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司马迁

一、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个部分,共130篇,526500字,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记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之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上古时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的,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氏是“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所以说屈原是“楚之同姓”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屈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后代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二、研读课文第1段:出身高贵,才华出众,国之栋梁,“王甚任之”。

第2段:按说,屈原可以一路顺利,大展宏图,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接下来的第2段是写屈原顺利的人生吗?出现了一个小人——上官大夫,心害其能,进谗言:“非我莫能为。”意思就是说屈原目无君主。

王怒而疏屈平。此后又被黜,罢免了左徒一职,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1.创作《离骚》的原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第3段主要写了什么?2.评论《离骚》:①风格。兼有“《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点。“好色而不淫”是说《离骚》善用香草美人为喻隐喻政治理想,不失分寸。“怨诽而不乱”是说《离骚》虽怨气郁结,好发牢骚,却始终眷恋祖国,心系怀王,不忘欲返,“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不乱礼法。②内容宗旨。赞美古圣先王,讽谏国君;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③特点。其文约,其辞微——行文特点;其志洁,其行廉——内容特点。3.屈原的伟大人格;始终不与奸邪小人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品质。连用五句意思相同的话,强调屈原心怀家国、至死不渝的心志和节操。评价: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4.第3自然段的语言特点。司马迁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本段的句式有三字句、四字句,还有对偶句,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格,句式丰富多彩,变化繁复,读起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节奏感极强,充分体现了司马迁杰出的语言修养。

读第4——7段叙述了楚国在屈原被黜之后,为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侵凌,日削月割内外交困的情形。具体有:

1.为张仪利诱,背信弃义,与齐国绝交,导致外无强援。

2.怀王盛怒,“大兴师伐秦”,兵败,失去汉中之地

3.又“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为魏偷袭兴师,陷于大困

4.内惑于宠臣靳尚、宠姬郑袖,放走张仪。

5.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6.最终,怀王听信子兰,入武关与秦昭王会,却被扣留在秦,三年后客死异国。问题:4——7段写楚与各诸侯的战争,有什么作用?楚国的内外交困是怀王的昏聩贪婪以及靳尚、郑袖、子兰等人的谄媚奸邪造成的,他们构成了屈原的对立面,从反面烘托了屈原的才能、智慧与爱国精神。张仪受秦王重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兵,这也凸显屈原这样的忠臣贤者对国家的重要价值。在4——7段的叙述中,涉及屈原的只有两处,一是劝怀王杀张仪,未果;二是劝止怀王赴秦王会,不听。堂堂一国之君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之中,足见楚国上下之昏庸。屈原虽被疏远,却直言劝谏,显示出其精忠尽职,且思虑周详;“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这一基本判断,显示出屈原对秦国的清醒认识和远见卓识。第8段顷襄王立,以子兰为令尹。小人当政,屈原被“放流”。

这次具体放流的原因、时间、地点文中没有交代,大概是在顷襄王初立时,放逐地在汉北。

彼时怀王尚未死于秦,所以屈原在放逐之中,仍旧“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并且希望怀王能够醒悟,发愤图强,改变上下昏聩的情形。这些思想和愿望,表现在他的一些篇章中(《九章》),但怀王始终没有醒悟,屈原也未被召回。怀王“不知人之祸”: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客死于秦第9、10段

王怒而迁之。屈原“放流”后也许曾被顷襄王召回,但很快再次被迁逐。屈原与渔父的对话:1.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而“我独清”“独醒”。2.以两种人生态度的碰撞。渔父显然代表了另一种人:不必坚持,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必显示自己的清高,同流合污就是了。渔父认为屈原不聪明。屈原坚持正道直行的人生选择,凸显其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第11段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方面,能继承他的从容辞令。

政治方面,遗憾的是无人继承他的高洁志向,无人敢于直言劝谏。

因而楚国日益没落,数十年后,为秦所灭。屈原的自沉,竟唱出了强楚的挽歌。将屈原的生死与楚国的存亡对照来写,凸显出屈原之于楚国的价值和意义。第12段1.读其文,悲其志;实地探访,垂梯,想见其为人——悲悯、哀叹、仰慕、赞颂,各种崇高情感一时涌上心头。

这其中,也有自伤其身,跨越时空与屈原遥相接应,共振共鸣的复杂情感掺杂其中。2.贾谊在《吊屈原赋》中认为,屈原“逢时不详”,对屈原寄予深切同情,同时指出池小容不下大鱼,完全可以“历九州而相其君”,“何必怀此都也”?作者的“怪”非责怪之义,而是讶异、不解之义。

贾谊在《服鸟赋》中,借与服鸟的问答抒发忧愤抑郁之情,并以老庄的齐生死、等祸福的思想自我解脱。

游诸侯,何国不容?等生死,轻去就也可解脱,而屈原执着一念,自沉殉国。司马迁爽然自失,无比痛心!《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历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个部分,共130篇,526500字,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受刑痛不欲生,为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在文中说: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他们追求的不同。用:因为;之:他们;所趋:所追求的。异:不同也:语气助词二、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拘:被囚禁。厄:遭遇困境,困顿。赋:写、创作。迁:被流放。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写成了《周易》;仲尼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出了《春秋》;屈原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国语》传世;孙子受了膑刑,就编著了兵法书;吕不韦被流放到蜀地,《吕览》才流传于世;韩非被囚于秦,有《说难》《孤愤》传世;《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悲愤之情的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纪传体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给人们展现了丰富多彩而又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震铄古今的帝王:如秦始皇、项羽、刘邦、汉武帝;家喻户晓的朝臣:如管仲、晏婴、萧何、张良;百战百胜的名将:如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改革家:如吴起、商鞅、赵武灵王;其他,节烈型的有屈原、王蠋zhú;口辩型的有张仪、苏秦、郦食其;侠义型的有鲁仲连、荆轲、朱家、郭解;滑稽型的有淳于髡kūn、优旃zhān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