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1、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土改队深入农村社会,广泛地访贫问苦,引导贫雇农"挖穷根",组织各类座谈会和诉苦会,并改组农会,彻底清算地主阶级的势力。这些措施()A.清除了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 B.激化了地主与农民间的矛盾C.打碎了束缚农民的阶级枷锁 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进程2、下表是1954年3月至8月关于“五四”宪法草案征求意见数统计征询意见对象范围参与讨论人数修改意见条数全国政协委员500多人8000余人3900多条5900多条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全民1.5亿人118万条表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A.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B.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C.激发了民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清 D.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3、195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就苏联的宣言发表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准则”,“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又有着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就更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我国()A.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B.超越意识形态开展外交C.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 D.对国际形势预判较乐观4、据统计,1951-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时间/年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初级社社数30040001500011400063300021600036000每社农户数12.315.718.120.026.048.044.5高级社社数110150200500540000753000每社农户数30.0184.0137.358.675.8198.9158.6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B.农村集体化运动的进展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5、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它的功能是承办信托服务、组织推销积压物资,以及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调剂余缺等业务。在经营期间,共处理积压物资3亿多元,代办各类物资1亿元。该公司的成立()A.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改变了工业物资匮乏局面 D.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政策6、下表为1958—1965年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带基本建设投资额及比重的变化。这说明()年份投资额(亿元)比重(以投资总额为100)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二五”时期462.2409.75265.8638.434.022.01963-1965147.38137.83107.9434.932.725.6A.中国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B.中央经济调整方针得到落实C.中苏关系影响工业计划实施 D.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7、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同时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A.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B.体现了我国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D.表明了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8、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体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原则 B.反映了海峡两岸地位上的平等C.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D.指明了谈判是和平统一的途径9、下表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关于中国现代对外贸易(局部)情况的汇总。下列项中属于推动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的是()中国1978—1986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10亿元人民币)时间出口进口1978年16.7718.741982年41.4335.771986年108.20149.86A.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10、2011年香港GDP较1996年增长54%,2011年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这说明()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正式成立C.“九二共识”促进两岸交流 D.“一国两制”保持港澳繁荣稳定11、1978—2016年,消费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由38.3%上升至6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一路攀升,从15586亿元上升至3323163亿元。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A.市场经济体制活力不断增强 B.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国内居民消费渠道日渐多元12、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A.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 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13、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14、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15、2017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时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坚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 D.实行同大国战略结盟的外交方针二、材料题16、面对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我国外交政策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6月30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人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学籍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美帝国主义是新中国最危险的敌人,迫使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秦榆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摘偏自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来同存异到维护准界的多样性》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17、材料:1950年和1956年,国家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各地区,各行业也逐级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共涌现出数十万名先进生产者。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女副社长申纪兰等等,他们是那个时期劳模群体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社会面貌日益形成。劳模群体有力地践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宣言劳模群体的精神引领,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社会风气、重建大众生活的重要原因。——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历史意义。18、【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中国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材料二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相关成就简表工业建设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三倍,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开发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国内石油已全部自给交通运输业从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等线建成通车,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科技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教育卫生1957年到1966年,高校与中专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950年至1956年的4.9倍和2.4倍。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天花、霍乱、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重大变化”,并概括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19、住房制度如一面镜子,能折射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民生建设的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1年以后,由于民国成立,广州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工商业发展较快。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开始拆除城墙,拓展马路,随之海外华侨投资增多,房地产业也逐步得到发展。1928年,成立筹建广州市模范住宅区委员会,由市政厅划定各区地段,由市民出资兴建住宅,有的由市政当局筹建后,出售或出租。1929年,陈济棠主粤以后,对华侨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不少海外华侨来广州投资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民和劳工的居住问题。——摘编自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回溯》材料二1979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广州“东湖新村”获得政府批准并开始动工;1980年1月8日,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1985年4月,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向南油集团85户“人才房”发放中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1987年12月1日,轰动全国的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会在深圳会堂响起“惊天一锤”;2016年7月24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要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广州、深圳、南京等11个城市陆续开展住房租赁试点。——摘编自陈杰郭晓欣《中国城镇住房制度70年变迁: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从哪些角度分析影响广州房地产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广东房地产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其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阿拉伯帝国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摘编自[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国史》材料二“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翻身做主人,推翻了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因此束缚农民的阶级枷锁被打碎,故选C项。封建残余的影响长期存在,不是土地改革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清除的,排除A项;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两者的矛盾得到解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对旧势力的冲击,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左”倾思想推动下兴起的,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中征询对象及意见数可知,可见“五四”宪法的制定中征询对象广泛、协商成果明显,彰显了民主协商的政治价值理念,B项正确;1997年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C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我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这在事实上代替了“一边倒”方针,B项正确;“外交政策发生根本转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我国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C项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难以得知我国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看法,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解析:材料描述了1951-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农业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的发展进程,体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展,故B项正确。新中国初期,党和改府通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促使农业经济恢复、人民政权巩固,A、C两项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于1958年,D项错误。5、答案:D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国虽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但是60年代对经济进行调整,对市场经济并非完全排斥,D项正确;时间涉及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建国初期,排除A项;此时尚未突破计划经济束缚,排除B项;材料信息一定层度反映了工业物资匮乏,但这种行为并不能改变工业物资匮乏局面,排除C项。故选:D。6、答案:B解析:与“二五”期间相比,1963—1965年中国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各区域普遍大幅下降,其原因是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中国调整工农业,是应对当时国民经济严重的困难而言的,不是因为工业化的成就或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AC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D项结论缺乏依据。7、答案: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作用,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可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成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错在“普及”,排除;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且材料没有强调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8、答案:B解析: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邓小平指出,在坚持国家统一的原则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灵活策略,用国共两党平等谈判的形式,促成一国两制,并不意味着海峡两岸地位上的平等,B项符合题意;“实现国家统一”“两党平等会谈”等体现了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原则,A项不符合题意;“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C项不符合题意;“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指明了谈判是和平统一的途径,D项不符合题意。9、答案:D解析:1978-198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显著增加,主要因素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选D项;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因此1978-198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显著增加不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B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C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澳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从材料“2011年香港GDP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2011年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可得出“一国两制”保持港澳繁荣稳定,D项正确;台湾问题仍未解决,排除A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成立于1997年和1999年,排除B项;“九二共识”针对的是台湾问题,排除C项。故选:D。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78—2016年,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路攀升,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民众购买力也逐渐提升,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日益取得成效,故选C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消费渠道的多元化,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髓,故选C项。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A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排除B项。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新时期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等,可知我国的外交是建立在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强调和而不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故D选项正确;新时期的外交依然坚持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方针,并没有放弃,故A选项错误;冷战的国际局势已经结束,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C选项错误。14、答案:C解析:A.材料中发达国家的观点并不公正,排除;B.材料无关建立国际新秩序,排除;C.根据“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等信息分析可知,发达国家的这一观点推卸了自身在工业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责任,C正确;D.材料观点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无关,排除。故选:C。15、答案:C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这表明我国积极构建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故C项正确,A项排除;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排除;新时期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D项排除。16、答案:(1)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人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并结合所学民主革命相关知识可知,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采取的不同政策;根据材料“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并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关知识可知,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出现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2)目的:根据材料“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根据材料“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可知,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可知,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可知,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认识:开放性试题。从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等角度回答即可。17、答案:(1)人数众多;行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工业化领域;女劳模较多。(2)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崇尚技术的社会氛围;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适应了工业化领域的需要;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政权的认同。解析:(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共涌现出数十万名先进生产者”、“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女副社长申纪兰等等”等概括即可。(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社会面貌日益形成。劳模群体有力地践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宣言劳模群体的精神引领,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社会风气、重建大众生活的重要原因”,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意义是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崇尚技术的社会氛围;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增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18、答案:(1)变化:国内,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一五”计划顺利推进,三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