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1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2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3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4页
《沁园春•长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学习目标能够流畅地背诵课文。壹贰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叁感悟一代伟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分类:小令(58字以内)“忆江南”中调(59一90字)“江城子”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两段称双调;有的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词的风格:豪放、婉约新知讲解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作者介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然后试着放声朗读课文。

2.听读名家范读,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分别圈出统领上下片词句内容的两个字,弄清楚上片和下片分别在写什么。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齐声诵读诗词上阕内容,词人所写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可以简单描述毛主席笔下秋天给我们的感受吗?生机勃勃、壮阔、宏大、寥廓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学习活动二:赏析意象品味秋韵1.在写湘江秋景之前,词的开头还有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何理解这三句话?放在词的开头有何作用?2.作者是如何写出如此生机勃勃、壮美的湘江秋景的呢?请仔细品读,思考《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意象:包含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是客观景物(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观察视角修饰词意象特点总结句2.作者是如何写出如此生机勃勃、壮美的湘江秋景的呢?请仔细品读,思考《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意象观察视角修饰词意象特点山远、色彩万、红遍山多,红得范围广林远、色彩层、尽染树林层层叠叠,被染得程度深江近、色彩漫、碧透江水满溢、碧绿、清澈舸近百、争流千帆竞发、争先恐后、昂扬奋进鹰仰视击迅捷、矫健、有力鱼俯瞰翔轻盈畅快、欢愉自在总结句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在这样博大的空间里,生命的命运好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敢于与外在世界抗争,形成了开阔壮美的意境。方法小结在分析意象特点时,我们要抓住相关的字词,像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而这些词也往往是相当精妙的可炼之字。

分析概括诗歌意境,可以通过想象画面进入诗歌的情境初步感知,再从意象入手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品味。要抓住所有意象的整体特征,我们往往用形容词来概括意境。1.如何把握意象特点?2.如何概括诗歌意境?知人论世,谁主沉浮作品作者时间标记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谁将成为主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时,独自来到少年时与同窗好友读书学习、发起革命的地方,面对湘江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激情,写下了这首词。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齐读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上阕末,诗人发出了“谁主沉浮”的疑问,答案显然就在下阕。你找到答案了吗?学习活动三:分析形象感悟诗情1.“同学少年”有着什么样的形象?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相关词句形象特点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强劲有力,敢想敢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激流勇进,愿为中流砥柱学习活动三:分析形象感悟诗情2.结合词作背景与“同学少年”之形象,请回头再再看开篇之“独立寒秋”,里面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境界?提示:正确理解“寒秋”“独”“立”学习活动三:分析形象感悟诗情

寒秋不仅指自然环境,也暗指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的社会坏境。纵使是“寒秋”,但作者的“独”也不是无人相伴的孤独,而是一种傲立天地,舍我其谁的气概;而“立”也不仅仅是简单地站在橘子洲头,更蕴含着坚定挺拔、傲岸威严的姿态。3.概括本词所抒发的丰富而深层的情感。学习活动三:分析形象感悟诗情

首先,作者抒发了故地重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壮丽秋色的喜悦之情。其次,作者抒发了回忆同学们的意气风发和对以天下为已任的战斗精神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抒发了自已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切之情,表达了自已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感情诵读——博大的情怀,革命的壮志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纵观全词,上阕写壮阔的湘江秋景,引发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表明了自己决心与革命战友一道,以天下为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