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巴两国的文化交流
在库库河和其他地区的考古挖掘了大量楚人和巴基斯坦人的古遗址和古墓,为研究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提供了许多资料。本论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探讨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一、楚墓崖脚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国家文物局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考古发掘。从已发表的资料看,经过发掘的楚文化遗址有湖北宜昌朱家台1、小溪口2、路家河3、覃家沱、白狮湾(黄土包)4、中堡岛5、朱其沱6、白庙7、周家湾8、秭归柳林溪9、龚家大沟10、官庄坪11、庙坪12、沙湾13、曲溪口14、下尾子15、巴东黎家沱16、茅寨子湾17、雷家坪18、重庆巫山跳石19、蓝家寨20。发现的楚墓有秭归卜庄河M421、巴东西瀼口M122、云阳故陵楚墓23、马粪沱楚墓24、忠县半边街(崖脚)楚墓群25。笔者曾对峡区楚文化遗存作过探讨,对峡区楚文化的特征及楚文化的西渐历程得出了如下的看法26:1.甲、乙两群共存根据对考古材料文化因素的分析结果,峡区楚文化器物可分为甲、乙两群,甲群器物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占主导地位。乙群器物却是巴文化因素,占次要地位。甲、乙两群共存于同一遗迹单位之中。有的墓葬中楚文化和巴文化共存。说明楚文化进入峡区以后,并不是彻底消灭了巴文化,而是吸收了巴文化因素,构成了峡区楚文化的鲜明特征,在楚文化的分区上可以称之为楚文化“峡区类型”。有的楚文化因素和巴文化因素独立存在于一个遗址之中,如巴东西瀼口M1、M8同为战国中期墓葬,M1为典型楚墓,M8为典型巴人墓,说明楚人和巴人杂居共处,楚人并没有消灭臣服巴人。2.战国时期楚人势力的分布峡区的楚文化遗存最早可断为春秋早期,最晚的可断为战国晚期。春秋早期楚文化分布范围可达今宜昌西陵峡地区、秭归一带。春秋中期楚文化遗存较少,在空间上没有什么进展。春秋晚期楚人势力急剧向西扩张,奉节老关庙、新浦、云阳李家坝等遗址均含有楚文化因素。战国中期是楚人西进的又一高潮。最西可达今忠县一带,忠县发现了一批战国中期楚墓。1958年四川省博物馆在忠县井沟曾采集一件鬲,与江陵雨台山二型Ⅳ式鬲(M483:7)相似27,时代属战国中期,也说明战国中期楚人势力已达忠县一带。目前还少见战国晚期的楚文化遗存。楚国在占领区设立了巫郡和黔中郡。根据现有资料及断代结果,以上观点应略作修正,如巫山跳石遗址A区第6层及开口于第6层下的G1、H6等遗迹单位出土的遗物,报告作者推断为周代遗存,属楚文化范畴28,江章华等认为巫山跳石A区第6层及开口于第6层下的G1、H6等遗存年代约在春秋中期前后29。2000年发掘的巫山蓝家寨遗址早一期遗存时代为春秋中期晚段30。这些材料表明楚人在春秋中期已经向西拓展到今巫山一带。二、楚国的文化背景是相似的楚文化因素在巴人活动地区有广泛的分布,长江沿岸和嘉陵江等流域都有楚文化因素存在,说明楚文化对巴文化影响至深。(一)长江沿岸1.4年试掘的发掘情况新浦遗址位于奉节县安平乡新浦村,地处长江南岸,东距奉节县城20公里。1994年试掘,1997年发掘1006平方米,1998年发掘503平方米。新浦上层时代约为春秋晚期,流行花边口沿风格,应为巴文化遗存,但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鬲、盆、豆等楚文化因素的器物,说明巴文化受到了楚文化的重大影响31。2.东周时期的巴文化遗迹老关庙位于奉节县白帝镇瞿塘村,地处长江北岸,瞿塘峡西口。老关庙上层属次生堆积,1993和1994年的第一、二次发掘及1995年第三次发掘的乙、丙组时代属东周时期。流行花边口沿风格,当与新浦上层同属巴文化遗存,大量的鬲、甗、豆等应属楚文化因素32。新浦和老关庙出土的鬲口沿也流行花边口沿,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3.种新报告的主体云阳李家坝墓地位于云阳县高阳镇青树村,地处长江支流澎溪河畔。1994~1995年曾在Ⅱ区发掘10座墓葬。94M1、M2、M4、95M2时代为战国早期,94M6、M7为战国中期。1997年在李家坝又发掘40座东周墓(其中1座空墓)。报告作者将其分成三期:第一期为战国早期前后,M48最早,或可到春秋晚期;第二期前段为战国中期前段,后段为战国中期后段;第三期为战国晚期前段。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在李家坝又发掘战国早期至西汉早期墓葬45座,报告作者分为三期:第一期属战国早期;第二期属战国中晚期,上限可至战国中期晚段,下限为战国晚期,即秦举巴蜀以后;第三期属秦至西汉早期,下限不超过武帝时期33。李家坝遗址和墓葬普遍存在着楚文化因素。4.发掘研磨m9涪陵小田溪墓地已发掘9座墓葬,1972年发掘了M1~M3,1980年发掘了M4~M7,1984年发掘了M8,1993年发掘M9,仅M8未发表资料34。蒋晓春对这批墓葬进行分期,第一期仅M7一座,时代为战国末至秦,第二期为其余7座,时代为秦至秦汉之际,下限可至西汉初年,其中M1、M2为秦代,M3为秦代或秦汉之际,M4、M5、M6、M9为秦汉之际35。涪陵小田溪墓葬保留着着一定的楚文化因素。5.船棺葬:进入西汉之期冬笋坝墓区在重庆市以西60公里,铜罐驿街镇西北2公里,地处长江北岸。1954~1957年进行了四次发掘,共发掘墓葬81座。其中船棺墓21座,狭长坑墓14座,长方坑墓13座,方坑墓18座,砖室墓2座,另有残墓13座。报告作者认为,船棺葬中M2、M5、M7、M8、M18、M9、M10、M11不出铁器和半两钱,入葬时期当不出秦举巴蜀的前后,即公元前4世纪末。其余13座出半两钱及少数铁器,入葬的时期,应在秦举巴蜀以后,其中最晚的可到西汉初年。狭长坑墓早的可与晚期的船棺墓同时,最晚的可能至西汉初年,长方坑墓中之最早的可与较晚的狭长坑墓相接,主要是西汉前期的墓葬,大抵相当于公元前2世纪。方坑墓一般为西汉后期的墓葬,大抵相当于公元前1世纪36。后来宋治民先生认为第一期船棺葬应定为战国晚期,即在秦举巴蜀以后,第二期时代应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下限可达西汉初年37。冬笋坝墓葬中也保留有少量的楚文化因素。6.系掘、掘3座墓葬1994年,山东大学考古系在开县余家坝发掘3座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期。2002年在开县余家坝发掘12座墓,时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年38。余家坝墓地存在的楚文化因素较多。7.发掘对象分析万州中坝子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小周镇涂家村二组,地处长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上。1998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发掘战国巴人墓葬7座。1999年发掘16座巴人墓,分为三期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战国末至汉初39。该墓地很少受楚文化的影响。8.瓷器器类分布麻柳沱遗址位于万州武陵镇东北约4公里,东临长江。1998年上海大学考古队在此进行发掘40。早期遗存为东周遗存,报告作者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时代为战国中晚期。陶器器类可分三群:甲群包括花边口沿釜、浅腹釜、长颈釜、花边口沿钵、圜底罐、直口圜底罐、钵、盆、器盖等,属巴文化因素;乙群包括尖底盏,属蜀文化因素;丙群包括鬲、甗等,属楚文化因素。(二)安德国家坝大墓图四嘉陵江流域巴人的重要遗存有宣汉罗家坝遗址。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罗家坝,遗址地处渠江支流中河和后河交汇的一级台地上,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1999年9~11月,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了墓葬6座。2003年3~7月,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了墓葬32座,祭祀坑(暂名)1座。墓葬随葬品文化特征主要是巴文化因素。简报作者将32座墓葬断在战国中晚期41。所谓的祭祀坑即M33尤为引人注目,南北长9米,东西宽应在5米以上。宋治民认为:“宣汉罗家坝大墓是近年四川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出土器物颇为丰富,以铜器为主,有部分陶器。陶器被压碎,不辨器形。铜器有兵器、工具和礼(容)器。兵器数量多,种类有戈、矛、剑、钺、镦、镞等,皆为巴蜀文化所常见,有的镦和矛头尚有木秘痕迹相连,是很宝贵的材料。礼(容)器有鼎、簠、敦、盖豆、缶、盥缶、匜、甗、釜、鍪、尖底盒等,组合齐全。可以看出盖豆为中原文化器物,器身和盖上有镶嵌金属的水陆攻战、舞蹈等图案,精美异常;釜、鍪、尖底盒为巴蜀文化器物;余皆为楚文化器物,其基本组合为鼎、簋、敦、缶、盥缶、匜、甗,以炊、盛、酒、水器为主,是齐全的一套组合。结合出土大量兵器,此墓的主人身份很高,可能为一代贵族或巴王。出土许多楚器说明巴人当时深受楚文化影响。……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可将罗家坝大墓定为战国早期,上限可到春秋晚期,下限不到战国中期。”江章华将该墓时代亦定为战国早期,林向定为战国早中期,段渝定为战国中晚期,李昭和定为战国中期前后42。根据以上分析,现将以上部分巴文化遗存分期列表如下:三、青铜、青铜器因素对巴文化的影响楚文化的青铜器、铁器、陶器等因素都对巴文化有影响,尤以青铜器、铁器因素对巴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我们以前面的分期结论为基础,动态地考察楚文化因素渗透的历史过程。(一)楚文化影响最大的青铜器战国早期:现有资料中没有见到楚式铜器。战国中期:李家坝1997年战国中期前段仅1件铜鼎(M25:1),附耳垂腹,平底,三足外撇,为越式鼎,此件越式鼎当从楚地传来。李家坝1997年战国中期后段铜器有壶、带钩等,属楚文化因素。1998年,云阳李家坝M25出土楚式铜鼎1件、铜壶2件、铜器盖2件。M45出土楚式铜鼎、敦、壶各1件,铜器盖1件。宣汉罗家坝M33出土楚式青铜器鼎、簠、敦、盖豆、缶、盥缶、匜、甗等。此时期楚式铜器数量最多,组合比较齐全,说明战国中期楚式铜器对巴文化影响最大。战国晚期:楚文化铜器很少,1997年李家坝墓葬该期仅有C型壶,AⅡ式豆。2002年开县余家坝M129出土铜剑为楚式器物。表明楚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开始减弱,与秦灭巴,楚人退出三峡有关。秦及西汉初年:涪陵小田溪M1出土的2件尊缶(M1:23、M1:25)和14件编钟应属楚文化因素。(二)铁刀件,总试剂为5件,铁盘盘2件1999年宜昌上磨垴遗址出土了一批铁制生产工具。第5层出土铁锸4件,直銎铲1件,时代为春秋中期。第4层出土铁锸、刀、削刀各1件,时代为春秋晚期43。1981年,柳林溪遗址第三层出土铁锸2件(T3③:3,T2③:10),时代为春秋晚期44。1999年,巫山蓝家寨遗址第一期出土铁2件、铁锸2件、铁镞1件,时代为春秋晚期45。2000年,巫山蓝家寨遗址早一期出土铁锸4件,条状器3件,时代为春秋中期晚段;早二期出土铁器26件,其中铁5件,铁锄1件,铁锸9件,铁镞1件,块状器10件,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30。云阳李家坝M53出土铁刀1件,时代为战国中期46。2002年,开县余家坝M129出土铁锸1件,M131出土铁鍪、铁剑各1件。时代为战国晚期至汉代初年47。1986年,宜昌朱家台遗址出土铁锸至少7件,铁刀1件,时代为战国时期48。1994年,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二区晚期地层出土铁斧1件(94IIT3⑤:11),时代为战国中晚期49。上磨垴、柳林溪、蓝家寨的铁器时代都很早,有的可以早到春秋中期,属于楚国铁器方面的最早的资料。说明楚国很早就将铁器传播到峡江地区。战国时期铁器进一步向渝东地区传播,如云阳李家坝、开县余家坝均出土了战国铁器。铁器一般是生产工具,铁器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峡江地区的生产水平,客观上促进了巴人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三)由楚文化因素造成的差异战国早期:1997年李家坝战国早期墓葬楚式陶器包括A型甗,鐎壶,AⅠ式罐,DⅠ、DⅡ式豆,Ⅱ式瓮(器物型式划分,采用1997年李家坝墓葬报告的分法,以下同)。战国中期:1997年李家坝战国中期前段墓葬中陶器中AⅢ式豆,B型豆,C型豆,AⅠ、AⅡ式壶,AⅡ式罐,李家坝1997年战国中期后段乙群陶器中AⅢ式壶,B型壶,尊缶,AⅢ、CⅡ式罐,敦,AⅡ式壶,B型豆,勺,B型甗等,属楚文化因素,器物种类多,数量明显增多,说明楚文化对本地区的影响以战国中期最为突出。战国晚期:2002年开县余家坝M122出土成套的楚式器物鼎、敦、壶、豆,M129出土楚式壶3件。楚文化因素减少。秦及西汉初年:冬笋坝M50、M33、M37和宝轮院M13出土的陶壶属楚式器物。四、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楚、巴两国相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逐渐占领了巴国今忠县以东的长江沿岸地盘,曾经设立巫郡和黔中郡,这些地区楚文化占绝对优势。由于楚人和巴人交错杂居,因此楚文化吸收了巴文化的釜、鼎及花边口沿装饰等因素,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楚文化峡区类型”。楚文化的辐射范围很广,渝东地区和嘉陵江流域巴人遗存中普遍存在着楚文化因素,包括楚式青铜器、铁器和陶器等器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船舶抵押担保法律意见合同3篇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模板(知识研究)
- 转向灯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图形
- 追兔问题课程设计
- 瑜伽馆黑板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废旧塑料瓶回收利用承包合同3篇
- 2025版借车保险理赔服务合同3篇
- 踢毽子游戏课程设计
- 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汇(3篇)
- 2023年上海市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保险方案
- 企业人员组织结构图
- 个人现实表现材料1500字德能勤绩廉(通用6篇)
-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5.圆 青岛版 (含答案)
- 复旦大学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件03用大历史观看中国社会转型
-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 QC成果解决铝合金模板混凝土气泡、烂根难题
- 管线管廊布置设计规范
- 提升教练技术--回应ppt课件
- 精品洲际酒店集团皇冠酒店设计标准手册
- 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