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比阅读课件55张_第1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比阅读课件55张_第2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比阅读课件55张_第3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比阅读课件55张_第4页
《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比阅读课件55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2021语文内容索引晨读篇闻鸡起舞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外篇一起阅读[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欣赏准确严谨、通俗易慬的语言,树立写作时的读者意识。2.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3.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及引用论证,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特点及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晨读篇闻鸡起舞短篇美文学史力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李洪兴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贯重视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涵养优良作风。土地革命时期,旗帜鲜明提出“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确立调查研究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号召清扫官僚主义作风,要求干部“轮流到下面去检查”;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实践表明,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不断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才能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助力党和人民事业实现新突破。

学史力行,要突出一个“实”字,理论联系实际,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从要求全党同志“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到提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再到强调“坚持求真务实,察真情、说实话,出真招、办实事,下真功、求实效”,我们党一贯倡导求真务实之风,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经验方法。(摘自《人民日报》)诵读鉴赏[原文]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

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个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品背景]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倾和右倾错误进行过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条件下,形势变化快,对这些错误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全面抗战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先后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作为整风运动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主要针对党如何改造学风的问题,即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去开展革命工作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总结“四清”运动试点经验的小型会议,讨论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要求全国各地把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十个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去研究,并且就有关工作,订出计划,全面部署,抓紧时机,在不误生产、密切结合生产的条件下,分期分批地有步骤地推行,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办到,并力求办好”。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发布前,毛泽东在这个文件前面加写了具有前言性质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一大段内容,提出应当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相关常识]政

文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政论文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2)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3)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周密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知识梳理]1.读准字音2.写对字形

词语易错字

词语易错字前pū后继仆qī黑一团漆tú有虚名徒有的放shǐ矢miù种流传谬粗zhī

大叶枝可歌可qì泣哗众取chǒng宠3.掌握词语(1)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例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可能会对人类就业、社会伦理、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造成潜在威胁,不能等闲视之。(2)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

例句:未来,我们一定能获取全球大气污染物的精确分布信息,精准定位污染源,让大气环境治理更加有的放矢。········(3)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例句:“流浪大师”因为几个短视频而成为网红,被网友们围追堵截。最近他表示不愿哗众取宠,要剃须修面回归正常。(4)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例句:如果消费者聪明理智,确实只购买货真价实的产品,而不是追逐徒有虚名的品牌形象,品牌就不会那么重要。(5)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例句:写文章要提倡鲜明、准确、生动的文风,反对故意堆砌辞藻,华而不实。············4.词语辨析粗枝大叶·粗心大意粗枝大叶:比喻不认真,不细致,做事马虎大意。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相同点:都含有“马虎”的意思。不同点:“粗枝大叶”侧重人做事粗略。“粗心大意”侧重人性情粗疏。例句①事故和灾难的背后往往存在思想意识的麻痹松懈和工作作风的粗枝大叶。②生活中,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一直心思细致,难免会有粗心大意的时候。········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相同点:都含有“说话多”的意思。不同点:“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含有褒义;而“夸夸其谈”侧重不切实际,含贬义。例句①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②他这个人一贯爱出风头,平时夸夸其谈,工作却华而不实,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重要关头经不起考验是必然的。········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改造我们的学习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阐明了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分工合作地去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本文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论述了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明了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文本研读]研读任务一

分析论述内容,品鉴论证语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持久而丰富的命题,《改造我们的学习》阐述的是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总结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作为不同时期的文章,它们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呢?论证语言又有何特色?任务设计1.就《改造我们的学习》全文来看,能否将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的“改造”替换为“改进”或“改善”?点拨

不能。“改进”“改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改造”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善”,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2.《改造我们的学习》分为四部分,请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点拨

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第二部分:缺点。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第四部分:具体建议。3.《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语言具有准确、鲜明和生动的特点,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点拨

语言准确:①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②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用词很有分寸。语言鲜明:①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中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②爱憎分明的态度。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运用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语言生动:①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②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言必称希腊”等。③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4.《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点拨

作用是: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5.《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为什么说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点拨

要想证明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二是因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因为受到历史条件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即使对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研读任务二

理清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同为毛泽东的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气势恢宏又鲜活生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博大而又简练,精深而又浅显。两篇文章都是现实针对性极强,语言通俗易懂、准确严谨的,那么在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上,两篇文章又有哪些特点呢?任务设计6.既然《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那么充分肯定我们党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否删去?点拨

不能。好的议论文必须运用发展观点、联系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7.《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证结构清晰明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点拨

文章在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文中第一、二、三部分)阐明了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第四部分)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8.《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证方法丰富多样,请举例分析。点拨

①对比论证。文章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②举例论证。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如文章在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等典型事例,使论证充分有力。③引用论证。作者在列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论证。如第三部分,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9.《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只有一段,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点拨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种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是全文的总纲。第二部分,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讲认识的两个飞跃,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阐释。第三部分,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尾,点明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意义。10.《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是如何体现的?点拨

文章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问题,结尾部分用“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来呼应。文章开头说,“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结尾用“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来呼应。而“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又是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相呼应的。[比较鉴赏]无论是论点的提出方式,还是论证语言的特点,或者中心内容的选择,《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都存在许多可比较的地方,请尝试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比较。鉴赏活动一

实践的重要性1.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明确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个观点。其实,毛泽东在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也多次提到实践的重要性,请从《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找出一两句表现实践重要性的句子,并列举一两个你熟悉的例子证明实践的重要性。点拨

《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部分首句以及本部分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就提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比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这个真理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完善,王明等人在中国照搬照抄这个理论,结果遭到失败;毛泽东等人把这个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实践,比如某位学习好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他的好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就要通过实践来验证。鉴赏活动二

论点的提出方式2.《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在论点的提出上有何异同?点拨

两文相同之处是开头就提出了论点。不同之处在于论点的提出方式,《改造我们的学习》采用了开门见山式,开头一句就提出了观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则是在提出问题、否定了两种情况后引出观点的。课外篇一起阅读整顿作风,修炼党性[群文呈现]材料一反对自由主义

毛泽东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但是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是第三种。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不是为了团结,为了进步,为了把事情弄好,向不正确的意见斗争和争论,而是个人攻击,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这是第五种。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见群众不宣传,不鼓动,不演说,不调查,不询问,不关心其痛痒,漠然置之,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一个共产党员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这是第七种。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办事不认真,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第九种。自以为对革命有功,摆老资格,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工作随便,学习松懈。这是第十种。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这是第十一种。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它使革命队伍失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政策不能贯彻到底,党的组织和党所领导的群众发生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自由主义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利益放在第二位,因此产生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备完全实行之,不准备拿马克思主义代替自己的自由主义。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这是一部分人的思想方法。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它是消极的东西,客观上起着援助敌人的作用,因此敌人是欢迎我们内部保存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性质如此,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克服消极的自由主义。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一切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反对一部分人的自由主义的倾向,使他们改变到正确的方面来。这是思想战线的任务之一。材料二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节选)

刘少奇无论是参加革命不久的共产党员,或者是参加革命很久的共产党员,要变成为很好的政治上成熟的革命家,都必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必须在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中,在各种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去锻炼自己,总结实践的经验,加紧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不要使自己失去对于新事物的知觉,这样才能使自己变成品质优良、政治坚强的革命家。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封建思想家在这里所说的是他自己修养的过程,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天生的“圣人”。另一个封建思想家孟子也说过,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更必须注意在革命斗争中的锻炼和修养。我们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必需有的修养。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毛泽东同志说:“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