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改革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1页
两课改革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2页
两课改革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3页
两课改革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课改革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的教育是“基础”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因此,2005年国家教育部发文要求对“两课”进行全面改革,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合为一门课,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然而,对原来这两门课如何实现有机的整合是教学实践中大部分院校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这就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扩展教学模式,探索与完善考试制度,对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行全面的课程建设。一、加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融合,不能忽视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而且必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1.知识目标。这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目标。我们认为,“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巩固并拓展学生的道德、法律知识。一方面,“基础”课实践教学改变了那种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道德、法律知识,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使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结构。2.能力目标。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基础”课实践教学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二是通过参观访问或开展道德、法律现象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或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道德、法律认知,促使他们在道德、法律实践中把道德、法律认知转化为道德、法律行为的能力。3.素质目标。这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实践教学是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也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解释现实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在探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自觉砥砺品行,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二、教学内容、思路在实践教学方法视角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融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三贴近”原则。“长期以来影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内容与客观现实的脱节。其结果非但不能使学生掌握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反而造成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扭曲。”应当认识到,《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绝非是远离生活、枯燥乏味的有关道德与法律的规范罗列和概念堆砌,而是强调统合多学科知识,指导和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基础》课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紧紧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编排和组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2.“浓缩性”原则。以道德与法律规范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课,其所涉及的学科主要是伦理学与法学两大学科。但“新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重心不应放在追求伦理学、法学学科体系的对接上”,应摆脱对伦理学与法学学科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追求的束缚,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三项原则”,浓缩伦理学与法学等学科知识的精华,始终围绕着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这一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定位和阐释,构建《基础》课课程本身的教育逻辑体系和课程内容体系。3.“相融性”原则。构建融道德与法制教育为一体的《基础》课新课程内容体系,应特别强调道德与法律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相融性。《基础》课教学体系的整合,并非将原有的课程内容简单合并,而是强调以课程目标为指引,注重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交融,并以此为依据实现新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根据道德与法制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力求真正实现“德”“法”教育的融合贯通。4.“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基础》课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所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进行新的构建。同时,《基础》课新课程的内容还应密切关注道德和法制领域内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及时将道德与法制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有益实践经验充实到《基础》课教学内容之中,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成果不断丰富创新课程的内容。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融合的课程体系,必须注意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性,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这条主线来进行。(一)道德与思想道德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的有机结合,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基础》课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有效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深入探究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逻辑关系,根据道德与法制教育内容的内在统一性构建起“德”、“法”教育相互渗透、逻辑严密、结构紧凑的课程内容体系。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崇德尚义。高校在构建《基础》课新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应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和谐相融、有机统一。既要以道德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坚实基础,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又要发挥法制教育对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更新与进步。“道德与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是相互支撑的。正因于此,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就不能人为地割裂,而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人们正是基于对道德与法律规范在社会功能上所具有的多重互补性的认知,才产生了对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应力求和谐统一的深刻认同。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虽然各自具有质的规定性,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教育之于法制教育具有先行、奠基和前导作用,即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为法制教育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而且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具有互渗性,彼此包容,相互渗透。法律所确认的规范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法律规范的把握就是对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的把握,法制教育通过对人们进行法律规范的传授,引导他们从法律权威性和强制性的视角来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从而强化人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基础》课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正确地处理好“德”、“法”教育的相互关系,避免将两种教育割裂开来或混为一谈。只有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崇德尚义,自觉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道德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也有助于探索解决现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凸现出的一些问题。前些年,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绩效出现实质性低迷,重具体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课程本身所蕴涵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现状未能改变。融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一体的《基础》课新课程的设立,将有助于教育者正确把握法制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定位,强调以德育为视角对大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积极探寻法制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丰富素材。总之,只有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协调统一起来,形成互补性的“德”“法”教育发展格局。(二)本文主要介绍了学生的“两个素质”在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抓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这条主线。1.树立和践行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基础》课课程中思想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我们认为,《基础》课中思想道德的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二是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掌握报国之才、践履兴国之行;三是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四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培养道德规范。具体地说,《基础》课应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优良道德传统、弘扬共产主义道德、尊重社会公德、培育职业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等。2.《基础》课程贯穿宪法的各个环节《基础》课程中法制教育的内容应具体涵盖如下方面:一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介绍我国的下列基本法律制度:宪法中的基本制度;行政、民事、经济、刑事等实体法律制度;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及非诉讼性的仲裁法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