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上)开学摸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子路问君子于孔子,(孔)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两则对话体现了孔子()A.身教重于言行的思想 B.渴望重建人伦秩序的规范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主张以礼法思想进行治国2.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当广泛,虽然地位低于丞相,但丞相有权处理的事务,御史大夫均可以过问;而御史大夫的许多职权,丞相没有。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监察部门地位上升 B.皇权对相权的防范 C.中央权力相互制约 D.御史深得皇帝信任3.如表所示是不同史书记载的关于汉代的一些经济活动。这些记载()史书经济活动《汉书•伍被传》“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盐铁论•力耕》“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衡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汉书•食货志》商人“因其言厚,交通五侯,力过吏势,以利相顷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编……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A.印证了汉代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B.说明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表明区域经济差异的日益凸显 D.反映出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成熟4.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 B.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

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 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5.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据此可知,两者都()A.提倡“知行合一” B.主张以史为鉴 C.推崇“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6.蒙元时期,统治者在其疆域内广设驿站,即使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也有设置,可谓是“人达所及,皆置驿传”,同时置“使臣”或“驿使”负责处理驿站事务,他们既为朝廷传递各种政令、任命、军事情报及民生信息等,也为往来商旅提供便利与保护。由此可推知,蒙元时期驿站制度的设立()A.促进了中央军政大权的高度集中 B.助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彰显了蒙古族政治经济势力强盛 D.有利于加强民族国家的统一7.据统计,明朝从建文三年起,每隔五十年米价以平均三点七倍的速度增长。当时的商税分关税(通过税)和市税(市租)两大类。为征收关税,从宣宗开始就在长江和运河沿岸设立了三十三个钞关,万历年间又增设关卡。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征收“门摊课钞”,宣德年间这项税增加了五倍。明朝的这些情况()A.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固性 B.促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地密切

C.严重限制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 D.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转化8.1755年,随着清军顺利进军新疆,乾隆帝适时发布了实地测绘新疆舆图的上谕,趁“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之际,测量新疆“星辰分野、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这体现出乾隆皇帝()A.重视加强对西北的军事统治 B.蕴含鲜明的国家一统政治思想

C.注重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治理 D.统治边疆具有权力制衡的色彩9.咸丰元年(1851年),国家准许广东暂开捐输,不久又准广西省城设立分局“就近收捐”。并由藩司统筹一切。咸丰十三年(1853年),户部制定《推广捐例章程》,由户部预颁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执照,大量发交各省军营粮台,以便随时填发捐生。这些措施()A.激化了满汉地主之间的矛盾 B.加深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动摇了清廷统治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10.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乡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B.加速了清王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C.推动共和观念传播 D.体现出对封建权威的公开挑战11.陈独秀曾言:“西洋个人独立主义,乃兼伦理、经济二者而言,尤其以经济上个人独立主义为之根本”“妇女独立自营之生活,自律师、医生以至店员女工,无不有之。”“其投身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人独立信仰之精神,各行其是,子不必同于父,妻不必同于夫”。据此可知,陈独秀()A.强调积极进取,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 B.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个人利益,扬弃传统儒家之伦理 D.关注经济变迁,推崇西方物质文明12.据统计,从八路军出师到1937年11月太原失守,中国共产党以不足45000人的兵力和劣势装备,作战100余次歼灭日军1万多人,占整个太原会战歼敌总数的一半。同时,1938午11月,国民党召开的南岳军事会议划定了苏鲁战区和冀察战区,有13个师参战,并专门在南岳衡山举办了4期游击干部训练班。这些体现出()A.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逐渐成为中流砥柱 B.敌后战场已进入局部反攻阶段

C.民族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战略上的配合 D.持久战是中国抗战的主要策略13.1948年,毛泽东指出“在城市或者乡镇破坏工商业而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同年。他又提出不要将国民党人经营的工商业都叫作官僚资本而加以没收,对于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要严防侵犯。毛泽东的这些思想()A.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意在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的顺利转移

C.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D.表明解放军已取得战略大决战的胜利14.据统计,1978~1980年国家领导人对发达国家出访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7%,是增幅最快的;对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出访年平均增长率为41%,位居第二。同时,这一时期出访次数增长最快的是科技、经济和教育代表团,并邀请相关专家来华讲座,召开学术会议以巩固学习成果。这些外交活动()A.主要立足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B.推动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

C.意在拓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 D.说明中国外交实践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15.如图所示为2010-2017年中国三类研类型的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量的变化情况。我国的这一变化情况()

A.增强了对外国科研人才的吸引力 B.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C.说明科技发展以尖端技术为重点 D.体现出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16.古代罗马法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料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木料;凡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说明古代罗马法()A.对侵权行为具有理性化认识 B.掺杂着习惯法的残余

C.具备了现代法律的属性特征 D.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17.16世纪初,德意志威登堡大学的教授虽然主要由奥古斯丁修会提供,但学校的管理权却在世俗贵族腓特烈的手中。马丁•路德在其保护下获得教皇治权所不能及的学术空间,研究《圣经》及奥古斯丁的著作。这一状况()A.保障了德意志教育的自由化 B.彰显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优越性

C.利于推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D.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社会的影响18.西欧国家的重商主义最早是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出现的,形成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敛聚金银和积累资本的金融政策,鼓励生产的工商业政策,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低工资、低消费的劳工民生政策等政策体系。据此可知,重商主义()A.缓和了资本主义列强间矛盾 B.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C.实质上是王权与资本的结盟 D.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19.“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等。这些法案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权,而国王所失去的一些权力,主要被支配着议会两院的贵族们所把持着。据此可知,这些法案()A.极大削弱了新兴阶层势力 B.实质上并未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

C.导致传统保守势力的复辟 D.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势20.18-19世纪的普鲁士,海外贸易公司是独立的国家金融机构,以向政府提供短期和长期贷款以及从事工商业为主要职能。1848年,财政部直接把海外贸易公司置于其控制下,并出卖了公司的部分工厂和矿山。这说明该时期的普鲁士()A.两次工业革命正在交叉进行中 B.国家资本主义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C.国营资本和私营资本竞争激烈 D.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异常迅速21.1918年.列宁主张“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苏维埃组织”;通过多样形式来吸引全体贫民实际参加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政权组织、参与农村各项建设。1919年,列宁指出“对于这种无视法律而扰乱人民的人必须进行无情的斗争,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列宁的这些主张()A.旨在推动国内工农联盟的形成 B.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

C.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 D.呼吁人民须保持革命的斗志22.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最高法院多次宣判新政违宪。大为不满的罗斯福总统试图增加最高法院的法官名额,又遭到了国会大多数议员的反对。最终国会部分议员为了缓和局面而对最高法院的法官进行了游说,此后新政的措施才得以顺利实施。这表明美国()A.三权体制具有一定内部协调性 B.民主共和政体遭到了破坏

C.总统借助经济危机扩大行政权 D.权力制衡降低了行政效率23.如图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创作的绘画作品《呐喊》。该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这幅绘画作品()A.注重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B.强调了对光与色的运用

C.以反传统技巧展现精神危机

D.批判了工业革命的弊端

24.1952年4月,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该会议云集了东西方各国商界精英,不仅探讨突破政治束缚、开展民间贸易的可能性,苏联、中国以及东欧各国还先后与西方各国商人签署了大量实质性的贸易协定。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激化 B.美苏争霸的局势有所缓和

C.西欧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冷战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25.如图所示为2012~2019年全球GDP、贸易量、海运量增速以及贸易保护措施数目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B.经济的发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协调机制

C.逆全球化制约了世界经济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是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0.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自由放任”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先是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率先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农业的先行发展使人口得以持续增长。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充足而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加上广大世界市场的开辟,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蒸汽机的发明,正式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技术革新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英国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业和冶金业与其并行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扩散到各工业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工业的不断升级。对英国人来说,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轻工业阶段向重工业阶段阶梯化渐进,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为工业萌芽提供有利的条件。英国还重视完善、改进立法与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深化保驾护航。——摘编自张丽娜《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材料二: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事业的核心任务,工业化道路始终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本,整合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乱象,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随着“一五”计划的展开和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逐渐认识到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应该按比例协调发展。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百业待兴的局面,我国工业化道路探索主要是借鉴苏联经验,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我们也看到苏联工业化道路发展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创新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把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创新相结合,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型发展战略的提出。在工业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GDP的高速增长。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主张是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和中国人民利益的。

——摘编自孙民《中国共产党开创工业化道路百年历程、经验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化相比,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英工业化建设对中国当代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启示。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学者著作主张马克斯•韦伯《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道乔治•M•瓦拉德兹《协商民主》协商民主通过公开检视歧视和压制对现存问题的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因为公共协商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特征,所以,通过揭示被压制的文化间的紧张及其根源,文化团体会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性合作行为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戴维•伊斯顿《经济与社会》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摘编自高金海曹玉海《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西方政治史知识,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8.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整个国家基本陷入瘫痪状态。为赈济灾区、振兴经济,唐代宗任命刘晏为户部侍郎兼京兆尹,着手实施改革。刘晏对灾区的改革如下:一、扩大常平仓经营。原常平仓的职责是赈灾,刘晏担任此职后,提出必须将粮食运送到灾区与当地交换其他产品,再运到外地销售。采取这种方式,可调剂收购地与销售地之间的物资余缺,既帮助了灾区,又活跃了经济,还增加了国家收入。这就是刘晏坚持的“丰则贵余,歉则贱粜”的原则。二、实施救灾新法。刘晏重视收集各地的气候变化信息,做到“四方丰凶贵贱,知之未尝逾时”。更值得称道的是,刘晏还提出赈济新办法,即:由国家在灾区低价出售粮食,解决灾区缺粮的困难,以此支持灾区发展农副业开展生产自救。这样,既助灾民度荒,又不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即所谓“国计不乏”。

——摘编自丁声俊《中国古代杰出思想家的粮食经济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改革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经济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刘晏的改革。29.材料:二战结束后,德国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进行了反思和道歉,德国法律也禁止举办与纳粹有关的活动,政府要求青少年接受历史真相,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警戒后代。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注重秩序、严谨和务实的民族,基督徒也并不以公开认罪和以实际行动“赎罪”为耻,地处欧洲心脏的德国,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消除邻国的担忧,联邦德国承诺永远不以武力改变现有领土边界。德国的反思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在战争赔偿问题上不遗余力,尤其是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被害犹太人的损失,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德国深刻反思历史,敢于承担战争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摘编自李文红《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原因。30.材料:陈公哲,祖籍广东,是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教育家。他邀请了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扩大了精武会的影响力。由他主办的《精武书刊》,对于记录精武体育会的历史,以及传播传统武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发展十分迅速,此后遍布东南亚、美国等地。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多种体育运动,还在摄影、考古、书法等领域取得了成就。他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精武体育会会倡导“天下大同”精神,他将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平等”与西方“博爱”思想结合,体现出一种大包容的世界主义思想。精武体育会中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只要具有为他人牺牲的勇气和诚意就可以成为兄弟。在民族危亡之际,大批精武学员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受精武精神感召,大批民众纷纷募捐,为体育教育和抗日活动贡献了力量。

——摘编自王焱源《武术名家陈公哲与精武体育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公哲精武体育精神的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公哲的主要贡献。

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从材料“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看出孔子反对随意杀害百姓,主张为政以德,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强调身教重于言行,渴望重建人伦秩序的规范,B排除;

材料看不出主张以礼法思想进行治国,D不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孔子的政治思想,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答案】B【解析】材料“但丞相有权处理的事务,御史大夫均可以过问;而御史大夫的许多职权,丞相没有”体现了御史大夫对丞相的制约,说明皇权对相权的防范,故B正确;

ACD都不体现材料中御史大夫和丞相的关系,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考生可结合材料“但丞相有权处理的事务,御史大夫均可以过问;而御史大夫的许多职权,丞相没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衡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可以看出汉代商人活动活跃,经济实力增强,反映了汉代商品经济较为繁荣,故A项正确;

汉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而非松弛,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商人活动活跃,经济实力增强,不能体现国内长途贸易,而且国内长途贸易发展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汉代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衡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主旨即可。

本题考查汉代商业发展的表现,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B【解析】A.材料未涉及中枢权力的平衡,故A项错误;

B.根据材料“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可知参考学生的代表性作品、允许推荐学生等措施有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场考试定去留的局限,有利于全面考察人才,故B项正确;

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的表述太过绝对,故C项错误;

D.唐代科举制有利于庶族、平民参政,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D【解析】宋明理学家和顾炎武都强调个人要为社会作贡献,体现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社会责任感,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倡导“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要思想,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关于他们主张以史为鉴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要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既为朝廷传递消息,也为往来之人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

驿站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军政大权的高度集中”说法夸大,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驿站在对外交流上的功能,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驿站制度有利于加强民族国家的统一,无法体现出其增强经济势力,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统治,重点掌握元朝的交通建设成就及其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统治,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7.【答案】D【解析】粮价的上涨和封建政府“重征商税”促进了商人购买土地的积极性,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流动,D项正确;

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稳固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

材料没有列举密切农民与市场联系的因素,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商业发展环境的恶劣,与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答案】B【解析】材料“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等信息体现清朝国家一统政治思想理念,故B正确;

题干强调的并非纯粹军事统治,故排除A;

C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权力制衡的色彩”,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清朝统治理念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清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9.【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为应对西方侵略和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财政危机,解决军费问题,清政府允许地方官员“开捐输”,导致地方政府逐渐掌握了财政权,推动了清朝权力结构的下移,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削弱,并非满汉地主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

鼓励民间捐输影响了地方治理,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

清政府准许卖官捐输的做法,不能直接动摇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咸丰十三年(1853年),户部制定《推广捐例章程》,由户部预颁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执照,大量发交各省军营粮台,以便随时填发捐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乡绅……仍掌握权力”、“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导致革命对广大农村地区影响极其有限,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共鸣,以至于民众对革命缺乏科学的认知,故A项正确;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而不是“加速”清王朝土崩瓦解,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辛亥革命对封建权威的公开挑战,而是强调其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乡绅……仍掌握权力”、“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革命”,结合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解答。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1.【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陈独秀主张个人和女性应该经济独立,思想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A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民主科学”和“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独立,不是“个人利益”,排除C项;

据材料,陈独秀主张个人和女性应该经济独立,追求个性解放,不是“推崇西方物质文明”,追求物质利益,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2.【答案】C【解析】A.据所学,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据所学,直到20世纪40年代,敌后战场才逐渐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故B项错误;

C.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加太原会战,歼敌占整个会战歼敌总数的一半,国民党军队参加敌后战场作战,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游击战争等,说明民族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战略上相互配合,故C项正确;

D.材料并未体现抗日战争中的“持久战”策略,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答案】B【解析】重视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经济,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强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等,这反映出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意在推动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顺利转移,为恢复国家经济而做准备,B项正确;

材料并未明确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即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

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对于一切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要严防侵犯”等不符,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理论,排除C项;

据所学,解放军取得战略大决战即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78~1980年国家领导人对发达国家出访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7%,是增幅最快的”“这一时期出访次数增长最快的是科技、经济和教育代表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为了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通过领导人出访和开展学术会议等外交活动不断吸取外国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经验,意在拓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C项正确;

这些外交活动意在拓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路,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

B项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排除B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答案】B【解析】A.国内科研人员的增多加强了竞争和压力,并非外国科研人才流入的吸引力,故A项错误;

B.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近年来,我国从事试验发展、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均有明显增长,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故B项正确;

C.材料没有体现我国科技发展的内容,不能得出科技发展以尖端技术为重点的结论,故C项错误;

D.仅科研人员的增多不足以说明中国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答案】A【解析】材料“凡以他人的木料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木料;凡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说明古代罗马法对侵权行为具有理性化认识,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习惯法,排除B;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具备了现代法律的属性特征”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材料中的规定较为实用,并没有体现形式主义特征,排除D。17.【答案】C【解析】从材料“16世纪初,德意志威登堡大学的教授虽然主要由奥古斯丁修会提供,但学校的管理权却在世俗贵族腓特烈的手中。马丁•路德在其保护下获得教皇治权所不能及的学术空间,研究《圣经》及奥古斯丁的著作”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的德意志威登堡大学教育管理权受到封建管理者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削弱教会的控制,推动宗教改革起到促进作用,C正确;

AB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8.【答案】C【解析】A.重商主义强化了各国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不利于西欧各国间矛盾的缓和,故A项错误;

B.重商主义注重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和政策,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最早是作为国家经济政策出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在政治上强化王权,抗衡贵族,需在经济上充实政府财源,而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弱小,需王权保护,抗衡外国竞争和争夺市场,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君主权贵互相利用,形成了以王权为主体对原始资本积累和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促进作用的关税、金融、工商业、外贸、劳工民生等重商主义政策体系,故C项正确;

D.工业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答案】D【解析】A.极大削弱了新兴阶层势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B.《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故B项错误;

C.英国君主立宪制打击了传统保守势力,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等。这些法案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权,而国王所失去的一些权力,主要被支配着议会两院的贵族们所把持着。”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和削弱国王的权力,但是国王失去的权力却被议会的贵族把持着,说明议会通过的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势,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答案】B【解析】18-19世纪的德意志各邦政府积极兴办工厂、矿山和经营铁路,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这一方面普鲁士堪称表率,题干即这一背景的重要体现,普鲁士财政部在推动其所在邦的工业化方面直接冲在了一线,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排除A项;

C、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或误读,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德意志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21.【答案】C【解析】发展苏维埃组织、吸引贫民参加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项工作,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扰乱人民的人等主张,强调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要求,C项正确;

据所学,苏俄的工农联盟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已形成,排除A项;

践行了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与制裁无视法律、扰乱人民的人等不符,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呼吁人民保持革命斗志的信息,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列宁的贡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列宁的贡献,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2.【答案】A【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罗斯福总统对最高法院多次宣判新政违宪大为不满,试图增加最高法院法官名额,国会议员为缓和局面,游说最高法院的法官,使新政得以顺利实施,体现了美国三权体制具有一定内部协调性,A项正确;

民主共和政体遭到了破坏与“新政的措施才得以顺利实施”不符,排除B项;

总统借助经济危机扩大行政权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

权力制衡降低了行政效率并非对整个材料的正确解读,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2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图片可知,该作品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及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作品属于现代主义风格,C项正确;

A项是浪漫主义,B项是印象画派,D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均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成就,考生需要熟知各种美术流派的风格特点。

本题主要通过19世纪以来西方的美术成就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冷战期间,西欧国家和苏联召开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探讨了突破政治束缚、开展民间贸易的可能性,还签署了大量实质性的贸易协定”,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愿望增强,从侧面说明冷战不利于经贸发展,D项正确。

由“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可知这是民间行为,与资本主义阵营无关,排除A项;

材料反映冷战期间的民间经济交流,未体现“美苏争霸”的状况,排除B项;

材料不能说明“西欧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提取材料关于冷战期间东西方国家要求加强经济合作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冷战的影响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答案】C【解析】近年来,英国脱欧、美国等国家纷纷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2018年与2019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数量超过1000项,致使全球进出口贸易增速、全球GDP增速和全球海运量增速均明显下降,世界经济持续低位运行,反映出逆全球化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非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A项;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行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制约影响,没有强调经济的发展缺乏全球制度性协调机制,排除B项;

据所学,全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全球安全,而非反霸权主义,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26.【答案】【小题1】特点:市场自发推动,在资源配置上主要依靠市场;通过对国内外进行掠夺的方式获取工业化建设的所需资本;工业化的结构转变周期长、产业关联度大;工业化推进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基本同步;由轻工业发展到重工业;技术主要来自于本国的发明创造。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发展和扩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小题2】不同之处:工业化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资源配置方面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到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协调发展;尊重他国利益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重视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任答两点即可)启示:促进技术创新,优先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注重产业制度、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和升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解析】(1)本题考查英国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一“工业化是在已经相当发达的市场经济前提下发展起来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中国与英国工业化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二“通过‘一化三改’,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