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_第1页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_第2页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_第3页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_第4页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电危害与应对措施一、静电产生的原因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别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显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快速别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其次,因物体电阻率的不同而产生,电阻率高的物体,其导电性能差,带电层中的电子转移较困难,构成了静电荷集聚的条件。据有关资料介绍,液体的电阻率在1XXX0~1XXX5m时,能产品危险的静电,而在1XXX3m时产生的静电最大,高于1XXX5m或者低于110m时,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小到可以无视的程度。特别是电阻率在1106m以下时,对静电来说就等于是导体的作用了,这时可以不考虑静电的问题。二、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有三种:一是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且易放电,显现静电火花;二是可能产生电击。静电产生的电击虽然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往往会导致二次事故,因此也要加以防范;三是可能影响生产。在生产中,静电有可能会影响仪器装备的正常运行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此外,静电还会引起电子自动元件的误操作。三、必需实行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1)生产、运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2)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所。(3)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4)其他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和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岗位(场所)。四、静电的消退措施消退静电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制造条件加速静电泄漏或中和;二是掌握工艺过程,即限制静电的产生。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泄漏法和中和法。接地、增湿、参加抗静电剂等属于泄漏法;运用感应静电消退器、放射线静电消退器及离子流静电消退器等属于中和法。第二条途径就是工艺掌握法,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装备结构及操作管理等方面所实行的措施。预防静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静电接地:接地是消退静电灾害最简洁、最常用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根本的措施。静电接地联结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实行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全部防静电接地线必需牢固牢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XXX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意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1、固定装备(1)全部金属装置、装备、管道、贮罐等都必需接地。不答应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装备或金属零部件。亚导体或非导体应作间接接地,或采纳静电屏蔽方法,屏蔽体必需牢靠接地。(2)各生产装置系统(或装置单元)的总泄漏电阻都应在1106以下。(3)金属装备与装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联结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需有两个以上的螺栓联结。其总泄漏电阻必需在1106以下。(4)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装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5)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器大于或等于50m3的装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沿装备外围匀称布置,起间距不应大于30m。(6)有振动性的固定装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纳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接地,不准运用单股线。有软联结的几个装备之间应采纳铜芯软绞线跨接。(7)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等),应采纳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2、管道系统(1)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隔XXXm接地一次。(2)平行管道净距小于XXXmm时,应每隔20m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离小于XXXmm时,应加跨接线。(3)当金属法兰采纳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联结线,但应保证至少有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4)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段,除需做特别防静电处理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线相连,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5)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装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外表匀称的缠绕,并应牢靠地接地。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特地接地装置。(6)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纳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需采纳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需牢靠接地。3、人体静电接地(1)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依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备,如安装接地栏杆等。(2)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3)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4)静电危险区域进口处,建立倒除人体静电装置(二)工艺掌握法:危险化学品在管道中流淌所产生的静电量,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削减静电的产生。主要掌握措施有:(1)限制物料输送速度,管径越大,速度要放慢。(2)灌装液体物料时,从底部进入或将注入管伸入容器底部。(3)必需根据操作规程掌握反应釜内易燃液体的搅拌速度。(4)在灌装过程中,禁止用检尺、取样、测温等现场操作,应静置一段时间前方可进行操作。(5)装备和管道应选用恰当的材料,尽量运用金属材料,少用或不用塑料管。(6)如生产工艺条件答应,增加室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至50%以上。(7)实行惰性气体爱护。(8)禁止运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9)禁止运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五、静电的管理措施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自查为主,车间要协作公司管理部门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相关管理部门每年指定电工班检查一次,也可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刻解决。易燃易爆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必需有防静电的内容。安全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