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高三语文必刷之文言文阅读
【海淀】
笔阵图卫锦
夫三端①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
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
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涧色,总七条,并作
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
煎涸③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
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
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
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J如陆断犀象。
L如百钧弩发。
1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雷奔。
1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
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
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
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①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②该赡:渊博丰赡。③前涸:
指浅黑干涸。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润色:修饰文字
B.贻诸子孙,永为模范漠范:榜样
C.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消息:情况
D.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委曲:曲意迁就
9.要成为优秀的书家,应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作答。(4分)
10.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在文章第二段出现的顺序依次为一、—、—、—。(2分)
11.文章结尾处,“斯造妙矣,书道毕矣”中的“书道”指“书法之道”,请概括第三段至
结尾处所介绍的“书法之道”。(6分)
1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卫其书盔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
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己,凛乎若见其谓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
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题鲁公帖》)
1
【西城】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
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
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
古不远,/《南》千字曲,爰尝宣《看》工由马王2乐不远,然《久记》各字,乐未尝肖
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
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持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
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
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筵其
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
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玄,观者若不检《一
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
画,议论超越;而近说及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
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返
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
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
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
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区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
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
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兀砚的一项是(3分)
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B.未尝肖《书》也肖:相似。
C.后其后一传百迨:等到。D.不必於其字句也泥:沉溺。
io.下歹il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居”/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2段
B.而近说乃云〃河重修岳阳楼,增食旧制
C.虽史迁宜出,不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以不达学达〃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日汉魏盛唐,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童心说》)
13.花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4分)
2
【东城】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
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
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
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往焉,目:“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目:“寡君越在草莽,未
获所休,下应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理
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
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必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目:“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
与吴人战而A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匝.赏始于包胥。包胥目:“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
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电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
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垦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
期必效善也,一裁赏,—亦韭赏法也。”(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秦伯使群焉
A.言辞B.辞赋C.推辞D.告辞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
A.宽厚B.深厚.C.丰厚D.醇厚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逮吴之未定B.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遗奉圣朝秦王不存,为一击缶
C.申应胥以秦师至楚D.而赏始于包胥,
皆以美宇徐公I宿溪而渔
10.请南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3务)
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3分)
岂目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目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口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这首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1分)
②这首诗表达了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是o(2分)
1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
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
14.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
含义的理解。(6分)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3
【朝阳】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
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
日:“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
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
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
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
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
举名宣援艾戮煮韭为一欺叫也欲其妻M感蛆当属时必德雕列必宣胭事必爱定赏量效而分猱故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
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日:"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
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
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
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
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
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①例:有能则举之
A.一举成名B.举一反三C.举国同庆D.唯才是举
②例:事则不与
A.患难与共B.与人为善C.欲取先与D.与时俱进
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且乙:而B.甲:则乙:而
C.甲:且乙:则D.甲:则乙:则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
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
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
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13.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14.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
姓有好处。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4分)
4
【丰台】
治狱
客问龚自珍曰:“子之南也,奚所睹?”
日:“异哉!睹书狱者④。”
“狱如何?”
日:“古之书狱也以卷,今之书狱也不以狱。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
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视狱
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目:,臣所学之不同。'曰:'臣所聪之不同。'日:
,臣所思虑之不同。'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筒或缗或成文章谙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
不中律令,日:'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吾睹三。
目:“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则
唯唯。语入赞来者曰:'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又唯唯。语门荫来者曰:'汝父兄且慑我。'
又唯唯。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又唯唯。
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强之乎?目:否。既甘之矣。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
矣。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
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十八行省皆有之,
豺踞中鹃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即相攻,声音状貌同。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
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狎贵久,亦自贵也。农夫织女冬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
衣服、仆妾备。吾睹七。
“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醒、非疟,非鞭、非堇,非符、非约®,析四民而五,附
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
注:①书狱者: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②邸抄: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
报纸。③优、居IJ:指艺人演唱、做戏。醍、疟:指喝醉酒、患疟疾。鞭、维:指受鞭笞、棍打。符、约:指
订合同、立契约。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至碘的一项是(3分)
A.古之书狱也以州狱:案件实情B.豺踞画号鸟视而:表并列
C.农夫织女之出之:用于主谓之间D.其相朋相攻朋:勾结
10.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氐砚的一项是(3分)
A.(龚自珍)曰:“异哉!睹书狱者。”
B.(京秩官)则唯唯
C.(汝)懵不中当世用
D.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思砸的一项是(3分)
A.或释褐而得令
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
B.视狱自书狱
5
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
C.臣所聪之不同
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D.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
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管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
B.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
C.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D.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
1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缗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14.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子之南也,奚所睹?
15.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
以“,,”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的肯定。(3分)
16.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
怪象的合理建议。(6分)
6
【顺义】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习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
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争,生杀予夺皆出若意,道路
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
司副使。期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理法者多
所全脱。
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
为瑞,请闻于朝。彻里帖木儿日:“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
治。”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冬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
木儿慨然日:“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
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磨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岸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贼平,
赏拚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
除留守上都。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
者。彻里帖木儿书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
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人中
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若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
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颜怒有壬日:“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乃日:“科
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伯颜曰:“举子多?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有壬曰:''科
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心
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
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
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
(取材于《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事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山东转运司副使除:撤销官职
B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用事:执政当权
C而以非罪尊法者多所全脱丽:通“罹”,遭受
D时罢科举诏己书而未用宝用宝:加盖皇帝印章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为之请
B.生杀予夺皆出基意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不罪状劾之
C.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
举子多以赃败
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书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
7
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无熊的一项是(3分)
A.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
B.太师伯颜怒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伯颜生气说:“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
C.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
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举子们心中愤愤不平
D.民饥死者己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很多百姓已经饿死了,竟然还要拘泥于常规吗?
12.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3分)
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
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
C.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
D.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赏卷甚厚,悉分赐将士
(2)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1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4分)
赈?;治
15.文中彻里帖木儿、伯颜主张“罢科举”而许有壬反对“罢科举”,请简要说明其各自
理由。(4分)
8
【石景山】
西堤【明】刘洞
水从高梁桥而又西,萦萦入手偶然之中。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水底偶平不平,而
声以呜不鸣。偶值数行柳垂之,傍极乐、真觉诸寺烦之,前广源间节之,上麦庄桥’”越之,
而以态写,以疏密致,以明暗通。过桥,水亦已深,偶得演衍,遂湖莓。界之长堤,湖
在堤南,堤则北;稻田豆场在堤北,堤则南。日西堤者,城西堤也。
堤,官堤,人无敢亭,无敢舫,无敢渔。荷年年盛一湖,无敢采采。凡荷,藕恶石及水,
羊恶泥,蒂恶流水,花叶恶水而乐日。故水太深外流,泥太深浅者,不能花也。西堤望湖,
不花者数段耳。荷,花时即叶时,花香其红,叶香其绿。荷,风姿而雨韵。姿在风,羽红摇
摇,扇白翻翻;韵在雨,粉历历,碧玲玲,珠溅合,合而倾。荷,朵时笔植,而花好偃仰,
花头每重,柄每弱,盖每傍挤之。菱砌英铺,簪之慈菇。鹫步褊投,浮鹭没凫,则感荷而愁
鱼矣。
堤行八九里,龙王庙。庙之傍,黑龙潭。隔湖一堤,而各为水。又行一里,堤举尾,湖
始濒,荷香始回。右顾村百家,上青龙桥,即玉泉山下也。万历十六年,上谒陵还,丰湖,
御龙舟。先期,水衡卬于下流闸水,水平堤。内侍潜系巨鱼水中,处处识之,则奏举纲,
紫鳞银刀,泼剌水面,上颜喜。
(取材于《西京景物略》)
注释:【1】麦庄桥:即今日麦钟桥。【2】®(pen)衍:水势汹涌漫衍。【3】水衡:管理池苑之官。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傍极乐、真觉诸寺哂之
A.面对B.降临C.到D.统管
②朵时笔稹
A.栽种B.直立C.植物D.建立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萦萦入乎偶然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遂湖常则牛羊何择蜀
C.故水太深/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堤娟尾千呼万唤始出来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丁河岸时宽时窄,河面也随之或宽或窄
B.前广源闸节之:前面有广源闸调节水流
C.鹭步携投,浮鹭没凫:鸥、鹭等水鸟时而浮游漫步,时而入水捕鱼
D.则奏举纲:就上奏列举出要点
10.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1.本文在写景记游中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3分)
12.荷,亦称莲,向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周敦颐《爱莲说》与本文都对其进行了描绘。
相比之下,两篇文章所写荷(莲)在形象、写法上有何不同?(5分)
13.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
信步闲游的刘侗笔下有“风姿而雨韵”的荷。其实,在古代诗文作品中,花草树木一直
扮演着重要角色,折射出人的不同境遇与追求:陶渊明的理想境界在一片“中无杂树,
①,②”的茂盛桃花林尽头;欧阳修陶醉于滁州“山间四时之景”,与花木相伴:
“③,④”:满怀羁旅乡愁的范仲淹面对野草则有“⑤,⑥”之叹,国破
家亡的李清照眼中的菊更是“⑦,⑧,如今有谁堪摘”,一派孤寂落寞之感。
9
【石景山】
极乐寺纪游
【明】哀宗道1,1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
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绡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
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
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
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3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1】袁宗道(1560T600),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
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2]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
[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14.请用斜线(/)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10
【通州】
逐猫文[明]李渔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展,
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
与,情有难用乎?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盖
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
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
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
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抚之摩之,减食
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未几而厌常趣
异,升色如猱,走旷类犬。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
之怪也。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无何,举二子,旦
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摆臂焉。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
怒曰:“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
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家人请售之,主人日:
“售者幸矣,受者奚罪?”“然则歼之乎?”主人曰:“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
正①不克庇一母?”乃为爰②书曰:“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栋®有功,
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普。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乃命童子举而投之。濒行,谓目:
“无念尔子,于兹永诀。尔其悔之!”既去,戒其二子曰:“率尔良能,无循胎教!”复呼鸡
与犬而饬之曰:“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日:
“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主人太息日:“鼠能唾肠,
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有删改)
注:①诅:难道。②爰:通援,引用。③粽:欺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乏理的一项是(3分)
A.情有难用乎?周:普遍
B.升陟如猱,走旷类犬。险:危险
C.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则:却
D.妨贤正放逐之典典:法令
10.下面各句解释有退的一项是(3分)
A.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
一一人所蓄养的动物,如果对人的功用大小相当就并在一起叙谈。
B.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
一一轻轻地抚摸它,省下食物喂养它,甚至睡觉也和它一起,以此表达对它的喜爱。
C.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
一这种情况在老猫那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在小猫那里就成了本性了。
D.凌栋有功,是妨贤也
—小猫仔想要欺凌、捕食对家庭有功的鸡和狗,这种行为就是伤害贤良。
11.文中家人将猫放到树木里之后,猫又“逞其故智”,请用原文回答“故智”指的是
什么?作者据此推测“猫其终欤”的理由是什么?(5分)
12.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4分)
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
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
利于利于家者
11
【房山】
说京师翠微山
[清]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
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嵋,近人情
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恭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
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
日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日宝珠洞,山趾日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整①有泉,目龙泉,
澄澄然淳其间,其凳②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
僧庐焉,名之日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
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近③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
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
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①整(zhou):山的幽深处。②梵(zhou):用砖砌。
③近(qiiL+只):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其半,肥其趾胪:陈列
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举次:骄傲
C.其母之也中矩中:合于,符合
D.其言清和言:言辞
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杂华靡靡芳腆膏腆之地B.亦有义采也X采斐然
C.不则野矣稗官野史D.阳不知天地为何物丧失仍尽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名僻俭名其平生也B.隐事之所居也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怨也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苟也
C.僧寺八九架塞上D.其饕之也中矩
澄澄然淳其间翠微之松古之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
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
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
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
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12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
境。
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
特点。
C.文章说翠微山的龙泉寺藏经,以礼拜藏经,表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显得粗俗
无教了。
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
散文的独创。
13.文章看似在描绘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
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5分)
14.“松”是古代文学作品常见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到了“松”,请阅读材
料,完成文后问题(6分)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瀚;稍大,则如
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日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
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
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
首阳而以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①根据描写内容,请为此段文字选出最恰当的标题。(2分)
A.金鸡峰记B.三松赋C.松风阁记D.听松阁记
②请指出《说京师翠微山》和链接材料对“松”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4分)
语文古文阅读答案
【海淀】无翻译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8.(3分)D
9.(4分)作为优秀的书家应该通晓书法之源,精通书法之道,师法古人,学问渊博,
见识丰富,善于感悟。(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0.(2分)笔砚墨纸
11.(6分)(1)选择与书写字体相宜的正确执笔方式;(2)运笔须用全身之力;(3)
从学写大字入门;(4)书法以“多力丰筋”(劲健丰润)为优;(5)心手相协,意在笔先;
⑹用心揣摩,每书一字,各象其形。
(答出1点1分,2点3分,3点4分,4点6分,各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12.(5分)每断对2处得1分,当断不断扣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
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
/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谓卢杞而叱希烈,何也?
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译文:看一个人的书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君子还是
小人必能通过(他的)书法反映出来。这种(书如其人的)说法恐怕是不正确的。根据外貌
来判断一个的品质和才能,尚且不可以,何况是(根据)书法呢?我看颜公(颜真卿)的书
法作品,没有不联想到他风度神采的,不仅仅了解他的为人,仿佛亲见他正气凛然地叱责权
奸卢杞和叛臣李希烈,为什么会这样呢?那道理正像韩非子说的那个“智子疑邻窃斧”的寓
言一样(因地位与亲疏关系而不能作出客观判断的小人之举)。但是一个人的书法绘画在工
巧和粗拙之外,一般都含有意趣,也可粗略了解其为人端正与否。
【西城】
二、(20分)
9.(3分)D10.(3分)B11.(3分)C12.(3分)C
13.(4分)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1分)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
13
为是奇特奥妙文字的语句,(1分)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1分)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每点1分;表达清楚流畅,1分。
14.(4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当代文人把李梦阳那种纯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写法当成标准,只要有一句话不像古人文
章,就立刻横加指责。
②有些文人嫌当下的制度名称不够文雅,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秦汉时候的称谓,让读者不
明所以。
③人们并不理解司马迁在写作上的真正妙处,甚至认为西汉以后的官制名称都不好听,
即使司马迁在世也写不出好史书来。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嘴巴所说的言语是代替内心的想法,而文章又是代替言语的功能。克服障碍鞭转表达,
一篇文章就算是写得通顺,恐怕也比不上言语让人来得明白,更何况是要写出人内心的想法
呢?所以孔子谈论文章时说:“词汇(写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顺地表达而已。“文辞是
否达意,是辨别文章优劣的标准。
唐(尧)、虞(舜)还有夏商周三代的文章,没有不能通顺地表达思想的作品。今人读
古代的书籍,如果不能马上读懂,往往就说古代文章奇特奥妙,今人下笔写作不应该平淡浅
易。时代有古今的分别,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的字句,
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左丘明距离古代的时间不算久远,但《左传》里的字句
却不曾和《书经》相似;司马迁距离左丘明的时代也不久远,但《史记》里的字句也不曾和
左丘明相似。到了现在,往回倒推到西汉,不知道经过几千年的久远时间,从司马迁用字和
左丘明不同的情况来看,现在的人写作用字要和左丘明、司马迁完全一样,不也是很荒谬吗?
中间经历了晋朝、唐朝,又过了宋朝、元朝,文人学者并不少,但却没有公然地抄袭模仿古
文而占为己有的人。韩愈喜好奇特的风格,偶尔写作这样的文章,如《毛颖》等传,但只是
一时的游戏之作,其他文章都不是这样的写作方式。
李梦阳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会每篇文章模拟古文,也叫做"回归正轨"。于是后代文人
将此视为定律,像法令一样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金属探测仪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mems探针卡可行性研究报告
- 《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度高科技园区并购居间保密协议
- 2025年成人拔牙钳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金刚石开料锯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旅游票务合同范本
- 中国网络零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水环境治理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Unit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设计)高一英语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 电工基础(第五版) 课件全套 白乃平 第1-9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磁路与铁芯线圈+附录 常用电工仪表简介
-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课件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 2021年陕西西安亮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试题
- 高中英语-Studying abroad教学课件设计
-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5.3.2)-2.2杂草的分类农田杂草及防除学
-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单元计划
- 天津武清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2022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