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错斩崔宁》、《施公案》、《三侠五义》看中国文化中的清官情结
从《错斩崔宁》、《施公案》、《三侠五义》看中国文化中的目录一、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源流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三、《错斩崔宁》四、《龙图公案》五、《施公案》六、《三侠五义》七、清官故事的文化内涵和情节模式目录一、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源流一、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源流一、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源流“公案”的初义“公”与“私”相对,指与国家机关相关的事物,如处理公务的文书曰“公文”,国家法律曰“公法”,法庭或者官署的厅堂称“公堂”,当官断理的各种刑法、民法纠纷称“公事”,而在机关的办事人员称为“公人”。总之,“公”即“官”之义。“案”的本义是几桌。引申而言,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及狱讼判定结论都叫案。合而言之,“公案”的本义就是官署处理和摆放文书之几案,引申义即官文书。“公”、“案”二词的连读,至少在唐代就开始出现。《唐律疏义》卷五曰:“文书谓公案。”卷二十七又说:“官文书谓曹司所行公案及符移解牒之类。”“公案”的初义宋元以来,公案一词的含义更加丰富,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四项:第一,人们依旧把官署处理、摆放案牒之几案,称为公案。第二,沿袭唐人,亦称判案文书为公案。第三,从第二项含义引申,宋元人有时也把官府待决的案件称为公案。第四,由官署案牒引申,世人把有重大争执之事件,往往亦称公案。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犹如官府判案,故也称公案。同理,文学上乃至其他一切被争论或引起争论的问题,也被戏称为“公案”。宋元以来,公案一词的含义更加丰富,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四项:公案小说的概念鲁迅先生是较早提出“公案小说”概念的现代学者。在他1920年出版的油印本《小说史大略》中,即有“清之侠义小说与公案”一节。其后,孙楷第先生参照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宋人说话,进一步明确了公案小说的范围。学界共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是指以官员审案、断案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小说。对于公案小说的具体范围,却各说不一。一种仅考虑到题材因素。如孟犁野先生在《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中认为:“凡以广义性的散文,形象地叙写政治、刑民案件和官吏折狱断案的故事,其中有人物、有情节,结构较为完整的作品,均应划入‘公案小说’之列。”
另一种意见则单纯考虑文体因素。如刘世德先生认为,“狭义的公案小说,专指明代的公案小说”。公案小说的概念公案小说的渊源与发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由公牍文案演化而来(刘世德、邓绍基《清代公案小说的思想倾向》),也有学者认为神话传说是公案小说的正源(黄岩柏《中国公案小说史》)。尽管公案小说的渊源甚早,但其发展成熟,成为一种独立的小说类型却是在宋元时期。唐代小说中已出现一些像《崔思兢》、《谢小娥》之类的精彩公案之作。南宋时,“说公案”作为小说的重要分支之一,已成为与烟粉、灵怪、传奇等并驾齐驱的小说类型。南宋洪迈《夷坚志》已以“公案”为小说篇名,《何村公案》与《艾大中公案》皆是名篇。明代以前,公案小说以单篇的形式散见于各笔记野史或小说集中,至明代始有《百家公案》、《龙图公案》等专门的公案小说集出现,“公案小说”文体初步形成。公案小说的渊源与发展
清代公案小说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短篇小说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短篇公案小说集,如《鹿州公案》之类;其二是白话短篇公案小说,如石成金的《雨花香》、《通天乐》与杜纲的《娱目醒心编》等。章回体长篇公案小说下属三种类型:一是公案和侠义相结合的小说,如《施公案》和《三侠五义》等;二是公案与忠奸斗争相结合的小说,如《万花楼演义》、《海公大红袍全传》和《海公小红袍全传》等;三是纯公案小说。纯公案小说又包含两种形式:其一专叙一人,如《于公案》、《刘公案》、《李公案》等;其二专叙一案,如《清风闸》、《九命奇冤》等。晚清以后受时代思潮及西方侦探小说的冲击,逐渐走向衰亡。清代公案小说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公案小说所写多为民间纠纷或为情爱纠葛,或为继立析产,或为夺财害命,从中可见古代社会之百态。主要人物为清官、罪犯、受害人等,其中清官为核心人物,既是作品歌颂赞美的对象,同时也起着贯穿情节、维系全篇的结构作用。从文体上看,公案小说有文言笔记体、话本体(包括拟话本)、书判体和长篇章回体等四种形式,其中书判体为公案小说所特有。公案小说所写虽为清官审案、断案,但重点不在罪犯的寻找,而在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关注点在司法的合理公正,这与同类题材的西方侦探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公案小说所写多为民间纠纷或为情爱纠葛,或为继立析产,或为夺财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政治文化是指内化在政治体系内成员的一套政治认知、情感和评价,体现着公民对政治的价值取向。它能够持久地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态度、政治结构模式、政治的稳定和变迁。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特点,概而言之即人治主义、王权思想、礼治主义、清官期盼。政治文化是指内化在政治体系内成员的一套政治认知、情感和评价,
(一)人治主义
人治主义,即强调统治者的政治作用、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贬低甚而忽视法的功用。“人皆可以为尧舜”,“为政在人”,“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论语·宪问》),“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庸·二十年》),荀子“有治人无治法”
。“窃曾以为无兵不足深优,无铜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退缩者,果骧首而中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曾国藩全集·咸丰壬子复彭丽生书》),“自强全在得人,法制未可轻变。有治法,无治人。虽得泰西之法而效,亦徒使其利营私之计耳。”(《李忠节公奏议》卷十《奏陈管见折》)
(一)人治主义人治主义,即强调统治(二)王权思想先秦韩非发其端,汉代董仲舒、唐朝韩愈继其后,宋明理学家竟其绪。
首先把君主抬到超人地位。“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其次,将君权神圣化。“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春秋繁礴·玉杯》),“王者,天之所予也”(《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再次,将君权绝对化。“口含天宪”;“治天下者唯君,乱天下者唯君,治乱非他人所能为也,君也。”(唐甄《潜书·鲜君》)“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如一旦“人人有自主之权”,势必“子不从父,弟不从师,妇不从夫,贱不服贵,弱肉强食,不尽灭人类不止。”(张之洞《劝学篇》)“治天下者大权不可以旁落,况下移于民乎?.··…樊锥谓人人有自主之权,将人人各以其心为心,是使我亿万人民散无统纪也。”(张之洞《冀教丛编》卷三)
(二)王权思想先秦韩非发其端,汉代董仲舒、唐朝韩愈继其后,宋(三)礼治主义一般的社会秩序不是靠法来维持,而是靠宗法,靠纲常来维持。以礼治代替法治。礼就是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官士农工商各有职分,尊卑贵贱有别,亲疏长幼有序,各治其事。其核心是忠孝。等级性和血缘性是其两大特征。《礼记•典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班朝治军,往官行法,非礼威仪不行。”“为国以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先进》),“窃闻治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曾国藩)礼治主义最重要的内容是把礼义伦常作为基本的政治工具。一方面,以礼为教,以教为政,政教合一,使政治伦常化。另一方面,以礼为法,将法律伦理化。(三)礼治主义一般的社会秩序不是靠法来维持,而是靠宗法,靠纲(四)清官情结强烈的明君、清官政治期盼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又一重要特点。人治主义、王权主义的发展,实际上一方面摒弃了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任何形式的公开竞争和公开批评。另一方面使得帝王官僚独占了利益表达和利益凝聚权,而人民与闻政治的权力遭到剥夺。以私人为基础的权力团体不许合法活动,公开则被视为叛逆和对和平秩序的威胁。这样势必造成政治理性的沉沦和主观随意性的泛滥。又因人性的丑恶是不可抗拒地腐蚀政治,遂使社会的长治久安,民生的幸福失去可靠的保障,唯一的出路只有寄托在君王和官吏及其道德操守上,这是王权政治和人治政治的必然命运。由此产生了一种绵延持久而又普遍存在的政治心理:明君清官期盼。(四)清官情结强烈的明君、清官政治期盼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又一重三、《错斩崔宁》三、《错斩崔宁》
(一)作品著录情况《错斩崔宁》见于《京本通俗小说》第十五卷。据该书刊印者缪荃孙的介绍,它和书中的其他六篇作品一样,“的是影元人写本”。钱曾《也是园书目》卷十,又把它列进“宋人词话”。作品“头回”中自称“我朝元丰年间”。把宋神宗元丰年间称作“我朝”。所以据此判断《错斩崔宁》的正文“事在南宋”。明代冯梦龙把故事略作修改,易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编入《醒世恒言》。清代朱素臣将其改编为《十五贯》传奇(又名《双熊梦》)。解放后,昆剧《十五贯》正是在上述作品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一)作品著录情况《错斩崔宁》见于《
(二)作品内容先用一则与“正话”旨意相类似的魏鹏举因“戏一言”而丢却“前程”的故事作为“得胜头回”。然后讲述崔宁和陈二姐被冤杀的“正话”。最后演唱一首具有概括意义的七言绝句作为“结尾”。
“错斩崔宁”的故事是由“戏言”、“错斩”和“昭雪”等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戏言”部分属于情节的开端。描写冤狱的作品一般凭借清官折狱、豪侠行义抑或鬼魂复仇等形式来惩洽贪官污吏和犯罪分子。《错斩崔宁》的结局采取的是犯罪分子自新而案发的路子,同样表现了人民的愿望。
(二)作品内容先用一则与“正话”旨意四、《龙图公案》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代表之作四、《龙图公案》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代表之作宋元话本和杂剧中的包公故事越编越多、越传越神,最后甚至赋予包公“列以阎罗,比以天师”,能够“坐赴阴床理事”的神通,最终在明代万历年间刊印出一部集大成式的小说——《龙图公案》。《龙图公案》的编著者不详,有的学者认为可能就是该书的评点者“听五斋”。
之所以认为《龙图公案》是明代公案小说的代表之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该书大多篇章系选录自先前刊行的各公案短篇小说集,可视为明代公案小说的精选;其二是该书在明代各公案短篇小说集中刊印次数最多,影响也最大。
(一)作品情况宋元话本和杂剧中的包公故事越编越多、越传越神,最后甚至赋予包
《龙图公案》所写案情多是民间刑事或民事案件,主要为私情、奸情、继立析产、谋财害命等,作品以审案、断案这种较为极端的形式描绘了市井乡村民众生活的百态。该书极力歌颂包公的清正廉洁,具有十分浓厚的清官崇拜意识,是社会下层民众思想意识文学化的反映,与拟话本此类作品中的文人批判不同。明代《龙图公案》等公案小说创作的兴盛与明代权力制度和法律文化对国民弱势群体的压迫密切相关。《龙图公案》所写案情多是民间刑事或民明代权力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关系:“权高于法”发展到空前的程度,“敕”(皇帝意志)重于“律”(法律规范)。“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皇帝发布的诏令救谕是最权威的法律形式,皇帝的特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从律敕并行到以敕代律,正说明了当时当律的性质和特点。”(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法外法:“公肆赂遗而逃籍没之律”,“密行请托而通三载之诛”,“本朝姑息之政甚于宋代,……甚至败军之将,可以不死;赃吏巨万,仅得罢官,是吞舟之漏也!”(于慎行《谷山笔塵》卷之三《国体》)刑法有创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明史•刑法志》)(二)明代公案小说兴盛的制度文化原因明代权力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关系:“权高于法”发展到空前的程度法欺民:“法之所加,唯在微贱,而强梗者虽坏法干纪,而莫之谁;……何国有不伸之法,覆盆自苦,人怀不白之冤?”(张居正)
廉政肃贪:惩贪之法在提问,乃豺狼见遗,狐狸是问,徒有其名:或阴纵之使去,或累逮而不行,或批驳以相延,或朦胧以幸免。……苞苴或累万金,而赃止坐之铢黍;草菅或数十命,而罚不伤其毫厘。(《明史•丘橓传》)君主“恤爱子民”、“下养百姓”的伦理原则逆变:今天下之苍生贫困可知矣。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臣久为外吏,见陛下赤子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苫莫未完;流移日众,弃地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明史•吕坤传》)法欺民:“法之所加,唯在微贱,而强梗者虽坏法干纪,而莫之谁;五、《施公案》五、《施公案》(一)作品情况《施公案》初集,原称《施公案奇闻》,又名《百断奇观》,8卷97回,清人撰,不著姓氏。此书记载康熙年间施世纶断案及侠客黄天霸等事,为长篇公案小说之先导。该书首有序,序后署“嘉庆戊午(1798)新镌”。《施公案后传》(即二续),又名《续施公案》、《后施公案》、《清烈传》,二十五卷一百回,不著撰人名氏,首有光绪十九年文光主人序。其后续书多至十集,共528回。(一)作品情况《施公案》初集,原称《施公案奇闻》,又名《百断(二)作品内容小说《序》称“采其实事数条,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施公之为人也;且使为官者,知以施公为法也”。书中许多公案题材和情节,大都出于虚构。主要人物施公姓施名仕伦,为人清正,因其五行丑陋:麻脸、缺耳、歪嘴、鸡胸、驼背、瘦弱,御赐讳施不全。乃镶黄旗汉军籍贯,父世袭镇海侯爵位、书中诗曰:施公为官甚清廉,秉正无私不惧权。百张呈词一日审,不顺人情不爱钱。可见施公又是以往公案小说中常见的清官形象。从施仕伦作扬州府江都县令写起,到升任通州仓上总督时止。所作之事,不外“审案”和“剿寇”。情节比明代公案小说稍加曲折,断案之外,又有私访遇险之事。历史上的施公实有其人,不过名字是施世纶。《清史稿》卷277列传64、《清史列传》第三册卷11均有较详细记载。胡适在(《<三侠五义>序》中所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他们都是“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容易堆在一两个人的身上”。(二)作品内容小说《序》称“采其实事数条,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三)艺术与成就《施公案》第一次开创性地将侠义和公案合为一体,之后又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彭公案》、《续彭公案》、《七剑十三侠》,于是公案侠义小说(或称侠义公案小说)成为一时的潮流。而在此之前,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在题材上是各有侧重的。在忠义的旗号之下,由顶天立地的豪杰沦为为众英雄鄙弃的奴才、走狗,向清廷表现出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屈服,人物性格的扁平和概念化使得小说缺乏应有的光辉。更何况有了前代文学非凡的成就,《施公案》就越发相形见绌了。(三)艺术与成就《施公案》第一次开创性地将侠义和公案合为一体施仕纶:虽然也为百姓主持公道,但总的思想是秉承最高统治者的旨意,维护专制统治。第512回:天霸见胜他不得,心下想道:“此人本领不在俺之下,若能将他收服,做个内应,岂不是个上策?”当时将刀一隔,说声:“且住,俺与你有话讲来。”王杰见他住手,也就站定,说道:“黄天霸,你莫非斗俺不过么?”天霸道:“汝且勿得猖狂,俺有一言问汝。咱在这北道上面非止一年,好汉英雄无不知道。汝可知道俺的名姓么?”王杰听了笑道:“汝的名姓岂有不知?连汝忘恩负义的事情全然知道,绿林中谁不骂你。休得多言,从速动手。”天霸道:“俺也不怕于你,何必问你这闲话?但汝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俺也是绿林出身,何故不做这买卖呢?只因有个缘故。人生在世,不过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尔是明白之人,与其同王朗一类遗臭万年,何不及早回头,改邪归正?倘得一官半职,封妻荫子,为祖争光,方不虚生一世。汝且仔细思量,是与不是?”这番话早把王杰说得哑口无言,心中想道:“既有这机会,何不趁此投去?”
黄天霸:“具有奴才兼流氓、叛徒兼鹰犬的性格特点。”(郭汉城《论侠与义》)施仕纶:虽然也为百姓主持公道,但总的思想是秉承最高统治者的旨六、《三侠五义》六、《三侠五义》(一)作品情况《三侠五义》本是清代说书艺人石玉昆的底本,出版于1871年(同治十年)1889年(光绪十五年)作家余樾改写了第一回,易名《七侠五义》全书102回,前二十七、八回主要是包公案,后面七十多回演侠义事,保留了较多说书色彩,之后有《小五义》、《续小五义》与前书合称《忠烈侠义传》。可见,这部小说从编排上就显示出了公案与武侠的合流,塑造的就是民众理想中的清官与侠客群像,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清官与侠官实为一体两面。(一)作品情况《三侠五义》本是清代说书艺人石玉昆的底本,出版(二)作品内容《三侠五义》则已不似以往传统的公案小说以清官断案、破案为主,而更侧重张扬侠士的精神,其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打斗场面惊险,故事情节离奇,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立于公案小说之林,堪称公案长篇小说的高峰。与《龙图公案》相比,《三侠五义》中的包公形象有了很大的转变,“神化”不再是作品的落脚点,更多的故事和细节凸现出了包公的“人化”。清官与侠客的黄金组合成为统治者、下层民众、侠客三重理想的体现,体现出“为王前驱”与“为民前驱”在封建语境下的不可分离。(二)作品内容《三侠五义》则已不似以往传统的公案小说以清官断首先,替民申冤、易受攻击的清官收罗本领高强、以武犯禁的侠客为己用,于公于私,手段更为经济、理想
《三侠五义》中展昭数次搭救包公,包公感激道:“本阁屡得义士救护,何以酬报!……从今后,务望义士常在开封,扶助一二……”
其次,清官与侠客的理想组合,同时也是处于底层的市井社会惩恶扬善愿望的理想化阐释。《三侠五义》第三十一回:“金宝昏迷刀剑醒,天高地远总无灵,如何廊庙多凶曜,偏是江湖有救星。”于是,《水浒传》中的英雄皈依朝廷的悲剧以及《施公案》侠客堕落成鹰犬的义愤在《三侠五义》中得到纠正,形成清官侠士的微妙联盟。再次,对于为侠者来说,官侠互补模式也是在长期实践以及压迫中逐渐摸索出的一种互相成全。侠与清官的组合多数情况下是侠的自觉选择,清官以其个人魅力以及感情投资征服侠客,使得他们体会到了自我价值被肯定的快慰。首先,替民申冤、易受攻击的清官收罗本领高强、以武犯禁的侠客为《三侠五义》小说家说书艺人制造了民众、侠与朝廷三方面都可以接受的前提:一则最高统治者必须是明君,总领侠客的永远是代表着正义的清官;二则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权奸及其党羽,或打家劫舍、残害百姓的绿林强盗,地方豪强,展示了一个上有明君下有贤臣且辅以义士的完美组合。新派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也正是这一理想模式的延续。《三侠五义》小说家说书艺人制造了民众、侠与朝廷三方面都可以接七、清官故事的文化内涵和情节模式七、清官故事的文化内涵和情节模式(一)清官文化之背景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未做官时须办有匡济之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做官时,更当尽展经纶之手。即如管抚字,须要兴利除害,为百姓图生计,不要尸位素餐。管钱谷,须要为国家足帑藏,不要侵官剥众。管刑罚,须要洗冤雪枉,为百姓求生路,不要依样葫芦。……若是戴了一顶纱帽,或是作下司凭吏书,作上司凭府县,亦为准词状,退纸赎、收礼物,岂不负了幼学壮行的心?(《别本二刻拍案惊奇•奸淫汉杀李移桃神明官追尸断鬼》)第一,在君权体制中,无数“蚁民”的卑贱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官吏对他们任意生杀的无限威严;第二,制度性的专横与腐败已经使司法完全蜕变为各级官吏搜刮聚敛的工具;第三,专制威权对于司法官吏之心理(如酷刑、滥刑的恶性发展)及其对国民法律文化环境造成的巨大阴影;第四,司法暗无天日以及制度性的崩溃所导致的司法昏聩无能。(一)清官文化之背景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未做官时须办有匡济之(二)通俗小说对清官文化内容的表现第一,由元代清官故事中惩治权豪势要的模式,转变为清官对民间社会的发奸擿隐。《金瓶梅》:(巡按御史曾孝序)极是个清廉正气的官。……开了(衙门)大门,曾御史坐厅。头面牌出来,大书:“各亲王、皇亲、附马、势豪之家”。第二面牌出来,“告都、步、按并军卫有司官吏”。第三面牌出来,才是“百姓户婚田土词讼之事”。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得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蔡太师)老爷那里去。”(西门庆家人回禀道):“翟爹看了爹的书,便说:‘此事不打紧,教你爹放心。……等他本上时,等我对老爷说了,随他本上参的怎么重,只批该部知道。老爷这里再拿贴儿分付兵部余尚书,只把他的本立了案,不覆上去。随他有拨天关本事也无妨!”
(二)通俗小说对清官文化内容的表现第一,由元代清官故事中惩治第二,清官故事通过对清官好官们格外“慈养子民”的描写,竭力召唤“民本”政治原则所要求于官僚阶层的道德和职业禀赋(即传统儒家政治伦理中经常说的“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慈爱万民”等等),并以此为基础而重新确认君权及其官僚制度万古不变的合理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裴九老道:“老爷明断,小人怎敢违逆?但恐徐雅不肯。”乔太守道:“我作了主,谁敢不肯!……”徐雅见太守作主,怎敢不依,俱各甘伏。……乔太守写毕,叫押司当堂朗诵与众人听了。众人无不心服,各各叩头称谢。乔太守在库上支取喜红六段,叫三对夫妻披挂起来,唤三起乐人,三顶花轿儿,抬了三位新人。……此事闹动了杭州府,都说好个行方便的太守。人人诵德,个个称贤。……乔太守又取刘璞、孙润同榜登科,俱任京职,仕途有名,扶持裴政亦得了官职。一门亲眷,富贵非常。第二,清官故事通过对清官好官们格外“慈养子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辰阳明德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参考教案新人教必修
- 《萝卜回来了》教学设计
- 《物流运输实务》电子教案
- 旅游景区导游聘用合同范本
- 养猪场租赁合同:养殖产业转型
- 医疗美容医师聘用合同
- 健身房宿舍管理员招聘启事
- 咖啡馆冬季空调租赁合同范文
- 影剧院指示牌安装协议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 2024年教务管理岗位劳动协议范本版
- 缤纷舞曲-《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人音版(简谱)(2024)七年级音乐上册
- 2024年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赛项)省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记者日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光伏发电项目试验检测计划
- 会计领军人才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有答案
- 洗浴搓澡承包合同书(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