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管理前沿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一般认为,美国著名财务学者Greene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是公司财务管理学科诞生的标志,这是世界上第一本财务管理著作。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形成和发展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金融市场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财务管理学的第一次发展——20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需要筹措大量资金,缺乏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心为筹集资金。这期间财务管理的代表著作有:1910年美国学者Meade的《公司财务》,1934年Graham和Dodd的《证券分析》等。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相关文献很少,且研究比较分散而独立,因此很难形成理论主流。财务管理学的第二次发展——20世纪5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后市场竞争激烈,呈现出买方市场,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如何有效地利用资金成为关键问题,财务管理的重心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进入50年代以后,西方财务学界开始将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技术用于财务问题研究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在《投资组合选择》中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原则。之后,Sharpe,Lintner和Mossin共同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58年,美国学者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为企业资本结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财务管理学的第三次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同时,金融市场繁荣使得市场环境越发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投资效益和避免投资风险,60年代中期以后公司理财的重点转向投资管理。1967年Farrar和Seluyn发表了《税收、公司融资政策和投资回报》,1972年Stapleton发表了《税收、资本成本和投资理论》。1973年,Black和Scholes借助于套利的推理方法,提出了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这是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Fama和Miller出版的《财务管理》一书标志着西方公司财务理论已经发展成熟,目前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内容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和分配等在此时已基本成型。财务管理学的第四次发展——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新理论的纳入以及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学科边界逐渐模糊,各种理论相互交叉的局面。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代理理论、产权理论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研究的基本假设,加快了公司财务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同时,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影响日益突出的税收和财务风险因素、大量涌现的跨国集团以及新兴的网络技术等新现象的出现,拓展了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范围。1980年Grossman和Stiglitz在《论信息有效市场的不可能性》一文中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到有效市场理论,建立了用于分析不同信息交易者交易策略的理性预期模型的基本构架。1976年,Jensen和Meckling发表了《厂商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一文,首次将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应用到公司财务理论研究中,深化了资本结构理论和股利理论的研究。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课程,自上世纪50年代在多数财经类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均有开设。但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基本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分析,未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逐渐复杂,包括投融资活动、股利分配、风险管理、并购等在内的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推动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学科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1997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将财务管理正式列为工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可以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科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经营的金融环境因素,我国财务管理学科脱胎于会计学科,因此在研究内容和课程设置上与会计学有较多的交叉,这与国外公司财务作为金融学科一个分支的情形有较大的差异。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财务管理学科的“金融属性”将会逐渐增强。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成为新时期企业财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务管理理论前沿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向特殊领域财务管理理论发展二是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三是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热点问题凸显出来向特殊领域财务管理理论发展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的评估和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中心课题通货膨胀财务管理将大行其道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网络财务管理成为21世纪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行为财务学财务治理结构财务风险预警与财务危机防范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热点问题凸显出来中国国有企业财务问题研究企业重组问题研究企业海外并购及其风险管理研究网络财务管理1999年8月,我国财务软件开发的先驱用友集团首先提出了“网络财务”这个概念。此后,一方面其他公司纷纷响应,竞相推出各种网络财务软件;另一方面,网络财务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究竟什么是网络财务,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财务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目标,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各项功能,并能进行实时反馈和远程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普遍认为网络财务是互联网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将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空间,加快财务管理的时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使得财务信息数据化、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办公方式多元化、财务管理服务商业化等。传统财务管理的局限性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开放式环境下,企业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存在许多局限性,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传统财务管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信息失真。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财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会计核算不准确,报表不真实,合并会计报表掩盖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企业人为制造虚假信息,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企业年末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这使得传统财务管理下的财务信息难以为企业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2信息分散。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由于其内部设置和业务流程比较复杂,集团总部下辖众多分公司,分公司下辖众多企业,一方面出于各自利益,企业各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截留信息的行为使企业内部不断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另一方面传统财务管理的技术含量低,无法提供高效、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也使得分散于众多部门的信息无法集中化、集成化。3.信息滞后。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分公司以及下属机构众多且位置相对分散,各地大量财务、业务信息的汇总核算、分析等工作,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数据提供给决策层。而市场、供应链、客户等方面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外部信息也无法及时的传递到企业内部,致使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反映迟钝。4信息重复。企业内部许多部门都需要使用财务、业务信息,但由于数据不能共享,所以大量的财务工作是在传递纸质的销售单据和记账凭证,大量的数据重复收集、重复汇总、重复分析,这不仅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严重制约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5.监控不力。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信息的管理,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施有效的控制。而目前由于传统财务管理下的财务信息失真、分散、滞后和重复等问题,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总公司对分公司、公司管理层对下属机构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利的情况,特别是资金的流向和控制脱节,擅自挪用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多的企业在投资问题上没有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不搞招、投标,或者只是走过场,重大决策个人说了算,财务监督流于形式。构建网络财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构建网络财务是经济环境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范围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因特网的建立,形成了全球单一的电子市场基础;企业的资源配置、产品的销售,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组也跨越了国界。互联网络的迅速延伸和扩展,使得一个全新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使地球缩小变成一个“地球村”。从而实现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强化了主管单位对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实现了数据处理集中化,降低了会计数据处理成本,从而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2.构建网络财务是技术环境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在经济交往中的广泛运用,市场经济已逐步发展成为网络化的市场经济,即从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它是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因而将会导致市场与行业中有越来越多的网上企业开始出现,这样,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而网络财务作为电子商务的财务系统,在电子商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构建网络财务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变革,从高度集中的U型结构、高度分权的H型结构,一直演变到现代企业组织广泛采用的M型结构,该组织结构虽然可将日常经营决策权下放到掌握相关信息的下属部门,从而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既能摆脱日常经营的繁琐事务,又能和下属企业保持广泛的接触,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可能会带来总部与分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各分部产生本位主义,影响各分部之间的协作等问题。网络财务的出现,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矛盾,还可以压缩组织的中间管理层级。随着网络财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从而实现网络资源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滞后状况,使财务、业务协同进行。目前网络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网络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网络财务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在网络条件下,财务系统的安全要通过网络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本身具有的安全保障体系来实现。如网络财务数据要通过线路传送,很容易被窃听或截获,造成会计信息泄露等。同时,一些非法用户对网络系统的侵入、合法用户越权处理网络会计数据及隐藏病毒等问题,都会给网络系统造成破坏,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网络安全问题是目前困扰网络经济的一个难题。2.从事网络财务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是现代企业重要的资源,网络财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相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网络财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的财务人员,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专业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网络财务运行的要求。所以财务人员素质问题解决不好,网络财务的应用就不会顺利实施,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确保网络财务顺利运行的关键。3.网络设施发展滞后。基本的硬件设施是网络财务正常运行的物质条件,应用网络财务的环境基础是企业信息化、商业电子化和金融电子化。目前我国金融系统还未真正实现完全的电子化,全国性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进而网络财务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同时,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要求还是从质量上,都与网络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企业间的合作、贸易会不断增加,对财务软件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而现在的财务软件是远远不能胜任的。4.网络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财务管理很重要一环就是成本核算,网络财务管理固然先进,但网络运行成本却不容忽视。目前的网络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上网通讯费用、财务软件购价等。对于大多企业来说,上网通讯费用还是较为昂贵的,根本做不到24小时在线,并且上网的速度慢,影响会计数据的及时处理。从财务软件的售价来看,价格着实令人望而生畏。这些都不是企业自身所能解决的,必须有待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整。5.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财务是会计行业发展的新兴领域,许多相关的问题还处在不断的摸索、改进和修正过程中,有关涉及网络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版权的保护等还处于研讨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完全解决网络财务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另外,新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未就网络财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反映、处理各类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强了网络财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因此,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网络财务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网络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1.领导决策层认识要到位。企业领导决策层要有对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深入认识,对建立网络平台上的财务管理系统具有高度的战略敏感性和前瞻性。网络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是关乎到企业全局的庞大系统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到这一系统的重要意义,并决策实施,才能将其建设好、运用好。2.培养网络财务人才。企业能否培养出批量的网络财务人才,就成为其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人员,使其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可使企业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因此,企业要顺应市场的竞争,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竞争。3.加速推广在线财务报告制度。在线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定期向信息使用者发布、更新财务报告。由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正在被取代,而在线财务报告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线财务报告具有发布信息量大,表达方式直观和传递速度快的明显优点。在线财务报告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网络化、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完整性、相关性与可靠性,正确并充分地揭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水平,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4.构建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网络在带给我们迅捷与便利的同时,也使企业商业信息面临泄密。网络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都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绝对机密,为了确保财会数据信息安全、迅速的传递;保证财会数据库服务器绝对安全;防止网络黑客闯入窃取财务信息,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网络安全系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5.规范网络财务运行的法律法规。网络经济对现行的法律提出了挑战,随着网上犯罪,网上侵权等问题的日益增多,我们应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抓紧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首先,要着重解决网络财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网络财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于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使整个网络财务工作有法可依,有序运行,健康发展。通货膨胀与财务管理一、通货膨胀对财务活动的影响1.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同等数量的存货占用更多的资金,企业间拖欠款现象严重,应收账款增加,引起企业资金需求增加。2.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发生通货膨胀时,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一般会缩紧银根,这样便从总体上减少了存货资金的供应量;同时,在通货膨胀较高时,利息率上升的幅度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资金便会大量用于囤积商品,从事抢购黄金、外汇等投机活动,从而大大减少了资金来源。3.资金成本不断升高。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利率上升,企业融资的利息率就会由纯利率、风险报酬、通货膨胀贴水构成。纯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决定,风险报酬由经营风险决定。通货膨胀时,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所要求的风险报酬更高;通货膨胀贴水由通货膨胀程度决定,通货膨胀程度越高,贴水要求越高。可见,通货膨胀会使构成资金成本的三个部分都升高。4.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的现金、应收帐款等购买力下降,造成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但企业实物性资产将相对升值。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筹资管理1.发行债券融资时采用浮动利率。一般而言,债券利息在债券的发行年限内应保持固定,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固定利息债券往往会使投资人的实际利率非常低,甚至为负数。如果这时还采用固定利率,便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使企业达不到融资的目的。而采用浮动利率来发行债券,债券利息随物价变化而变化,使投资者不致于因通货膨胀而遭受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购买债券,使企业筹资成功。2.股票筹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一般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有价证券的价格都普遍下跌,投资者对股票投资并不感兴趣。使用较高股利政策的股票筹资,是为了保证股东的实际报酬不致降低,唤起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从而使企业达到筹资的目的。3.改变自有资金和负债资金结构。在通货膨胀时,虽然利息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有时利率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而造成实际利息率下降,个别年份甚至成负利息率。这时企业若采用借款方式筹措资金,则对企业十分有利,所以在通货膨胀较高时,企业应改变传统的资金结构,增加负债资金的比例,扩大财务杠杆的作用。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投资管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社会经济、企业运行都与平常有许多不同,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很值得认真研究。四、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营运资金管理1.对货币性资金管理采用净债务人法。近年来,西方财务学者认为,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只要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就可以从中获益。因为,在通货膨胀时,持有货币性资产会因购买力下降而遭受损失,相反持有货币性负债则会因购买力下降而获得利益,企业保持净债务人地位,即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时,企业从货币性负债上获得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收益,会超过货币性资产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这样便可获得购买力净收益。当然,这种情况必须是在利息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才成立。2.对实物性资金管理采用超额储备法。营运资金管理中所说的实物资金,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增加存货,可以保证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实现均衡生产,防止发生意外,从而使企业经营更具有弹性,但也会因此增加储存成本。存货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建立经济批量模型,但在通货膨胀时需对其进行修正。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战略财务管理
战略财务管理是指企业财务决策者以企业的价值管理为中心,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的整体发展战略,在分析企业价值链、利益关系方的价值链和整体环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财务战略,并依靠企业内部力量将财务战略付诸实施,实现企业和利益关系方价值最大化和均衡发展的目标。1、战略财务管理的作用战略财务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突破性发展,实现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的内部财务管理到宏观的战略联盟的战略财务管理的跳跃,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战略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管理为中心,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联盟整体价值最大化和财权的均衡,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最终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评价标准,而不在于使某一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同时,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关注整个产业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主体和目标方面大胆开拓,将财务管理带人一个新境界。2、战略财务管理的特点(1)全局性战略财务管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局进行总体谋划,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财务支持。它是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蓝图,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计划等起着普遍的和权威的指导作用。战略财务管理关注带有全局性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2)突出性战略财务管理突出了财务部门的作用。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受传统的财务管理影响,企业财务部门只注意自身的作用,很少参与企业的决策。按照战略财务的理论,企业财务战略处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地位,对企业战略和其他的子战略都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为了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作用。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企业制定战略的全过程,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实现会计核算、监督、报告向参与战略管理转变。(3)开放性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战略财务管理不仅注重分析企业的内部条件,还关注外部环境,特别是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国际贸易政策、国内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4)长远性战略财务管理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企业的理财活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资源配置和预警功能,以增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5)重大性战略财务决策的重大性表现在决定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战略财务决策必须明确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各种重大财务活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具有长期的方向性指引作用,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其实施和开展。正确的战略财务决策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反之,错误的战略财务决策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3战略财务管理的对象战略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战略,它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谋划。主要内容包括:①筹资战略,即解决企业战略决策所涉及的筹资的目标、原则、规模、结构、渠道和方式等重大筹资问题;②投资战略,即解决企业战略决策所涉及的投资的目标、原则、方向、规模、方式和时机等重大投资问题;③利润分配战略,即解决企业战略决策所涉及的税后利润分配的方针政策问题;④成本战略,即解决企业战略决策所涉及的成本控制目标、策略和侧重点等重大问题。4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科学的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对于把握战略财务管理发展的要点,明确战略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的步骤和方向至关重要。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在战略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决定战略财务管理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要素和方法的基础。战略财务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即为企业的终极目标-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财务管理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只有其目标与系统的目标一致,才能使企业按预定的战略目标顺利地实施战略规划。否则,就会因追求自身的目标而导致财务管理行为的短期化,从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二是战略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主要的决策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提供多样化的财务管理信息,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单一的计量模式。5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所谓原则是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准绳。财务管理原则是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假设的基础上制定的规范或规则。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表达了战略财务管理工作及其产生的信息应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符合人们对它的要求,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确定战略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于用一定的方法,使战略财务管理所提供的信息达到应有的质量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6.战略财务管理的实施过程。战略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战略的实施、财务战略的控制与评价。(1)财务战略的制定。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全面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以评价企业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考虑各项因素对企业长远发展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分析行业内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用户等利益关系方的产业价值链、各利益关系方的财权要求与实现方式、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在价值链分析、财务分析和全面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财务战略,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分配战略、成本管理战略、并购战略、国际经营战略等。(2)财务战略的实施。财务战略的实施是指在组织内部各个层次上制定实施计划和做出日程安排,具体包括制定财务政策、编制财务预算、评估企业价值、调整组织结构等一系列工作,以确保财务战略得以贯彻执行。在财务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利益关系方财务战略的实施情况,并与利益关系方的财务战略相协调。(3)财务战略的评价与控制。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战略的控制,评价企业财务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性、企业财务战略与各利益关系方财务战略的协调性,及时地发现企业财务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对其进行调整,从企业内部的微观层面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行为财务管理研究一、行为财务管理的提出传统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着重于如何实现物质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与提高企业价值的目标结合不够。而行为财务管理打破原有财务管理的研究范畴,采用价值管理的思想,将研究重点从物质资本的保值增值转移到员工的行为价值管理,将管理重点集中在生产的首要因素———人,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机制,有效地激励员工利用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相结合的机会,尽可能地创造价值,为企业和自己带来更多的新产出和新增加的价值。企业产品或劳务的价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过去价值的物化或转移,转移价值的大小是由原有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人的劳动或行为无法改变它。人们通过行为能够创造或改变的是第二部分的价值,即有效行为创造的新增加的价值。行为是实现资产的交换价值并进而引起资产和权益账面价值变化的动因,是将人力资源价值释放并产出现实经济价值的桥梁。因此,在进行价值管理时应抓住“行为”这一主要矛盾,以此为切入点,将管理重点放在企业创造的第二部分的价值上,加大对人力资源这一主导性生产要素的管理力度。在以价值管理为中心的行为财务管理体系中,企业在保持人力资源所有权的基础上对劳动力使用权的让渡采取有偿的形式,其性质是人力资本的保全(值)。如果劳动产品不被市场所承认,交换价值不能实现,则劳动消耗不能得到补偿,劳动者的工资也是无法兑现的。作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他还应该根据劳动的贡献,具有从剩余中分享利益的权利,通过剩余分享获得真正的激励,在价值指导下实现自我管理,充分发掘人力资本的潜力。这是一种共赢的策略,同时与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是一致的。二、行为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1、行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的目标决定了行为财务管理应具有的目标是:让员工在企业中实现其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增值,追求行为价值的最大化。2、行为财务管理的对象行为财务管理,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其对象是企业价值链中作为每个节点的单个员工或协作小组的价值创造行为。3、行为财务管理的职能。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创造管理,具体职能又可分为员工行为价值决策、员工行为价值计划和员工行为价值控制。4、行为财务管理的假设。即假设每一个人都有与生存有关的目标,有追求物质利益的共性,还有一部分人有追求成就的需要。5、行为财务管理的原则。它是指对人的价值创造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理论与实务的纽带。其原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相关性原则:行为财务管理对象的每一种行为均与价值创造相联系。重要性原则:对价值创造贡献大的行为要作为管理重点,加强引导和控制。中立性原则:行为财务管理的主体要站在独立于企业各个利益集团的立场上进行管理决策,追求各方利益总和的最大化。完整性原则:纳入人的行为的信息使得财务管理信息体系更加完整。及时性原则:行为财务管理的主体要及时了解并分析组织中各种行为的状况,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或改进。人性原则:依据人的生物特性、生理需求和行为规律开展行为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6、行为财务管理的环境。企业的行为财务管理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法律、金融和经济环境。内部环境包括:有一种互相关心与帮助、彼此尊重与信赖的有利于价值创造和管理的氛围;有财务管理机构或者设置专门的新型机构,专司财务管理;员工的心态平和、健康,这种心理环境既是指导管理工作的因素,也是管理工作的结果。7、行为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行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企业战略、运作、分配层次。(1)企业战略层次。包括:建立企业文化,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员工行为价值规划。员工行为价值规划处于整个行为财务管理活动的统筹阶段,包括对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利用、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激励等做出长期计划安排。(2)企业运作层次。包括:经营预算。行为财务管理的经营预算是短期计划工作的成果,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员工行为价值管理活动的依据。资本配置。尽量将关键和重要的物力资本配置给水平比较高的员工,并且在资本配置中引入竞争机制。价值链分析。将价值链分解为单独的价值行为,通过重构价值链、消除不增值的链节等工作增加创造的价值。控制权的分配。首先,给予员工行为权,让每个员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效,利于价值的释放;其次,给予中高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财权;再次,设计相应的回报制度,保障员工由于掌握事实上的行为和资产控制权而获得的收益。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体系和指标。依据三维会计理论体系,将行为与价值有效联系起来,使每个员工的努力与贡献都可以被清楚地计量、显示和切割细分。建议使用“行为附加值”这一衡量员工业绩的指标,员工真正的经营绩效是由市场承认并得以实现的经营收益扣除投入之后的部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包括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抓住关键人、关键部位、关键物件以及关键工作岗位,是各种方式整合的结果。决策制定。在制定决策时需要考虑三个因素:决策目标、选择方案和信息。其他因素。除了物质需求以外,还需给企业员工和经营者以精神激励。(3)企业分配层次,即薪酬制度。薪酬制度包括员工和经营者的薪酬额度的制定和改革。在提供有效劳动并被市场认可之后(即行为附加值大于零),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员工凭借其人力资本应该享有利润分配权。如果员工提供的劳动无效或不被市场认可(即行为附加值为负值),则员工应对投资者损失的投资部分和本应得到的收益做出补偿:是生产原因造成的损失,则由生产工人补偿;是由管理上的失误造成的,则应由管理人员补偿。财务治理结构中西方理论界对于财务治理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研究财务治理的含义、主体和目标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经常将“财务治理”和“财务治理结构”的含义等同起来。但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财务治理结构显现了其独立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把财务治理结构结合财务理论的发展单独研究,已经成为财务学术界的一大热点。林钟高博士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冯巧根博士认为,财务治理结构就是这样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李心合教授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财会、审分离为基础,完善总会计师制度为保证,通过增设财务委员会,理顺上下级财务部门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伍中信教授认为,狭义的“财务治理”,一般是指财务内部治理,尤其是指“财务治理结构”,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对企业财务权力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一、财务治理结构的含义和本质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治理结构产生的原因、定义、作用和基本内容方面,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在研究角度、财务治理结构的构成要素、财务治理主体的确定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对财务治理结构的定义并没有很大分歧,都认为财务治理结构是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结构是指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达到权、责、利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的一种制度安排。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了不同的财力,承担相应的风险,并要求分享相应的收益。因为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财力的性质、份额不同,所以享有不同的财权,他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财权是否适当,是否与其有关的权、责、利相互对应。这也是财务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所以说,财务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财权,而财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结构的本质。财权是一个与产权相近的范畴,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预决策权等权能。二、财务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在两者的联系上,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必需从财务治理入手。财务治理问题的解决能促进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财务治理为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基础。财权的有效配置能促进财务治理问题的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界定产权关系,明确财产所有权和公司所有权。反过来,公司治理又可以对财务治理产生影响,若公司治理能够较好地解决,则能促进财务治理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完善公司治理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财权的有效配置为财务治理提供基础,财务治理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发展,即财权——财务治理——公司治理;一是通过财权的有效配置使产权界定和明晰,产权界定和明晰更能促进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即财权——产权——公司治理。首先,“财务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虽具有交叉的方面,但两者在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的具体内容上并不完全一致。公司治理结构侧重于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而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侧重于对公司财权配置的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财权、人事权、经营管理权方面的治理,更强调治理框架的原则性,而财务治理结构则有着独特的财务特性(明晰性、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强调其对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作用。其次,由于两者的不同特点,简单地将财务治理结构限制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进行研究,就无法体现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重要性,也不能以财务的学科特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财务治理结构的独立发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构成企业财务系统的两个层次,财务治理体现着一种财务关系,而财务管理则要表现为具体的财务活动,两者之间是“血”与“肉”的关系。首先,从制度结构本身来看,财务治理作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必然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实现。这些措施包括分配制度、筹资制度、投资制度等。其次,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如果说财务治理是一个关于对财权进行配置的契约,那么财务管理是对该契约的实施。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再次,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本身并不能创造绩效,它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影响财务管理而间接实现的,并因财务管理运行产生绩效而有了意义,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财务治理又不同于财务管理。财务治理对应的是公司的财务治理权,要求对财权进行合理配置;而财务管理对应的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权,要求对公司的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具体来说,它们存在以下区别:第一,主体不同。财务治理主体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即是股东及其代理人;财务管理主体则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经营权和财权的法律实体,也即公司法人。第二,对象及其范围不同。财务治理的对象是公司财务控制权力与责任,其范围涉及财务决策权力的控制力度、责任范围,追求高效科学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的对象则是公司的资金流,范围涉及资本的有效配置与高效运作,追求现金收益最大化以及资本的保值增值。第三,层次不同。财务治理对财务管理起到关键的指导和制约作用,财务管理的特点又是决定财务治理结构安排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的财务决策权力制度安排,经营者的财务管理就失去有效性和合理性。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又是财务治理是否科学有效的直接证据。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一)财权配置过于集中1、债权人一般排除在财务治理实施主体之外。2、大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关系密切,实际掌握着公司财务治理权.3、监事会、独立董事、员工的监督力量薄弱。(二)财务监督机制失效1、内部监控失效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股东大会尚不足以成为股东行使权力、参与公司治理的场所。2、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外部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或者是并购市场、经理人市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非常有限;缺乏良好的法律责任机制;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力量不足;等等。(三)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失衡激励即激发与鼓励,目的是调动组织或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约束即限制与管束,目的是防止组织或个人偏离目标。激励与约束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约束的激励,也没有无激励的约束。激励是在一定的约束下的激励,如果没有约束,就没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则,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各行其是,为所欲为,也谈不上激励。但是如果只有约束而没有激励,一个组织或个人就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就会僵化、教条,从而失去了约束应有的作用。可见,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是经营者行为高效运作的根本保证。只有保持两种机制的平衡,才能保证经营者既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偏离投资人的目标。我国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薪酬和绩效并不一定正相关。即绩优的上市公司,经营者收入不一定高,绩差的上市公司,经营者收入也不一定低。事实上,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大多从第一大股东选派,分配上有很多方面沿用了原来国企的工资制度与分配制度,且存在经营者自己给自己定薪酬的现象,难以避免短期行为。(四)人格化所有者缺位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料来看,国有股的持股主体主要有原集团公司、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或控股公司、企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局。总体来看,国有股的持股方式以前三种为主。这些国有股的持股者基本上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由于这些股东并不是真正的最终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代理股东”。国有股东既是国有资本的全权代表,又是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的代理人,与经营者之间虽然是委托代理关系,但二者同时又都是受人之托,所以经营者可以在增加国有股东代表利益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所有者代理人失去了对经营者代理人的监督动力。国家成了虚拟参与方而非实际参与方,名义上由国家所有的企业其控制权实际上为政府官员高度拥有,由于政府官员的政治、经济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而非政府官员,这就使得作为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官员缺乏足够的动力切实监督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甚至可能与经营者合谋,共同侵吞国有资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者缺位”问题。五、不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带来的后果(一)国有资产流失上市公司国有资产流失是一种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不是一般的实务财产灭失或财产数量的减少,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1、非正常关联交易经理人员通过与其私人公司、协议公司的关联交易的形式转移利润、嫁接费用,侵吞、转移国有股占绝对比重的上市公司资产。其具体方式主要有:(1)上市公司以高价从关联方购买产品、劳务或承租资产;(2)上市公司以高价从关联方购买资产、回售股权及收购企业:(3)关联方从上市公司以低息拆借资金,甚至根本借而不还,最后以高价向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等方法抵消债务;(4)关联方与上市公司设立合股企业,母公司高估入股资产从而多占股份或以此占用上市公句资金;(5)上市公司以高息从母公司拆借资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上市公司的资金利润大量向关联方甚至是个人公司转移,使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中逐渐成为空壳。2、管理层决策失误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分析其成因,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3、在破产中流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己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二)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1、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可以说是我国上市公司非常普遍的现象。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家上市公司,发现676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占款总额为967亿。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无偿占用、往来款拖欠等。2、担保贷款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期间都会或多或少地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巨额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我国历年的股市上,因为受大股东操纵为其担保而使公司陷入业绩危机的例子不在少数。3、大股东与小股东意愿不一,强行配股和增发从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分析得知,在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国家股是最大的股东,这样的股权结构必然导致同股不同权,小股东的利益没法受到公正对待。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不少特殊股权结构导致的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意愿不一,强行配股和增发的事件。(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其本质是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效益的取得必须以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运用为前提。首先表现为上市公司的质量不佳。近十几年以来,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虽然有起有落,但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其次,上市公司往往重融资,轻资金运用。我国企业常常表现为盲目追求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倾向诱发了企业“投资饥渴症”,但同时,我国经济生活中资金又十分短缺,旺盛的投资欲望和有限的资金供给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对突出盾。在这种背景下,以股票股利分配为依托的送配股无疑为被“投资饥渴症”困扰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高、手续简便的融资渠道,而严格的新股额度控制与相对宽松的配股审批被企业趁机利用。然而,上市公司往往就融资论融资,融资目的不明确,资金运用缺乏规范,经常随意更改资金投向。再次,目前国有上市公司在资产的配置和运用上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l固定资产占用量大、设备闲置、在建工程多、现实生产能力低;(2)一些企业设备严重老化、生产效率低下;(3)应收账款居高不下;(4)产成品积压严重。造成固定资产占用量偏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体制问题。许多企业没有从“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经营模式中解放出来,一味争项目、争投资,项目批准立项后,又往往超预算,延长工期。结果一方面在建工程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有些项目建成后使用效率很低。(四)利润操纵和财务做假有些上市公司处于不同的目的(融资、避税等),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其本身的经营状况,并且经常与其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相勾结,为其对外披露的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六、完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对策在我国传统的财务治理研究中,一直把企业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安排,没有考虑外部要素(如市场、政府)在企业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不再管理企业具体的财务问题,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自行解决筹资、投资等问题,市场将在公司的财务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参与市场活动时会对企业的经营者形成激励约束功能,从而提高财务治理的效率。因此,在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环节,即财务内部治理环节和财务外部治理环节。内部治理环节是指,出资者应该激励、约束经营者、财务经理,通过建立一套财务制度安排,使得出资者、经营者、财务经理之间基本利益趋于一致,即达到内部控制机制。外部治理环节主要是通过股票的价格表现和控制权市场的争夺形成广泛认同的外部激励和监控,并用财务治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制。(一)优化股权结构,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二)合理配置财权(三)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四)加强内部直接监控式的财务监督(五)完善外部治理市场的评价功能(六)建立健全相应法规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预计或不可控因素的存在造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进而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狭义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负债经营的企业,没有负债,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广义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预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军事,其含义主要是指对可能会造成不利结果的因素进行预测、警报从而达到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的目的。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学家就模仿军事方面的预警,并把预警应用于宏观经济的预警分析,以此对于经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行预警,这就是经济预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经济预警在微观领域的发展,它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进行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利用财务管理、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率、比较及因素分析等方法,利用企业财务资料及非财务资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的不利因素,并使经营者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并降低企业损失的发生。最终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1.监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特定事件进行预测,可以根据各种财务指标的实际状况与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与预定标准不一致,就会发出警报,使管理者针对这些偏差做出决策。2.诊断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根据对企业经营中的预警结果,发现财务指标的偏差所在,并通过分析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根本原因,使管理者有的放矢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处理。3.治疗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预测,检测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偏差所在,并通过诊断功能,找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的正确方案和措施。4.保健功能。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在以后的经营中防止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对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提前预测。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包括如下子系统:1.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这是保证风险管理者获得高质量信息、充分识别和正确分析财务风险的保证和前提条件。该子系统由信J急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显示、利用等环节构成,各种原始数据经过上述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有用的财务风险决策信息。影响财务风险决策信息的因素主要有:原始数据、信息设备、财会人员、财务信息处理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正确识别和判断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2.财务风险指标计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根据建立起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风险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使用。计算,本质上是对信息或指标加工处理,包括估算。3.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预警指标的值,利用系统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警。三、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方法概述(一)定性分析方法定性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和调查,发现风险迹象及诱因,并告诉有关人员,以提前安排防范应变措施,消除危机的分析系统,是财务危机预警重要内容。定性分析法主要有:1.标准化调查方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为风险分析调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的技术咨询公司来进行,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最终产生书面的数据资料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以供管理者参考。这些书面的文件资料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因此对于各个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标准化调查法无法给出特定企业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四阶段症状也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企业的经营如果向不利方面发展,并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这个财务恶化的过程是有特定的症状的,并且这些症状是一个由轻缓到严重的逐渐加剧恶化的过程。四阶段症状法把企业财务恶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列举各阶段企业病症的表现,如有企业有类似于某个阶段的相应症状发生,管理者应该快速反应,查明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并尽快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摆脱困境,正常运营。四阶段症状法把企业财务恶化到危机发生分为四个阶段,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操作,但四阶段症状法对于财务恶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划分经常难以区分,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短期财务风险的预警,该方法认为,一般情况下当企业的营业收入不断上升时,企业有持续的现金流入,因而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小。但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逐月下降时,企业的现金流入也会随之减少,企业就会面临偿债方面的风险,如偿还到期债务或兑付票据。该方法认为企业应制定三个月或更短期间的资金周转表,如果企业不能或无法制定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这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已经不容乐观。4.资金运动流程图法这是一种动态分析方法。资金随着企业经营不断的循环,资金的形态也随之不断改变,资金运动流程图法根据资金运动的这一特点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发现企业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在可能遭受风险的关键点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企业风险。资金运动流程图分析法也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该方法是基于过程分析,只是一种防范风险的手段,必须与其他分析法配合使用。5.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认为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管理高层,该方法是由美国学者仁翰·阿吉蒂提出的。他通过对引起企业陷入危机的各种因素的详细调查、对比,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评分。最终,阿吉蒂根据引起企业危机的影响因素程度的不同,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加权处理。阿吉蒂应用管理评分法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时,对每一个评估项目,其得分为零分或满分,而不取中间值。由此得到的最终结果就表明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小。如果评估的总分数越高,则企业的风险越大。最理想的状态下,企业的评估值为零分,说明企业运营正常。(二)定量分析方法1.单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型是通过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分析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Fitzpatrick(1932)第一个进行了财务风险预警的单变量研究。他根据单项财务比率把样本企业分为破产组与非破产组进行研究。Fitzpatrick通过对19家企业的研究发现,对于财务风险预警判别最有效的两个比率为净利润/股东权益以及股东权益/负债。Fitzpatrick的研究表明在企业陷入危机前的三年时,两组公司的这两个比率就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Fitzpatrick进行单变量预警研究三十多年之后,美国学者Beaver(1966)进行了比较成熟的单变量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他以1954年与1964年间的两组资产规模相同的成功企业和破产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Beaver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净收益/资产总额三个比率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灵敏性较高,其中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的预测效果是最好的,该比率在企业破产前五年的预测能力超过70%,在企业破产前一年的预测能力超过87%,随着企业面临破产的时间越近,该比率的预测能力越强Beaver在设计单变量分析预警模型时,对流动资产中的重要项目做了如下说明:①失败企业有较少现金而有较多应收账款;②当把现金和应收账款加在一起列入速动资产和流动资产时,失败企业与成功企业之间的不同就被掩盖了,因为现金和应收账款不同,他们是向相反的方向起作用的;③失败企业的存货一般较少。这些结果说明在预测企业财务风险时,应给予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特别的注意。单变量模型比较简单,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但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错综复杂,使用单变量分析模型时,不同的财务比率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这样就有可能使管理者面对不同的预测结果无所适从。由于单变量模型的这种缺点,之后的研究者更倾向于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2.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是通过不同财务比率构造线性函数预测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Altlnan的“Z”计分模型和我国学者的“F”分数模型。(1)“Z”分数模型1968年,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的教授Altman发表的论文《财务比率、判别分析和公司破产的预测》开启了多变量模型用于财务风险预警的先河。Altlnan以1946年到1965年申请破产的33家制造业公司和33家成功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他选取了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及活动性等五类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该模型选取了五个财务指标,分别为:X1=(期末流动资产一期末流动负债)/期末资产总额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总额X3=息前税前利润/期末资产总额X4=期末股权市价/期末负债总额X5=主营业务收入/期末资产总额Z=0.01ZX1+0.013X2+0.034X3+0.006X4+X5Z≥3.0财务状况良好,无破产可2.675≤Z<3存在破产可能1.81≤Z<2.675存在一定的财务危机,破产机率较高Z<1.81在严重财务危机,破产机率很高(2)F分数模型Altman的Z分数模型相对于单变量模型有很大的进步,但该模型没有考虑现金流因素,因次在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我国学者周首华(1996)等对Z模型加以改进,在模型中加入现金流量这一自变量,提出了F分数(FailureScoreModel)模型。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资产总额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资产总额X3=(净利润+折旧)/平均负债总额X4=期末股权总额/期末负债总额X5=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F分数模型公式为:F=-0.18+1.11X1+0.11X2+1.93X3+0.03X4+0.50X5F分数模型的临界值为0.0274,如果F分数值小于0.0274,则企业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如果F分数值大于0.0274,则其被预测为正常公司。周首华的研究检验表明,应用F分数模型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财务危机防范所谓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造成的。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和经济局势的剧烈震荡。我国近年来也有很多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企业财务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一个公司在实际倒闭之前,总会呈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迹象,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那些可能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时将那些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彻底解决。一、企业财务危机成因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是指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即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广义的财务危机概念是指企业由于营销、决策和不可抗拒的因素的影响而使经营循环和财务循环无法正常持续或陷入停滞状态,其具体表现包括持续亏损、无偿付能力、违约、关闭或破产等。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既有宏观经济政策的原因,又有企业本身的原因。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一)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诱发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如: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状况、企业产品销售价格的高低、生产资料价格是否稳定、企业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企业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管理质量的低下使企业盈利减少甚至亏损,企业为维持经营就需要大量借款。企业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财务状况恶化,最终导致破产。(二)资产流动性差资产的流动性差是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直接原因企业资产流动性差的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多且不能及时回收,存货积压占用过多,存货质量差,周转能力不强等等。一旦债务到期,企业财务危机就产生了,可以说,资产的流动性差是引起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因此企业应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增强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以防范和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流动资产质量普遍不太好,流动资产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质量低下等问题尤为突出。由于企业产品品种老化、不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大量产品积压,应收账款比重不断提高,坏账比例逐年上升,导致企业资产流动性减弱,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资金匮乏,出现财务危机。(三)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本质原因。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非常不合理,负债率普遍达到70%~80%的程度,同时利息负担过重,大部分企业处于财务危机可能爆发的状况。决定企业财务资本结构的关键是企业融资决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塑料材料采购合同范例
- 保温杯投资合同范例
- 家电配件代换合同模板
- 建房清包合同范例
- 商品广告招商合同模板
- 征收村民土地合同范例
- 工程报价合同模板
- 店铺恢复合同范例
- 出境旅游合同模板填写
- 2024年阿克苏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福建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网上订餐管理系统课件
- 癌症化疗病人心理护理课件
- 金铲铲之战教程
- 刺梨果汁饮料和刺梨浓缩果汁
- 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 实体店培训计划书
- 急性心肌梗死小讲课
- 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第二届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初赛试题(答案)
- Unit3ConservationWritingWorkshop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