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一、选择题1.(2017·昆明调研)1840年后,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反映了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2.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3.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1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长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这说明()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4.近代有人在谈到某一企业时说:“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注: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该企业是()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 D.开平煤矿5.京师同文馆开办之际,前门大街却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说明同文馆的设置()A.不适合当时中国国情,误人子弟B.适应侵略者需要,引起民众反对C.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D.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举步维艰6.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7.下表是《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一书中关于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对下表解读不正确的是()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东南沿海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平均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较高C.城市化的主因是商品经济发展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云贵地区的城市化8.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封建主义的制约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官僚主义的压迫D.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9.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10.有学者研究发现,1895—1911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D.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11.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理解对应正确的是()概念理解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近代化在我国近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化C实业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中国的危亡D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2.《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13.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69833082400027071719201759500620000557622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14.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15.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16.(2017·江西名校联考)丁贤勇教授认为:“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模式;另外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转变。”这表明近代交通()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B.促使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17.网络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1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工业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交通通讯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19.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20.下表为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增长指数表,促成这一时期轻工业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国内统一,局势安定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D.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二、非选择题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州县去了”,呈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景象。——摘引自《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材料二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以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二年(1913年),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22.(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丰富的粮产,曾是江南成为基本经济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北宋以后,据称京师漕粟多出东南,而江浙居其大半,南宋时更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此江南就成为中国稻谷的主产区之一。但是近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开始下降,在早期的一个发展阶段之后,粮食生产并没有在江南的发展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在江南经济中起到这种带动作用的不是粮食,而是其他产业,特别是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当然还有来自西方的其他产业。——根据《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变化》等整理材料二江南地区的古代棉纺,多是家庭妇女晚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借着月亮的自然光工作的,这种情况在近代上海有了很大变化,有巨大厂房的生产车间,很多纺织女工集中在一排排的现代化纺织机械前工作,和古代织布机几天才能生产一匹布不同,近代纺织机器几分钟就可以生产一匹布。——根据《江南纺织业变迁》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与近代江南经济结构的各自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和近代江南手工业的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南社会经济发生变化的背景。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提炼材料图表的信息,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BBDCD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CDCBABB二、非选择题:21.(1)特点: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原因: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2)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工场到工厂。影响: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22.(1)特点:古代江南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相关;近代江南经济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影响,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