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医内科毕业论文题目的拟定对于一篇医学论文来说至关重要,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医学影像技术论文题目[1]培养医学影像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效果[2]大学教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出版发行[3]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4]《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5]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生教学中的初步应用[6]基于网络资源“探究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超声诊断学中的应用[7]医学物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8]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临床示教中应用的研究[9]中国超声医学的发展与展望[10]《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11]医学影像实训教学大型设备拆移、软件处理探讨[12]现代医学影像科核磁机房施工技术分析——以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为例[[1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核医学科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14]高职高专医学影像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研究[15]医学影像技术学中CT与MR教学分析[16]SPOC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17]全数字化_线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价值[1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初探[19]放射测量与防护教材的改革策略[20]OBE教学理念在《断层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探索[21]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中的应用[22]“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全面提升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育人质量[23]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多维度毕业考核模式的设计与实践[24]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与技能大赛结合的实践[25]医学影像技术专业CT科室实习带教方法探讨[26]对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大赛选手辅导的体会[27]PBL-L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上的应用探索[2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在普通放射科DR摄影的带教心得[29]基于TBL与CBL教学法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研究[30]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探讨[31]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析[32]基于FPGA的Micro-CT采集控制系统设计[33]医用模拟人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效果[34]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分析[35]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在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教育中的应用——以《盆部影像检查技术》为例[36]20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7]《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38]PBL教学法在MRI检查技术实习带教中的效果[39]微信辅助改良式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40]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式研究[41]医学影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评估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42]基于“医、教、研、赛”四维协同平台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践[43]基于计算机的医学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癫痫致痫灶研究进展[44]图像增强技术在数字x射线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分析[45]基于视觉优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46]医学影像学导航技术在穿支皮瓣的应用进展[47]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淮北卫生学校[48]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分割研究进展[49]《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情况[50]20__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相关数据——《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医论文题目[1]胁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发生学视角下中医肝藏实质探溯[3]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4]基于数据挖掘中医古籍中肺热病症状及证型分布规律分析[5]基于数据挖掘中医古籍治疗肺热病遣方用药分析[[6]“冲气”观与中医学[7]基于现代文献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规律研究[8]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现状[9]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疗效meta分析[1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脊髓损伤内治处方分析[11]中医治未病·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专家共识[12]氟骨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3]三子养亲汤加减对肺气虚型尘肺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14]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中的应用研究[15]热敏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16]中医综合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17]基于“脾肾相关”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18]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研究[19]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20]温脾散穴位敷贴联合理中复元方对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21]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2]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分析[2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沈舒文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24]中药膏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25]温阳通络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2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27]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像及病理表现相关性分析[28]透刺配合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疗效及对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前列腺素E_2和滑膜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29]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克罗恩病[30]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反思[31]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研究进展[32]基于中医理论的智能养生餐厅探析[33]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34]基于虚实辨证的补泻平衡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35]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失眠的辨证论治[36]郭志华运用桔梗治疗心衰经验[37]谢林运用风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8]基于病历数据的中医临床能力数字化评价体系研究[39]基于临床调查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证症状组成的文献分析[40]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17、Free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34、hr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文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2)★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大专临床医学毕业论文(2)★医学的毕业论文★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2)★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2)★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医学生的毕业论文3000字怎么写(2)跪求一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Q币酬谢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热极治疗对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内镜下应用热极配合质子泵抑制剂(雷贝啦唑)和黏膜保护剂(膜固思达)治疗疣状胃炎;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啦唑)和黏膜保护剂(膜固思达),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和胃内疣状结节消失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结论:热极治疗对疣状胃炎有较肯定的疗效。
[关键词]:疣状胃炎热极治疗内镜
ClinicEffectonVerrucousGastritisTreated
withtheHeaterProbeundertheGuidanceofEndoscopy
ShengJianqiuChenZhiminZhangYinghuiLiAiqinYanWei
YuDongLiangTianSuli
BeijingArmyGeneralHospitalIGDepartmentBeijing100700
[Abstract]ToinvestigatetheeffectionVerrucousGastritisfrom60casestreatedwiththeheaterprobetherapyundertheguidanceofendoscopy.Theresultsshowedthattheverrucouslocuseliminatingrateandrelievingrateofclinicalsymptomsaftertheheaterprobetherapy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thanthecontrolgroup,Itindicatedthattheheaterprobetherapywasthesignificanteffectonverrucousgastritis.
[Keywords]VerrucousGastritisEndoscopyHeaterprobe
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上腹疼痛、饱胀、烧心、反酸等,被列为具有一定恶变倾向的疾病之一〔1〕,因而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病变恢复有重要价值。我们自2003年应用热极配合质子泵抑制剂(雷贝啦唑)和黏膜保护剂(膜固思达)治疗疣状胃炎,取得较好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患者,全部经电子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见胃窦和(或)胃体粘膜有3个以上圆形或类圆形隆起糜烂,隆起高度1~3mm,直径<10mm,顶部中央有脐样凹陷,呈疣状外观。诊断标准参见1990年悉尼消化会议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2〕。胃镜检查伴有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未进入本研究。其中病理检查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31例。14C检查和病理检查确定HP感染者29例。患者有上腹不适、上腹隐痛、饱胀、烧心、反酸等症状。血液生化检测正常,1个月内无服相关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粘膜保护剂)史。入选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平均40岁。病程2至6个月,平均3.3个月。病灶数最少5个,最多55个,平均15.3个。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资料具可比性(见表1)。
分组例数性别年龄(岁)病程(月)病灶数(个)Hp阳性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男女(例)例数
对照组30171338.5±10.33.8±0.514.3±3.71515
治疗组30181241.6±13.53.2±0.615.8±3.51416
表1两组病例临床资料情况比较
2.方法
术前进行常规准备,检查凝血功能、肝功能、心电图,禁食8h以上;采用OlympusXQ240电子胃镜和HP-A100内镜热极治疗仪(北京华亘安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组在电子胃镜直视下,经活检钳道插入热极治疗仪导管,将导管伸出内镜头端,选择治疗温度为240℃,用其头端紧压疣状隆起黏膜,然后通电1~2秒,至病变处平坦、黏膜发白为止。利用“顶、滑、扫”等方法和借助内镜同步进退和转动热极等措施进行治疗。治疗数十个疣状结节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术后禁食2小时,2小时后进软食。术后给予雷贝拉唑(安斯菲)和膜固斯达治疗4周,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均给予根除Hp治疗(雷贝拉唑20毫克,阿莫西林1.0克,克拉霉素0.5克,均1日2次,疗程1周)。对照组常规雷贝拉唑(安斯菲)和膜固斯达治疗4周,Hp阳性者给予根除Hp治疗,方法同观察组。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及Hp。Hp采用14C呼气试验。
3.疗效判断分为临床症状指标和客观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观察指标:上腹不适、上腹隐痛、饱胀、烧心、反酸5个症状,每个症状20分,按严重程度及频度分别计分,计算疗效指数。显效:疗效指数>80;有效:疗效指数51-79;好转:疗效指数31-50;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客观疗效评价:计算内镜下治疗前后疣状结节的数目。
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临床症状观察指标,两样本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计算统计量,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1.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治疗后两组胃内病灶数的变化: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胃内病灶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详见表3(P<0.01),
3.不良反应:在胃镜下电凝术灼疗后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烧灼感,但无穿孔、出血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表2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治疗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8193090
对照组3021015340
两样本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u=5.201P<0.01
表3治疗前后两组疣状结节病灶数目改变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疣状治疗后疣状疣状病灶疣状病灶
(个)病灶数(个)病灶数(个)减少数(个)消失率(%)
治疗组3019.3±13.90.5±0.219.1±13.297.4
对照组3019.7±12.39.6±8.710.8±7.851.4
两样本差值t检验,t=2.97P<0.01
三.讨论
疣状胃炎又称痘状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大多<10mm,好发于胃窦,其次为胃体。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与疣状胃炎密切相关[3],本组入选病例Hp感染者占50%左右。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其发生与中毒、摄入有害物质、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4]。也有人认为疣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是一种酸相关性疾病[5]。但对这种观点仍有较大争议,且抑酸对糜烂有效,而对部分隆起改变无效,故不能肯定疣状胃炎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6],本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对照组质子泵抑制剂仅对部分病例有效。
疣状胃炎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多伴重度炎症,甚至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腺体的萎缩等,本组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而且Hp感染会加剧粘膜的炎症程度,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7]。有研究提示,疣状胃炎的持续及上皮增生,有可能发展成癌,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或肠化者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疣状胃炎被视为胃癌的癌前疾病[8]。故必须去探讨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治愈疣状胃炎,中止癌变的发生。
因此,疣状胃炎可能是多种损害因素使胃黏膜受损或损伤腺体细胞,导致腺管及腺上皮增生,从而使黏膜隆起形成特有的隆起病变[9]。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针对病因疗法,传统治疗以抑制胃酸和胃粘膜保护药物为主,也有用抗Hp治疗方法来清除病灶,但疗效均欠佳,临床治疗颇为困难。胃镜下利用热极治疗仪对疣状隆起进行“顶、滑、扫”治疗,具有简便快捷、治疗彻底、组织损伤小、安全性好的特点。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与抑制胃酸和胃粘膜保护药物治疗对照,热极配合药物对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缓解和疣状结节消失率显著提高。
热极系根据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使局部病变组织快速升温达到蛋白质凝固,实现有效的热凝,病灶组织坏死、脱落,同时改善粘膜的血液循环,保障组织血流灌注,增加了氧和营养的供给,加快组织修复,促进愈合,同时兼杀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热极的温度170-240度即能较快热凝又能达到有效破坏粘膜层的目的,凝固深度有自限性即限于粘膜层,提示治疗粘膜层病灶既有效又比较安全。与以往的高频、射频和氩离子凝固等治疗方法相比,热极除了可以点灼以外,还可以“平扫”,这样加快了治疗速度,尤其对于较多的疣状病灶更为方便,我们认为胃镜下热极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理想的、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在本组试验的预实验期间,热极治疗后未及时应用抑酸药和粘膜保护剂,治疗后患者出现治疗部位疼痛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胃粘膜组织热凝固后组织坏死脱落,进一步胃粘膜水肿、糜烂,甚至溃疡等炎性反应所致。本组热极治疗后均应用了抑酸和粘膜保护剂,仅有两例发生较明显的腹痛,这两例病人胃内疣状结节病灶较多达45及50个,而且均给予了一次性大面积治疗,考虑因为热凝治疗引起的组织创伤面积较大所致,所以对于疣状结节病灶较多的病人应尽可能分次治疗,而且治疗后应常规应用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以缓解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樊代明,陈强.第10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报道.中华消化杂志,1995,15∶34-36.
2.MisiewiczJJTheSydneysysterm:anewclassicationofgastritis,workingpartyreportoftheworldcongressesofmellourneBlackwell,1990,36.
3.王永华,郭荣斌,汪鸿志.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相关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7,17(5):300.
4.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14.
5.冯莉,吴云林,钟捷,等.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40例.世界华人杂志
,2000,(12):69.
6.徐三平,易粹琼,张锦坤.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及酸相关性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4):238.
7.谢勇,吕农华,陈江,等.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对胃粘膜的影响.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4):204-206.
8.朱明华,戴文森,丁化野,等.疣状胃炎的病理学和单克隆抗体Mg7免疫组化检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0,11:273-274.
9.朱惠明,黄勋,李银鹏.现代消化内镜治疗技术.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84.关于全科医学概论的论文范文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健全我国的医学制度的迫切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科医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全科医学的论文篇一:《浅谈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
一、我国当前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现状
我国在全科医师的培养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培养人数的严重不足。根据国际医学研究统计,在目前高达6亿的城镇人口中,全科医师的数量应该不低于18万。但是,目前我国的注册全科医师的数量还差很远。在整个医师的比例中,还不到10%。这一点与美国的40%,德国的50%相比差距是非常悬殊的。除了在全科医师培养数量方面的严重不足之外,我们在医师的培养规格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我国的医师培养大多通过各类医疗机构和医学专科学校,由于在培养的师资等方面存在着水平的差异,因此,医师的培养规格和标准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沿海地区的医师从业技能与内地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医师在职业技能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这种反映在培养规格方面的层次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全科医师的整体发展水平低的提升。因此,如何从现有的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探究一条符合我国医学发展特色的培养之路,已经成为当前要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做了很大的尝试和突破,有很大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二、国外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特点
在欧美国家,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改革发源于上个世纪的60年代,在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后,目前欧美国家的全科医学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主要特点是重视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的考核,在接受的系统的医学专业的教育之后,全科医学生可以进行申请。再获得专业审核部门的批准之后,全科医学生要参加家庭医师的资格考试,经过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证书。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科医学生还要进行各种学分的认证,再修满了150学分之后才可以进行上岗临床操作。这一制度,目前在德国、英国、法国、新西兰等地都进行了很好的实施。从整体上来看,这一制度,在全科医师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突出和强调。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培养模式中将学校教育和医疗机构进行了很好的对接。这一对接将全科医师的职业性和实践能力放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采取了相对比较严密的医师培养标准和定期审核制度,这就从源头上为医师资质的认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在保障机制。从这一培养模式实施以来,欧美等西方国家无论是从全科医师的培养数量上,还是从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这一模式为医学教育培养范式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为世界上其它国家全科医师俄培养开辟的新的培养思路。
三、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全科医学培养模式的发展为我们当下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思路。从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的现状来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借鉴。首先,完善学科设置。在目前的我国医学高校全科医学的设置中,全科医学系的设置数量还比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医学学科设置中,应该从学院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系的设置比例的增加,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在进行设置的过程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校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师的配备水平,要从数量上和规格上将全科医师的培养纳入一个规范化的发展路径上来。其次,要加强全科医师的培训与考核。与其它项目的医师不同,全科医师所肩负的执业考验是比较多的。这是职业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从资质审核上,建立严格的标准为全科医师的培养提供统一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通过临床操作时间来对全科医师的操作水平进行审验。因为,作为一个临床性要求比较高的医师,将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纳入一个常规的考核要求是当前,也是未来医师职业化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重视医师的岗位培训。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指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临床执业医师进行全科医学转型培训,是我国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人数最多的教育方式,它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为确保转型医生符合全科医生的质量要求,如何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全科医学的论文篇二:《浅谈全科医学教学方法》
我院于2008年正式开始招收全科医学(3年制)学生,笔者在1届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全科医学教学的特点是篇幅大,内容相对较多且较抽象,教学安排的课时少。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并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我院临床系各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笔者谈谈在该学科教学中较有效的方法。
一、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1.精通全科医学的教材及大纲。在备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之前,我们反复阅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了解哪些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哪些只是一般性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内容取舍打下基础。这是基础工作,同时又是最核心的准备工作,保证了全科医学的课堂教学不会脱离教材和大纲这条主线。精通这些内容让我们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具备的知识基础,能做到表达流畅,游刃有余,这是让学生能够聚精会神的关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日常临床和科研工作积累,掌握了全科医学的国内外新进展,掌握了在教材之外的更大的信息。对学生而言,这些新鲜的信息,仅仅是说出很少一些,就可能会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听讲的效果。这就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2.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考点。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对教学内容合理的取舍很重要。有了前面精通全科医学的教材、大纲内容和专业进展为基础,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下面就要大刀阔斧,剪枝去叶,保留精华,有舍才可能有取。大纲不要求掌握的部分,即使教材中有的内容,上课时可以一句带过或仅给出标题。把时间留给重点、难点和可能的考点上,比如高血压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在临床表现中突出重要的典型现状,其他症状简单带过。
二、合理运用教学课件
1.用提纲式的课件辅助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取舍以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制作提纲式课件。首先要明确一点,课件是为我们的讲授服务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课件所起的应是辅助作用,我们不应依赖于课件,甚至是根据课件的文字照本宣科,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改革后的课件是提纲式的,以标题和图片为主,简明的文字,重点、难点突出显示。比如肝硬化患者的图片放进课件,可以略去临床表现的大段文字。教师精通教材,将文字放在心中,围绕标题和图片自由讲解,才能使得课件简洁明了。
2.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以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在全科医学的理论教学中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许多结构复杂,难以实现实体操作的内容,可选用适合的多媒体课件来配合讲解[1]。从而使许多晦涩、抽象的知识不再困扰老师和学生,教与学变得轻松和谐,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用多媒体教学,采用了大量的彩图标本和动画演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使教学状况得以大大改善,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经验。
三、合理应用教学模具
1.引入医学教学模具。
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方法是使医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复老师或高年资医生的操作来进行的,而全科医学生只能学习到接触过的基础病例,通过书本教育去想象不能见到的病例。而应用好医学模具进行教学则凸显出其强大的优势和重要性,特别是在急救训练、有创性临床操作训练上,应用模具进行教学日益显示出其成本低、重复性高、教学效率高以及符合医学伦理要求等优势。诚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真实的病人,但是在早期医学教育中使用模具教学方式是非常安全、可靠和科学的方式!2.发挥模具教学优势。教学模具的使用在临床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需要用到教具的情况很多。如功能训练模型,譬如手臂静脉穿刺模型,上臂按照原比例制作,外观上无论是肤色还是皮肤质感、弹性、软硬程度都和正常人体上臂肌肤接近,“血管”在“皮肤”下若隐若现,用针穿刺时,可以感知“皮肤”的阻力,甚至还有针入“血管”时的落空感,若穿刺成功,可以抽取出“血液”;在更高级的由电脑控制的教学模具上,可以模拟出人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或用药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仪、血压计、除颤器等医用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在模具人上,并可显示出测量数据。学生利用教学模具亲自实践,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合理采用教学方式
1.适当引入典型病例讲解。这种引入病例教学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从特殊病例中推出一般原则,并且在日后应用于新的病例。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直接涉及到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该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学生一节课开始时就走神,后面的课再精彩他也跟不上节奏。怎么从开头就要想办法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呢?我们改变以往临床课开头千篇一律从病因讲起的传统方法,采取以问题开始或者以叙述病例开始[2、3],比如: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呢?不一定让学生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开始就带着问题进行听课,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以主动探求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
2.适当的提问和师生交流。在每次课中,针对本次课所安排内容的重难点,设下相关问题,这样为后面的展开话题明确方向而不至于失控。例如在全科医学导论这一章里,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全科医学?慢性病对医疗服务要求有哪些?你是怎样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什么是全科医疗?怎样理解全科医疗中的“全”字?怎样理解全科医疗的人格化照顾?从哪些角度理解全科医疗的综合性服务?怎样理解全科医疗的连续性服务?通过哪些途径使全科医疗的连续性服务得到保证等等。每次课提出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特点有所把握,应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为度,且应少而精,避免繁杂及给学生无形施加过大的压力。这种师生的互动要注意限制时间,达到效果就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回到教材的内容中去。
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全科医学教学大纲,合理取舍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课件、教学模具、病例启发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授课质量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实现了全科医学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亮.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94—95.
[2]吴竞,张淑红,吴子信,等.案例综合教学法在眼耳鼻喉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7):852—853.
[3]刘曦,李毓敏.案例综合教学法与眼科教学改革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2):142—143.
全科医学的论文篇三:《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问题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猜你喜欢:
1.骨科医学研究论文范文
2.临床医学内科毕业论文
3.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4.浅谈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5.临床医学教育优秀论文范文专科医学毕业论文专科医学毕业论文以实现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专科医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国家有关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岗位需要,我校三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能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及预防等方面工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根据此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为:通过三年学习,毕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默契中考语文作文
- 物流搬运设备选型指南考核试卷
- 描写北京初二上册语文作文
- 健身器材制造业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策略考核试卷
- 残疾人权益倡导与法律援助考核试卷
- 空气流量测量考核试卷
- 柑橘种植园农业产业链优化策略考核试卷
- 玻璃保温容器行业人才培养与选拔考核试卷
- 倾听高三语文作文
- 滚动轴承市场与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食堂改造与装修设计方案
- 关于公司企业进行人员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案
- 物流运输托运单模板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地二十五项反措
- 油田结垢机理及防治技术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 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方案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范本)
- 抗滑桩设计计算(验算)Word版
- 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