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1)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孙中山:天下为公。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
在西方,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也先后提出过一些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蕴涵着许多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
欧文圣西门傅立叶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自由与和谐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
(2)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2002年十六大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关系)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1)和谐社会的一般含义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失联)充满活力?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
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存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性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理论意义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二大提出“三步走”战略,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
新世纪新分阶段,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视频:和谐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内在要求。(2)实践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是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利益之;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