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1页
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2页
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3页
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4页
各类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学习第仅供参考学习第#页精品文档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内混合才能发生燃爆,混合的比例不同,其爆炸的危险亦不同;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浓度减小到最小(或增加到最大),恰好不能发生爆炸时的可燃气体体积浓度分别叫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可燃气体浓度范围叫爆炸范围,如天然气爆炸极限在常压下为〜15%。在IMPa时爆炸极限为5.7%〜17%;5MPa时爆炸极限为5.7%〜29.5%;极限氧浓度,当氧浓度降低到低于某一个值时,无论可燃气体的浓度为多大,混合气体也不会发生爆炸,这一浓度称为极限氧浓度,极限氧浓度可以通过可燃气体的爆炸上限计算如,甲烷在1个大气压下的爆炸上限为15%,当甲烷含量达到15%,空气的含量占85%,这时氧的含量为17.85%,即甲烷与空气混合,当氧的含量低于17.85%时,便不会形成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在实际应用中,对极限氧浓度取安全系数,得到最大允许氧含量,天然气的最大允许氧含量可2%取。2、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1)温度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2)氧含量精品文档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3)惰性介质在爆炸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得惰性气随体着,比例增大,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变成不能爆炸;(4)压力原始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上限显著提高;原始压力减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在密闭的设备内进行减压操作,可以免除爆炸的危险;(5)容器容器直径越小,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小。预防措施:1、采取各种措施,防止爆炸混合物的形成;2、严格控制着火源,切断爆炸条件;3、防爆装置安全好用,爆炸开始就及时泄出压力;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5、采取检测报警装置,及时发现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八、窒息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精品文档窒息事故的原因:1、作业人员技能不足进入密闭的空间,没有进行空气置换就工作;2、密闭空间没有进行强制通风置换,也没有检测含氧量是否合格,冒险进入密闭空间内工作;3、密闭空间外的前后端进气阀没有采取可靠的断点,阀门不严气体泄漏造成窒息;4、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在无人监护时单独作业,进入密闭空间时间过长或在密闭空间内动火,致使其内部含氧量降低,导致窒息;5、在爆破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窒息性气体时,没有等烟气全部散净,进入此区域内作业。预防措施:1、进入封闭空间作业前必须办理工作许可证;2、进入封闭空间作业前必须分析掌握设备状况,做好防护工作,穿戴好防护用品;3、保证封闭空间与其他设备、管道可靠隔离或有明确断点,防止其他系统中的介质进入封闭空间,严禁堵塞封闭空间通向大气的阀门;4、必须保持足够通风置换,排除封闭空间内易挥发的气体、液体、固体沉积物等有毒介质,或采用其它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确保各项指标在允许工作的规定范围内;精品文档5、必须在封闭空间的控制部位悬挂安全警示牌,检测系统含氧量达到可工作状态,并在封闭空间外指2名定监护人随时保持有效联系,若有意外发生,应立即将作业人员救出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九、淹溺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淹溺事故的原因:1、站位不当,工作时不慎掉入池中,造成溺水;2、工作信息联系不当,在进入冲水沟作业过程中,启动高压泵,将作业人员冲入池中,造成溺水;3、作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缺,少防护或防护设施不达标,人员摔倒掉进池内,造成溺水。预防措施:1、完善易造成溺水区域内的安全设施,并应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消除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2、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不良的环境导致的强迫体位;3、作业前应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并设有专人监护,防止因误动作而引发的溺水事故;4、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十、灼烫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灼烫事故的原因:1、操作人员站位不当接触高温汽水,被高温汽水烫伤;精品文档2、带电作业产生的电弧。高压触电时,两电极之间的温度可高达1OO0C4000C,接触处可造成严重的烧伤;3、明火作业时不慎烧伤;4、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与人接触时烧伤;5、不安全装束。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物,接触高温时衣物着火烧伤;6、其他物理性和化学性灼烫。包括蒸汽的突然泄漏与可燃性气体的突然燃烧等造成的灼烫伤。预防措施:1、高温作业岗位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远离危险区域;2、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3、加强对腐蚀性危险化学品等容器的日常检查,及时淘汰不合格的贮存装置;4、带电作业时必须采取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如穿戴好绝缘服和防弧面罩等;5、强化高温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制,定可靠的作业指导书,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十一、触电事故的原因和预防触电事故的原因:精品文档1、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具上岗操作;2、非电气工人缺乏安全用电意识乱修电气设备;3、不办理停送电操作票,擅自拉合刀闸,在工作现场和配电室不验电、不装设接地线、不挂警示牌等;4、对电气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带病运行;5、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存在装置性违章现象;6、高压线断落地面可能造成跨步电压触电等。预防措施:1、上岗作业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具,否则不准进入现场作业;2、设备停送电必须办理操作票,并采取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即: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警示牌和装设遮栏;3、加强设备维护,非专业人员不得维修电气设备,设备还应安装漏电保护设施;4、严格按照电气标准化施工,杜绝私接、乱接线路等违章作业现象;5、一旦误入跨步电压区,双脚不要同时落地,最好一只脚跳着朝接地点相反的地区走,逐步离开跨步电压区;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十二、火灾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火灾事故的原因:精品文档火灾事故主要包括气体火灾、液体火灾、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等事故;这几类事故各有特点和不同的起火原因,但究其共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员工缺乏安全防火知识,在作业中违反安全防火规定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在禁止防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吸烟等,致使酿成火灾;2、现场作业场地狭窄,将一些禁止同一室内生产或存放的物品,放在同一室内生产或存放,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埋下了隐患;3、电气设备老化存在漏电和安装不当现象,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4、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改变房屋用途,且消防设施不配套、不完善。预防措施:1、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防火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加大防火检查频次,坚决查处违章、违纪现象;2、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应办理动火证,动火时配备相应人员与足量的灭火器材,并提前组织防火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根据不同的起火原因,分别采取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方法进行灭火;精品文档3、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的有毒气等可燃性气体迅速排出,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高层建筑必须进行防火分隔,以阻止事故发生时的火势蔓延;4、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应严格按照电气规程进行现场安装,对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场所,须选用具有阻燃性能的电缆,还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与维护工作,确保万无一失;5、改变房屋等设施用途时必,须经消防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未经消防部门批准不得施工;6、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等。十三、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1、行人与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争道抢行,超速行驶;2、不遵守厂内机动车辆管理制度,无证驾驶车辆;3、车辆安全行驶制度不落实,车况不良,车辆带“病”行驶;4、驾驶员遵章守纪的自我约束力差行,车时精神不集中;5、因风、雪、雨、雾等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刹车制动时摩擦系数下降,制动距离变长,或产生横滑;6、道路条件差,视线不良,指挥人员站位错误;7、行人与车辆不遵守铁路道口安全规抢定越,铁路道口。预防措施:精品文档1、行人与车辆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不争道抢行,违章超车;2、厂内机动车辆,必须由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核发号牌和行驶证,车辆必须按厂内车辆交通监理部门规定的时间接受检验,仅是限于厂内行驶;逾期未经检验的车辆,不能行驶,同时须办理厂内机动车辆驾驶证,没有厂内机动车辆驾驶证,任何人不准私自驾驶厂内机动车辆;3、驾驶员应及时掌握天气、道路与车辆状况,集中精力安全行驶;4、行人看见机动车辆或听到鸣笛声响,必须及时避让,不准明知车辆驶过来而不避让,也不准为了躲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