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2-头孢菌素_第1页
抗生素2-头孢菌素_第2页
抗生素2-头孢菌素_第3页
抗生素2-头孢菌素_第4页
抗生素2-头孢菌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β-内酰胺抗生素

(β-LactamAntibiotics)

一、基本结构及结构特点

二、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三、青霉素类

四、头孢菌素类

五、其他的β-内酰胺抗生素

六、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四、头孢菌素类

(一)头孢菌素的一般特征1、来源: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是由与青霉素近缘的真菌属的顶头孢菌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有头孢菌素C、P、N三种,其中头孢菌素C的抗菌谱广,毒性小,由此发展了一类头孢菌素抗生素。2、头孢菌素C的结构:

D-α-氨基己二酸与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所成的酰胺。

抗菌活性的基本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

34、优缺点

优点:

过敏性低,不易发生交叉过敏;对酸对酶都较青霉素稳定。

缺点:

抗菌效力低,口服不吸收。

交叉过敏性反应的产生:

青霉素G中过敏原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是青霉噻唑基;

头孢菌素中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是7位侧链为主,而与母核以及3-位乙酰氧甲基关系不大。

(二)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发展概况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药金葡菌)作用强于第二、三代,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差,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注射用),头孢氨苄(口服)。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强于第一代弱于第三代。对绿脓杆菌无效,对酶非常稳定。临床常用头孢孟多和头孢呋辛。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对绿脓杆菌、肠杆菌属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临床常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很强,7-位上又具甲氧亚胺基团,对酶的稳定性强。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强于第三代。作用特点: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药金葡菌)作用强于第二、三代,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差,对酶稳定性差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头孢噻吩、头孢唑啉(注射用),头孢氨苄(口服)。第一代头孢菌素作用特点:

抗革兰氏阴性菌强于第一代,但抗革兰氏阳性菌比第一代低或接近。对酶非常稳定;肾毒性低。

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

结构特点:

侧链具甲氧亚胺的结构,甲氧基靠近β-内酰胺环形成空间位阻,阻止了酶的进攻。

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作用特点:

广谱耐酶,抗革兰氏阴性菌强于第二代,但抗革兰氏阳性菌反而不如第一代。对绿脓杆菌、沙雷杆菌有效结构特点:

2-氨基噻唑同甲氧亚胺基结合作为7-位酰胺侧链,成了一类耐酶广谱的氨噻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药物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

第四代头孢菌素:

作用特点:

3-位季铵阳离子增加了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作用,抗菌作用很强,7-位上又具甲氧亚胺基团,对酶的稳定性强。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强于第三代。

结构特点:

3-位乙酰氧以季铵杂环取代,7-位酰胺侧链是氨噻唑肟结构,

(二)半合成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

Ⅰ、7-酰胺基部分,一般说,酰胺基部分是抗菌谱的决定性基团,可扩大抗菌谱,提高抗菌力

Ⅱ、7-α位的H

能影响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甲氧基取代,形成的甲氧头孢菌素对酶的稳定性很强;

Ⅲ、S

对抗菌效力有影响,

Ⅳ、3-位取代基可影响药物动力学的性质,也能提高抗菌效力。

第一代头孢菌素构效关系:

(1)7-位酰胺侧链引入亲脂性基团,噻吩、含氮杂环,同时在3-位上引入杂环,可增强抗菌活性,也可相应扩大抗菌谱;

(2)7-位酰胺侧链α-位引入亲水基团,

—SO3H、—NH2、—COOH,可增强抗菌活性,增强对酶的稳定性。

同时在3-位上连接—CH3、—Cl、和含氮杂环,不仅增强口服吸收,也可相应扩大了抗菌谱,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绿脓杆菌有效。

如头孢氨苄。构效关系:

(3)头孢菌素的7-位酰胺侧链具顺式-甲氧亚胺基-2-氨基噻唑基团,

1)能提高对酶的稳定性

2)能增强穿透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外膜的脂多糖、磷脂外膜和脂蛋白层的能力,扩大抗菌谱。

构效关系:

(4)将侧链甲氧亚胺中甲氧基上的H用各种羧酸基团取代,得到了不同酰胺侧链的氨噻肟,可避免产生交叉过敏反应。如:

头孢克肟(Cefixime)

头孢他啶(Ceftazidine)

头孢噻腾(Ceftibuten)

头孢噻腾在所有的口服头孢菌素中,具有最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构效关系:

(5)3位改造,主要改善药动学性质

1)3-位乙酰氧以硫代杂环取代,如第一代的头孢唑林,第二代的头孢孟多、可扩大抗菌谱,增强对酶的稳定性;

2)3-位乙酰氧甲基以甲基、Cl原子取代,可增强抗菌活性,增强口服吸收,如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3-位乙酰氧以酸性功能基的杂环取代,如头孢曲松,3-位连有具酚羟基的含氮杂环,因酚羟基能与蛋白质以氢键结合,可以形成血浆蛋白结合物,半衰期长,是同代药物头孢噻肟半衰期的4倍,成为第三代长效广谱头孢菌素。构效关系:

(6)2-位羧基不能改变,它是抗菌活性基团。

2-位羧基可以成酯,成酯后即为前药,脂溶性增强,口服易吸收,体内被酯酶水解后,才起到抗菌作用。因而作用时间延长,得到第三代酯类长效头孢菌素,如头孢特伦酯。

(7)甲氧头孢菌素具有高度的酶稳定性。(四)头孢菌素的合成

7-ACA(7-氨基头孢霉烷酸)为母核,在7-位或3-位上接上各种取代基。

7-ACA的获取:

(1)头孢菌素C裂解

1、亚硝酰氯法

2、硅酯法

(2)青霉素G扩环硅酯法

合成设计思路:

头孢菌素C的酰胺基能与PCl5作用,转化生成偕氯亚胺,进一步与醇作用生成偕亚胺醚,偕亚胺醚很容易水解,则侧链生成D-α-氨基己二酸去除。但PCl5也可使头孢菌素C分子中的羧基酰氯化,因此先将头孢菌素C分子中的二个羧基,用三甲基氯硅烷酯化进行保护,成为易除去的硅酯,(水解就可以去除,可与偕亚胺醚的水解同步进行),然后与正丁醇作用。

思考:6-APA的制取是否可以用这一方法呢?

3、青霉素扩环法

利用青霉素将其五元环扩为六元环,可得到3-位去乙酰氧,2-位羧基形成羧酸三氯乙酯的7-ADCA(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三氯乙酯),这样在7-位或3-位接上不同取代基就可获取各种头孢菌素。具体合成路线:

7-ADCA(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三氯乙酯)

7-ADCA(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三氯乙酯)

和7-ACA都是合成头孢菌素的重要中间体。

思考:

合成头孢氨苄应以哪种中间体做原料呢?

鉴别反应:β-内酰胺环共同具有的鉴别反应。

反应原理:碱性溶液中头孢氨苄中的β-内酰胺环开裂,碘氧化开环物(头孢噻嗪酸),形成碘离子而褪色。。该反应原理可用来测定头孢氨苄的含量。

如何测定:碘量法

头孢氨苄还具有α-氨基酸的性质,与茚三酮溶液呈颜色反应。

茚三酮反应:在0.1%茚三酮溶液浸过的干滤纸上,滴加试液,105℃加热5分钟,应显蓝紫色斑点。五、非典型的β-内酰胺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1976年从链霉菌(StreptomycesCattlega)发酵液中分离得硫霉素(Thienamycin)。

结构:母核为碳霉烯。优点:

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如金葡菌、绿脓杆菌都有较强的作用,抗菌谱最广的β-内酰胺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很接近.

缺点:

1)化学上为极不稳定的两性化合物。

2)体内也不稳定,被肾脱氢肽酶-1(DHP-1)催化降解(醇羟基转换为羰基,失去活性)西司他丁是肾脱氢肽酶-1(DHP-1酶)的抑制剂,可同服。

3)不能口服。构效关系:

1)4-位引入取代基形成空间位阻,增强对肾脱氢肽酶-1(DHP-1)的稳定性,但抗菌活降低,

2)3-位引入亚胺基,化学稳定性及体内稳定性增强。

通过这些部位的改造,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