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套课件_第1页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套课件_第2页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套课件_第3页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套课件_第4页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全套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1.2《齐桓晋文之事》1.1.3《庖丁解牛》1.3《鸿门宴》1.2.《烛之武退秦师》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套1.1.1《子路RJ·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RJ·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2一、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抓住关键词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审美鉴赏与创造: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一、教学目标3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42023/10/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3/10/5子5

2600年前,孔子虽然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甚至有过“乘桴浮于海”的梦想,但终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迹也没有走出过今天山东、河南两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他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2023/10/52600年前,孔子虽然2023/10/562023/10/5孔子学院标志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2023/10/5孔子学院标志全球汉语热催生孔子学院72023/10/5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在上课。2023/10/5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首个汉语教学班的师生正82023/10/5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2023/10/5俄远东第二所孔子学院落户布拉戈维申斯克市92023/10/5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树立雕像。底座上用德文写着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23/10/5在德国柏林的一座公园中,中德学者为孔子102023/10/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023/10/5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112023/10/5《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2023/10/5《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122023/10/5

我眼中的孔子畅所欲言2023/10/5畅所欲言132023/10/5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

侍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

2023/10/5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14

“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2023/10/5“陪长者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152023/10/5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四位弟子“志向”怎样?试从说话方式中体会其性格。2023/10/5课文围绕谈“志”展开问“志”言“志”评“志16合作探究一2023/10/5合作探究一2023/10/517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023/10/5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平日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一、孔子向学生问“志”。子曰:“以吾一日长乎(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18

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加到……上)之以师旅,因之以(用)饥馑;由也(句中语气词)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2023/10/5

子路轻率急忙地回答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有别国的军队来犯,接着又遇饥荒,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国人勇敢善战,而且懂得是非正道。”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子路率尔而(表修饰)对曰:“千乘(s192023/10/5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子路(仲由)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志:性格:侧重强国2023/10/5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20“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023/10/5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修明礼乐,只好来等待君子了。”“求,尔何如?”2023/10/5212023/10/5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冉有(求)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志:性格:侧重富民2023/10/5冉有(求)志:性格:侧重富民22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治理国家),愿学焉(语气词)。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名作动),愿为小相焉(语气词)。”2023/10/5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胜任,只是愿意学习。或者诸侯宗庙祭祀的事务,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官啊。”“赤,尔何如?”2023/10/5232023/10/5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公西华(赤)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2023/10/5公西华(赤)志:性格:侧重以礼治邦24“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023/10/5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将弹瑟的声音逐渐变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干不同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妨害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点,尔何如?”2023/10/525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表修饰)归(kui)。”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023/10/5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过沂河,在舞雩台上唱祭歌,献祭品,祭天求雨。”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二、四个学生分别讲自己的志向。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262023/10/5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20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祭天求雨。曾皙(点)洒脱高雅从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图2023/10/5曾皙(点)志:性格:春游图27子路:侧重强国冉有:侧重富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2023/10/5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志向虽各有侧重,子路:2023/10/5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28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023/10/5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点留在后面。曾点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用礼治理国家,他说话却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三子者出,曾晳后。2023/10/529唯(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023/10/5

难道冉求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官,那么谁能做大事呢?”三、写孔子对三人的评价。唯(句首语气词)求2023/10/5302023/10/5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赤)哂与赞惜礼2023/10/5孔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华(仲由)(点)(求312023/10/5一、文脉梳理2023/10/5一、文脉梳理322023/10/5¤为何“哂”子路?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2023/10/5¤为何“哂”子路?赞赏坦率发言,332023/10/5

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孔子在乎的是“礼”。《礼记·曲礼》上说:“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也说:“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先三人也。”孔子自己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和长者打交道所忌有三:不该你说却说了叫急躁,该你说却不说叫隐匿,不看长者脸色而率性直说叫做睁眼瞎。子路错不在欲治理“千乘之国”,错在“躁”与“瞽”,因而被孔子“哂”了。孔子为什么“哂由”呢?2023/10/5孔子所哂是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42023/10/5孔子为何与点呢?阅读探究2023/10/5孔子为何与点呢?阅读探究352023/10/5¤为何“与”曾点?三还是在讲﹁治国﹂二不想做官,逍遥生活一太平盛世的缩影以礼治国2023/10/5¤为何“与”曾点?三还是在讲﹁治国﹂362023/10/5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而曾皙说的是礼治下的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曾皙有避乱世而洁身自好的想法。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用之则行,去之则藏”,曾皙的说法与他的想法相合拍。其实,曾皙的处世态度,是孔子礼治于国的积极反映,并非一味消极。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与点”呢?2023/10/5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37问志——

师长风范言志——

各展抱负

评志——

借评传志2023/10/5问志——师长风范2023/10/538孔子的“志”是什么?2023/10/5“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

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孔子的“志”是什么?2023/10/5“宁为太平犬,莫作39写作特点

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2023/10/5写作特点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都合乎各自402023/10/5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

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孔子是一位爱护学生,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循循善诱的老师。2023/10/5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你觉得孔412023/10/5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

孔子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子路:自信而率真冉有:谦恭有力公西华:谦虚谨慎曾晳:从容有礼2023/10/5孔子像(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的四422023/10/5

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我要邀约五六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带上六七个童子,去一路领略春天的气息。我们将去沂(yí)水中洗去尘土,到舞雩(yú)台上临风起舞,兴尽时放歌而归。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复述曾晳的一段话。2023/10/5暮春时节,微风习习,吹动我轻薄的衣裳432023/10/5

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风淳朴,民德归厚,天下太平。它与儒家以“礼乐(yuè)”治理天下的理想相吻合。也可把它理解为超脱现实、逍遥闲适、回归自然的人生图景——它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冥合为一,追求一种精神的清洁和灵魂的自由。

请你谈谈曾晳这种生活理想的魅力在哪里。2023/10/5这种生活理想勾勒了一幅“太平盛世图”442023/10/5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瑟(乐以教和)。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便展开了有关志向的心灵的对话。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2023/10/5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因452023/10/5

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着引导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在足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一评析,指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2023/10/5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理障碍;接46《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育的先师和一群求知的学生,留下一场著名的对话,其教育场景让人回味。文章通过老师和四个学生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再现了学生的志趣、性格和教养,也表达了老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子路的率直、冉有的礼让、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洒脱、孔子的善诱,通过师生畅言,其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运用生活画面来表现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诗情画意之中,很有些言虽尽而意无穷的韵味。阅读小结《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育的先师和一群求47RJ·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2《齐桓晋文之事》RJ·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1.1.2《齐桓晋文之事》48一、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总体感知全文。2.疏通文意,弄懂大意,学习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3.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4.学习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方法。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孟子为政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一、教学目标49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50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过驰骋其想像、自由其意识、生发其学说、论辩其观念的诸子百家。孟子,以其思想的博大、政治的精通、现实精神的坚强和滔滔的雄辩口才,雄居“亚圣”之位,使儒学得以发展,“孔孟之道”不仅成为儒学的代名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旗帜。他的散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全面研究一下这位先贤的思想以及其光耀千古的论辩艺术。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51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

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

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国诸侯国君52

孟子,名轲,字子舆。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他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哲学上提出“性善论”。《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孟子》一书宋代时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南宋朱熹又将它合入《四书》之中。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53孟子故居孟子故居54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第二部分(“抑王兴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第三部分(“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到篇末),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55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2、德何如,则可以王矣?3、不识有诸?无道—没有谈论是以—“以是”,因此无传—没有流传臣未之闻也—我没有听说过桓文之事。何如—如何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识—知道、懂得、认识诸—之乎翻译第一部分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2、德56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5、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7、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异—对……感到奇怪。以……为……—认为……这真是什么心理呢?宜—应该所以—……的原因合于王—于王合。和王道仁政合拍6、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翻译第一部分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5、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578、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独—“却”为—是明—视力见—表被动9、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折枝—折肢。对长辈弯腰作揖。老1—意动用法。尊奉。老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辈。幼—爱抚。天下可运于掌—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翻译第一部分8、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581、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2、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3、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吾何快于是—吾于是何快将以—用来。将:拿,用。所大欲—最想要的东西。可得闻与—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翻译第二部分1、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2、王之所大欲,可得闻591、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惛-不明白,糊涂明以教我—明确地教导我行之—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盍—何不本—根本,指实行王道庠序—古代地方学校。“颁”通“斑”,颁白—鬓发花白,常比喻老人。负戴—用背驮着东西、用头顶着东西翻译第三部分1、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2、此惟救死60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用心民不加多孟子以战设喻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王道必成对话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用心民不加多孟子以战设喻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养61通假识别无以,则王乎

将以衅钟

王说刑于寡妻

盖亦反其本矣

可得闻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皆欲赴愬于王无不为已是罔民也

同“已”,止通“(xìn)”,古代指杀牲取血涂物用以祭祀同“悦”,高兴

通“型”,作榜样

通“盍”,何不。通“返”

通“欤”,语气词通“途”通“诉”,跑来申诉通“矣”,表示确定语气同“网”,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通假识别无以,则王乎同“已”,止通“(xìn)”,古代指杀62特殊词义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不识有诸不忍其觳觫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述说,谈论。

之乎,兼词。

恐惧发抖的样子。

代词,表疑问,怎么。

伤痛、哀怜。

特殊词义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之乎,兼词。恐63词类活用无以,则王乎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对……感到奇怪

视力

用尺量

用秤称远离敬爱;老人爱护;幼儿词类活用无以,则王乎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对……感到奇怪视64词类活用危士臣

朝秦楚

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从而刑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加以刑罚。动词。穿。小的势力;大的势力。少的一方;多的一方。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词类活用危士臣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加以刑罚。动词。穿65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至于兄弟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然后从而刑之

吝啬……的原因用来推及到到了……妻子儿女中原地区可以凭借跟随着……古今异义吾何爱一牛吝啬……的原因用来推及到到了……妻子儿女66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吴广素爱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任重道远吝惜。爱护。喜爱、喜欢明亮视力清楚、明白贤明的述说、谈论说、讲道义、道理路、道路一词多义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67特殊句式判断句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是诚不能也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

特殊句式判断句是乃仁术也68特殊句式百姓之不见保

被动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将以衅钟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省略句特殊句式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省略句69特殊句式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

然则一羽之不举

舆薪之不见

何以异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特殊句式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70特殊句式王坐于堂上

构怨于诸侯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状语后置句特殊句式王坐于堂上状语后置句71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1.

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和《孟子》的其他篇章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圣人也会说谎么?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72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2.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73

“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按照孟子前面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3.

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那么能否依据孟子的论述谈一下你对“推恩”的认识?“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所谓“推恩”就是74RJ·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1.3《庖丁解牛》RJ·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1.1.3《庖丁解牛》75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的重点实词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2.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文化传承与理解: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一、教学目标76《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77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儒家的回应: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

儒家的回应:78道家的回应: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道家的回应:79儒家和道家的比较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道家思想的园地:《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儒家和道家的比较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道家思想的园地:《老子80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这个枯瘦的老人家像一只下蛋的鸡,趴在大自然的巢穴里勤勉地生产思想的鸡蛋,然后咯咯地叫着“天道自然,养生全身”八个字,向人们传播自己的思想。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81有关《庄子》

《庄子》是

中期思想家

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篇。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战国庄子道家庄子无为而治33有关《庄子》《庄子》是中期思想家82了解作者生平思想著作掌握有关的文言虚词和词语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理解寓言的含义,并能联系实际初步体会庄子文章的风格特色掌握有关文言虚词和词语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色说出该寓言含义和感受理清文章的内容层次学习重点了解作者生平思想著作掌握有关的文言虚词和词语理清文章的内容层83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学派”。生活贫苦,学识渊博,善于辩论。其著作《庄子》现存33篇,多寓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生平思想著作风格庄子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道家学派的84庄子的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庄子的生平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85庄子的思想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庄子的思想86庄子的著作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

“全生”。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庄子的著作87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总之,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很浓,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散文的风格88名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庄子:《庄子》《庄子》共33篇内篇(7)为庄周所作。外篇(15)杂篇(11)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周战国宋老子老庄奇譬诡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道名,时期89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庖,厨师。丁,人名。解,分解、分割庖丁解牛庖,厨师。解,分解、分割90口译课文1、对照注解口译;2、疑难处做上记号;3、口头提出疑问共同解决。口译课文1、对照注解口译;91要求:试翻译,有难点,做标记,看注解,可合作,求共赢。课文翻译要求:试翻译,有难点,做标记,看注解,课文翻译92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93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94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95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96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97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因为视力集中到一点,因此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98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99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翻译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100(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101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词类活用及句式。三、翻译句子。四、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应掌握的文言知识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掌握的文言知识102应掌握的文言知识应掌握的虚词用法

应掌握的词语为乎然于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应掌握的文言知识应掌握的虚词用法应掌握的词语为乎然于游刃有余103“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104“乎”字的用法和意义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呢)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助词: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助词,加强语气,表示强调)“乎”字的用法和意义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呢)105“然”字的用法和意义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名词词尾,助词……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然”字的用法和意义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106“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107通假字

“向” “盖” “善”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通“响”,响亮的声音。通“盍”,何,怎样。通“缮”,修治,此为擦拭。

“岁”“月”,名词做状语,每年,每月。通假字通“响”,响亮的声音。通“盍”,何,怎样。通“缮”,修108一词多义善:“善哉” “善刀而藏之”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族:“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乎:“技盖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通“缮”,修治,擦拭介词,给,替因为众,一般的丛聚,集结之处语气助词,表疑问介词。相当于“于”助词,用于词尾,不译一词多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通“缮”,修治,擦拭介词,给,替因为109古今异义:

天理固然虽然至于古:天然结构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古:本来的样子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今:a.达到某种程度

b.另提一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每至于族”古今异义:天理固然虽然至于古:天然结构古:本来的样子110

判断句,“……者,……也”“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书面翻译以上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判断句,“……者,……也”“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111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精彩成语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112欣赏“解牛之美”欣赏“解牛之美”113第1自然段: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在这里作者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写得简直如入化境。

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第1自然段: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114

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作者写解牛场面,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115

一题、庖丁解牛,在庄子的笔下,竟然成为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诵读第一段,体会其节奏感,按照“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眼光欣赏庄子对解牛所作的描写。揣摩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的动作和“砉然”“然”的声音,想一想,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语句的节奏体会庖丁解牛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学生揣摩庖丁解牛所达到的境界,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想像,让学生体会形象中所包含的道理。

参考答案: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联系全文来看,庖丁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自然生理结构,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层次,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庖丁的境界已经不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了。正如庖丁自己所言,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了。

一题、庖丁解牛,在庄子的笔下,竟然成为一次神116阅读1—2节,思考问题:1、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2、这自然就引出了什么话题?(技盖至此乎)阅读1—2节,思考问题:1、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117第

2自然段:借文惠君的赞叹和提问,过渡下文。

2自然段:118第3自然段:写解牛的三个阶段和良庖、族庖、自己的比较,以及达于道后小心谨慎的态度。三个阶段体现了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通过对比三者的不同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第3自然段:119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解牛之道2、课文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对比突出“道”之重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解牛之道2、120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1213、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解牛的三个阶段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踌躇满志3、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122二题、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是怎样一种情景。作者围绕“游刃有余”在第三段对动刀过程作了详细描写,令人相信庖丁解牛确实有“动刀甚微,然已解”的效果。找出这些描写文字,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设题意图:揣摩文中的形象性描写,并且通过复述的方式培养“形象”的想像能力。

参考答案

:

描写“目无全牛”的文字为:“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目无全牛”描写的是这样一种情景: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二题、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123二题、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是怎样一种情景。作者围绕“游刃有余”在第三段对动刀过程作了详细描写,令人相信庖丁解牛确实有“动刀甚微,然已解”的效果。找出这些描写文字,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设题意图:揣摩文中的形象性描写,并且通过复述的方式培养“形象”的想像能力。

参考答案

:

描写“游刃有余”的文字为:“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描写的是庖丁的刀宽绰而有余地地在牛骨节的空隙之间自由行进的情景。

描写“踌躇满志”的文字为:“提到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满志”描写的是庖丁把难解之处成功解掉之后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

描写动刀过程的文字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发挥想像,复述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二题、结合课文的描写,揣摩“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124三题、理解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

设题意图:本题意在帮助学生梳理“为”字的不同义项。

参考答案: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动词,做,干。在这里是“解”的意思),怵然为(即“以之为”)戒,视为(“为”后省略“之”,代“见其难为”)止,行为(“为”后省略“之”,代“见其难为”)迟。

三题、理解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

参考答案:125

四题、庖丁说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

设题意图:本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庄子所说的“养生之道”辩证地加以认识。

参考答案:

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庖丁解牛之道给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四题、庖丁说他“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文惠君126“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27《庖丁解牛》的内容层次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总说)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必由之路)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关键)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庖丁解牛》的内容层次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动作:手触肩128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129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总结:130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131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月更刀

苦练中……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岁更刀

苦练中……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132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133试分析庖丁的成长经验:解牛之道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试分析庖丁的成长经验:解牛之道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134

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135庖丁的“解牛之道”: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相似之处:顺应自然。庖丁的“解牛之道”: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136本文的本意是要用故事来说明-------养生之道。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__来比喻___。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牛体社会刀人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本文的本意是要用故事来说明-------养生之道。137寓言含义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寓言含义138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139

把课文当成《庖丁论人生》,那你能从文中读到哪些人生之道?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谈谈课文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把课文当成《庖丁论人生》,那你能从文中读到哪些人140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用心处事顺其自然,不强求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莽撞,谨慎行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谨行藏锋依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用14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感悟事理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感悟事理142以无厚入有间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每至于族……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不莽撞,谨慎行事善刀而藏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以无厚入有间14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不要违背事物的本质规律,顺应并取法天道自然。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迎难而上。3、要热爱专业,干好本职工作。4、不断反复练习,就能熟能生巧。5、做事要循序渐进。,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10144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

能力拓展:书上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能力拓展:书上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14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吾生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