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职场出发-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 第7课 职业适应_第1页
《向职场出发-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 第7课 职业适应_第2页
《向职场出发-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 第7课 职业适应_第3页
《向职场出发-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 第7课 职业适应_第4页
《向职场出发-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案 第7课 职业适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7第课PAGE207第课职业适应有效交流职业适应第课PAGE职业适应第课PAGE217

课题职业适应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熟悉职业适应的主要内容(2)了解影响职业适应的因素,以及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3)学会在求职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思政育人目标:(1)自觉培养良好的求职心态(2)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职业适应的因素教学难点:学会在求职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传授新知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传授新知(20min)→课堂练习(15min)→课堂小结(3min)→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

(2min)【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

(10min)【教师】讲解“李新的焦虑”案例,并提出问题:(1)李新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心理问题?(2)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内容“调试求职心理”通过案例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试求职心理,导入本节课课题传授新知

(23min)一、求职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师】讲解新知(可结合案例精、课堂讨论选进行讲解)(一)自我认知障碍1.自卑心理自卑的人通常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有些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优势,但因自卑心理而缺乏竞争的勇气,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教师】讲述“自卑是求职者的拦路虎”案例,并提问:如果你是小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你会如何提升自己的信心【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分析小佳产生自卑的原因,总结学生的意见,概述解决自卑心理的方法2.自负心理自负的人通常心高气傲、自视过高,总爱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有时候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有自负心理的大学生通常有很高的就业期望值。他们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比一般的劳动者高出一筹,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条件好、待遇好的就业岗位,对用人单位十分挑剔。有自负心理的人往往不能清醒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地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旦就业受挫,便容易产生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障碍。(二)情绪障碍1.焦虑心理焦虑是指个人面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或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和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缺乏理性认识,在步入社会前心生恐惧;②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所做出的选择不够坚定,因顾此失彼而感到彷徨;③缺乏就业方向或就业技巧,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不断受挫而感到恐慌。过度焦虑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会使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2.抑郁心理抑郁是负面情感增强的表现。抑郁的人通常自觉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对自我才智能力评价过低,同时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可能因为屡次遭受挫折而情绪低落、痛苦万分,进而导致抑郁。3.患得患失心理职业选择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在就业过程中做职业选择时当断不断,患得患失,或者“这山望着那山高”,是导致许多大学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三)其他心理障碍1.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做选择或从事某件事时盲目从众。不能正视就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能力水平的大学生易产生从众心理,在就业过程中常处于盲目、徘徊状态。2.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指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足或缺乏进取精神的人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有依赖心理的大学生通常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有“等”“靠”“要”的心理,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幻想着天上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在做职业选择时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3.攀比心理攀比心理是个体过分夸大自身被尊重的需要,在虚荣动机的驱使下所产生的比较极端的心理障碍。在就业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是不尽相同的,因而个体择业目标或职业的选择不具有可比性。而不少大学生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攀比心理较强的大学生通常表现为忽视自身特点,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而是与他人盲目攀比,不屑于到基层工作,总想找到一份超越别人的十全十美的工作。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大学生迟迟不愿签约。【师生互动】教师讲述“小林的错误选择”案例,提问学生:“遇到小林类似的情况,你们会如何抉择?当已经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们会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分析小林做出错误选择的原因以及后续的解决办法二、求职过程中的自我心理调适【教师】讲解新知(结合视频播放和拓展阅读进行讲解)(一)客观认识自我大学生应根据所学的专业确定就业方向,客观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求情况,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等,并据此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二)保持良好就业心态就业过程中的竞争是实力的比拼,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良好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为能冷静地分析就业形势,理智地看待就业问题,泰然地应对就业竞争,乐观地面对就业挫折。(三)提高抗挫折能力就业过程中的优胜劣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大学生都应正视和面对这个现象,正确看待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和失败,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四)运用心理调适方法心理调适是指使用心理学方法或技巧改变个体心理活动的绝对强度,增强正向的心理力量,进而改变心理状态的过程。适当的心理调适能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误区,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教师】播放“自我心理调适方法”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求职过程中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学生】观看、思考、理解1.自我转化法自我转化法是指个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时,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的一种方法,如参加兴趣活动、学习新技能和参与假日郊游等,减少或消除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2.适度宣泄法适度宣泄法是指个体在产生不良情绪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情绪宣泄出来的一种方法。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里,而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如向知心朋友或老师倾诉,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等。宣泄情绪时一定要注意场合,确保宣泄无破坏性。3.松弛练习法松弛练习法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使自己在精神上及身体上得到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和头痛等。4.自我安慰法自我安慰法是指个体为自己找一种“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的一种方法。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必苛求自己,可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说服自己适当让步,承认并接受现实,从而保持内心的安宁。5.理性情绪法理性情绪法认为,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将非理性观念变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这种观念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便消沉苦闷或怨天尤人,产生不良情绪,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如果改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消除,就业心理就能得到调适。【师生互动】教师讲解“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阐述不良就业心理的调适方法,提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你常采用怎样的方法调适自己的心理?”,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概述学生调适心理的方法三、良好求职心态的培养【教师】讲解新知(结合案例精选讲解新知)(一)调整心态,积极行动1.调整心态大学生要想培养良好的求职心态,首先必须摆正就业态度,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摒弃从众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克服怯懦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学会调节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和患得患失的心理。2.积极行动大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积极行动起来,用客观的行动结果和正向能量促使自己不断前进,否则,不利于良好求职心态的培养,更不利于成长成才。具体而言,大学生应做到如下几点:(1)克服凡事不找方法而只找借口的缺点。有些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只找借口,如客观条件不具备、没有时间、能力不如别人等,以致错过行动的最佳时机。可以说,借口是行动的大敌,借口越多,人的惰性越大,行动力也就越差。(2)克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有些大学生之所以不敢行动,是因为他们对不确定的未来有着恐惧心理,担心行动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所以,他们宁可维持并不满意的现状,也不愿意去改变现状。只有克服恐惧心理,才能获得成功,或者从失败中吸收经验教训,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并不断进步。(3)摒弃“待万事俱备再行动”的错误观念。有些大学生缺乏行动力,是因为觉得现在条件还不充分,时机还不成熟,结果一拖再拖,直到错过了最佳时机才后悔当初没有采取行动。条件百分之百具备的时候再行动确实可以降低风险,或确保万无一失,但万事俱备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只有积极行动才能把握机会,才能将美好的想法转变为现实。(二)提升素质,勇敢面对1.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失败,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失败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同时,大学生应把求职过程看作一个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好机会,学会通过求职活动来了解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长。【教师】讲述“面对压力,学会正确调适”案例,并提问:你认为小娅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分析小娅在整个面试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学生正确的求职心态指导2.树立自信心自信是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有助于个体超越自我,昂扬斗志,进而获得成功。自信心并非是短时间内所能树立的。为了有效地增强求职时的自信心,大学生在平时就应该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有针对性地学习求职技能,以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大学生在求职时才能信心十足。3.培养独立意识大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变化和他人言行对自己的干扰,进而在求职过程中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以自信、乐观的态度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三)培养情商,适应社会情商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它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概念。情商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情感及认知和回应他人情绪的一种能力。在影响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情商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加强情商培养对培养良好的求职心态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有意识地提高情商,有利于自己了解和管理自身情绪,有效地激励自己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压力,也有利于自己及时而准确地识别他人的情绪,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言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自己的情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1)接受情商教育。大学生在参加就业指导和岗前培训的同时,可以接受情商教育,如公共修养教育、友谊与情感教育、公平竞争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等,有意识地培养情绪感受能力和情感互动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来认知社会,认知职业,认知自我,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都有利于提高情商,为适应社会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存在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困惑。这时,大学生应积极寻求心理健康咨询指导,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通过视频欣赏、案例分析和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求职心理调适的方法课堂讨论(10min)【教师】设置讨论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根据以下材料,展开讨论。A

同学:“他成绩比不上我,参加的活动也没我多,居然签到一个好单位,我一定不能比他差!”B同学:“找工作靠实力,外表根本不重要。”C同学:“给三四个单位投了简历,都没有回音,唉,被打击了,不想找工作了。”请分别对以上三位同学的就业心理做出评判。(2)想一想自己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以寻找解决方法。【学生】聆听、思考、参与课堂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堂讨情况,填写探索活动评价表通过课堂讨论,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求职心理准备第二节课问题导入

(5min)【教师】讲述“我是不是该换份工作”案例,并提出问题:(1)李林是否适应他目前的工作?(2)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业适应?【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新知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如何做好职业适应的策略传授新知

(20min)一、职业适应的主要内容【教师】讲解新知职业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角色适应。角色适应是指大学生对职业的地位、性质和职责等的主动适应过程。角色适应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创造人岗适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指大学生在感觉、情绪、性格、意志和情感等方面对职业相关信息的适应过程。其中,情感适应尤为重要。(3)生理适应。生理适应是指大学生对工作时间、工作节奏、劳动强度和紧张程度的适应过程,包括身体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适应过程。(4)智能适应。智能适应是指大学生依据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调整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过程。(5)群体适应。群体适应是指大学生适应新的协作集体的过程,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身角色与领导、同事等各方面的关系的适应过程。【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二、影响职业适应的因素【教师】讲解新知(一)职业定位1.职业期望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对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迅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更好地回报家人和社会。如果大学生在入职后发现工作内容、职业环境和晋升空间等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大,则大学生将较难适应这个职业。2.职业待遇职业待遇是影响一部分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关键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物质上比较匮乏,一旦进入社会就会面临着生存问题,之后才谈得上长足发展。较高的经济收入既是职业流动的物质保障,又是向高一层职业流动的筹码。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过多地注重职业待遇,导致职业适应受到影响。3.职业声望职业声望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评价。职业声望的高低会影响大学生对所选职业的适应程度。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不能马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一些大学生倾向选择相对稳定、声望较高的职业。例如,每年都有大量大学生选择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其中一些学生选择公务员这一职业的原因,就在于其相对稳定且职业声望较高。(二)职业心理当今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多元化的选择。一部分大学生倾向于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一部分大学生摒弃了“铁饭碗”的传统观念,转而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专业对口,而一部分大学生想挑战非专业对口的职业,并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对职业的考虑是多方面的,且不同的大学生对职业的心理期望是不同的。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时既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和事业上的成就感,又希望在物质上有足够的保障。这些职业心理方面的现实因素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适应产生影响。(三)工作经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非常看重工作经验,但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影响其对实际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等各方面的适应程度。(四)人际关系在强调团队协作精神的社会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职业适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大学生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由于不擅长人际交往,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与领导、同事相处不好而陷于困境。【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三、职业适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讲解新知(可结合案例精选进行分析讲解)(一)心理不适应1.依恋与忐忑共存初入职场,大学生难免会带有学生时代的稚气,无法立刻从学生角色转为职业角色,心中忐忑,不能快速适应全新的职业角色。同时,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一些大学生过多地依恋学生角色,习以为常地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用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倾向性地选择退缩或依赖他人,无法独立面对。2.眼高手低与心浮气躁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在就业市场上就具有优势,所以在单位基层从事琐碎的工作是大材小用。但事实上,大学生刚刚踏入职场,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甚至极度欠缺与人合作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有前述认知观念的大学生在职场上往往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困境,甚至在工作中心浮气躁。这些状况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适应状态。(二)岗位不适应1.工作满意度不高一些大学生频繁跳槽,其原因在于对现有的工作不满意。他们通常要么觉得工作环境不好,要么不适应工作内容。其实,本质原因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知道自己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有的大学生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当初期薪水不如意时,便产生不满;有的大学生对工作的期望过高,当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快速实现自我价值时,便产生不满;有的大学生不愿意吃苦,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去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当他们无法承受工作压力或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时,就会对工作现状产生不满。2.人际关系不和谐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关注和呵护,自我意识比较强。一些大学生做事情时,只考虑自己的喜好,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团结协作和顾全大局的意识。进入职场后,大学生面临的是比学校复杂得多的工作环境,他们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很多大学生对此无所适从,尤其是其自身的一些个性在工作中凸显出来时,其职场人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这让其感到难以适应。(三)知识技能不适应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很少参加社会实践,这导致其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这些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不能及时适应岗位要求。【教师】讲述“我们在抱怨时,已被别人超越”案例,并提问:同学们认为约翰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你会像约翰这样的坚持吗?【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分析约翰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总结约翰取得成功的原因四、职业适应能力的提升【教师】讲解新知(可结合案例精选、课堂讨论进行分析讲解)(一)强化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性,即个体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的完全赞同或认可。拥有高职业认同感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业满意度(学业满意度是学生在客观学业成就的基础上,加入了目标、价值等认知因素而形成的对学业质量的一种自我综合评价。)和总体生活满意度及对未来较低的担忧度。大学生若要强化职业认同感,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详见教材)(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1.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现阶段,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对待他人、家庭、组织和社会负责的自觉意识,是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责任、义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一个人既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又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教师】展示“责任感的重要性”案例,并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案例,最大的感触是什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发言3.强化敬业意识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敬业精神,是衡量员工能否胜任一份工作的首要标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自己的敬业意识:(1)以主人翁的精神对待职业活动。主人翁精神是敬业意识的重要因素,这种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要把自己当成组织的主人;二是要把组织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大学生如果对职场上的每件事情都保持这种态度,就能慢慢地将敬业养成一种习惯,从而强化敬业意识。(2)谨防和克服工作中出现不敬业的陋习。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员工不敬业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三心二意,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逃避责任;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等等。实践证明,养成不敬业的陋习的人,长此以往,很可能会陷入一个恶性怪圈:思想狭隘守旧,工作绩效不佳,难于晋级加薪,不敬业程度进一步加深。此外,由于不敬业者浪费资源,贻误工作,影响绩效,必然给组织带来损害,所以这些人自然会成为组织裁员的对象。(3)在工作中努力实践敬业三境界。敬业的第一境界是乐业。大学生要培养对自己职业的兴趣,要乐于从事自己的职业,即热爱这个职业,这是敬业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敬业的第二境界是勤业。勤业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自己每天的工作,而是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大价值。敬业的第三境界是精业。它要求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胜不骄、败不馁,戒骄戒躁,练就一流的业务能力,力争成为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业务骨干;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精业还要求大学生动态地维持其一流的业务水平,即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与时俱进,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更上一层楼,真正做到精于此业。4.加强诚信意识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职业人不可缺少的职业素养。大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自己的诚信意识:(1)忠诚于企业。大学生要关心企业发展,自觉维护企业信誉,在企业中安心工作,自觉将企业的兴衰和自我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取信于同事。在职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顺利开展工作的保障。抛弃虚伪、以诚相待、以信为荣的人际关系,才是最和谐、最美好的。因此,在企业中,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开展工作,大学生都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与同事平等竞争,不弄虚作假,不营私舞弊。(3)正确看待利益。在对待利益的问题上,大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坚持诚信的作风,不受眼前利益的诱惑,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一个人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就会迷失自我;如果将个人利益与企业、社会的利益统一起来,则不仅能取得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教师】讲述“忠诚赢来机会”案例,并提问:如何看待忠诚的含义?同学们认为忠诚重要吗?如何理解在工作中的忠诚?【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分析小李在面试过程中忠诚的表现,总结小李取得成功的原因5.树立竞争意识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大学生只有树立竞争意识,拥有进取心,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竞争能力,才能不被日益进步的社会和不断更新的工作所淘汰。6.学习劳模精神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荣誉称号的人。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有其特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7.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当代品格的核心要素。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基于技能导向的职业精神,它源于劳动者对劳动对象品质的极致追求,它具有精益求精、专注执着、严谨慎独、创新创造、爱岗敬业,以及情感渗透、自我融入的基本内涵,既表现了极致之美的品质追求,又体现了敬业之美的精神原色,更展现了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对于个体而言,工匠精神体现了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尊重、热爱和坚守,也体现了其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学生要以各行业各领域的技能大师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首先,应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应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为社会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成果。其次,应树立职业理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学生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理念。对于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就应树立成为“中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应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师生互动】教师展示“魏红权:在平凡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案例,与学生讨论交流,看完这则案例,同学们有何深刻的感触?【学生】聆听、思考、交流(三)努力适应职场1.尽快融入团队大学生走出校门,踏入职场的时候,面对的几乎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时,大学生如果能尽快融入团队,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就能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这样当然最好。但如果无法融入团队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就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如果觉得身体疲惫不堪,就要学会调节和放松,做到有张有弛,以便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如果不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必过于烦恼,只要做到以诚待人、热情得体、不卑不亢,就一定能处理好职场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如果因为一时不能胜任工作而感到不适应,就应该正视问题,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尽快熟悉工作内容。2.理智面对冷遇大学生初入职场,难免在工作中遭受冷遇。概括而言,大学生应沉着冷静、豁达大度地对待冷遇,多从自身找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时解决遭受冷遇的问题。如果受到冷遇的原因不在于自身,则大学生可通过谦虚好学、踏实肯干的方式来解决,争取做出一番成绩,扭转冷遇局势。3.正确看待挫折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和美好憧憬,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但现实与理想往往有着较大的差距,大学生很容易遭遇挫折。大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视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学生遭遇挫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防卫,将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发奋图强、力争上进的积极情绪,以谋求心理平衡;勇敢面对问题并努力解决它。4.虚心接受批评一个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其道德修养水平,也会对其人际关系和工作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待批评,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诚恳地接受批评,总结教训并及时加以改正;有的人受到批评就丧失信心,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人一受到批评便怒火中烧,使领导和同事“敬而远之”。无疑,后两种态度是不可取的。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应持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批评,总结教训,纠正错误,努力提升自己。5.努力钻研业务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因经验不足等因素,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差错和失误,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出现差错和失误。6.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是人与人直接联系的媒介。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应重视人际关系,积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讲述“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境遇”案例,分析小赵和小李获得不用近况的原因【学生】聆听、思考、记录五、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教师】讲解新知(可结合拓展阅读进行分析讲解)(一)师范类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化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教师的形象定位就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富有爱心、乐于奉献,能够做学生的表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理解不断加深,同时,对教师的要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在承受工作压力的同时,抵御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师范生一方面有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理想,另一方面因责任重大、付出大于回报等流行观念而对从事教师职业望而却步。这会影响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进而影响其从事教师职业的忠诚度、进取心、成就感和事业心。因此,师范生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增强职业认同感。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详见教材)(二)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师德师品素养、专业知识素养、职业技能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核心职业素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职业素养。1.培养师德师品素养师德师品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和教师的后备力量,师范生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品素养。师范生应加深对师德师品的认知,自觉摒弃外界不良职业道德的影响,运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师范生还应具有自我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力,坚持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的观念牢记在心并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身体力行,把师德师品作为自身能力的体现。2.强化专业知识素养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包含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等。其中,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源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无限动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