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重点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重点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重点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重点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重点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赤壁重点中学高二(上)联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 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

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2.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 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 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3.如表评价的是()

不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的看法​陆赞:“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苏轼:“因地之广狭痔胶而制贼……有兼并之族而默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4.宋代官民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甚至“巧制新妆,竞夸华丽”。上述材料可佐证宋代()A.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B.理学思想参透基层社会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5.雍正七年(1729),为便于留档备查,雍正皇帝推行奏折副本制度,即由军机处负责誊录“朱批奏折”副本,故称“录副奏折”或“军机处录副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雍正年间 B.政府决策效率进一步提升

C.奏折制度日趋专业规范化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6.1885年2月,伊藤博文在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谈判结束后,向本国政府报告: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上述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中国()A.洋务运动的破产 B.中央集权的削弱 C.戊戌变法的失败 D.救亡道路的探索7.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纪念专号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刊共收录了16位人士的题词,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所题写内容全部是赞美劳工、崇尚劳动的,如先施公司大菜间工人张玉堂题写的是“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激烈变化 D.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8.1928年7月,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明确党的主要任务“仍旧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力争工农民权独裁制的苏维埃的政权,继续坚决的改造党”。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A.谋求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出现左倾机会主义苗头

C.实现了从幼稚走向成熟 D.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9.1942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承认资本主义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2月发布的《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确定党在农村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是“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但同时保存地主的若干权利”。此举旨在()A.发展根据地经济 B.争取国民党左派的支持

C.打破日寇的封锁 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0.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重大的突破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11.非洲文明历史悠久,但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下面是古代非洲文明示意图,这可用于说明古代非洲大陆()

​A.处于世界文明领先地位 B.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C.文明相对闭塞独立发展 D.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12.西欧庄园农田的耕作方法,初期沿用罗马习惯,将耕地分成播种和休耕两部分,实行二圃轮作制。8世纪后,三圃轮作制出现,就是把耕地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三部分,一块春天种植、秋天收成,一块秋天种植、次年初夏收成,一块留空,每年轮换耕种。这一变化()A.有利于保持土地的地力 B.降低了农业歉收的风险

C.加速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D.提升农奴生产的积极性13.1883年,美国出台的《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须经考试择优录取,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这些举措()A.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 B.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C.降低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D.扩大了政府文官的职权14.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 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15.有学者认为:“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时候,每一个参会的精英都知道他们将要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外交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宫廷与宫廷的关系,是君主和他们的外交大臣之间的关系。”该观点认为,当时欧洲()A.民主制度尚不成熟 B.民族国家尚未形成 C.国际冲突难以避免 D.外交制度需要完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

材料一:词诉条目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

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干己不受……——《黄氏日抄》材料二: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藁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

材料三: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要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䕃,(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

年月日姓某押状——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合如图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启蒙运动时期处于世界另一端的东方中国正值强盛时期(清康乾统治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经过耶稣会士翻译介绍到欧洲大陆去的。他们的目的原想证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的一致性,从而为自己传教扫平道路,却不曾想为反宗教论提供了极好的攻击宗教文化的武器。当时欧洲正处于反对宗教而主张理性的时代,而非宗教的儒家文化来得正合适宜,因为罗马教会认定孔子学说为“异端邪说”,那么“异端邪说”的儒家学说必然会被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来攻击罗马教会本身。因而他们对于非宗教的孔子学说的理性观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崇拜。

正如赖赫韦恩在《中国与欧洲》一书中说:“那些耶稣会中人,把中国经书翻译出来,劝告读者不但要诵读它,且须把中国思想见诸实行。他们不知道经书的原理,刚好推翻了他们自己的教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因此欧洲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便能逐渐了解,而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一个理想的模型。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德性的民族了。”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根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界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问题上的论战从未间断。五四前后,关于东西文化的论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延续10余年。论战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东西文化的异同优劣、关于新旧文化能否调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采用何种文化、走什么道路等。在这场论战中,“东方文化派”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西方文明的彻底破产,主张用东方文化去拯救走向没落的西方文化。

对此,李大钊指出:“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

——据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等资料整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方文化派”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指出此种态度形成的背景。(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可知,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诸侯之礼款待,吴王夫差去鲁国,鲁国却以周王之礼招待,体现了当时不同的实力会晤时采用不同的礼仪,D项正确;

吴王夫差使用周王之礼体现了礼崩乐坏,但材料未体现政局变化,排除A项;

社会治理是一种导致公共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果的治理模式,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

材料中招待不同人物的东西都不是特别贵重,并未产生经济负担,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到,“胡人”在唐朝从事多种多样的职业,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C项正确;

A项“日益”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胡人是古代对北方异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胡人从事职业与阶层流动无关,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非单纯的中外交流,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据丁征税的作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据此依据材料“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等信息可知B正确,排除A;

“一条鞭法”出现在明朝,“摊丁入亩”出现在清朝,苏轼不可能给予评价,故排除CD。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依据材料“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4.【答案】A【解析】材料“后来,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穿黑色衣服。在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体现了宋朝等级色彩减弱,社会控制相对松弛,A正确;

材料和理学无关,排除B;

C错在“平等”,排除;

D错在“瓦解”,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宋朝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便于留档备查,雍正皇帝推行奏折副本制度,有利于奏折制度整体上的规范化、完善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奏折副本制度,而且奏折在这之前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

从材料中看不出决策效率,而且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而且清代内阁职能下降,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清朝的奏折副本制度及其影响解答。

本题考查奏折副本制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答案】D【解析】A.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

B.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排除;

C.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

D.根据“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分析可知,材料担心中国在三年后强大,由此可见其背景是中国进行洋务运动,筹划海防,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D正确。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解题关键信息是“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

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7.【答案】D【解析】A.材料现象与民主与科学的广泛传播无关,排除;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的改变,排除;

D.根据“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大众群体相结合,D正确。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关键信息是“其中13人为一线工人”“惟亲身劳动者有平等互助精神”。

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土地革命,这仍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范畴,说明中共中央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纲领,D正确;

当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谋求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说法错误,排除A;

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和左倾无关,排除B;

C是1935年遵义会议,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1942年1月中共中央”“承认资本主义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但同时保存地主的若干权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承认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生产方式,并实行保存地主的若干权利的政策,旨在争取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共同抗战,所以材料中的政策旨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根据地经济政策对资本主义和地主的态度,主要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积极抗日,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国民党左派,排除B项;

“打破日寇的封锁”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1942年1月中共中央”“承认资本主义是中国现时比较进步的生产方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10.【答案】D【解析】A.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与中国“复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B.材料主要涉及经济方面,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与1992年时间不相符,排除;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召开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D正确。

故选:D。

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解题关键信息是“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

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示及方框中内容可知,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不相同,即文明的多样性;图中“引入玉米”分别来源于希腊语与阿拉伯语”基督教文明古国”“阿拉伯文明古迹”古代非洲与中国文化交流地区”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古迹”等信息可以反映其对各地文明的吸收包容,即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D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夸大,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虽然有的国家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但不能说明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排除B项;

图示“阿拉伯文明古迹”古代非洲与中国文化交流地区”“迦太基、希腊、罗马文明古迹”可以说明文明相对开放,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非洲,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非洲,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圃轮作制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更高,获得的农业收入更多,这降低了农业歉收的风险,B项正确;

每年对三部分土地进行轮换,轮着耕种和休耕,确实有利于保持地力。而二圃轮作制同样也起到保持和恢复地力的作用,只不过二圃轮作制对土地的利用有极大的浪费,所以过渡到三圃轮作制,主要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排除A项;

三圃轮作制是高效合理的土地耕作方式,不会加速庄园经济的瓦解,排除C项;

材料中的变化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不能提升农奴生产的积极性,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考生掌握三圃轮作制的内涵及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答案】B【解析】材料“总统也不得因为文官拒绝从事政党活动而对其免职。1897年麦克金莱总统发布命令,规定凡经考试录用的文官被免职,有权见到书面理由,并可对此进行辩解,否则不能被撤换”体现了文官中立于政党活动之外的特点,除非渎职,否则不能被罢免,这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B正确;

文官中立和“保障政府官员清正廉洁”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

降低效率的说法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文官职权并没有扩大,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及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国家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传统,A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国家继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近代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排除C项;

“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外交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宫廷与宫廷的关系,是君主和他们的外交大臣之间的关系”可知,该观点认为维也纳会议召开时,外交并非是单纯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等级制度,说明当时民主制度尚不成熟,A项正确;

15、16世纪,西欧的英国、法国先后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B项;

“国际冲突难以避免”不符合题干的特征,C排除;

材料与外交制度需要完善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16.【答案】【小题1】角色:书铺替民户书写诉状书;民间诉讼必须经过书铺(书铺代书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辅助县官办理案件。

作用:书铺作为浓厚官方色彩的民间力量,满足了民间诉讼需求并保障基层司法正常运行,对维护基层的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小题2】原因:确立商税征收制度;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的商业功能更加突出;人口众多,城市经济繁荣程度以及市民生活丰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民间土地兼并频繁;土地转卖频繁促进了租佃经济繁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综合,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7.【答案】论题: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是结束文革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以我们的题目可以确定为:伟大的转折。

论述:可以结合文革以后中共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说明。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比如:文革结束,我国开始进行拨乱反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从思想上为伟大的转折做了准备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