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问题研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问题研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问题研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问题研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问题研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影响实证分析目录TOC\o"1-3"\h\u156161绪论 4250581.1研究背景 4179031.2研究目的和意义 42844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4192821.3.1国内研究现状 4267351.3.2国外研究现状 543502研究对象和方法 661602.1研究对象 6162032.2研究方法 662002.2.1文献资料法 6219572.2.2逻辑分析法 7265192.2.3归纳演绎法 7103393现代社会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 7169343.1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整体特征 7254953.2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性别差异 8270123.3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专业差异 9137433.4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年级差异 1185214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 11287624.1基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结构特征的培养策略 1117854.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11192874.1.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 13272564.1.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14311254.1.4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培养 15131014.2基于大学生群体差异特征的培养策略 1631464.2.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性别差异特点实施的培养策略 16325684.2.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专业差异特点实施的策略 16153074.2.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年级差异特点实施的策略 1721867结论 1811312致谢 201绪论1.1研究背景近年来,体育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其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在中国,关于这个问题的多方位研究已经逐步展开。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并不理想。许多大学生在公共生活领域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公民意识,这些现象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悖。公民意识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会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1.2研究目的和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均衡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世纪党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思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基本要求。外在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只是创造社会意识的重要条件,必须通过人们内在的价值选择转化为人们的内在意识。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而体育的教育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日益密切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意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和道德伦理。拥有社会意识并不是什么“高贵”的东西,它只是作为一个具有“阶级”意识的现代社会公民的最基本要素。文明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遵守公共道德,在公共事务中合作,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因此,本研究以体育的教育功能为切入点,在体育中培养我国公民的社会意识,对于培养个体的社会意识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自觉习惯具有特殊的现实价值,对于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价值。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体育与公民身份之间的联系体现在两个具体方面。首先,参与体育是公民的权利之一,参与体育就是行使公民的权利。熊达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与提升策略》一书中指出,“公民的体育权利是作为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的一个特殊要素存在于公民权利体系中的”[[]熊达.培养公民意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与提升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2):8.]。孙鹏翔等在《体育社会学》一书中指出,“公民参与社会体育生活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孙鹏翔,周冰冰.公民意识培养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文教资料,2020(29):2.]。《国际体育运动宪章》这一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肯定了参与体育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参与体育的权利应该在所有人身上得到实现。《国际体育运动宪章》是一份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它申明参与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应实现所有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上述体育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学者的论述,明确了体育作为公民权利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和保障体系,为公民享有体育权利和充分行使自己的体育权利提供了明确的保障,对公民意识的形成中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不同形式的体育参与对公民意识形成的价值和研究方式。苏若凡和高如在《公民意识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问题及对策》一书中指出,应让学生在阳光体育的欢乐氛围中慢慢了解什么是公民意识,以及公民意识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苏若凡,高如.公民意识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传播,2020(12):2.]。讨论了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和可能的方法。在《体育游戏在公民教育中的价值探索》一文中,莫碧珍指出,[]熊达.培养公民意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与提升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3(2):8.[]孙鹏翔,周冰冰.公民意识培养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文教资料,2020(29):2.[]苏若凡,高如.公民意识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传播,2020(12):2.[]莫碧珍,陶肖云,罗春潮.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探究[J].新西部,2019(6):3.1.3.2国外研究现状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提出“公民权”概念的人,他对公民权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公民是有权参与该城邦政治事务的任何人。亚里士多德的公民教育理论的实质是培养公民的美德,特别强调政治和伦理思想的培养。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民主政治国家中合格公民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苏格拉底随后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著名主张,主张培养公民的勇气、节制、正义和智慧等品质,使他们能够成为古希腊城邦政治生活中的好公民。柏拉图从苏格拉底那里继承了将美德教育作为知识的思想,并认为公民的美德教育应该从年轻时开始。首先,建议在学校使用课外体育活动。例如,Dogan在《课外活动中的公民教育》一文中,通过研究土耳其十所私立中小学教材中介绍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公民素质内容,概述了培养公民意识的以下方面。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不同文化的融合意识,民主意识和人权意识,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实现良好互动的能力,促进学校的课外活动成为培养公民意识的途径;二是通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公民意识[[]DoganE.InvestigationoftheEffectsofSportsEducationonUniversityStudents'StressCopingStrategies.[J].AsianJournalofEducationandTraining,2020,6.]。以LuoW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大学和志愿组织应该紧密联系起来,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区的社会事务,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第三,他们主张使用高科技的在线工具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LuoW,HeY.Influenceofsportsapplicationsoncollegestudents'exercisebehaviorsandhabits:Athematicanalysis[J].AEJ-AlexandriaEngineeringJournal,2021,60(6):5095-5104.]。例如,[]DoganE.InvestigationoftheEffectsofSportsEducationonUniversityStudents'StressCopingStrategies.[J].AsianJournalofEducationandTraining,2020,6.[]LuoW,HeY.Influenceofsportsapplicationsoncollegestudents'exercisebehaviorsandhabits:Athematicanalysis[J].AEJ-AlexandriaEngineeringJournal,2021,60(6):5095-5104.[]AsianJournalofEducation,Training.TheInvestigationofMultipleIntelligenceModalitiesofUniversityStudentsReceivingSportsEducation[J].AsianJournalofEducationandTraining,2020,6.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以体育运动及我国国民公共意识的培养过程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的多重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和对策。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关论文体育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以及河南省图书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充分了解当前公民意识培育研究领域的现状,理清了学科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了论据支持,使论证更为有力,逻辑更为严谨。2.2.2逻辑分析法对论文撰写前期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类与整理,并加以逻辑分析,通过系统的分析使文章得出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2.2.3归纳演绎法对论文撰写前期所搜集关于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及体育运动对国民公共意识培养的资料结合系统分析,然后将结论进行归纳、演绎得出规律性的结论。3现代社会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3.1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整体特征大学生公民意识量表由57个问题组成,分为五个方面: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公共责任意识和政治效能意识。表1显示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得到的整个样本的尺寸。由于该量表采用4分制,中位数为2,表1显示,整个样本中每个问题的平均分是2.82,高于中位数2,因此,大学生的整体公民意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表3.1总体样本五个维度及总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N=989)题项数平均分标准差参与意识152.675.82权利意识153.186.14法律意识73.254.25公共责任意识123.025.98政治效能意识82.925.29总体572.8215.64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笔者以“平均总分加减一个标准差”为参考标准,将结果分为低、低、高和高水平。在参与意识方面,虽然有近一半(48.3%)的学生处于高和高水平,但有一半以上(51.7%)的学生处于低和低水平。在权利意识方面,处于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学生比例比参与意识高出5个百分点。在法律意识方面,48.3%的学生处于低和低水平,51.7%的学生处于高和高水平。对公共责任的认识在低级和初级阶段为50%,在高级和高级阶段为50%,但在高级阶段只有3%。关于对政策有效性的认识,52.8%的人处于较高和最高水平,47.2%的人处于其他两个水平,但19.7%的人处于较低水平。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后,可以看出,虽然处于较高和最高水平的学生比例超过了50%,但仍有一半的学生处于较低和最低水平,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如何提高这两个水平的学生的公民意识。3.2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性别差异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性别差异,表3.2中的结果显示,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参与选举活动的意识、私权意识、自治意识、自由意识、程序正义意识、法律权威意识、法律服从意识、公共利益意识、爱国主义意识、宽容意识、原则意识和政治效能意识方面,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对政治功效的认识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投票参与意识、政治权利意识和社会权利意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析显示,在投票、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政治效能的知识方面,女孩的得分高于男孩。关于投票知识,25%的女孩对问题10:“在选举中投票时,如果我不知道候选人,我就直接写上答案选择了“完全没有”,而只有18%的男孩选择了“完全没有”。在回答问题11:“当我在选举中投票时,我按照其他人的方式投票”,30%的女孩选择了“完全没有”的答案,而男孩则为22%。这表明女孩在投票时比男孩更谨慎,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候选人。关于对政治和社会权利的了解,对“没有人可以剥夺我对公共问题的发言权”这一问题回答“我基本同意”和“我完全同意”的女孩比例为60%,而对“没有人可以剥夺我对公共问题的发言权”回答“我完全同意”的男孩比例为30%。在“用性别来决定就业机会是不公平的”这一问题上也发现了类似的比例,这表明女孩比男孩更自信,更明确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在以前的研究中,妇女对选举、社会和政治权利的认识低于其他社会群体中的男性,这与中国长期以来以男性为导向的政治文化将妇女排除在政治之外有关。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妇女对政治参与和自身权利的认识开始觉醒,妇女渴望获得与男性相同的权利,特别是在受过教育的女学生中。由于教育和解放的结果,妇女更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并在法律上实现她们的权利。因此,在涉及到投票、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知识时,女性比男性更加主动和谨慎。表3.2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性别差异比较一阶因子二阶因子性别平均数±标准差T值相伴概率参与意识参与公共事务意识男21.38±4.591.140.253女20.87±3.93参与投票意识男7.62±2.04-4.410.000女7.91±1.79参与竞选意识男8.61±1.99-1.9620.051女8.47±1.90政治权利意识男2.57±0.121.3890.165女2.66±0.12私权维护意识男9.40±1.95-5.4090.00女9.64±1.82权利意识自主意识男5.16±1.631.3890.165女5.43±1.41社会权利意识男9.80±1.99-1.510.131女10.44±1.70自由意识男6.17±1.321.3890.375女6.06±1.29程序正义意识男9.50±1.87-1.510.393女9.67±1.74法律意识法律权威意识男10.40±1.97-3.8770.443女10.86±1.70法律服从意识男9.04±1.970.8590.601女8.94±1.80公益意识公益意识男11.35±2.31-0.7670.234女11.46±2.13爱国意识男12.70±2.72-0.5230.124女12.79±2.61宽容意识男6.08±1.321.1920.146女5.98±1.34规则意识男8.77±2.31-4.5750.063女9.40±2.06政治效能意识男19.64±5.46-4.4310.020女21.13±5.063.3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专业差异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专业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经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3的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参与公共事务意识、政治权利意识、自主意识、自由意识、法律服从、公益意识、爱国意识、宽容意识方面无显著差异。在参与投票意识、参与竞选意识、私权维护意识、社会权利意识、程序正义意识、法律权威意识、规则意识、政治效能意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表3.3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专业差异一阶因子二阶因子性别平均数±标准差T值相伴概率参与意识参与公共事务意识文20.82±3.991.140.255理工21.18±3.93参与投票意识文7.62±2.04-4.410.000理工7.91±1.79参与竞选意识文8.61±1.99-1.9620.051理工8.47±1.90政治权利意识文2.57±0.121.3890.165理工2.66±0.12私权维护意识文9.40±1.95-5.4090.00理工9.64±1.82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文5.16±1.631.3890.165理工5.43±1.41社会权利意识文9.80±1.99-1.510.131理工10.44±1.70自由意识文6.17±1.321.3890.375理工6.06±1.29程序正义意识文9.50±1.87-1.510.393理工9.67±1.74法律意识法律权威意识文10.40±1.97-3.8770.443理工10.86±1.70法律服从意识文9.04±1.970.8590.601理工8.94±1.80公共责任意识公益意识文11.35±2.31-0.7670.234理工11.46±2.13爱国意识文12.70±2.72-0.5230.124理工12.79±2.61宽容意识文6.08±1.321.1920.146理工5.98±1.34规则意识文8.77±2.31-4.5750.063理工9.40±2.06政治效能意识文19.64±5.46-4.4310.020理工21.13±5.06独立t检验的结果显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政治权利的意识、自主意识、自由意识、法律服从意识、公益意识、爱国意识和宽容意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投票、竞选、私人权利、社会权利、程序正义、法律权威、政治原则和有效性的知识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作者发现,艺术班的学生在所有区分因素方面的得分都高于科学班的学生。文科和理科在课程和教育计划的设计上有很大的不同,文科强调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育,理科强调自然科学的教育。学科的性质直接决定了文科生经过三年的中学学习和四年的大学学习,比理科生更容易接触到政治、法律和法学教育,这直接导致文科生的公民意识水平高于理科生。3.4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对私权、自主权、社会权、程序正义和法律权威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年度差异。分析表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公民意识在以下群体中最强,在第二年学习中明显下降,然后在第三和第四年学习中稳步上升。笔者认为,大一学生公民意识高涨的原因有二:第一,大一学生倾向于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比较密集,信息量大,这对大一学生的公民意识有直接影响。其次,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压力较小,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例如,他们参加学生会和学校管理,这间接促进了他们的公民意识。二年级学生的公民意识不升反降,有两个原因。同时,二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热情在下降,许多学生退出了学生社团和协会,这就关闭了公民意识的道路。其次,大二学生的公民意识普遍下降的事实提醒我们,新生的公民意识是真实的。随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习惯,他们会越来越无视规则,甚至藐视规则,而新生由于不熟悉大学生活,往往会从事符合学校安排的公民行为,如投票和选举。在第二年,随着外在动机的减弱,学生并没有形成内在的公民动机,即真正的公民意识,因此在测试中显示出公民意识的下降而不是上升。大多数三、四年级学生忙于硕士学习、公务员考试和找工作,没有时间或精神去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公民意识的信息和活动。提高他们公民意识的唯一途径可能是通过与他们的教育有关的专业,如艺术。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如阅读、浏览网站等。4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对策4.1基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结构特征的培养策略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并非单一式的,而是多元化的培养。要从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考虑培养策略4.1.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1)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学生参与集体、国家和社会活动的知识、态度、评价和心理的总称。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高水平的参与意识也是成为合格公民的前提条件。笔者将从社会、大学和个人三个层面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方法。全社会要为学生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创造友好条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应该是真实的,没有造假,没有不必要的仪式。首先,要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目前,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并不密切,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这使得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没有紧密结合。有些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没有经历过一次社会实践,其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的不主动。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一是采取就近原则,与周边社区建立联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管理活动和社区社会研究,以节省实践经费,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第二,及时开放适合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如志愿服务和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利用互联网创建相关的公共网页,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第二,确保落实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在地方一级的国民议会选举中投票。根据《选举法》,高校所在选区应考虑到大学生的特殊性,合理确定投票时间和地点,及时公布候选人的基本信息,确保大学生选举权的顺利实现。在大学阶段大学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主要场所。除了在课上传授的参与知识外,提高参与意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和学生一直保持着管理和服从的关系,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管理。虽然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改善,但并不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要求。笔者认为,首先,在不影响校园稳定的前提下,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大学管理。学生应该从被动参与大学管理到主动参与,从"被动听话"到"主动参与"。其次,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制度,让学生以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学校的所有事务。个人层面提高学生的参学意识主要需要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首先,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社会身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国家和社会都对大学生抱有期望,指望他们毕业后成为社会稳定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栋梁。这要求学生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建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在追求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同时嵌入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学生应积极探索并获得参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提高自己的社会参与意识,如经常阅读报纸,利用互联网搜索有用信息。最后,学生应该参加社会实践,吸取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4.1.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是指他们对按照正义和法律原则应该享有的利益和自由的主观认识,包括对权利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权利受到侵犯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并为之斗争的精神。对权利的认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将讨论学生在大学、社会和家庭层面的权利意识的形成。大学层面大学是培养学生权利意识的主要阵地,大学采取的行动直接决定了是否能成功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强调"道德和法律科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一些学生不了解他们在法律下的权利,也不熟悉这些权利。这门课程是学生了解自己权利的主要渠道和来源,通过普及法律的基本知识,也向他们灌输了自己权利的重要性。其次,应增加实用法律课程的数量,以培训学生正确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目前,学生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很多,他们大多采取回避或无视这些权利的消极态度,这说明实用法律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知道法律,而且学会如何应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最后,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能够发展对其权利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教学和管理人员,为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提供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社会方面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如腐败、不诚信活动、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物化倾向严重等,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维权意识。面对这些问题,全社会要大力弘扬民主法治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观念,客观评价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家庭层面家庭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依恋对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大学必须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重视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权利的意识。重要的是要注意和抵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任何不良习惯。家长和孩子应定期沟通,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权利。4.1.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指他们对法律及相关法律现象的看法、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青年学生作为未来法律体系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法律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法律制定过程。大学层面众所周知,大学是形成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场所。鉴于对法律教育的重视,高校应进一步改革法律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首先,在大学法学教育中,"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从这门课程的课时比例来看,"法律基础"只占总课时的30%,在短短的几十个小时内向学生灌输庞大的法律体系和复杂的法律知识,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笔者本科是学法律的,对法律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使用法律教学视频和法律案例分析,应使法律知识的教学更加生动。学校应该组织一门法律选修课,以弥补核心课程的课时不足,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形成法律意识的额外途径。其次,应加强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法律实践。例如,应鼓励学生参加法庭听证会,参观监狱,组织模拟审判和建立法律学生组织。最后,要加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社会层面有责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大的社会阶层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从宏观上看,首先要净化社会法制环境,严惩和整顿腐败、违法乱纪、以权压法、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第二,要大力弘扬民主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应该在校园内举行更多的法庭听证会,以便更多的学生可以在不离开学校的情况下旁听。媒体应该为学生制作相关的法律节目,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家庭层面家庭层面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形成的主要场所之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是基础。首先,家庭要重视子女法律意识的形成,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知法、守法、用法。第二,父母应该提高他们的法律质量。在业余时间,他们应该阅读法律杂志,观看法律电视节目,使他们自己成为一个榜样。最后,家庭应努力营造民主氛围,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4.1.4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在主观上觉得自己是在按照公共利益来履行自己的责任,并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本研究中的公共责任意识包括公益意识、爱国主义、宽容和原则。大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水平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层面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精神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众多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提醒我们形势的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应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公共责任感的责任,使他们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能够起到净化器的作用,减少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的发生。首先,全社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公共精神,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其次,应加强政府部门的作用,其言行应成为大学生的榜样。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公共精神,不仅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会提高他们在整个社会的自信心。第三,全社会要积极宣传社会公益精神,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及时发布社会公益信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第四,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应宣传原则知识,并举出典型例子,让学生通过接受和模仿来提高对原则的认识。学校层面学校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需要制定适应当前学生特点的培训计划。首先,重要的是要避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体验式"和"情景式"教育。课堂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学校提供了多少东西,而是取决于学生吸收了多少东西。在评估方面,已经从基于测试的方法转变为基于实践的方法,有更多的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学分。第二,需要加强对榜样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中国计量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田思佳为例,他是一名消防员,为了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在与火灾的英勇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种教育的效果可以比单一教室的灌输好上百倍。同样,更多的实践教育活动。学校、学院和班级应积极组织爱国主义和公益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或向灾区人民捐赠衣物。最后,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提高学生的公共责任意识。(3)家庭层面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对学生公共责任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教育他们遵纪守法,按规矩办事。4.2基于大学生群体差异特征的培养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还要求关注到大学生群体性差异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培养对策,做到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4.2.1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性别差异特点实施的培养策略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在"投票意识"、"政治权利意识"和"社会权利意识"三个子维度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在这三个子维度上的得分都高于男性。在投票意识、政治权利意识和社会权利意识这三个子维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适合男学生需求的策略。关于投票意识,大学投票活动通常是由学校组织的,而且是强制性的,而男学生则反叛,不愿意遵守这些安排。这是提高男孩对投票的认识的一种方式。在对政治和社会权利的认识方面,中国社会历来以男性为主,长期以来,政治和社会权利的主导地位在男性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认为他们必须天生拥有这两项权利,所以他们对这两项权利的渴望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纠正男学生的心态,打破他们的观念,重新调整他们在平等基础上追求权利的方向。体育运动能针对大学生性别差异,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4.2.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专业差异特点实施的策略这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有七个子维度。"投票意识"、"竞选意识"、"维护私权意识"、"社会权利意识"、"程序正义意识"、"法律权威意识"、"原则意识"和"政治效力意识"。意识"、"程序正义意识"、"法律权威意识"、"原则意识"和"政治效力意识"。在对政治效能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职业差异。文科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要高于理工科学生的表现。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以职业教育模式为基础的,文理科的课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理科的课程就过于注重科学技术,而不利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从狭义上讲,公民意识的强弱也是一个人人文素质的体现,所以加强科技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提高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首先,应该改变教育的概念,改革培训计划。科学和技术让人们知道如何做某事,而人文素养则让人们学习如何做人。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关注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关注人文科学,两者兼顾,不分彼此。我们必须增加人文课程在教育计划中的比例,而且这些课程应该是必修课。此外,人文学科课程应作为许多学科的选修课,如政治、法律、哲学等。作者建议,这些课程应该在大班授课,目的是普及而不是加深艺术知识。第二,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目前,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为主,其目的是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其作用不言而喻。这门课的教学应适应理工科学生的特点,他们的人文知识相对薄弱,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耐心、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高校应积极组织理工科学生开展人文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组织学生参加法庭审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等等。体育运动能促进大学生专业差异的发展。4.2.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年级差异特点实施的策略调查发现,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公益意识"这两个子维度上,学术型员工和非学生型员工存在显著差异,学术型员工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只比非学生型员工高。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在"参与选举活动的意识"这个子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党员只在这个维度上比非党员得分高。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可以被称为"学生领袖",因此将其放在一起分析。由于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领导,他们的公民意识会影响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因此,必须齐心协力提高学生干部的公民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干部和学生社区成员在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政治效能三个方面没有差异,这是学生干部和学生社区成员的弱点,需要加以解决。

结论本研究是对小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实证研究,目的是确定旨在发展公民意识的方案。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普遍处于中上水平,但有些甚至处于较低水平。在三个子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投票意识”、“政治权利意识”和“社会权利意识”,女性在这三个子维度的得分都高于男性。在三个子维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投票意识”、“政治权利意识”和“社会权利意识”。学生的公民意识在“投票意识”、“竞选意识”、“维护私人权利的意识”、“社会权利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