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病害
防治一、小麦病害(一)赤霉病
(二)白粉病(三)锈病
(四)小麦其它病害麦类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寄主范围广,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水稻、玉米、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以及棉花、红麻、甘薯等作物。
(一)小麦赤霉病
1.分类地位由禾本科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有性阶段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zeae(Schw.)Petch]引起。(一)小麦赤霉病
2.症状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1.穗腐初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和穗子,严重时整个小穗或穗子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穗部出现黑色小颗粒,即子囊壳。2.苗枯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残苗上有粉红色菌丝体。3.茎腐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田间病穗(一)小麦赤霉病病穗(一)小麦赤霉病病穗(一)小麦赤霉病病穗、健粒、病粒。(一)小麦赤霉病病粒与健粒(一)小麦赤霉病3.病原(一)小麦赤霉病1)子囊壳2)子囊3)分生孢子着生于梗上4)分生孢子。3.病原(一)小麦赤霉病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稻茬或玉米、高粱、油菜、芝麻、棉、麻、豆类及杂草残体上越冬,以稻茬、玉米秆为最多,种子也可带菌。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通连阴雨天气,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此外,地势低洼、士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4.防治措施(一)小麦赤霉病
1)农业措施一是选用抗病种;二是深耕灭茬,清洁田园,消灭菌源;三是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小麦抽穗至盛花期,每(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l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75-100克,分别对水6o千克喷雾,或加水10-15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如扬花期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7天后趁下雨间断时再用药1次。
4.防治措施(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得病后小麦呼吸作用增强,蒸腾作用增加,光合效率降低,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叶片早枯,分蘖数,成穗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较大。(二)麦类白粉病1.分类
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D.C.f.sp.triticiE.Marchal.)引起。有性: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无性: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粉孢属(二)麦类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症状(二)麦类白粉病田间症状(二)麦类白粉病病叶(二)麦类白粉病病穗(二)麦类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放大)(二)麦类白粉病病原(二)麦类白粉病小麦白粉病-闭囊壳(二)麦类白粉病2.发病规律
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二)麦类白粉病3.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二)麦类白粉病4.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或对水10-15千克低容量喷雾。也可用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
(二)麦类白粉病小麦锈病细分为三种: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如图从左到右。(三)小麦锈病锈病的危害我省以条锈和秆锈重一些,小麦得病后,使养分流失,光合面积减少,水分散失,使小麦减产。(三)小麦锈病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上,有的小种也可在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三)小麦锈病症状
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叶鞘(左)发病为主,有时也为害叶片(右)和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序,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冬孢子堆黑色,长椭圆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疤状。
(三)小麦锈病病原由小麦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var.triticiErikss.etHenn)引起。上图为夏孢子,下图为冬孢子。(三)小麦锈病发病规律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三)小麦锈病小麦秆锈病防治措施l.农业措施选用抗秆锈良种;麦收后及时消灭自生麦苗和杂草,以减少越夏菌源。2.药剂防治在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当病叶率达到1%,应喷第一遍药,以后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53-66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5-30克,或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克,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主要为害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田间发病中心(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田间危害症状(三)小麦锈病症状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为害小麦的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小麦感病后,初呈退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客房酒店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金牌律师离婚协议书
- 消防车出水训练课件图片
- 农村绿色农业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 商业用车租赁服务协议
- 电子产品维修行业数据恢复服务协议
- 七班级英语上册个人工作方案
- 河南信阳中考数学试卷
- 广东茂名初中数学试卷
- 智能办公环境设计与实施服务协议
- 《离骚》拼音及注释
- 宝钢设备大修管理办法
- 缓和医疗与护理课件
- 学堂在线 军事理论 章节测试答案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 肿瘤药药学科普
- Q-CSG1211016-202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TCGMA0330012018压缩空气站能效分级指南
- GB/T 2039-2024金属材料单轴拉伸蠕变试验方法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训练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