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同步练习1.“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 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 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2.“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主张()A.严刑峻法 B.重视农业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各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据此可知,唐太宗努力构建的民族关系是()A.民族和睦 B.民族分等 C.民族对峙 D.民族隔离4.唐朝长期以来,紵布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淮南道、山南道、江南道;丝织业的生产中心则是河北道等地。唐后期江南道紵布生产有所缩小,但其所产丝织绫得到许多人的追捧。这说明()A.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不断提高 B.人口迁徙促进手工业的传播C.区域经济发展逐渐得以平衡 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5.《贞观长歌》是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 D.抽调地方精锐加入禁军,加强中央集权6.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余里地无山。”该诗句所反映的工程建设是()A.都江堰 B.秦始皇长城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7.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打球、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奢靡之风盛行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重视商业发展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现代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具有革新魄力,重用有才之人9.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珪吸收汉族士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A.增强了北魏政权合法性 B.加剧了民族冲突和矛盾C.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促进了民族交往与交融10.魏晋时期,家传撰修最为兴盛;南朝宋之后,家传撰修明显减少;隋唐以后,虽然仍有家传撰修,但是家传的性质开始由标榜家族荣誉的家族转向文学性质的一个单传转变,逐渐脱离魏晋南北朝家史的形态变为一种以家为传为名的文传。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传统史学的功能变化 B.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逐渐更替C.人口流动的限制放松 D.赋税政策和家庭组织的时代变化11.唐朝常用的重量计量单位为“斗”,一斗约合为12.5斤。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年间长安的米价1斗为14文,高宗年间1斗为11文,玄宗年间1斗为10文,德宗年间1斗为150文,文宗年间1斗为70文。这说明唐代()A.民众赋税负担日益沉重 B.民生与政局紧密相关C.物价问题困扰人们生活 D.经济由繁荣走向萧条12.唐朝时,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胡旋舞盛极一时,在众多领域有所体现如龙门石窟万佛洞凿有胡旋舞者像;敦煌莫高窟刻有《胡旋舞》壁画;白居易著有《胡旋女》长诗。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A.西域乐舞艺术感染力强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艺术文化成就达到顶峰 D.异域文化影响巨大13.唐朝韩愈《平淮西碑》记载,"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其功,极炽而丰。"《唐大诏令集》则描绘道∶农民"贫困日蹙"转徙他乡,佣假取给,浮漂求生"。这反映了()A.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土地兼并现象普遍存在C.两则记载皆浮夸无价值 D.盛世蕴藏深刻社会问题14.唐以前,耕犁是长直辕犁,回转困难。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此可知()A.先进耕犁技术推广到边疆 B.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一致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明显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15.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册封班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整个唐朝历史,与少数民族的和平相处占主导地位,尽管也有战争的发生,但唐太宗以后的几个皇帝,从高宗、武后至玄宗基本上都遵循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如710年,唐中宗把养女金城公主入嫁吐蕃,使藏汉两族的亲戚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唐玄宗时,唐与吐蕃互盟,和同为一家。从唐朝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政策是促进唐朝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唐朝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李钦《论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当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民族政策的方式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民族政策的影响。参考答案:1.B2.D3.A4.B5.D6.D7.C8.B9.D10.B11.B12.D13.D14.A15.A16.(1)积极作用: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