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重点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重点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重点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重点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重点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寿宁重点中学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糖类和脂肪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脂肪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C.多糖和脂肪都是由单体连接而成 D.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有的能量多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日益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煮熟后蛋白质已变性,不利于人体消化

B.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可增强受损基因的修复能力

C.长期吸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稳态易受破坏

D.食用大量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对于糖尿病患者没有影响3.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

C.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

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4.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不会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

D.高温灭活多酚氧化酶以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5.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

C.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慢

D.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6.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B.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

C.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

D.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跨膜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ATP7.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及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可被原癌基因阻止

B.细胞凋亡不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C.成熟的红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8.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9.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错误是()A.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

B.具催化功能RNA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充

C.RNA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过程10.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某玉米种群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1:1,其中dd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让该玉米种群自由交配,子代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A.3:1 B.5:1 C.7:1 D.15:111.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2.科学家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关实验,探究出了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本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减法原理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D.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关实验证明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13.某被15N完全标记的1个T2噬菌体(第一代)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共释放出n个子代噬菌体,整个过程中共消耗a个腺嘌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n−1

B.可用含15N的培养液直接培养出第一代噬菌体

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酶、ATP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

D.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14.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多少位氨基酸突变为什么氨基酸(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A.242谷氨酰胺 B.242谷氨酸 C.243谷氨酰胺 D.243精氨酸15.下列关于图示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翻译过程,乙图表示基因转录过程

B.甲图所示核糖体运动方向向右,乙图中转录方向向左

C.图中所示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D.由甲图可知少量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16.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A. B. C. D.17.“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WW的胚胎致死)。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B.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发生变化

C.性反转只是表型变化,性染色体还是ZW

D.这只公鸡和正常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1:118.表观遗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观遗传可能是基因中某些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造成的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和乙酰化等修饰也会产生表观遗传

C.表观遗传的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只是表型改变,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D.同卵双胞胎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19.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西瓜植株经不同育种途径可获得植株甲、乙和丙。植株甲是三倍体,植株乙是二倍体,植株丙是单倍体,①~⑦表示各种处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植株甲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B.过程②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C.过程⑤⑦形成植株丙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D.植株甲、乙、丙均存在两种基因型20.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是()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C.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相同

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水稻幼苗适合在pH为5~6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此条件下种子吸水发芽快,生理机能旺盛,可抑制立枯病菌的发展,增强幼苗抗性。当土壤pH超过7时,水稻发芽、出苗生长显著变弱。研究人员研究了碱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气孔开放程度可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回答下列问题:项目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RuB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微酸性土壤1.001.001.001.00碱胁迫0.520.450.600.41碱胁迫+适宜浓度的糠醛渣调酸剂0.510.700.930.60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计算方式为检测数据与自然条件下检测数据的比值

(1)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与C5生成C3,该过程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的______(填具体场所)中。还原C3还需要光反应过程提供______。

(2)据表分析,若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与微酸性土壤条件相比,生长在碱性土壤中的水稻植株的RuBP羧化酶活性______,叶绿素含量______,最终导致制造有机物的速率______。

(3)据表分析,施加糠醛渣调酸剂能提高水稻的抗碱胁迫能力,判断依据是______。

(4)实验小组在适宜条件下,测定了碱胁迫+适宜浓度的糠醛渣调酸剂土壤含水量为30%、60%、90%时水稻干重的变化,发现含水量为60%时植株干重最大,那么土壤含水量为60%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水稻制造有机物的最适土壤含水量。22.如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坐标图中的曲线是______变化曲线,由分裂图可知,a=______.

(2)HI表示发生了______作用,形成的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______.

(3)在分裂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在坐标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______段.

(4)分裂图③的细胞名称是______,它位于坐标图中的区段是______段.分裂图①的细胞名称是______,分裂图④的细胞名称是______.23.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眼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杂交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杂交②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不分雌雄)______。24.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现已知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的部分呈双链结构的DNA病毒,即DNA由一条环状链和一条较短的半环链组成,侵染时先形成完整的环状双链DNA,再利用其中一条链作为原始模板复制形成新的病毒,具体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③⑦分别需要______、______(填酶名称),所需的原料是否相同______(填“是”或“否”)。

(2)图中HBV“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由此推测HBV从宿主细胞中排出的方式为______。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3)乙肝病毒x蛋白(HBx)是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通过大量研究表明,HBx可通过调控DNA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等,促进肝癌进展,由此推测HBx是通过激活或抑制______(填“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来影响表型变化,这个过程中基因的碱基序列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25.甲、乙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为某岛屿上与外界隔绝的家系的有关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一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请回答下列冋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2)图中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3)1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6号和7号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_,该患病男孩所患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第Ⅰ代的______号个体。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糖类可参与细胞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A正确;

B、脂肪储存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都要多,是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

C、多糖是大分子物质,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脂肪不属于大分子物质,是由甘油和脂肪酸连接而成的,C错误;

D、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CH元素比例更高,储存的能量更多,D正确。

故选:C。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

2,脂质的种类及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掌握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C

【解析】解:A、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其空间结构变得松散,更利于人体消化吸收,A错误;

B、无论是食物中的核酸还是补充特定的核酸,都不能直接被细胞利用,需要被分解成小分子才能进入细胞,因此补充某些特定的核酸,不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B错误;

C、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稳态被破坏,可能会出现癌细胞,长期吸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稳态易受破坏,C正确;

D、糖尿病患者不能过多摄入糖类,米饭、馒头虽然不具有甜味,但主要含有淀粉,其在消化道会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中,从而升高血糖,D错误。

故选:C。

1、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内部原有的特定构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性质和功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丧失,这种作用称作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2、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癌变,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3.【答案】B

【解析】解:A、甘油、乙醇、苯这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A错误;

B、K+在细胞内液中的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外液,所以血浆中的K+

进入红细胞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B正确;

C、抗体为分泌蛋白,在浆细胞中合成时消耗能量,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也消耗能量,C错误;

D、葡萄糖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同,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自由扩散:小分子物质(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实现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蛋白质和多糖这样的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为胞吞、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牢记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实例是解题关键。4.【答案】C

【解析】解: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内多酚氧化酶释放后与茶多酚充分接触,利于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条件影响,因此发酵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维持多酚氧化酶的活性,B正确;

C、pH值影响酶的活性,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导致pH下降,进而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C错误;

D、高温处理目的是使多酚氧化酶失活,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D正确。

故选: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本题主要考查发酵工程的应用和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及作用机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5.【答案】C

【解析】解: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是C、H、O、N、Mg,故氮元素(N)和镁元素(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A正确;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属于光合色素,可参与光反应过程,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B正确;

C、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快,C错误;

D、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D正确。

故选:C。

叶绿体色素提取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原理是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答案】C

【解析】解:A、图示为:在无氧条件下,某种植物幼苗的根细胞经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由图可知,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正确;

B、由图可知,a~b时间内CO2的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故a~b时间内植物根细胞存在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无氧呼吸无论产生酒精,还是乳酸,第一阶段都是相同的,且只有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故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和产生乳酸时的一样,C错误;

D、酒精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C。

无氧呼吸的过程:阶段场所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能量(2ATP)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乳酸发酵: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不产能酒精发酵: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2CO不产能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答案】D

【解析】解:A、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可被抑癌基因阻止,A错误;

B、细胞凋亡会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尾的消失,B错误;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细胞衰老时,没有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

D、溶酶体有水解衰老受损细胞器的作用,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D正确。

故选:D。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癌变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细胞恶性增殖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生命历程,掌握细胞的衰老、死亡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D

【解析】A、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对分离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A正确;

B、摩尔根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发现白眼的遗传是与性别相联系的,从而得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来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与35S标记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D。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

(3)利用统计学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2、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用荧光标记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了教材基础实验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9.【答案】D

【解析】解: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修正,A正确;

B、具催化功能RNA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充,B正确;

C、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RNA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C正确;

D、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经卡诺氏液处理后还需要解离,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看不到染色体加倍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时间科学家重要发展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施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者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2、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和共同由来学说,在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同时,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创论”带来巨大冲击,从此生物进化的证据和观点不断提出,使进化理论本身也在“进化”。

3、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酶、中心法则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识记酶的本质及发现历程;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答案】C

【解析】解:dd植株花粉败育,故雄株个体中DD:Dd=1:1,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3:1,雌株个体中DD:Dd:dd=1:1:1,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花粉白玉植株dd的比例为12×14=18。

故选:C。

dd植株花粉败育,故雄株个体中DD:Dd=1:1,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d=3:1,雌株个体中DD:Dd:dd=1:1:1,配子种类及比例为D11.【答案】D

【解析】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A基因纯合致死,B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由于存在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因此其基因型一定是AaBb,C正确;

D、宽叶高茎植株(AaBb)进行自交,由于存在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4:2:2:1,因此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故选:D。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题意分析: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说明亲代宽叶矮茎植株基因型一定是Aa不变,且子代AA致死;由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说明亲代窄叶高茎植株基因型一定是aaBb,且子代BB致死。

12.【答案】C

【解析】解:A、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采用了“减法原理”,A正确;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但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是DNA,B正确;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⁵S分别标记每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不能用32P和3⁵S同时标记每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否则无法判断放射性的来源,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关实验是将该病毒的蛋白质或RNA提取出来,分别感染烟草,发现RNA可以使烟草患病,从而证明了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积累。1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中含15N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n,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错误;

C、噬菌体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模板来自噬菌体,酶、ATP和原料都来自大肠杆菌,C错误;

D、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腺嘌呤)的数目为a÷(n-1),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第一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an−1个胸腺嘧啶,D正确。

故选:D。

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14.【答案】C

【解析】解: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显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mRNA中第727位的碱基由G变成了C,则相应的密码子由GAG突变为CAG,进而导致合成的相关蛋白质中第(727+2)÷3=243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了谷氨酰胺,C正确。

故选:C。

密码子是由mRNA中三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为翻译,乙为边转录边翻译,推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A错误;

B、甲图所示核糖体的肽链左侧短右侧长运动方向向右,乙图中mRNA左侧长右侧短转录方向向左,B正确;

C、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G-C、C-G,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G-C、C-G,两者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甲图中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因此少量mRNA可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图中甲为翻译,乙为边转录边翻译,推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时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解答】

​​​​​​​A、A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

B、B中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情况,B错误;

C、C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D、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D错误。

故选:C。17.【答案】D

【解析】A、鸡的性反转现象说明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的共同影响,A正确;

B、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据此可推测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发生变化引起,B正确;

C、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即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其染色体组成依然为ZW,C正确;

D、性反转成公鸡的母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D错误。

故选D。18.【答案】C

【解析】解:A、基因中某些碱基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这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

B、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产生表观遗传,B正确;

C、表观遗传也能遗传个后代,如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现型,C错误;

D、同卵双胞胎(遗传物质相同)之间的微小差异(性状有差异)是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

本题考查表观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表观遗传的概念,掌握其影响性状的原理,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9.【答案】D

【解析】解:A、植株甲是三倍体,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故三倍体高度不育,不是新物种,A错误;

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

C、植株丙是单倍体,故过程⑦是花药离体培养,没有经过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故过程⑤⑦形成植株丙的方法不是单倍体育种,C错误;

D、植株甲为AA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A和AAa两种;植株乙是Aa和aa的杂交子代,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植株丙是Aa经花药离体培养的子代,基因型有A和a两种,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形:①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②③产生等位基因,为诱变;④为杂交;⑤是花药离体培养;⑥是杂交;⑦为花药离体培养。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不同育种方法及过程、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答案】C

【解析】解:A、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正确;

B、甲细胞分裂后产生AAXBY和AaXBY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B正确;

C、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故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故每个染色体组含有2个DNA分子,C错误;

D、形成乙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同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正确。

故选:C。

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图文转化,准确判断各选项。21.【答案】叶绿体基质

NADPH和ATP

降低

减少

下降

施用糠醛渣调酸剂能增大气孔导度,增加CO2吸收量,也能提高RuBP羧化酶的活性,促进了CO2的固定,使净光合速率增大

不一定

【解析】解:(1)分析题意可知: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与C5生成C3,该反应为CO2的固定,发生阶段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发生场所在叶绿体基质;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过程提供ATP和NADPH。

(2)分析题表数据可知:生长在碱性土壤中的水稻植株的RuBP羧化酶活性,比微酸性土壤条件下活性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净光合速率减低,最终会导致有机物制造速率下降。

(3)分析题表可知:施加糠醛渣调酸剂能提高水稻的抗碱胁迫能力,判断依据是施用糠醛渣调酸剂能增大气孔导度,增加CO2吸收量,也能提高RuBP羧化酶的活性,促进了CO2的固定,使净光合速率增大。

(4)分析题意可知:发现含水量为60%时植株干重最大,但土壤含水量为60%不一定是水稻制造有机物的最适土壤含水量,因为干重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量减去细胞呼吸的消耗量,而该实验并没有测定该含水量条件下,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也就无法确定该植物有机物制造量。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NADPH和ATP

(2)降低

减少

下降

(3)施用糠醛渣调酸剂能增大气孔导度,增加CO2吸收量,也能提高RuBP羧化酶的活性,促进了CO2的固定,使净光合速率增大

(4)不一定

分析题表可知:气孔导度代表气孔开放程度,气孔导度越大,说明气孔开放程度越大,也就代表着该状态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越多;表中数据显示在微酸性土壤下,水稻幼苗气孔导度最大,即该状态下的水稻幼苗所能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最多。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相关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22.【答案】DNA

2

受精

有丝分裂

①、④

A→D、I→J

次级卵母细胞

E→F

初级卵母细胞

体细胞

【解析】解:(1)由于坐标图中的曲线中,BC段逐渐加倍,所以其表示DNA变化曲线,由分裂图可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核DNA是4个,所以a为2.

(2)HI表示DNA数目加倍,恢复后与体细胞相同,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受精卵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分裂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④;在坐标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D、I→J段.

(4)由于分裂图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它位于坐标图中的区段是E→F段.由于分裂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以细胞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由于分裂图④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细胞名称是体细胞.

故答案为:

(1)DNA

2

(2)受精

有丝分裂

(3)①、④A→D、I→J

(4)次级卵母细胞

E→F

初级卵母细胞

体细胞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图中BC段表示含量加倍,说明为DNA变化曲线;A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

分裂图中: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