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的基本和基本_第1页
教材编写的基本和基本_第2页
教材编写的基本和基本_第3页
教材编写的基本和基本_第4页
教材编写的基本和基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提要提要1.先提出教材编写原则的三个不同层面,重点讨论第二语言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十项通用性原则,包括定向原则、目标原则、特色原则、认知原则、时代原则、语体原则、文化原则、趣味原则、实用原则、立体原则。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说明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包括教材编写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资料准备和教材编写方案的制订。一、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教材编写原则的三个层次

教材设计和编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仅有几项常规性的原则是不够的,况且某些原则本身的内涵也还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明确。因此,随着学科的发展、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更新以及教材编写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应该对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便提出更为切合实际的教材设计和编写的指导原则,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完善。对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所提出的原则或要求,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就第二语言教材或外语教材来说,至少可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基于符合教育和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提出的教材编写原则,比如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原则等等;第二个层面,基于符合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教学规律和教学法原则而提出的教材编写原则,比如以标准目的语教学为主的编写原则、区分语体的编写原则、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则、实践性原则、联系目的语社会的媒介性原则、课文内容和语言材料的趣味性原则等等;第三个层面,结合本学科教材编写的特殊要求和不同的课型特点而提出的教材编写原则,比如语言材料(词汇等)重现原则、练习方式和题型设计要适合技能训练需要的原则、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及其各自文化对比的原则、所编教材要符合课型特点的原则等等。大致说来,第一个层面上的教材编写原则适合任何学科的教材编写,是各级各类教材编写都应遵循的普遍性原则;第二个层面上的教材编写原则更适合某一类学科的教材编写,是某一门类学科教材编写应遵循的普遍性原则;第三个层面上的教材编写原则更适合某一类课型的教材编写,是某一门类课型的教材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二两个层面和第三个层面的大部分原则都应该属于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下面结合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教材编写的通用性原则作进一步讨论,希望能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补充和拓展,更希望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2.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十项基本原则(1)定向原则

所谓定向,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基本走向,包括确定所编教材的性质——定性,找准所编教材的位置——定位,规定所编教材的容量——定量。具体包括:确定是针对何种教学类型、编写哪一类教材、为什么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编写何种等级的教材、编几本、需要多少学时。

再进一步说,是编写学历教材还是非学历教材,是非学历教材中的长期进修教材还是短期教材,或是其他?是编写语言技能类教材,还是语言知识类教材,或是其他?是给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编写,还是给以日语为母语的学生编写教材,或是其他?是编写初级还是编写中高级教材,或是编写一、二年级教材?编一本还是编几本,每本编多少课,是编系列配套的还是编一种类型的?等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教材编写的首要性原则,定向原则并不仅限于对上述定性、定位和定量相关的诸多问题作个简单的选择和回答,更重要的在于,要结合教学和教材编写的理论与实践,来研究和把握不同教学类型、不同教材类型、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等级和系列的教材各自所应具有的性质、特点和编写要求,进而考虑如何实现所编教材的性质,如何落实所编教材的位置,如何安排所编教材的容量和规模等等。简言之,就是要考虑并详细列出实现教材定向要求的具体措施。显然,为所编教材定性、定位和定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真正落实和实现,而后者恰恰应该是教材定向原则的根本要义所在。加强教材的针对性是个系统性工作,其中重点要把握:1)加强语言之间和文化之间的对比研究。对比才能发现异同,才能找出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2)加强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心理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实际上就是针对性分析,其中对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心理需求分析尤其重要,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化,这样针对性措施才可能找准。3)加强教材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滞后是教材编写质量不高的一个根本原因。4)要牢牢把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特点、教学和教材编写规律。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但却是实现教材针对性的根本性前提。2.目标原则

即根据对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如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学习目的、学习时间、现有目的语基础、将来运用目的语的方式——口头听说或书面读写、运用目的语的领域——日常或文化或经贸或学术或技术交流、预期达到的水平——初级或中高级或熟练或精通等等),参照教学大纲和课程大纲等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以及教学环境和学时学制等多种因素,来研究和制订教材的预期目标,并对学完本教材所应达到的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或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具体范围做出尽可能详细的表述。把目标要求作为教材编写的一项基本原则提出来,并要求在教材编写之前就作出科学而具体的表述,是因为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目标得以落实,而课程目标又必须分解和落实到具体的教材中去。

教材目标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灵魂和指南,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一部教材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现有许多教材,或根本不提教材目标的问题,或笼统地说上一句“本教材以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口语能力为目的”之类的话就算了事。至于提高到“什么水平上”的汉语口语能力,进行“何种范围和层次上”的交际能力,则语焉不详。自然也就不大关心“如何提高”和“如何培养”之类的问题。事实上,即使有了明确的编写目标也并不一定就能实现,而没有明确的目标便会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编到哪儿就算到哪儿,其质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明确教材编写的具体目标,并精心策划实现目标的各种途径和措施,应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一项基本要求。3.特色原则

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从理论到实践、从体例编创到各环节的组织和安排,都要考虑所编教材与以往同类教材的不同之所在,并且这些不同之处应该是一种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创新之处。编写一部教材,总要考虑它跟以往教材的联系与区别,也就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如果在教材设计中就没有新意和特色,那么就要考虑编这样的教材究竟有多大价值了。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有没有特色和创新意识,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种意识并不一定就能编出有特色的教材来,但是没有这种意识就更不容易编出有特色和新意的教材来。当然,许多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者往往会自信地找出一些特色来,但也还要考虑这些“特色”究竟是不是特色,符合不符合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适合不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是否有利于教学和教材目标的实现,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论证的。这就是说,教材设计和编写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特色和新意,否则教材就不会有长久的使用价值,甚至根本就没有人去使用。特色和创新应该是一部教材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是也还要避免为了特色而特色,或者自认为是特色就是特色两种观念和做法。真正的特色和新意必须要有新的理论和观念来支撑,更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4.认知原则

教材设计和编写,要尽可能地考虑教学对象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包括分析教学对象识别语法结构和语法功能的能力、对语言现象的归纳概括能力、对语言材料的记忆能力等语言学能因素;了解教学对象为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方法、途径、技巧和调节措施等学习策略;把握教学对象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而有意识地采取的回避、简化、重复等各种交际策略;探究学习者是善于把部分与整体区别开来,倾向于采取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场独立性认知方式,还是易于感知事物的整体,倾向于采取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场依存性认知方式。以及他们对与自己的理念和知识结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是能够容忍和接受,还是采取拒绝和回避的态度,等等。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因素不仅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制定有益,对教材编写同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能因素、认知方式等是可以利用和改造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并且不同的学习者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有很大的一致性和规律性,这些都为教材编写更加靠近学习主体的习得过程提供可能。所以分析和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并加以合理地引导和利用,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5.时代原则

要求教材在设计和编写过程中,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所拟订的编排体例、以及教材目标的设定、课文的编写和知识的解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等等,都应体现学科研究和教材编写研究的新成果,体现时代发展的水平和需要。也就是说,在教材编写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观念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教材编写的新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这也许是一种理想化的要求,但无论如何要朝着这方面努力,尽可能地吸收并体现学科理论研究、目的语本体研究、教材编写研究的新成果,这样才可能编写出有时代特点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教材来。否则,我们不断编写出的教材或许只能说是“新编的教材”,而难以称得上是“更新教材”。就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现状来看,一些教材编写者并不从事汉语本体研究,这当然没有错,但也往往因此而“无暇顾及”甚至根本就“不去顾及”本体方面的研究成果,致使教材编写在吸收本体研究成果方面比较欠缺,比如语法注释内容陈旧,虽无错处亦无用处;不少教材体例模式雷同、内容远离当代社会现实、现代技术和手段利用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教材编写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增强教材设计和编写的时代意识。

6.语体原则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语体因素,教材中教什么样的语体要明确,编写或选择的课文语体特征要典型,语汇、语法等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的语体属性的体现要充分。这是因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各种语体的特点和使用规律,也就是让学习者学会根据不同的交际内容、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场合,来选择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教会学习者恰当得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得体是语言交际的最佳状态,也应该是教材编写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精心策划教材的语体问题,包括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大类的确定和具体语域风格的选定,以及语体知识的介绍、语体风格的识别、语体转换的训练。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总体上说对语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语体特征体现不明显,至多只从大类上区别出口语和书面语。而口语往往以规范的、典雅的口头交际形式居多,书面语则以文学语体居多,其中基础汉语教材多以既可用于口头表达又可用于书面表达的所谓中性语体居多。

事实上,口语体内部的谈话语体、论辩语体、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内部的公文语体、政论语体、文学语体、科技语体,在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等语体特征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仅如此,这里提到的每一种语体都可以作进一步的分类,比如,谈话语体至少还可以区分出家庭谈话体、一般交际体、公务谈话体等,公文语体还可以区分出司法体、行政体、外交体、商贸体、广告体等。因此增强教材编写的语体意识,要求要向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那样重视语体知识和语体特征的教学,并体现在教材编写的各个方面;同时教材中的语体要具体化、多样化。7.文化原则

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增强目的语文化教学的意识,要处理好目的语文化和学习者母语文化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第二语言教学首先是培养学习者的目的语交际能力,所以第二语言教学首先是教语言,而不是教文化;第二语言课程和教材首先是语言课和语言教材,而不是文化课和文化教材。但是,一方面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载和包含着文化,因此要强化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观念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另一方面,第二语言教学中所说的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因为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学习者要想运用目的语进行成功的交际就必须“跨越”两种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要“跨越差异”就必须首先通过对比找出差异,学习者只有了解差异之所在,才可能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然而,要在教材编写中融入目的语文化也许并不难,难的是融入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和如何融入,更为困难的是,如果要找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往往不是一般的教材编写者所能胜任的,只有精通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人才可能承担此项任务。但是,编写任何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材都无法也不应该回避如何处理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的问题,这是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所决定的。因此,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应恰当地选择和安排文化点,这些文化点一般应是目的语的主流文化、现代文化、跟目的语交际密切相关的文化、跟学习者母语文化有差别的文化。教材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和平等、包容和多元、沟通和理解、求大同存小异、抓主流不猎奇、要求了解不强求认同,这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习者的要求。教材中文化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增强学习者识别目的语文化点的能力,提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具体情景中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8.趣味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想方设法让学习者感到教材的内容既有趣又有用,教材的形式既赏心悦目又方便实用。所谓教材的内容包括课文、词汇、语法、注释、翻译、练习等,所谓教材的形式是指教材的封面设计、体例篇幅、字体字号、插图照片、装帧用纸、印刷效果等。教材要有趣味性是对编写各级各类教材的普遍要求,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符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兴趣是注意的内在动力,有兴趣、兴趣强烈,便会对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产生积极地选择倾向和情绪反映。就教材编写来说,增强和创造教材的趣味性,可以起到保护和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维持和强化学习者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部好的第二语言教材、一部优秀的外语教科书,应该具有不断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不断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功能。相反,不重视教材的趣味性或教材的趣味性不强,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也不能发挥教材的应有作用。事实上,趣味性的作用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趣味性是绝大多数学习者评价教材优劣的首选标准。趣味性体现在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但以内容(尤其是课文)为主,内容有趣有用便能够“抓住学生”,特别是让学习者感到内容“学了有用”,才可能使他们产生真正的持久的兴趣。但是,人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教材的趣味性也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此在教材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围绕如何增强趣味性来花力气、想点子、出新意,而不应只在一两个方面打主意。

需要强调的是,“趣味”首先是对学习者而言的,而不是对老师而言的,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是对学汉语的外国人而言的,而不是对教汉语的中国老师而言的;教材是否有趣归根结底应由学习者来裁决,而不应由教师来裁决,这一点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就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许多情况下我们苦心经营出来的趣味性在外国学习者那里并不觉得有趣,有的还让他们觉得可笑,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如果学习者对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产生不起兴趣来,学习效果就会大大降低。这就要求第二语言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调查和研究教材使用者(学生)的兴趣点,全面把握不同国别及文化传统、不同动机及个性心理的学习者的兴趣取向,并满足他们合理的兴趣需求。这项工作越深入细致,教材的趣味性就可能越强。

还应明确的是:教材的趣味性是可以创造、可以增强的,但也是相对的、有局限性的。从心理学上说,人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具有广阔性;在相同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兴趣会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为创造教材的趣味性提供了可能。但是人们的兴趣倾向(即对什么发生兴趣)是不尽相同的,具有差异性;不仅不同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兴趣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有共同历史和文化传统、处在相同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兴趣也存在个性差异,这预示想创造出让所有人都有兴趣的教材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实现教材的趣味性:1)教材编写者首先要有“趣味重要、趣味难”的意识。2)要充分调查和研究教材使用者(学生)的兴趣点。3)在教材的总体设计中增强趣味性的意识。4)加强教材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有助于增强趣味性。5)避免“趣味误区”有利于间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A.“以可笑为趣味”的倾向。B.“稚化”倾向。C.“说教”的倾向。D.“弘扬”的倾向。E.“迎合”的倾向。

6)突出“趣味性特征”有助于直接提升教材的趣味性:A.增加百科知识。B.缩短课文篇幅。C.加大文化含量。D.美化版式设计。E.此外,诸如内容故事化、语体风格多样化、话题国际化等措施,都能直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9.实用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课文内容的取向、词汇语法的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情景设置和功能项目的安排,等等,都要有利于教材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满足学习者当前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满足学习者未来对目的语使用的目的和方式的需要。教材的实用性要求有以下几层意思:1)要求所编写教材要让学习者感到“学了有用”,无论是“当前急用”还是“未来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