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之比较_第1页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之比较_第2页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之比较_第3页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之比较_第4页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之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之比较

在古代和现代,人们崇拜英雄,崇拜和尊重他们的感情。英雄是一个强大、勇敢、无畏的代词,但它能证明古今的英雄是由模子设计的。事实上,。在西方,英雄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希望。在不如意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期待有股力量支撑他们对生活的信念,支持他们一直走下去,这就是英雄的力量。而在东方,英雄代表的则是摆脱苦难现实的一个实在的救世主。人们对他的期待往往超乎现实的限制,而把改变生活的一切希望寄于英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性。中西方的这种英雄观差异在文学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特别是在古代民族史诗上。《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史诗,也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荷马时代”就是由神话和英雄史诗构筑的时代,因为它诞生了古希腊民族英雄的代表——阿喀琉斯。他是古希腊人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史诗通过描写他的英勇行为歌颂了西方古典时代的英雄主义。而《格萨尔王传》则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是中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它叙述了一个授于天命下凡、普度众生的半神半人化英雄如何英勇战斗,最终使四方安定的故事。歌颂了藏族人民锄强扶弱、造福百姓的英雄事业,肯定了正义战胜黑暗的战争。《伊利亚特》和《格萨尔王传》堪称中西方两大各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史诗,以它们作为中西方英雄塑造比较的典型,具有重要意义和代表性。下文将从两者体现的战斗动机、战争过程中的成败及结局,来比较中西方的英雄形象和差异。一、战争的历史原因《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最后40天发生的事情。而就在这十年战争的最后40天却发生了足以颠覆战争成败的状况,即“阿喀琉斯的愤怒”。而最初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古希腊人和小亚细亚的战争又是什么触怒了英勇无畏的英雄阿喀琉斯追溯至源头,战争起因是这样的:海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婚,邀请了天上诸神甚至还有人间各领域的人,却唯独忘记邀请不和女神。不和女神因此而非常生气,便向人间丢下一个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最终,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阿佛洛狄特,因为阿佛洛狄特许诺让他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于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爱上了帕里斯并与他私奔回特洛伊,战争由此引发。而在《格萨尔王传》的魔岭大战中,起因则这样叙述:岭国北部有个专食童男童女的魔国国王鲁赞,他抢走了格萨尔的次妃梅萨。为了消灭吃人的魔王,救回爱妃,格萨尔独自出征北方魔国。经过与梅萨里应外合,终于除掉了魔王。但是,由于梅萨不愿返回岭国充当次妃,欲独享格萨尔王的恩宠,就给他喝了迷魂酒,致使格萨尔滞留在北方魔国12载。在这12年间,岭国倍受劫难,格萨尔的爱妻珠牡遭劫,这又引发了霍岭大战。当格萨尔酒醒后得知此事,急速返回,不惜乔装打扮潜入霍尔国,并杀死白帐王救回珠牡。单纯地从战争发展的起因过程来看,无论是希腊民族史诗中的特洛伊之战,还是藏族史诗中的魔岭大战、霍岭大战,其起因都与女性相关,《霍岭大战》中的珠牡和《伊利亚特》中的海伦都被称作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这两场战争的导火索看似都是美女,但从根源来看,真正的触爆点或出发点却是利益或立场。因为从哲学上看,事物变化发展是由内因决定的,这个因素才是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世界上有很多的战争,如果我们只是以形而上的意识来分析,那就只能得出一个形而上的战争起因,或为一个金苹果,或为美女。但事实上,很多杀戮的战争最终目的都是利益或立场。《霍岭大战》中,霍尔国一手挑起战争,白帐王依仗自身强大夺人之妻,这完全是无道的侵略行为。岭国则是无辜的,其反抗是正义的保家卫国。而在《伊利亚特》中,战争是由希腊人发动的,但挑起者却在特洛伊一方即帕里斯的行为背信弃义。希腊人可以说是为捍卫尊严而战,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从格萨尔来看,他是神、龙、念集于一身的半神半人化的英雄人物。史诗中描述,梵天之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注视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幻,为藏地四方乱兵蜂起、王室奸权当道而焦虑,为邪妖恶魔对凡人的蹂躏而不安。她祈求阿弥陀佛,“无论如何,也得派一个去降妖伏魔,抑强扶弱,保护生灵,做黑头人的君长。”可见,格萨尔是被赋予安定藏地这一伟大使命而降临人间的,这种使命贯穿了格萨尔的全部戎马生涯。由此可知,无论是勇救梅萨的魔岭大战,还是夺回珠牡的霍岭大战,其根本动机皆是降妖伏魔、抑强扶弱、为民除害。格萨尔其他的英雄行为的动机亦如此:他降服路赞,因为路赞是人民的公敌;他消灭杨家,因为杨家制定了危害人民的法律;他闯进地狱,因为阎王贪赃枉法、冤枉好人,把善良百姓打入十八层地狱。所以,尽管格萨尔一生征服了许多部族和国家,却从不侵占别国别族的土地,不杀戮那里的人民,因为他征战的目的只是镇压妖怪和强梁,希望大家各守本土,永远别侵犯他国,让各族人民相亲相敬、互相往来。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人民对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统一与加强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如果说格萨尔的战斗是正义使然;那么,阿喀琉斯则是英雄崇拜、尊严、荣誉驱使他拿起盾甲。如果说《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歌颂伟大集体主义精神的史诗;那么,《伊利亚特》则是个人主义张扬的史诗吟唱。众所周知,《伊利亚特》开篇第一句诗就是“阿喀琉斯的忿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为中心,而他的这种愤怒又分为两类:对自身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怨愤和失去亲密朋友所激起的悲愤。在史诗中这些怨愤都纯粹是个性化的,因愤恨而产生的行为也都是个人报复行为。所以说,《伊利亚特》反映的是没有正义是非的纯英雄崇拜。首先,作为个人,阿喀琉斯是很重视自己的荣誉和尊严的,为此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其次,他有忘我战斗的冒险精神,有时甚至是残暴鲁莽的,但他也有温厚善良的一面,对亲人、朋友甚至包括他的敌人特洛伊国王都呈现出温和的性情。所以说,阿喀琉斯不仅仅是史诗神话塑造的神,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阿伽门农蛮横地夺走了他心爱的女俘时,他的尊严和荣誉受到了侵犯和挑衅,最后促使他愤而退出战场,这也是完全出于个人的报复行为。但这不仅致使希腊联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更直接导致他的好友被杀。最终阿喀琉斯悲愤异常,重返战场,一举获胜。这些都集中体现了阿喀琉斯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的意识。总之,他的战斗都是为了使个人欲望得到满足,而并非为了正义或是氏族利益。二、从人类社会神到人类神的认识,阿喀反应了西方历史上的人性弱者统观两大史诗,在特洛伊战争中,由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致使他退出战场,导致希腊联军节节失利,在局势上处于劣势,直至他重返战场,才扭转了局面。但因为这阶段的失利,英雄付出了失去好友的沉重代价,从这点上说,阿喀琉斯是失败的,是遭遇挫折的。作为海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之子,阿喀琉斯可谓是神、人结合的代表,但他终究是一个人,他也有愤怒、友善等性格,就是这些性格决定了英雄也有弱点,也会失败。他对荣誉的追求、他的冒险精神,他对战争的态度,包括他对友情的态度、对父亲的感觉都是他作为个体的感受,而这些个体感受有可能带来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两次愤怒就给他的氏族带来了挑战、冲突。同时,战争还关系到阿喀琉斯的个人利益和软肋。阿喀琉斯的母亲怕他上了战场很早死亡,所以,生下他不久就把他放在海水里来回浸泡,让他刀枪不入。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母亲的疏忽还是命运的决定,他的脚后跟没有被浸到,而他的死恰恰就是因为脚后跟中箭。这反映出古希腊对英雄的一种认识,即他们认为民族英雄也有弱点,而且是致命的弱点。再深入分析,阿喀琉斯性格中的自由狂放,发起怒来完全不顾集体、氏族利益,这才是他作为个体的英雄的致命弱点。所以说,古希腊的英雄不是万能的,即使是古希腊的神,也完全是人性化的。他们不是被高高地供奉在奥林匹斯山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冷面神。他们与人同形同性,区别只是神不死而人会死。他们和人一样刀枪可入,也有喜怒哀乐甚至七情六欲,也要生儿育女,这是活脱脱的人性生活。同样,他们也有意气用事、嫉妒好战的人性弱点。可见,即使是神他们也一样有致命弱点,因为他们每个个体代表的仅仅是他们自己,而非整个神界。从古希腊源头发展到今天,西方人对于神或英雄的膜拜,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狂热”的。古典时代英雄评价上的非万能性,就注定凡人不可能把命运、期望寄托于英雄,却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体的重要和追求自由独立的必要,个人荣誉和尊严才是他们奉为神条的东西。所以说,阿喀琉斯虽然有弱点却还能成为英雄,原因就是他将西方人最膜拜的尊严、自由等发挥到极致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实质上,西方人对于英雄,并非要求他为自己或民族利益做多大贡献,更多的是对英雄的欣赏、赞颂。可见,古典时代是一个个体自由、个性张扬、崇拜自我价值的时代。而在《格萨尔王传》中,诸多的战争自始至终无一不是以格萨尔为胜者。在战斗中,格萨尔总是扮演救世主出场,斩妖除魔,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事实上,他就是神明的代表,就是名副其实的救世主,是观音菩萨请求梵天王指派到人间安定藏地的使者。和阿喀琉斯不同的是,同是天神后代,阿喀琉斯代表的只是他自己,而格萨尔代表的却是整个神界。阿喀琉斯可以只为自己而战斗而活,但格萨尔却要背负着造福人间的使命而战,他的一切意识行为无一不是为这个使命而存在的。他是古代藏民族勇敢、智慧、力量的化身,是战无不胜的民族英雄,他甚至能勇闯地狱与阎王战斗,可谓大智大勇、无所不能。史诗通篇为他唱赞歌:“身躯魁梧如山岳,心胸宽阔似大海,智谋犹如空中电,勇武赛过红霹雳。”在《霍岭大战》中,格萨尔潜入霍国,处处受到神的指点和天母眷属的帮助;作为下凡神子,他是具有神性的,可分身变形,这使他最终攻破霍尔国而完全取胜。这些都是格萨尔在天授旨,下凡扫除妖魔、普度众生必然取胜的原因。可以说,战争胜负已经不单单是格萨尔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更多掺杂了神的意志,是上天决定格萨尔作为英雄必胜的结果,这与藏族人民对天神的信仰和崇拜是分不开的。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自然中许多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所以,意识中对于不可知事物都赋予神话色彩。而对于自然灾害、战争、霍乱等,他们最朴素的意识就是期待神明显灵、救世主降临。因此,史诗中普度众生的英雄,一定是无比神圣、智勇超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人神合一体。三、古希腊悲剧性的命运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篇幅最长而著称于世。史诗以格萨尔王从天界投胎下凡为开端,从英雄的诞生、少年时的赛马称王、娶珠牡为妻,一直写到他降伏四魔,完成安定四方的使命后,功德圆满、重返天界,故事结束。可谓功成身退,以“大团圆”收尾。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却有别样的结局,史诗上虽未写明,却暗喻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早死”的命运,且还是被懦弱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射中脚后跟这致命点而丧生的。与格萨尔的功成身退、圆满返天相对比,阿喀琉斯命运的多舛和不完满更加让人扼腕叹息。《伊利亚特》以24卷长诗之巨,凸现阿喀琉斯作为悲剧英雄对荣誉与死亡的选择,也表现了希腊人对命运和英雄的理解。阿喀琉斯式的英雄是远非以结局的成败来论定的,其意义更深远、耐人寻味。对于阿喀琉斯的命运,史诗中提到他的两个选择:“有两种命运引导我走向死亡的终点。要是我留在这里,在特洛伊城外作战,我就会丧失回家的机会,但名声将不朽;要是我回家,到达亲爱的故邦土地,我就会失去美好名声,性命却长久,死亡的终点不会很快来到我这里。”这就是阿喀琉斯的命运,要么选择荣耀和死亡,要么选择平庸和长寿。死亡的选择使英雄的命运带有悲剧意味,明知毁灭却仍然执意追求,犹如飞蛾扑火,这就是希腊人悲剧性的性格和悲剧性的命运。史诗一再强调阿喀琉斯会早死的命运,带有强烈的悲剧性,又带有希腊人特有的超然的人生态度——明知死亡或失败仍要放手一搏。史诗大量描写都集中表现了人的苦难与人生困扰的悲剧意识。战场上无休止的拼杀,让死亡时时悬在每个人的头上,人们难以超脱人生苦海的种种磨难,在命运与死亡的选择中经受心灵的煎熬。但希腊人又善于享受生活,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情中放纵自我,享受人生真谛。诚如尼采所言:“痛极生乐,发出肺腑的欢感夺走衷音;乐极而惶恐惊呼,为悠悠千古之恨悲鸣,在那些希腊节日里,大自然简直像呼出了一口伤感之气。”从阿喀琉斯必死的归宿和历经的磨难中,我们看到了史诗对人类生命价值的肯定和赞颂。这其中涌动的是磅礴的英雄主义的情感,虽带悲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悲观,有的只是催人奋斗不息的悲壮。阿喀琉斯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以享乐和挑战的人生姿态,面对现实人生的种种艰辛。他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悲壮的情怀以及由此积淀而升华成的悲剧精神,将古希腊文化精神中浓厚的悲剧意识极度张扬,表现出重大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与西方塑造英雄的悲剧性命运不同,《格萨尔王传》有一个完美、圆满的结局:格萨尔经历斩妖除魔的战斗、完成造福人民的使命后,重返天界,依然做他悠闲的天神之子。这样一个“大团圆”式的史诗创作是有多种因素的,根本原因或出发点就在于人们对“大团圆”生活的一种向往追求。因为现实太残酷惨淡,人们需要用一种心理来平衡现实的不平,这就是对美好的“团圆”的追求。这与中国古代长期以来的审美心理是有联系的,人们在塑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时,总是以自我的要求出发,希望英雄能带给他们一种自由和正义的胜利,所以,英雄便具备了完成这些要求的能力。这种以团圆为结局的创作“使正义和自由获得了形式上的胜利。同时巨大的伦理力量又对人们的感情产生净化作用,体现出道德之美,符合人们内心的理想。绘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