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8课 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_第1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8课 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_第2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8课 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_第3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8课 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_第4页
《文学欣赏(第2版)》(杨扬)788-7教案 第8课 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第课8第课第课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8PAGE5PAGE6PAGE6PAGE5PAGE5第课欣赏第课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PAGE18PAGE1PAGE1

课题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的技巧(2)理解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的基调和思想内容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诗人借物抒情的内涵,掌握景物表达情感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奋斗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的技巧教学难点:把握咏物抒情诗和地域风景诗的基调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堂实践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文旌课堂APP教学设计考勤(2min)→互动导入(8min)→传授新知(25min)→课堂讨论(10min)互动导入(8min)→传授新知(22min)→课堂实践(10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互动导入

(8min)【教师】提出问题你学过哪些咏物抒情诗?请举例说明这些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聆听、思考、积极发言【教师】评价学生的诗词通过互动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

(25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讲解咏物抒情诗☞【教师】多媒体展示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并随机让学生背诵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学生】观看、背诵☞【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白居易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教师】多媒体展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讲解词语释义[[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3]一岁一枯荣:野草每年都会枯萎一次,茂盛一次。枯,枯萎。荣,茂盛。[4]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5]侵:侵占,长满。[6]晴翠:草原明丽翠绿。[7]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8]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教师】提出问题按题材划分,这首诗属于什么诗?☞【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全诗紧扣题目,先写古原草,后写送别,写古原而暗寓别情,写送别而不离草色,把“咏物”和“送别”多层次、紧密地结合起来。前六句,以“原上草”为主语,一气盘旋,脉络分明。后两句以“又送”转入“别情”,又以“萋萋”照应首句的“离离”,回到“原上草”。全诗章法谨严,通体完美。中间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联,对仗工整而气势流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点。同时,它歌颂野草又具有普遍意义,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然后提出问题通过朗读这首诗,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哪些情感?☞【学生】朗读、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后的抒怀之作。词借咏杨花抒写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为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教师】多媒体展示《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讲解词语释义与译文词语释义[1]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即章楶,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2]从教:任凭。[3]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思:心绪,情思。[4]萦:萦绕、牵念。[5]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6]困酣:困倦之极。[7]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8]落红:落花。[9]缀:连结。[10]春色:代指杨花。本词的译文如下: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凋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杨花仿佛无情,却又饱含深情。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梦魂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无情叫起。不恨这种花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西园满地落花。清晨雨后落花飘落何处?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看作三分,其中的二分化作了尘土,一分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那是离人晶莹的眼泪。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到余音袅袅的效果。3.《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教师】提出问题请谈一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后来金兵入据中原时,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教师】多媒体展示《鹧鸪天•桂花》讲解词语释义与译文[1]画栏开处冠中秋: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2]骚人:楚人,指屈原。[3]可煞:疑问词,可是。[4]情思:情意、情绪、心情。[5]何事:为何。本词的译文如下:淡黄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忌,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思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是如何咏物抒情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李清照的这首咏桂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又托物抒怀。咏物既不乏形象,议论也能充满诗意,别开生面。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从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与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位,值得用心品味。……(具体内容详见教材)4.《竹石》郑燮☞【教师】提出问题请谈一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学生】聆听、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新知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人称“康熙秀才、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教师】多媒体展示《竹石》讲解词语释义与诗意[1]咬定:咬紧。[2]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3]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4]坚劲:坚强有力。[5]任:任凭,无论,不管。[6]尔:你。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扎根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立于青山之上的原因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这首诗里,竹、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石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里,竹有一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因而岿然不动、坚忍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教师】提出问题从诗句中你能体会到竹子的哪些品质?☞【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讲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诗中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忍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这首诗也是一首题画诗,题于诗人自己所作的《竹石图》上。【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情感,并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课堂讨论(10min)【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请分别找出与它们相关的艺术作品,体会“四君子”内在的精神美和相关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同学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形成结论、主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情感,同时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节课互动导入(8min)【教师】提出问题你都旅游过哪些地方,知道哪些描写当地的名诗名词?【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互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知识传授新知(22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讲解地域风景诗1.《忆江南(三首)》白居易☞【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白居易写过几首《忆江南》吗?请试着背诵一下。☞【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主动背诵☞【教师】多媒体展示《忆江南(三首)》,并讲解词语释义与诗意[1]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2]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3]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4]绿如蓝:比蓝草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5]桂子:桂花。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6]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7]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8]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9]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10]早晚:犹言何日,几时。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今地忆苏杭。今、昔,南、北,时间、空间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此处,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现实。因此,整个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却吸引读者进入角色,想象诗人所经历的各种情境,体验诗人的精神活动,从而获得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各首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联章,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谋篇布局艺术技巧。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与词语释义李白与孟浩然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后不久,当时李白年轻快意,而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已名满天下。在李白眼中,孟浩然总是陶醉于山水之间,自由且畅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他心里没有什么忧伤,认为孟浩然在这趟旅行中也应该很快乐。[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传说是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经此地而得名。之:往、到达。广陵:扬州。[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碧空:一作“碧山”。尽:尽头,消失了。[5]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教师】提出问题请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在一个繁荣的时代、繁绿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互道别,彼此都对未来充满向往。3.《凉州词》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徙绛州,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的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教师】多媒体展示《凉州词》内容,并讲解词语释义与诗意[1]凉州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古称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远上:远远向西望去。“河”一作“沙”,“远”一作“直”。[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5]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