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1-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模拟题分类集训(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最新模拟题分类集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2023届语文检测)邓训,字平叔,谦恕下士,无贵贱见之如旧,朋友子往来门内,视之如子,有过加鞭扑之教,太医皮巡从猎上林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训直事,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日:“冀得火以熨背。”训身至太官门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复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也。永平中,治源沱、石臼河,从都庐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民苦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更用驴辇,岁省亿万计,活徒士数千人。邓训尝将黎阳营兵屯狐奴,后迁护乌桓校尉,黎阳营故吏皆恋慕,故吏最贫羸者举国,念训尝所服药北州少乏,又知训好青泥封书,从黎阳步推鹿车于雒阳市药,还过赵国易阳,并载青泥一蟆,至上谷遗训。其得人心如是。为护乌桓校尉,吏土尝大病疟,转易至数十人。训身煮汤药,咸得平愈。其无妻者,为适配偶。训坐私与扈通书,免归。燕人思慕,为之作歌。拜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俗,邻郡则之。训为护羌校尉,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诸故,令不得战。训发涅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雁谷。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训闻有困病者,辄拘持束缚,不与兵刃,使医药疗治,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大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家家立祠,每有病,辄祷求福。(节选自《东观汉记•第三十五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害V又刺杀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B.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害V又刺杀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D.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合纵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在张仪看来,主张合纵之人夸夸其谈,苏秦更是伪诈反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2)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答案】10D11.B12,C13.(1)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或翻译为: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都由您统治了。(2)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以一诈伪反覆”是“苏秦”的定语,不应断开,排除A、C;“经营天下”“混一诸侯”结构相同,二者应断开,排除Bo此外,“其不可成也亦明矣”句式完整,“不可”是“成”的状语,不应断开,排除ABC;“接境壤界”是“固形亲之国也”的原因,应该断开,排除A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从”含义相同,都是指合纵。句意: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在这种情况下合纵盟约失败。B.错误,含义不同。“熟计之”的“熟”指仔细,“孰能无惑”的“孰”表疑问,谁,哪一个。句意: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C.正确,“经营”含义不同。规划治理;管理并卖出。句意:想要图谋左右天下。超市管理并卖出某类商品。D.正确,“诚”含义不同。如果、果真;的确、确实。句意: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国家都是弱国”错。原文是“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无论张仪口中,还是历史事实,楚国都不是弱国。【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举”,攻占、攻取、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王”,称王、统治。“佯”,假装;“走”,逃跑;“相之”,任命他为相国(使……为相,当相)。参考译文: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亭亭其谈,巧言辩说,赞扬入主的节操和品行,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一旦大祸临头,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至于秦国之所以十五年来不出兵函谷关进攻诸侯,是因为它有阴谋吞并诸侯的野心。楚国曾与秦国交战,战于汉中。楚国未取胜,通侯、执理以上官爵死了的有七十多人,终究失掉了汉中。楚王于是大怒,出兵袭秦,战于蓝田,又遭失败。这就是所谓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出谋划策没有比这样再错误的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秦国出兵进攻卫国及阳晋,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以占领宋国。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在诸侯中倡导合纵联盟最坚定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就暗中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便车裂苏秦于集市中。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风,敬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靠近东海之滨。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导,我听从您的高见,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兴平二年,公孙瓒既杀刘虞,尽有幽州之地,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衣冠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必抑困使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瓒口:“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儿,与为兄弟,或结婚姻,所在侵暴,百姓怨之。先是,有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瓒自谓易地当之,递徒镇易,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或问其故,瓒回:“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橹数十重,积谷三百万斛,食尽此谷,足以待天下之事矣。”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公孙瓒不能克,以书谕之,欲相与释憾连和。瓒不答。而增修守备。先是,瓒别将有为敌所围者,瓒不救,曰:“救一人,使后将恃救,不肯力战。”及绍来攻,瓒南界别营,自度守则不能自固,又知必不见救,或降或溃。绍军径至其门,瓒遣子续请救于黑山诸帅,而欲自将突骑出傍西山,拥黑山之众侵掠粪州,横断绍后。关靖谏曰:“今将士莫不怀瓦解之心,所以犹能相守者,顾恋其居处老小,而恃将军为主故耳。紧守旷日或可使绍自退若舍之而出后无镇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瓒乃止。绍渐相攻逼,瓒众日蹙。四年春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续率兵十万三道技之,未至,瓒密使行人赍书告续,使引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瓒欲自内出战。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出战,绍设伏击之,瓒大败,复还自守。绍为地道,穿其楼下,便烧之,楼辄倾倒。瓒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关靖叹曰:“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入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策马赴绍军而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八•袁绍讨公孙瓒》,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坚A守B旷C日D或E可F使G绍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后P无Q镇R重.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为贵、为上,如右戚、右族、无出其右。B.楼橹,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用于侦查,亦可配合进攻。C.蹙,指“窘迫”,与《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的“蹙”字意思不同。D.赍,指“携带”,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赍”字意思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孙瓒因听童谣说唯有易县可以避世,于是把军队迁到易县驻扎,挖掘壕沟,修建土丘、楼宇,以守代攻。B.公孙瓒不去援救被敌人包围的别将,是因为他担心一旦援救,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消极息战。C.公孙瓒想亲率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兵众攻冀州,切断袁绍后路,但关靖认为此时军心不稳,将车不宜离开易乐。D.公孙瓒与儿子的密信被袁绍的巡逻兵截获,导致计划失败,后虽回城继续坚守,终难逃身死兵败的结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衣冠皆自以职分当贵,不谢人惠。(4分)(2)吾闻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4分).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攻克的原因。(3分)参考答案:DJ0D《谏逐客书》中的“赍”表示“把东西送给人”,与文中意思不同。A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并没有点明“唯有易县”可以避世,是公孙自认为是易县。(1)那些士大夫自认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他人恩事。“衣冠”,士大夫;“以”,认为;图“谢”,感谢;三个点各1分。句意1分(2)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陷”,使……陷入危难“同其难”,与…•共同患难;两个点各1分。句意2分。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人心离散;具体作战中,密信被截,计划失败。(一点1分,答出3点即满分。如答性格,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公孙杀了刘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势力更加强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失,不记别人的善行,连一丁点怨恨也要报复。对于有声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会用律法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设法压制使其处于困窘的环境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说:“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却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和才能低下的人,还和他们结拜为兄弟,有的还结为姻亲,这些人仗势侵夺百姓,百姓都很怨恨他们。在这之前,有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公孙自认为易县正是童谣所说的位置,于是就把军队迁居到易县驻扎,还环城挖掘十多道壕沟,在沟里修建高大土丘,每个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楼。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说:“兵法上说:百尺高楼,不可进攻。现在我的军队各营壕沟、箭楼几十重,积累存粮三百万斛,吃光这些粮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了。”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击公孙不能取胜,就写信给公孙攒,想解除怨恨互相联合。公孙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这之前,公孙的别将有被敌人包围了的,公孙都不去援救,还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奋战了。”等到袁绍大军攻来,公孙南境的一些别营,自己估计坚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没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的军队一路直抵易县城门,公孙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变民的首领求援,并想亲自率领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的兵众侵掠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关靖劝谏说:“现在您的将士,没有不怀离散之心的,之所以还能固守,是因为顾念家中老幼都住在这里,而且依靠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的缘故。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随即到来了。''公孙这才停止了行动。袁绍大军逐渐加强攻击,公孙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变民军首领张燕和公孙续率领十万兵众分三路援救易京,军队还未到,公孙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告诉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约定举火为号以便内应,公孙想亲自率军出城夹击。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书信,袁绍便派兵按约定时间举火。公孙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战,袁绍埋伏的军队突然袭击他,公孙大败,又回到城中继续坚守。袁绍便让士卒挖地道,一直凿到公孙攒所住的楼下,点火烧木柱,城楼就倒塌了。公孙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儿女,然后纵火自焚。关蜻叹息说:“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将军出城突围,未必不能成功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于是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古代诗文阅读(35分)(浙江省嘉兴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琰之,宇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所叹异,每日:“兴吾宗者,其此几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已子。弱冠举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骡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日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成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尝谓人日:“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自以为不及也。常景,字永昌,河内人也。父文通,天水太守。景少时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及长,有才思,雅好文章。后为门下录事。景淹滞门下,积岁不至显官,以蜀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子云等四贤,皆有高才而无重位,乃托意以赞之。景自少及老,恒居事任。清俭自守,不营产业,至于衣食,取济而已。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武定六年,以老疾去官。八年薨。(节选自《魏书•列传七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B.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C.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D.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因已经成人但体未壮,故称弱冠。“辟”的意思是征召,辟召、辟引、辟除等词语都表示君主把臣属召来授予官职。C.“关西”的“关”指函谷关,和《鸿门宴》中“遣将守关”的“关”所指不同。D.“武定六年”采用了年号纪年法,和《登泰山记》中的“乾隆三十九年”一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琰之小时候聪慧,在举秀才之后,不愿去做官,游历山水,有隐居之意。B李琰之才华卓著,入仕之后,既能修编国事,也能从事地方行政管理工作。C.李琰之曾受诬告被囚,后来南阳城内人杀了诬告者,让李琰之主理州事务。D.常景是李琰之的姨表兄,和李琰之一样,出身名门,博览群书,早有才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论者许其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4分)(2)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复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4分).选文写常最的内容相对单薄,请对照写李琰之的部分,指出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使常景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分)参考答案:.选择A项.选择C项。都是指函谷关。.选择D项。选文只提及李琐之早有盛名,未提及常景早有才名。(8分)(1)评论的人赞同他学识广博的说法,却不同意他学识精湛的说法。当时的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采分点:“许”,认同,赞同;“物议”,舆论;“咸”都;“宗”,同意)(2)如果碰到新奇的书籍,(他)就想尽办法寻求查访,或再用手上的东西抵押购买,不问价钱贵贱与否,必定要把书籍弄到手。(采分点:“殷勤”,想尽办法,费尽心力;“质”抵押;“必以得为期”,必定要得到;句意通顺)(3分)(1)还可以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还可以用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其性格特点(3)还可以用他人言行来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评分标准]每点1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兵。意!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式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较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项》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孔子日:“兴于《诗》,立于《礼》,成子《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日“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日:“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教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项》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遣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既A而B学C琴D于E友F人G受H宫I声J数K引L久M而N乐0之p不Q知R其S疾T之U在V体W也.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折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4分)(2)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4分).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10.GLP三处【解析】意思为“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ILD【解析】D项两处“度”意思相同。B.【解析】“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错误,原文为“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燕处”指“闲居”时。(1)书道(或“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是应该辨明字体并要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肆笔”1分“辨”1分,句意2分)(2)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随和)而不傲慢。(“栗”1分,“简”1分,句意2分)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1分)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1分)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1分)参考译文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术能够精通弓箭(武功)之事,还应当擅长宾主相见时的礼节。御术能够胜任车马之事,还应当懂得驱驰(策马快跑)的分寸。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应该辨明字体并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数术并非仅仅是布列算筹罢了,还要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吉、凶、军、宾、嘉五种庄重礼仪的规定多至三千余种,六乐的礼节仪式真可说是微细繁多啊。嚏!这是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古代求学的人必能做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但在礼节中学习射箭御马之术,在乐曲中学习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小时候在学校学习,长大后在朝廷参政时,对于各项军事技能本来就已修习好了。他们在家有私塾、在乡里有学校、在京都有国子学,学问上有老师的教导,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衣食住行上有节制,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文。乘车时有和谐的銮铃之声,行走路时有悦耳的佩玉之声,闲居时则有《雅》、《颂》之乐相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原因,琴瑟不会离开身边。他出入进退、一举一动、所见所闻,礼仪规范都深入他的内心,这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细致入微的原因呀。孔子说:“人的修养,从《诗》中兴发情感,在《礼》中建立规范,最终由《乐》的陶冶成就美德。”因为音乐可以用来感化人心而使人得到教化,所以说“最终由《乐》的陶治成就美德”。过去舜命夔主管音乐之事,以教育贵族子弟,说:“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而不傲慢。”可见,音乐不只能除去邪气,还能够补救性格的偏执而归于中和。所以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珠原因不可片刻离身,难道它们是虚设无用的吗?我曾经得了过度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能医治好。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达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C.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害I」/又刺杀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D.训病卒/吏民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数千人/或以刀自割/又刺杀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皆死耳/前乌桓吏土皆奔走道路/至以空城郭/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贱,指地位高低,与《师说》中“无贵无贱”的“贵”“贱”意思相同。B.上林,文中指古宫苑名,后泛指帝王的苑囿,也可指司马相如的名篇《上林赋》。C.“更用驴辇”的“辇”指车子,与《阿房宫赋》中“辇来于秦”的“辇”用法相同。D.医药,文中指“医生用药”,现代指预防或治疗人类、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训对待土人谦逊、宽容;对待朋友犯了错的孩子严厉教育;对待太医皮巡关怀备至,不辞劳苦用嘴巴向其背部缓缓吐热气,使其痊愈。B.朝廷下令疏理渡沱河和石臼河以通漕运,邓训担任谒者监理此事,改变了运输方式,不仅每年节省费用无数,而且保全了很多服役的人。C.邓训调离黎阳营后,原属下仍爱戴思慕他,其中有一个叫举国的,专门为他从黎阳步行推车到洛阳买药,还为他在易阳买了一块青泥。D.迷唐派出一万多骑兵胁迫月氏胡人,邓训没有置身事外,挺身而出保卫各族胡人,使他们免于征战,后又派兵四千,在雁谷袭击迷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训直事,闻巡声,起往问之,巡日:”冀得火以熨背。”(2)羌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持刀以自刺.邓训担任护乌桓校尉、张掖太守时,如何赢得民心?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C12.D.(1)当时正是邓训值班,他听到了皮巡痛苦的声音,去询问他的情况,皮巡说:“希望有火能够烘烤背部。”(2)羌人历来以病死为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①关爱将士,对他们施加恩德②注重移风易俗【解析】是羽声,按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一会儿又发生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凄伤而急切;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而和谐。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而大风雨又在夜晚来到;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和睦地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那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用耳朵听出来,用手弹奏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内心的忧郁,抒发幽思,则感动人心,是极为深切的。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2023届河南省五市(南阳、信阳、驻马店、源河、周口)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大臣不任足以亡,亲佞近谗足以亡,举百事不时足以亡,使民不节足以亡,刑罚不中足以亡,内失众心足以亡,外度大国足以亡。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日柔以仁,二曰诚以信,三日富而贵毋敢以骄人,四日恭以敬,五日宽以静。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昔者殷王武丁之时,先王道战,刑法弛,桑谷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晋鲁卫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关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子赣之承,在涂,见道侧巾弊布拥蒙而衣衰。其名曰丹绰。子赣问焉,曰:“此至承几何?”嘿然不对。子赣日:“人问乎己而不应,何也?”屏其拥蒙而言曰:“望而默人者,仁乎?睹而不识者,智乎?轻侮人者,义乎?”子赣下车日:“赐不仁,过问。三言可复闻乎?”日:“是足于子矣,吾不告子。”于是子赣叁偶则轼,五偶则下。(摘编自《说苑・敬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B.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C.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D.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而以存身全国者”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存”字含义不同。“如临深渊”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过秦论》)两句的“临”含义相同。“晋鲁卫曹四国相辅”与“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的“相”含义相同。“赐不仁,过问”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王武丁在位时,国家朝政混乱,天降异象予以警示。武丁看到上天的警示后,敬慎修德,弥补过失,不仅避开天灾,还吸引了远方国家前来朝拜。B.齐顷公为人倨傲,轻侮他国,从不肯外出与诸侯会盟,灾祸就在他志得意满时发生。此例从反面说明“敬慎”的重要性,对后世统治者有警示意义。C.鲁哀公被迫离开国家,投奔齐国,是因为他未真正做到谦恭下土、礼贤任能。其事例既说明了大臣不受信用会亡国,也说明了国君“诚”的重要性。D.子赣向丹绰问路时没有下车,丹绰认为子赣不知礼敬,轻慢自己,没有回答;子赣承认自己不够仁厚,再次请教时,丹绰余怒未消,故不肯回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2)子赣之承,在涂,见道侧巾弊布拥蒙而衣衰。【答案】10.D11.C12.D(1)人生存死亡灾祸幸福,关键全在自己,圣人十分注意警诫自己,对容易忽略的事恭敬谨慎。(2)子赣到承地去,在路上,看见旁边一个戴着破头巾、裹着破布、穿着丧服的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武丁十分害怕,便小心谨慎地修养品德,追忆先王的政治,恢复被灭亡的诸侯国,让绝祀的卿大夫有继嗣,举用隐逸的贤土,宣示养老的办法。三年之后,远方的国君通过辗转翻译遣使朝拜的就有六个国家。“侧身”作状语,修饰“修行”中间不断开,排除AB;“明”的宾语是“养老之道”,“三年之后”是时间,所以“道”后断开,排除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而以存身全国者”中的“存”字意为“保存”,“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为“问候,怀念”,含义不同。句意: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屈驾前来问候我。“如临深渊”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两句中的“临”字含义都为“面对”。句意:如面临深渊/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含义相同”错误。“晋鲁卫曹四国相辅”中的“相”字意为“互相”,“好自相扶将”中的“相”字表示偏指一方,意为“她老人家”,含义不相同。句意:晋、鲁、卫、曹四国结成联盟(互相辅助)/好好地扶助她老人家。“赐不仁,过问”中的“过”字意为“过错,犯错误,错误地”,“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为“过分,过于",含义不同。句意:是我不仁厚,发问不当/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丹绰余怒未消,故不肯回答”表述不正确。子赣承认自己不够仁厚,发问不当,请求丹绰将方才说的那三句话再讲一讲,丹绰认为这些对于子赣来说就足够了,所以不再告诉子赣,不是因为“余怒未消”。【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要”,关键;“重诫”,十分注意警诫;“所忽”,容易忽略的事。“之”,到……去;“涂”通“途”,路;“巾弊布”,戴着破头巾(的人);“衣衰”,穿着丧服(的人)。参考译文:人的生存死亡灾祸幸福,关键全在自己,圣人十分注意警诫自己,对容易忽略的事恭敬谨慎。大臣不受信用会亡国,亲小人近谗臣会亡国,兴办各种事情不合时宜会亡国,役使民力不节制会亡国,刑罚不适当会亡国,在国内失去民心会亡国,在外轻侮大国会亡国。嗜好和欲望使品行亏损,坏话奉承话会搅乱正直的心,众人的言语可以使自己的主意改变,忧患从所忽略的地方发生,灾祸从细微处引起。不警诫、不思考,而能保存自身、保全国家,也是很难啊。大凡把握自身,一定要慎重对待五种根本大事:一是温柔而仁慈,二是忠实而诚信,三是富贵不能傲慢待人,四是谦恭而礼敬,五是宽厚而恬静。《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如面临深渊,如踏上薄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先前在殷王高宗武丁的时候,先王的道德缺失,刑法废弛,桑秧、构苗一起生长在朝廷中,到第七天就有一抱粗。卜人占卜这件事说:“桑树、构树是野外植物,野外植物生长在朝廷中,想来该是商朝要灭亡了吧!“武丁十分害怕,便小心谨慎地修养品德,追忆先王的政治,恢复被灭亡的诸侯国,让绝祀的卿大夫有继嗣,举用隐逸的贤士,宣示养老的办法。三年之后,远方的国君通过辗转翻译遣使朝拜的就有六个国家。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有,又继承了霸主的余威,骄横乖戾怠惰傲慢,从不肯外出与诸侯会盟。晋、鲁、卫、曹四国结成联盟,与齐国在鞍地会战,大败齐国军队,擒获齐顷公。鲁哀侯抛弃国家而逃亡到齐国,齐侯问他:“您为何这样年轻却这么早就抛弃了国家?”鲁哀侯说:“我当初做太子的时候,有很多人劝谏我,我接受了却没有采用;有很多人爱戴我,我也爱护他们,但不亲近他们,这样就在宫内什么也听不到,在宫外也无人辅佐我。这好像是秋天的蓬草,根已经坏了只是枝叶很美,秋风一起,就将要被连根拔起了。”子赣到承地去,在路上,看见旁边一个戴着破头巾、裹着破布、穿着丧服的人。他的名字叫丹绰。子赣向他问路,说:“从这里到承地还有多远?”那人沉默不答。子赣又说:“有人问到自己却不回答,这是为什么?”那人掀开裹身的破布说道:“老远看见一个人就轻慢他,这算仁厚吗?走近见了面却不了解他,这算明智吗?轻视侮弄别人,这算道义吗?"子赣下车说:“是我不仁厚,发问不当。方才说的三句话,可以再讲来听听吗?”那人说:“这些对于您就足够了,我不再告诉您什么。”从此以后,子赣在车上遇见有三个人时就扶轼表示礼敬,遇见有五个人时就下车让道。文言文阅读(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为徐敬业①讨武矍②檄骆宾王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③,知汉祚之将尽;龙鬃④帝后,识夏庭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居汉位,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闻知。(有删改)【注】①徐敬业:祖父徐世勃是唐朝开国功臣,赐姓李。公元684年起兵扬州声讨武则天,兵败而死。②武器(zhao):即武则天。③燕啄皇孙:意思是指汉代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孙的典故。后指后妃谋害皇子。④龙釐(chi):指祸国映民之女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B,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C.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D.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氏,即武则天,夏商周三代,氏用以区分婚姻关系,此处称谓有贬低之意。B.神器,本意指神物,可指宝剑之类的器械或泛指兵器,此处借指帝位、政权。C.宣室,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此处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委以临终遗命之处。D.移檄,古代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的官方文书,也可指表示发布文告晓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徐敬业讨武器檄》运用对仗、用典、夸张等手法烘托文章气势,语言犀利明快,节奏紧促,不愧为传诵千古的佳作。B.檄文一开始以“伪”字开头,以示武氏君临朝政的非法,接着列数其罪,从私生活到政治面貌,对武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C.次写徐敬业所领部队讨伐武氏是势在必行,这一部分用雄健的词采、夸张的形容,表现了义师的声威和必胜信念。D.檄文第三层申明大义,对王公大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出号召。从反面痛陈利害得失,以此让百官自惭自励。.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2)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14.作为军用文书的檄文,气势至关重要。第二段指出徐敬业一方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0.Bll.A12.D13.(1)皇上的爱子,在正式寝宫以外的宫室里被幽禁着;而与她同宗的亲属党羽,却将重要的职位委任给他们。(2)我徐敬业是大唐的大老元臣,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嫡长子),侍奉的是先帝留下的基业,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14.①名正言顺(人心所向);②兵精粮足;③气势充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原文作为檄文,充分使用排偶手法,“气愤风云”与“志安社稷”相对,两者之间应该分开,排除AD;“因天下之失望”与“顺宇内之推心”相对,各自断开,利用排偶手法排除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氏用以区分身份和地位,姓是用于区分血缘关系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从反面痛陈利害得失,以此让百官自惭自励”有误。由原文“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和“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可知,作者是从“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和“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正反两面假设条件,痛陈利害得失。.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幽”,幽禁;“宗盟”,同宗同姓之人;“幽之于别宫”“委之以重任”,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别宫幽之”“以重任委之”。“成业”,家业、基业;“冢子”,嫡长子;“荷”,承受。.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可知,名正言顺(人心所向)。由原文“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可知,兵精粮足。由原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可知,气势充沛。参考译文: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并出身卑下。最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像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屠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在正式寝宫以外的宫室里被幽禁着;而与她同宗的亲属党羽,却将重要的职位委任给他们。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廷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我徐敬业是大唐的大老元臣,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嫡长子),侍奉的是先帝留下的基业,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拿这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拿这来攻击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领!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将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颍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日:’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日:“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太宗日:“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日:“尝闻陛下敬重魏征,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入主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日:“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征进日:”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谱,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日:“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选自《贞观政要•公平》,有删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需加句读的三处依次填入答题卡的方框中。(3分)臣A闻B理C国D要E道F在G于H公I平J正K直L今M圣N虑0所Q尚Q诚R足S以T极U政V教W之X源.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衽,上衣在左侧开襟,古代少数民族服装样式,文中指受异族统治。B.“情虽有殊”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殊”字含义相同。C.结发,文中指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辔,故名“结发”。D.“必俟颜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颜色”一词含义相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起诸葛亮做丞相时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一事,希望房玄龄等人能以诸葛亮的公平正直为榜样。B.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陪送的财礼比以前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魏征以唐太宗在对待两位公主有感情上的亲疏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C.刑部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许多人都认为张亮应该被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奏表示反对,唐太宗盛怒之下还是将张亮杀了。D.刑部侍郎一职空缺时,唐太宗让宰相推选人才,可宰相多次推荐的人都遭到了唐太宗的否定,后来唐太宗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颍善为相者。(4分)(2)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4分).请简要陈述魏征反对阉宦充任外使的理由。(3分)参考答案:FLQ【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每填对一处给1分〉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颜色”前者意思是“脸色”,后者意思是“容颜”。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魏征以唐太宗在对待两位公主有感情上的亲疏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法错误,魏征是以不合礼仪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1)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旧臣遗老)都称赞高颖善于做宰相。(得分点:“比”“成”“善”各1分,句意1分)(3)因此韩非子称此为“说难”,东方朔称此为“不易”,这确实是有原因的。(得分点:“谓”“良”“以”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①因为阉宦侍奉在天子左右,容易使天子轻信,从而给国家带来危害。②可以避免阉宦成为子孙的祸患。(3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阉竖虽微,押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语,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敏,不可不杜绝其源”内容概括作答即可。【参考译文】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我近来见到隋代的旧臣遗老,(旧臣遗老)都称赞高颍善于微宰祖,于是我就去翻阅他的传记,高颍可以说是公平正直的。而且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经上表把廖立、李严昊官放逐到南中,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逝世,哭着说:'我们大概要亡国了!'李严听说诸葛亮逝世,也发病而死。你们难道不仰慕学习他们吗?我如今常仰慕前代那些贤德的帝王,你们也可仰慕那些贤德的坚相,如果像这样,那么荣耀的名声和高贵的地位,就可以长久维持了。”房玄龄对答道:“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蒙的治国原则,确实体现了政教的根本,极尽至公的要义,可以用来囊括宇宙,授化天下。”唐太宗说:“这正是我所想的,但我怎能只对你们说说而不【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邓训(因病)去世,官吏百姓都敬重他,一天中从早到晚来吊唁的有几千人,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之前的乌桓官吏士兵都在道路急急奔走,以至于城郭都空了。“我曹”作“皆死耳”的主语,“我曹皆死耳”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道路”作“奔走”后置的状语,“奔走道路”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无论地位高低贵贱。“用法相同”错。“辇”,名词,车子/名词作状语,乘坐辇车。句意:改用驴车运输/坐着辇车来到秦国。【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迷唐派出一万多骑兵胁迫月氏胡人”错。原文为“时迷吾子迷唐,别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意思是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并不是迷唐派出一万多骑兵。【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直事”,值班;“冀”,希望;“熨”,烘烤。“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辄”,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吏士尝大病疟,转易至数十人。训身煮汤药,咸得平愈。其无妻者,为适配偶”可知,官兵常患严重的疟病,相互传染有数千人。邓训亲自为他们煮汤药,都能获得痊愈,那些没有妻子的官兵,为他们娶妻。邓训关爱将士,对他们施加恩德。由原文“拜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俗,邻郡则之”可知,邓训授职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了风俗,邻郡也随之效法。邓训注重移风易俗,改革落后的陋习旧俗。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对待下士谦逊仁恕,无论贵与贱一如既往的好,朋友的孩子来自己家中,就当作亲生孩子来对待,有什么过错就用鞭子来教育。太医皮巡打猎后从林子里回来,晚上住在殿门里面,寒疝病发作。当时正是邓训值班,他听到了皮巡痛苦的声音,去询问他的情况,皮巡说:“希望有火能够烘烤背部。”邓训亲自到大官门为他求火,没有成功,就用嘴巴向他去实行呢?”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文德皇后所生。贞观六年将要出嫁,唐太宗敕令有司陪送的财礼,比当年高祖之女承嘉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魏征上奏说:“现在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既然在前面多了一个长字,那么就说明要比公主的身份尊贵,虽然在感情上不尽和同,可是道理却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让公主的礼节逾越了长公主的礼节,道理上恐怕是不妥的,希望陛下能够三思。”唐太宗十分赞同。于是唐太宗将这些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听完赞叹道:“曾经听说陛下对魏征十分敬重,可是对于其中的缘故知之甚少,现在听到他进谏的这番话,可见他能够用道义来抑制帝王的私欲,真是国家的忠臣啊!我和陛下结发做了夫妻,承蒙您的敬重礼待,情深义重,每当有话要说的时候,也要察言观色,尚且不敢轻易触怒您的威严,何况魏征作为臣下,和陛下情谊疏远、礼仪相隔呢?“因此韩非子称此为“说难”,东方朔称此为‘不易',这确实是有原因的。”于是,(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派遣中使帝五百匹锦帛送到魏征家申赏赐他。刑部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唐太宗下诏,命令百官商议惩处他的办法,许多人都说张亮应该被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奏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应批其无罪。但唐太宗当时正处在盛怒之下,竟把张亮杀掉了。不久,刑部侍郎一取空缺,唐太宗叫宰相精心选择称职的人,可宰相多次上奏推荐人方,唐太宗都没有同意。唐太宗说:“其实,我已找到合适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拟议处置张亮的办法时,说‘张亮谋反的证据不足',可见此人很公平。我当时虽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但至今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贞观十一年,当时常常有宦官外出担任使者,他们欺瞒朝廷,胡乱上报情况,事情败露后,唐太宗非常生气。魏征进言说:“宦官虽然卑微,但他们侍奉在天子左右,常常发表议论,容易使天子轻信,慢慢地,便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陛下圣明,可以无此顾虑,可是为了于孙后代,不可不断绝这种祸患。”唐太宗说:“不是你,我怎么会听到如此中肯的意见呢?从今以后,宦官不可再担任使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河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陈子说梁王,梁王说而疑之曰:“子何为去陈侯之国,而教小国之孤于此乎?''陈子曰:“夫善亦有道,而遇亦有时。昔傅说衣褐带剑,而筑于弟匕傅之城,武丁夕梦,旦得之,时王也;宁戚饭牛康简,去车辐而歌《硕鼠》,桓公得之,时霸也;百里奚自卖五羊之皮,为秦人虏,穆公得之,时强也。论若三子之行,未得为孔子骏徒也。今孔子经营天下,南有陈、蔡之随,而北干景公,三坐而五立,未尝离也。孔子之时不行,而景公之时怠也。以孔子之圣不能以时行说之怠,亦独能如之何乎?”林既衣韦衣,而朝齐景公。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林既逡巡而作色日:“夫服事何足以端士行乎?昔者荆为长剑危冠,令尹子西出焉;齐短衣而遂俱之冠,管仲、黑朋出,焉;越文身剪发,范蠡、大夫种出,居;西戎左衽而椎结,由余亦出,焉。即如君言,衣狗炎者当犬吠,衣羊袭者当羊鸣,且君衣狐裘而朝,意者得无为变乎?”景公曰:“子真为勇悍矣,今未尝见子之奇辩也。一邻之斗也,千乘之胜也?”林既曰:“不知君之所谓者何也?夫登高临危,而目不晌,而足不陵者,此工匠之勇悍也;入深渊,刺蛟龙,抱翟盘而出者,此渔夫之勇悍也;入深山,刺虎豹,抱熊黑而出者,此猎夫之勇悍也;不难断头裂腹,暴骨流血中流者,此武士之勇悍也。今臣居广廷,作色端辨,以犯主君之怒,前虽有乘轩之赏,未为之动也;后虽有斧质之威,未为之恐也;此既之所以为勇悍也。”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传公枣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酶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酶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不仁曰:“《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今君已设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举白而饮。(节选自《说苑•善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醵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醵/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B.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醵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醵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C.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日/饮不醵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酶/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D.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醵者/浮以大白/文侯饮而不尽/醺公乘不仁举白浮君/君视而不应/.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筑于枇傅之城”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筑”意思相同。“孔子经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经营”意思不同。“林既逡巡而作色日"与“年长色衰”(《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色”意思不同。D.千乘,兵车千辆。文中指诸侯国。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子认为傅说、宁戚、百里奚这三个人之所以分别受到武丁、齐桓公和秦穆公的重用,是因为他们都遇得了恰当的时机。B.陈子认为孔子的德行超过了傅说、宁戚、百里奚,但他的学说不符合他那个时代,即使圣明如孔子,也不能说服齐景公。C.林既认为,既然不能从子西、管仲、隰朋等人的服装上看出他们的品行,那么即使他穿兽皮装,景公也不能认为他是小人。D.林既认为,工匠、渔夫、猎人和武夫都有各自的勇敢强悍,但都比不上他的敢于冒犯君王、不为高车驷马动心等的勇敢强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何为去陈侯之国,而教小国之孤于此乎?(2)夫登高临危,而目不晌,而足不陵者,此工匠之勇悍也。.陈子和林既的“善说”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3分)参考答案:10-12CAD.(1)你为什么要离开陈侯的国家,到这里来教诲小国的国君呢?(“何为〃〃教〃各1分,“于此”倒装句1分,句意1分)2)那些攀登高山面临危崖而眼不花,脚不发抖的,这是工匠的勇敢强悍。(“临危〃〃陵”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①都善于列举历史事例。②都善于运用排比修辞,使语言富有气势。③都善于运用类比手法表达观点。(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的背部缓缓吐热气,又请同屋的人一起再次缓缓吐气,到了早晨皮巡的病就好了。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滤沱、石臼河,从都庐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官吏百姓苦于劳役。(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处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皇帝授予邓训谒者的官职,派他监理此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邓训带领黎阳营兵在狐奴屯兵,后升任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都眷恋思慕他。所以(邓训的)最贫困的老部下举国,想到邓训常吃的药在北方州郡很少,又知道邓训喜欢用青泥封书信,就从黎阳推着独轮小车在洛阳买药,回去的时候路过赵国易阳,又装上一块青泥,到上谷送给邓训,邓训就是这样得人心。(邓训)任护乌桓校尉,官兵常患严重的疟病,相互传染有数千人。邓训亲自为他们煮汤药,都能获得痊愈,那些没有妻子的官兵,为(他们)娶妻。(邓训)因私下与梁扈通书信犯罪,被免职归乡。燕人思慕他,为他作歌。(邓训)授职张掖太守,以身率下,河西改了风俗,邻郡也随之效法。(邓训)为护羌校尉,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邓训)征集涅中秦、胡羌兵四千多人,出边塞在雁谷袭击掩杀迷唐。羌人历来以病死为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邓训(因病)去世,官吏百姓都敬重他,一天中从早到晚来吊唁的有几千人,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之前的乌桓官吏士兵都在道路急急奔走,以至于城郭都空了。家家为(邓训)设立祠堂,一旦家人有病,就向他祈祷求福。(节选自《东观汉记•第三十五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①日:"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日:“伐吴有九术。”王日:“何谓九术?”对日:“一日尊天地,事鬼神;二日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日贵汆粟槁,以空其邦;四日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日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日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日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日邦家富而备器;九日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楣②,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③谏日:“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日:“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夸下贫穷,不敢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幺希络,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豁与其妻子。(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材料二:《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注】①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②荣楣:装饰文彩的栏杆。③申胥:伍子胥,名负(yii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中,故称申胥。.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J。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0是P人Q不R死.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同。B.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相同。C,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不同。D.利害,为偏义复词,与《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存亡”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一一实行,最终如愿。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2)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豁与其妻子。.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答案】JL011.D12.A(1)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2)勾践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第和他的妻子儿女。①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②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故在“听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J处、L处和0处;由上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复上文语句,应单独成句,即。处。J、L、0处需加句读。[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疲,使动用法,使……疲敝;固,使动用法,使……牢固。两个词用法相同。句意:使吴国的力量疲敝/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B.正确。都是通假字,高兴。句意:吴王非常高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高兴吗?C.正确。句意:夜晚还诵述到天亮/戊申日月底这一天。D.错误。用法不同。“利害”为偏义复词,只有“害”起作用;“存亡”虽也与“利害”均为反义合成词,然“存”“亡”都有实际意义,而非偏义复词。句意: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