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_第1页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_第2页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_第3页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_第4页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表现

内容摘要:要想准确表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与特征,仅仅掌握技术性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还应从演奏的思维、音乐的情绪、神韵的把握和美学观点的体现几方面多下功夫,真正表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音乐表现

众所周知,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必须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娴熟地掌握中、外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术和技巧,但是,仅仅掌握技术性的东西还是不能够准确表现出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与特征的,要想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还应在非技术方面多下功夫。

一、演奏思维的把握

“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演奏思维是一种对音乐演奏的整体构想,可以看作是指导演奏的内在洞察力。”①

“全方位思维”是一种纵横相结合的综合的思维方式,演奏时,强调音的纵向结合的变化,同时也强调横向的流动方式,讲究清晰的层次感,着重于结构的整体性、均衡性和统一性,具有建筑式的严密性。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其进行的渐变性、织体运用的单声性和以旋律表现为主的特点都决定了中国的钢琴作品强调横向的多层织体流动性,构成连绵不断向前传递的线形轨迹式的思维。许多中国钢琴作品都是从单音旋律的古曲改编而成的,同时继承了民族音乐的传统,主题旋律和音乐结构都着重于音乐横向的流动与变化,讲究线条的流畅和结构的连贯。但是钢琴本身的多声特点使作品具有典型的多声性,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及多变的节奏所构成的丰富的钢琴织体,仿佛是一个“立体化音乐造型的缩影”,这就要求演奏者具有“全方位思维”,从演奏思维的宏观控制上准确地理解音乐的特点,表达音乐的内容与韵味。

如《梅花三弄》第一次主题乐段的演奏,就需要建立“全方位思维”的演奏思维特点。这段音乐由四个声部组成:持续的低音和弦构成统一的背景;十六分音符的平均陪衬;主题旋律的进行;高八度音程的点缀。要准确地演奏这段乐曲,除了要清晰地表现主题旋律外,还必须把其他三个声部交代清楚。

因此,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在和声织体进行中注重旋律线条的美;在旋律的流动中注重多声结合的变化。努力做到“多线条思维”和“全方位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准确而完美地表现出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

二、音乐情绪的表达

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弹奏出作品特有的情绪,恰当地把握和传递真挚的情感和诗意,表达作品的音乐思想,是演奏乐曲成功的关键,也是演奏中难掌握的一部分。

如《夕阳箫鼓》就表达了真挚、深刻,具有诗意的情感。乐曲先用随意性较强的引子引出主题,而后随着主题音乐的发展、旋律的进行、表现手法的越来越丰富,音乐的情绪也就越来越高涨,乐曲达到高潮后又都归于平静。乐曲的演奏情绪都是按着“舒缓——开放——高潮——收束”的次序进行的,在逐渐变化的过程中,实现乐曲结构的浑然一体和平衡统一。

在《夕阳箫鼓》中,作曲家着重表现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恬静,在作品的内部,通过音区、节奏、声音、力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把音乐情绪表达得起伏有致。通过起伏跌宕的主题变奏,从夕阳西下、泛舟江上,箫鼓齐鸣的情景开始,用江风吹拂、水波荡漾;浪花飞溅、水鸟嬉戏;江浊浪涌、连绵起伏表现音乐的高潮;而后描写渔夫摇橹,畅游月夜等情景。作品运用多种方法把情绪表现得非常准确。

三、音乐神韵的表现

如果说情绪是作品内容的特定人生感受与体验,那么神韵就是作品所蕴含的风格与魅力。

中国音乐之优点在于其悠远的内在神韵。神韵是决定音乐风格特征的决定因素。“以韵传神”,即表现乐曲的内在神韵,是演奏中国传统音乐时体现民族音乐精神的内核。“韵,是一种总体上令人回味的感觉”,“它建立在技巧与作品内容、风格的高度统一上。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主要体现在旋律的线性美及音色与‘音势’的丰富变化上。”②由古曲改编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主题的第三次出现,就继承了这一特点。作品跌宕起伏、委婉流畅的旋律,虚实相间、刚柔相济的音色,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音势,整合在一起蕴含了一种特殊的韵味,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美。

要演奏出中国钢琴作品的“神韵”,除了通过理解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形式因素的组合和变化而产生的特殊风格与魅力外,还要运用美学思想来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使作品富有神采且韵味无穷。演奏者主体意识中的音乐体验其实是一种联想体验,在这种体验中,音乐激起了视觉的想象,主体意识内的反应不是唤起某种对生活的具体联想,而是唤起某种幻象。如在作品《梅花三弄》中,作曲家以物咏怀,以梅花傲雪而不屈、耐严寒更高洁的形象来推崇人们对人性品质、高雅格调的追求。南宋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这样写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诚如《伯牙心法》所云:“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高韵也。”

同样,听《夕阳箫鼓》这首作品,仿佛也能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中似有“夕阳西下,水波荡漾,箫鼓齐鸣,渔舟唱晚”的景象。音乐激发出人们大量的思想活动,也激起了进一步联想。《夕阳箫鼓》是借景抒情,它更注重表现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恬静,其作品中的许多情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就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真实写照。诗人白居易以“嘈嘈”模拟粗弦发音的厚重、喧响,以“切切”模拟细弦音响的尖细、急促,以“嘈切”的交替来表现不同音高、色彩之对比、变化,使语言之声模仿乐器之声,结合的是那么巧妙。而作曲家也是在作品中模仿了琵琶扫弦的音响,使弦律、和声、节奏等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可见许多中国钢琴作品都体现了音乐当中的美学观点,通过美学观点对音乐的影响,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以此来真正表现出作品中的“神”与“韵”,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注释:

①②《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演奏特色》代百生《音乐研究》第1期

参考文献:

[1]《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卞萌/着华乐出版社

《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演奏特色》代百生《音乐研究》

《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内特·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