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_第1页
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_第2页
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_第3页
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_第4页
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出土秦子器考述

秦子器是春秋时期秦国的乐器。秦子的名字很独特。秦子器对探讨礼县大堡山秦墓的主人、秦国的世袭制度以及相关史实具有重要意义。30年来,许多学者探讨过秦子器主,尚无定论。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秦子器以及相关史实有了新的认识。一秦子机的发现目前,已发现的秦子器有自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考古发掘所获及盗墓走私流传出去的秦子器与传世秦子戈、矛。1.秦公地夫人子子在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M2西南20余米处发现有青铜乐器坑、人祭坑等祭祀遗迹,乐器坑出土编钟8件、秦子编镈3件等,器物时代为春秋早期。编镈铭文作“秦子作宝龢钟,以其三镈,乃音灉灉,秦子峻岭在位,眉寿万年无疆”(图一∶1)。日本MIHO博物馆收藏的秦子钟传出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形制、纹饰与M2祭祀坑出土的编钟几乎全同(图一∶2),铭文作“秦子作宝龢钟,乃音灉灉,秦子峻岭在位,眉寿万年无疆”。尚有其他秦子器,根据其收藏时间与流传信息,可以确定出自礼县大堡子山墓地。澳门珍秦斋藏秦子簋1件,簋盖铭作“畤。又夔孔甲,保其宫外。温恭穆[穆],秉德受命屯鲁,义其士女。秦子之光,邵于婚(闻)四方,子子孙孙,秦子、姬甬(用)享”(图一∶3)。美国私人收藏秦子盉1件,铭文作“秦子作铸用盉,其迈(万)寿子子孙孙永宝”(图一∶4)。珍秦斋藏秦子戈1件,铭文作“秦子作造左辟元用,左右巿魼用遗宜”(图二∶1)。香港私人收藏秦子戈2件,铭文一作“秦子作造左辟元用,左右巿魼用遗宜”,一作“秦子作造公族元用,左右巿魼用遗宜”(图二∶2)。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秦子戈1件,铭文作“秦子元用”,为1994年西安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所获,据说出自甘肃某地。2.秦子铭作“子”,文2陈介祺旧藏秦子戈,现藏广州市博物馆,铭文作“秦子作造公族元用,左右巿魼用遗宜”。故宫博物院藏秦子戈,铭文作“秦子作造中辟元用,左右巿魼用遗宜”(图二∶3)。容庚旧藏秦子矛,铭文作“秦子作造公族元用,左右巿魼用遗宜”。二“秦子”应为太子关于秦子器的时代,学者多认为属于春秋早期。关于“秦子”,以往学者有10种观点,根据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组。甲组将“秦子”解释为爵称,或秦未称公前的称号。(1)襄公说。清人陈介祺提出秦子乃秦襄公。其文曰:“秦子戈十五字。伯益七世孙非子事周孝王,封为坿庸,而邑之秦。平王东迁,襄公以兵送之,王封襄公为诸侯,此曰秦子,或襄公之器与?”。李学勤曾经推论秦子乃襄公。(2)非子说。陈泽以为秦子乃非子,西周爵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受封为附庸的非子,爵位为子,“秦子的子为爵位,秦为邑名”。乙组将“秦子”解释为秦公子。(1)静公说。吴镇烽以为,秦子乃春秋早期秦公子,很可能是秦静公,即秦文公的长子。吴氏后将“秦子”解释为秦太子或公子,仍以秦子为静公。黄盛璋以为传世的秦子戈、矛属于春秋时期秦器,“秦子即秦公之子,亦即秦国公子,铭文称‘公族’,就是证明”。丙组将“秦子”解释为秦太子,国君未即位时往往称某子。(1)静公说。陈平以为秦子戈、矛之“秦子”乃太子,器主声威显赫。考春秋早、中期之际久居太子、诸君之位而望高权重者,莫过于文公之太子静公。于是推测秦子戈、矛之“秦子”为静公。李学勤考察珍秦斋藏秦子簋盖铭文,以为秦子之子乃太子,西周荣仲方鼎铭文里的周王之子和诸侯之子都称为子,秦子为文公太子静公。田亚岐、张文江、王伟、赵化成、陈昭容亦认为“秦子”即秦文公太子静公。(2)宪公说。松丸道雄以为,“秦子”是秦太子“未称公前称子”,即位称公,又葬于西山,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春秋早期秦公,仅宪公一人。日本MIHO博物馆收藏的秦子钟铭文中的“秦子”是即位前的宪公,大堡子山两座大墓墓主是文公和宪公。又以为武公符合秦太子“未称公前称子”,即位称公,而葬于雍平阳。丁组将“秦子”解释为秦国君居丧期间自称。此说有经学的依据,其实是将太子处于特定时期。诸侯在丧称子说,顾炎武《日知录》有考证。《春秋·僖公九年》:“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左传·僖公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杜预注:“在丧,未葬也。小童者,童蒙幼末之称。子者,继父之辞,公侯位尊,上连王者,下绝伯子男。”《礼记·杂记》曰:“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郑康成注:“谓未踰年也。虽称‘子’,与诸侯朝会如君矣。《春秋》鲁僖公九年夏,葵丘之会宋襄公称‘子’,而与诸侯序。”公侯亡,太子即位称子,明年称公侯。《春秋·僖公二十八年》:“陈侯款卒……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于温。”《左传·定公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吴卒。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于召陵,侵楚。”(1)宪公、出子、宣公说。王辉主张“秦子”之“子”当是“诸侯在丧称子”,“秦子”应是春秋早期某位初即位的幼君。宪公、出子、宣公即位初都可称秦子,武公、德公均为出子之兄,成公、穆公乃宣公之弟,均不宜对前代国君称“子”。宪公、出子、宣公三人中,可能性最大的是出子。董珊持相同的观点。(2)宪公、宣公说。陈平认为“以出子的可能性为最小,而以宪公、宣公的可能性为大,宣公的可能性尤大”。(3)出子,或宪公,或文公、武公、德公、宣公。王辉推测,秦子戈、矛的“秦子”可能是出子。其余秦器“秦子”最大可能为宪公,但文公、武公、德公、宣公的可能性亦存在。戊组秦子非太子,而是对出子的特称。(1)出子说梁云、杨惠福、侯红伟以为秦子非太子,而是对出子的特称。己组将“秦子”解释为国君的太子,也可以是旧君死后即位未逾年的新君。(2)静公、宪公、武公说祝中熹以为,“秦子肯定不是常规处境下的秦君名号,至于是太子身份还是继位当年的新君身份,在资料允许的前提下,可据器铭内容结合当时情势做出分析判断”。他推测大堡子山祭祀坑出土秦子器的秦子为宪公,珍秦斋所藏簋盖铭文的秦子为秦武公,传世戈、矛及新发现戈的铭文中的秦子是静公。总之,通过对秦子器的研究显示,秦子一定不是秦国普通的公子,而是某位太子或新君。这是以往学者的研究心得,值得肯定。三符合秦子的要素分析秦子器的器形、铭文以及秦子祭祀秦公祭祀坑,可以发现若干要点,从而帮助我们确立考察秦子的要素。1.周代铜器铭文中标明作器者身份者,如只称“晋侯”、“秦公”者,人必知其为何人,“秦子”显然与“晋侯”、“秦公”同义,称谓完整而清晰。秦子器铭文“峻岭在位”、“受命屯鲁”而“秦子之光,邵于婚(闻)四方”,与秦武公镈“峻岭在位”、“屯鲁多釐”而“匍有四方”相近。因此,秦子在秦国的身份极高,应为秦君(由于某种原因称“子”而未称“公”的国君,如居丧时期的继位之君)或太子。秦子簋铭出现“畤”属于造畤或祭畤,大堡子山大墓的祭祀坑属于秦子祭祀先君的行为,而这是属于国君或太子的职权。秦子作造“公族”、“中辟”、“左辟”兵器,此乃国君或太子的权力。《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掌控国家祭祀与兵权的秦子必然是秦君或太子。关于秦子的含义,太子说与国君居丧期间称子说皆有依据。关键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并存。(1)太子可以称为秦子,居丧期间亦称秦子。太子即位,仍然以刚逝去的先君的年代纪年,明年才能称新君元年,即当年即位的太子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秦公,不能称作秦公,而只是秦子。所以,太子称秦子包括了任太子期间与居丧期间。(2)国君居丧期间称秦子,那么这个秦子是即位的新君,多原本为太子(极少数本非太子而是篡位)。所以,正常情况下,秦子与太子是合一的。总之,我们认为,秦子器的秦子包括了太子与国君居丧期间称子,二者多是合一的。所以,太子或国君“居丧称子”与铭文的秦子适合,是考察秦子的一个要素。2.秦子簋铭“秦子、姬甬(用)享”,李学勤解释为秦子与其姬姓夫人,其说得到学界广泛认同。铭文从侧面证实了秦子已婚。所以,“秦子、姬”足以成为考察秦子的另一个要素。3.秦子器与秦公器比较,他们之间存在时代的差距。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M2、M3出秦公器,而M2的祭祀坑出土秦子器,它们之间存在时代差异(图三)。这种时代差异,制约着秦公与秦子的身份。学者推断大堡子山秦公墓墓主在庄公、襄公、文公、静公、宪公、出子之中。关于秦子器的时代,李学勤认为处于西周末至春秋早期,吴镇烽认为处于春秋早期,陈昭容认为属于春秋早期但是早不到春秋最初的时期,梁云以为集中在春秋早期偏晚阶段,李峰认为作于秦武公以后,陈平认为传世的秦子戈、矛处于春秋早中期之际,黄盛璋认为传世的秦子戈、矛的时代属于春秋时期。秦子器与秦公器比较,需要根据具体的史实结合文化变迁来判断秦子器的主人。所以,秦公器与秦子器时代差亦成为判断秦子的要素之一。于是,我们认为确定符合铭文秦子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三条:太子或国君居丧期间可称“秦子”者、符合“秦子、姬”者、符合秦公器与秦子器时代差者。以之考察秦文公至秦穆公时期的秦君,求其符合铭文的秦子(表一)。大堡子山地处西垂,《史记》记载秦襄公葬西垂,大堡子山秦公墓M2、M3墓主包括秦公。由于错简或传抄讹误,《史记》所记载的秦襄公在位12年、文公在位50年、文公太子静公卒于文公四十八年应有错误。史实是:秦襄公七年,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秦襄公将兵救周。二十八年,戎败走。戎祸持续22年。秦襄公四十年,襄公获封为诸侯。五十年,襄公卒,文公立。文公十年,太子静公卒,十二年,文公卒。秦襄公立国10年即卒,后10年静公卒,后2年文公卒,他们的卒年相邻。因此,他们所制作铜器的器形与铭文字体不会有大的差别。若秦子为文公,所祭祀对象必然是襄公,并且祭祀的年代在襄公卒年,则秦公器与秦子器的年代差别在数年间,其器形与铭文字体不会产生时代的差异(图三)。所以,秦子为文公说不成立。若秦子为太子静公,所祭祀对象必然是襄公,距离秦襄公之卒在10年之内,秦公器与秦子器的器形与铭文字体亦不会产生时代的差异。所以,秦子为静公说不成立。比较器形与铭文,秦子镈晚于春秋早期的秦公镈而与秦武公时期秦公镈接近或稍晚(图三),秦子簋、秦子钟铭文与秦武公时期秦公镈铭文字体接近,证明秦子器的时代处于春秋早期晚段或春秋早中期之际。因此,秦襄公、文公、静公可以排除,秦子器只能是宪公至穆公时期的器物。《史记·秦本纪》:“(宁)[宪]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宁[宪]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穆)公。……三十九年,缪(穆)公卒,葬雍。”秦子簋铭文中有“秦子、姬”,即秦君与夫人,宪公以文公孙子身份即位,年仅10岁,即位时不能有夫人,故不符。出子生称元岁,5岁即位,卒时方11岁,不能有夫人,故不符。武公初为太子,不得立,后出子被杀,方立。《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同母弟“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即德公生于周桓王十一年(前709年),武公出生当不晚于周桓王10年(前710年,时宪公年15岁),武公即位(周桓王二十二年,前698年),年约13,当年亦不能确定娶夫人。出子属于非法的秦公,被大臣处死后,宪公太子武公立,当年称秦公,因此,不存在武公自称“秦子”之可能。秦武公镈铭“秦公及王姬”又与秦子簋“秦子、姬”不同。武公子白不得立,可证白未被立为太子,否则就不会传位于德公。武公卒,德公立,德公为武公弟,故德公不是太子又居丧期间不宜称为“秦子”。德公卒时年34,子宣公年幼,宣公在位12年而生九子,宣公即位时应是10多岁。德公33岁即位,34岁卒,在位仅2年。德公太子宣公于德公元年、二年称太子,可称秦子,可于德公丧之年称“秦子”。《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以牺三百牢祠鄜畤”,秦子簋铭文提到的“畤”应与之有关。大堡子山秦公墓祭祀坑出土的秦子器及传世的秦子器制作年代为秦德公元年、二年(周釐王五年至周惠王元年,前677~676年)。宣公在位12年,卒,弟成公立。四年卒,立弟穆公。三十九年,穆公卒。成公以后进入春秋中期,成公、穆公乃宣公弟,既非太子又居丧期间不宜称为“秦子”,不是秦子器铭文中的秦子。四秦子器的时代在综合分析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