过的路程是(3)[4]从图中可看到,在时,甲乙两车的位置相同,速度和路程不同。(4)[5]由上述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16、3.75【解题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掉错误读数,取其余4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题目详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3.89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物体的长度故答案为3.75【题目点拨】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测量数值,求剩余正确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这样测量值更接近物体长度的真实值.三、实验题17、投影仪右变大完整发散前不能【题目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由图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50.0cm-40.0cm=10.0cm由图可知,物距u=40.0cm-25.0cm=15.0cm2f>u>f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3]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把蜡烛向右移动2cm的距离,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的像会变大。(2)[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3)[5][6]近视眼镜的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此时的像距变大,表明近视眼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4)[7]将蜡烛移动到标尺上的32cm处,此时的物距为40cm-32cm=8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18、2020B蜡烛被点燃了不能不变D近【分析】(1)根据像物等距即可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利用公式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2)当拿着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与平面镜前面的蜡烛的烛焰重合,因此后面那个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玻璃表面比较光滑,而且是透明的,因此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两种光现象都可以使蜡烛成像;(5)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目详解】(1)[1]据题意可知,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既镜中的像B距离镜面的距离也是10cm,故蜡烛B与蜡烛A的距离20cm;[2]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即运动了10cm,所以此时蜡烛A距离镜面是20cm,故蜡烛B蜡烛应与玻璃板相距也是20cm时才能与A重合;(2)[3]当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面,然后再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两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重合,因此B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故实验中的错误之处:B蜡烛被点燃了;(3)[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既不能成在光屏上,纠正错误后某次实验,将光屏竖直放置蜡烛B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5]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由于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4)[6]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反射是光线到达玻璃板后有一部分被反射到你的眼睛,所以看到1次反射,2次折射是光到了玻璃板后还有一部分光透过玻璃板,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板后会折射,这是第一次,然后又要从玻璃板另一侧出来,又一次折射,所以1次反射,2次折射;(5)[7]我们透过玻璃板看到的蜡烛B,是蜡烛B反射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在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