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货运物流装备升级_第1页
2货运物流装备升级_第2页
2货运物流装备升级_第3页
2货运物流装备升级_第4页
2货运物流装备升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货运物流装备升级武汉2015年11月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现代物流装备升级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目录CONTENTS概述进入21世纪后,中国成为迅速崛起的“准超级大国”,中国的经济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大发展与物流行业的繁荣和进步息息相关。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装备的提升。当前,中国的物流装备基本可以适应目前物流业的需求,但中国的物流业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物流装备的需求升级就较为迫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全球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20世纪的50——70年代中后期,当时全球处于商品批量式生产阶段,物资短缺,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实物配送,推动生产企业规模扩大,满足当时社会对物资的需求,保障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20世纪的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全球的物资供应已经由短缺向产能饱和化、运输供应缺口化转移。生产企业的首要管理目标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在实现实物配送的同时,开始参与生产企业总成本控制,与商品生产一起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全球的经济进入转型期,生产方式从规模化、标准化向订单式转化,企业对成本的控制到了极致。物流行业出现了“模式化”的概念,集约化、供应链模式等成为物流发展的主方向。中国的物流业处在那个阶段?

中国当前物流业水平处于第二阶段的初期,也就是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经营总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物流业也提出了一些大物流、模式化的概念,但实施进展不明显。也就是说中国物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滞后了大约20年。有一组数字能很好的说明这问题: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16.6%,美国9%,日本8%,欧洲8%,印度13%。也就是说按照当前国内GDP总量计算,若中国物流成本能降低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那就是5万亿的价值空间。如果在现在基础上降低20%,那也是1万亿,因此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已进入国家战略。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现代物流装备升级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目录CONTENTS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公路货运承担了中国物流业的最大比重,公路货运与重卡息息相关,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重卡的发展和升级。50年代50年代中国缺少重型卡车,以BJ130车型为代表的载重量在2-4吨(相当于现在的中轻卡),很大作用是代替马车进城运输货物。替代马车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60-70年代1960年中国诞生了第一辆纯正意义上的重型卡车:载重8吨的重型卡车——黄河。当时朱德委员长亲自题写了“黄河”两个大字,毛主席在济南考察时首次检阅了这款卡车,当时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引起了全国的极大轰动。这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从此填补了中国人不能自己生产重型卡车的空白。黄河牌卡车也成为60-70年代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符号。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80年代中国重卡发展另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就是斯太尔整车技术的引进,。斯太尔到中国后,让国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重型卡车,也让国人对重卡的认识有了的实质性变化。斯太尔技术引进之后,广泛的适用于国内的各个领域。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90年代—本世纪初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到本世纪初这三十多年,是斯太尔技术在中国的繁荣期,中国70%以上重型卡车都是整车或主要总成采用了斯太尔技术,不完全统计采用斯太尔技术的重卡到目前为止保有量在300万辆以上。这个时代正好赶上中国经济大发展,可以说斯太尔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针对煤炭、砂石、矿石等以散货形式的大宗原材料商品运输。斯太尔一度成了重卡大货车的代名词。有劲?皮实?抗造?多载货?斯太尔给物流行业留下的印象是?同时期中国各大品牌的中型卡车均在不同程度的升级换代重卡中卡存在的问题产品性能排放升级整体水平经济性发动机的大修里程平均只能到30万公里左右河北、山西6*2拉煤车1-2年换车是主要代表在节能、自重等方面严重不足,产品的经济性较差车辆的装配水平、整车技术水平不适应现代物流需要提升排放方面遇到了瓶颈,极难适应环保要求但是在90年代——本世纪初的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斯太尔重卡技术在使用中也陆续显露出了与时代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性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现代物流装备升级中国重卡的发展历程目录CONTENTS现代物流对装备的需求一足够的续驶里程(耐久性二高速经济性四智能化三轻量化载重量大东风汽车沃尔沃上汽红岩为应对物流发展需要,中国物流装备企业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中国重汽德国曼恩福田汽车戴姆勒康明斯依维柯当前,中国主要的商用车企业都实现了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资或合作,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将带动国内物流装备的升级。经过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当前中国的重型物流装备技术水平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装备提升车辆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升较大装备可靠性大幅提高车辆综合性能上了新台阶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发动机B10寿命从最初的不足1万公里,到斯太尔发动机30万公里,当前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的国产曼发动机B10寿命提高到了150万公里换油里程从斯太尔水平的5000公里,提高到换油里程8万公里车辆的经济性、安全性、耐久性、智能化等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公路用车的年运行里程从10-12万公里,提高到了20-30万公里,甩挂、快递等行业用车年运行里程30万公里以上。过去进口车能做到的,国产车均已经实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整车生产线、技术应用、试验方式方法等都快速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这一轮运输装备升级,各个车辆企业有各自的做法。下面针对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的技术提升简要介绍。首先,想和大家在回顾一下历史。在引进斯太尔整车技术之后,中国也陆续引进过罗曼、太拖拉等卡车部分技术并不成功,为什么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失败的主要因因素之一就是没有引进整车生产技术,而是单纯的引进了某些总成。整体水平很高的罗曼在国内新一轮运输装备升级选择合作伙伴时,作为斯太尔母公司的德国曼公司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国重汽,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全面引进了曼同步的整车技术。这也标志着中国重卡技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平台。HOWO品牌T系列产品上市

源于曼技术整车产品的推出,即有替代进口的国产最高端卡车,也有升级换代性产品++高安全、高可靠、高经济性产品。整车完美匹配,综合优势集中体现。+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合作后,技术领先主要表现在:2014年新一代高端重卡汕德卡系列产品国内上市

中国重汽曼国产化系列发动机——B10寿命150万公里如何实现的呢?蠕墨铸铁涨断工艺与现在流行的灰铸铁相比,蠕墨铸铁的抗拉强度高了75%,弹性模量高出40%,疲劳强度高出100%降低轴承、轴瓦磨损并大大延长了发动机寿命。模块化设计比国际上同类型的发动机零部件数量减少25%,大幅降低零件故障率结构先进整体式缸盖结构、顶置凸轮轴,缸体和缸盖采用各自独立的冷却水路和润滑油路,两者间没有通道,杜绝了缸体和缸盖漏水、漏油的可能性首先,生产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大幅度提升其次,发动机生产制造生产线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整个年产10万台发动机生产线不超过20个人。既保证了车间无尘环境,又保证了发动机装备的一致性,保证批量式产品生产的质量。全自动26轴缸盖螺栓拧紧机前端面机器人涂胶机全自动气门间隙调整机全自动气门锁夹安装机全自动油道水道试漏仪全自动生产线中国重汽曼技术车桥升级标配瑞典SKF轴承单元,终生免维护。设计寿命达到100万公里。标配油滤器,曼桥换油里程达10万公里。手自一体AMT变速箱可智能换挡,适应国内各种路况,降低司机职业技能要求,减轻司机劳动强度,节油效果显著。德国采埃孚(ZF)转向机和油泵德国曼公司整车、发动机、车桥等技术许可生产德国博世公司新一代高压共轨技术德国威伯科(WABCO)离合器操纵、全车制动阀、换档系统控制阀德国福伊特缓速器德国曼∙胡默尔(MANN+HUMMEL)空滤器德国贝洱(BEHR)中冷器和水箱德国大陆集团仪表及电气控制模块德国泰明顿(TMD)盘式制动器摩擦块美国瀚瑞森橡胶悬架系统瑞典斯凯孚(SKF)轴承150万公里免维护德国福士(VOSS)制动接头曼国际品牌供应商引进保证了整车高可靠性最先进的整车制造装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企业装备全面升级,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通过先进生产线装备制造驾驶室、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主要总成及零部件,并经过专业和精密的测试以确保产品达到最高质量标准。国际一流

4、智能通系统的应用中国重汽集团自主开发的一套集汽车远程控制、汽车运行轨迹、发动机状态实时反馈、汽车故障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车辆管理智能控制系统--智能通中置轴挂车应用:符合法规轿运车。未来物流装备发展趋势甩挂及列车标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