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高一历史组同学们,这是历史上哪个时期呢?这个时期有哪些时代特征呢?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这一时期人口大面积锐减,录得数字还不到汉代盛世的三分之一……导入新课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本课难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本课重点

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孝文帝改革;江南的开发;政治经济思想国家分裂,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民族交融,北方各民族封建化;门阀政治,中央集权削弱;制度创新;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寺院经济和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曲折发展;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交流频繁;三教合一,冲击儒学;科技领先;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合的色彩;总体: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承上启下;一、历史阶段特征二、政权更迭概况2三、北方民族交融措施影响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孝文帝改革

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沉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因此,迅速汉化、士族化的鲜卑权贵们飞速地腐化了,他们比奢斗富,相互攀比,贪污受贿,极力聚敛,凡此种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和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多角度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四、江南得到开发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魏晋秦汉思考

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人口: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劳动力、经验。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社会:江南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政局稳定,相对和平。地理:江南雨量丰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政府:南方统治者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人民:人民的辛勤努力。魏晋南北朝唐安史之乱后两宋奠定基础(南方开始大规模发展)

开始南移(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隋唐帝国的人民是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民族融入了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各部,因此可以叫做新汉族。在下一阶段,他们将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创造者。三四百年的民族大混血,至此功德圆满。

......这个民族共同体构成的隋唐社会,冲破了僵硬的一元化格局,呈现出生动的多元化局面。隋唐王朝朝气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