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国家疆域的基础。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经济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及闭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呈现出强烈的专制统治日益僵化的态势。另一方面出现了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文化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京剧)成为文学艺术主流;传统科技依然领先,出现总结性科学巨著,但继而转为停滞;出现西学东渐,但未产生近代科学
明、清前中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过程中,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是一个繁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第10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2.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3.知道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4.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5.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6.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重要措施。【课标要求】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君主专制(1)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2)设内阁:明成祖时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3)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3.中央集权: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链接·选择性必修1·P6】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有哪些?中枢机构的“异变”
材料一:胡元之世,政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多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至大乱,深可为戒。——《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材料三: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历史教训:元朝相权过重以致政局不稳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宰相职权扩大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根本原因:相权过重,威胁皇权(君主专制的强化)——废丞相补充: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制度——废行省,设三司全称简称职能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大明王朝的两京一十三布政司:
直隶、南直隶、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皇帝中书省:丞相吏户礼兵刑工中央地
方布政司民政、财政都指挥使司军政按察司监察、司法监察、司法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①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黑暗。③加重了皇帝的政务负担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君主专制(1)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2)设内阁:明成祖时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3)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3.中央集权: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链接·选择性必修1·P6】2、中枢机构的“异变”(2)君主专制的强化——设内阁史料明朝首辅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摘自《明神宗实录》根据史料,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①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②阁臣权力膨胀易招祸;不能够统率六部;③内阁对君权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史料探究】史料大学士①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他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②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美]牟复礼等《剑桥中国明代史》思考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工作流程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皇帝信任阁臣时,出现首辅专权(严嵩、张居正)皇帝信任宦官时,出现宦官专权(王振、魏忠贤)“但是,宦官权力再大,也不过是披着皇权的外衣而已。当朝野布满魏忠贤党羽的时候,一个以藩王入承大统的崇祯帝,才几个月,就把魏忠贤扳倒了。”明中后期——司礼监:代帝批红;控制特务机构(3)君主专制的强化——设司礼监不同点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地位权力宰相制度赋予皇帝的信任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皇帝的顾问和侍从人员行政权、统领六部百司票拟权;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比较内阁首辅与宰相的不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与明代内阁的区别一、性质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后者是封建制度产物。二、有无行政权,明朝是内阁票拟,皇帝或者太监披红,最后皇帝盖印,最后的最终行政权在皇帝。英国内阁可以直接行政。三、责任不同,英国内阁直接行使权利,向议会负责,是权利机构;明朝内阁辅佐皇帝,是皇帝决策的顾问。四、成立方式不同,英国是议会提议,国王认命内阁首相,再有首相组织内阁;明朝内阁成员全由皇帝任命罢免历史解释——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全面改革官制①中央: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成祖时,设立秘书咨询机构——内阁,明宣宗时,内阁拥有“票拟”权;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成为阁臣的一项专职。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集权。(2)改革科举制①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②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3.(2022·湖北高考,5)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
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解析据材料“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士子假此以侥幸”可知,该奏疏主要针对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投机取巧的现象,故选A项;“书肆资之以贾利”是“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的结果,不是主要针对对象,排除B项;明代儒学仍居于正统地位,“动摇”说法错误,排除C项;八股文体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2021·天津高考,4)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解析明初中书省总管天下文治,没有对其权力进行制衡,导致丞相擅权,故选B项;丞相个人贪权揽政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君主专制指君主独揽国家大权,不受限制和约束,且其在明朝之前已经逐步强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2023·河南郑州模拟)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来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入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A.君主专制受到相权的严重挑战
B.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C.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
D.废宰相导致明政格局混乱解析六部尚书与内阁在明代的相互制约符合强化皇权的历史趋势,“尚书入阁”适应了当时士大夫群体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制度需求,即明朝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故选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相权”此时不存在,排除A项;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与“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不符,排除B项;废宰相加强了皇权,“混乱”说法错误,排除D项。2.(2023·辽宁丹东模拟)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D.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廷推”制度之下,如果出现四品以上大臣缺员的情况,其程序是先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然后再经“皇帝批准”才能任用,这种做法有利于比较理性地选拔称职的官员,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帝统治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与题干内容不相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丞相一职消失,也就无所谓“相权”之说,排除C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廷推制度之下,官员在任现职官员中选拔,不涉及“科举制度”,排除D项。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君主专制(1)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2)设内阁:明成祖时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3)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3.中央集权:明初废行中书省,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链接·选择性必修1·P6】中央集权——明代地方管理的加强【史料探究】史料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思考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高层政区郡郡、王国州道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州州府、州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县州、县既有沿袭性,又有变革性;行政区划以两级制或三级制为主;高层政区变化大,县级政区较为稳定。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规律性认识(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但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中央派出机构往往担任统一事权的角色,最终固化为正式行政机构。(3)沿袭变革是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4)“下稳上动”是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区划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二
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政治和经济的现代性的标志,如现代科学、机械工业、现代交通、工业组织等,无论在何处都非常相似。但并非各个民族都能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在其他地方,部落社会及固有的旧文化开始土崩瓦解。科学的思想到处改变着旧有的思想方法,就像当年在欧洲发生过的那样。——摘编自(美)乔·科尔顿劳埃德·克莱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世界文明”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这种“世界文明”的认识。(10分)背景: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扩展;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6分)认识: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的现代化;欧洲居主导地位;冲击了亚非拉地区旧的制度和思想,客观上传播了新的思想观念与生产方式。(4分,任答两点即可)4.官员选拔与管理【链接·选择性必修1·P32—33】(1)选拔:考试分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从四书五经中命题。(2)考核:制度严密,有考满(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与考察(京官与外地官员的定期考核)。(3)监察①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代皇帝巡按各省。②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③特点:御史与给事中品级虽低,但权力大。5.法律与教化【链接·选择性必修1·P48】(1)法律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②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2)教化: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的“六谕”,用法律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2.(2022·山东高考,4)明朝时期,朝廷除对赴各地巡按回京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朝廷注重对监察御史的考核和监管,这有利于保证监察规范有效,故选A项;对监察官员的考核和监管并没有限制监察御史权力,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对监察官员的考核和监管,不是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对监察官员的考核和监管不会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排除D项。(2021·湖北高考,4)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
)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解析明代大量增补各类“例”辅佐、补充律,有利于司法官吏处理新出现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故选A项;“杜绝”说法绝对,排除B项;司法官吏按增加的“例”处理新问题,不能确保结果公正与否,排除C项;司法官吏按“例”处理新问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排除D项。6.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0-101】(1)户籍制度: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2)基层组织:实行里甲制,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7.社会救济【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3】(1)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2)总体特征:(3)意义: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8.张居正改革【链接·选择性必修1·P23】(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措施: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结果: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暂时得到缓解。知识点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1)时间:15世纪前期。(2)概况:先后七次远航,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4)评价: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2.沿海形势倭患问题明朝前期,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倭寇袭扰,明廷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西方殖民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重要观点——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郑和下西洋的意义①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②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③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拉开了世界航海活动的序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睦邻友好;打击了海上私商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朝贡贸易给明朝造成巨大的负担。明代的对外交往【史料探究】史料一(上)乃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将士卒三万七千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14思考据史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政治和经济目的。政治目的:显示中国富强,扩大明朝政治影响;扬威异域,宣扬明朝威德。经济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扩展贸易。史料二明初政府规定:“贡船者,王法之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私也。”“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摘编自邓忠《筹海图编》、张燮《东西洋考》思考(2)阅读史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贡船者”与“海商者”所从事贸易的性质,概括明朝政府对这些贸易活动所持的政策。性质:朝贡贸易;民间海外贸易。政策: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长期严禁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曾短暂弛禁;但限制极为严格。重要概念——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指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思考为什么说隆庆开关打开了中外贸易与交流的新局面?隆庆开关标志着明朝的对外交往从官府层面转向民间层面。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历史解释——明朝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发展趋势整体上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后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趋势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传入中国,明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新的特点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政策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了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这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但是,对外交往中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导致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知识点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经略边疆(1)对蒙古:时战时和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②瓦剌和鞑靼威胁北部边防,曾两次包围北京。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2)对藏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明清易代(1)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2)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3)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4)1644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国家认同——明代的边疆治理【史料探究】史料太祖朱元璋及以后诸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展的做法,继承汉唐“守在四夷”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南下①,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派驻的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②。在设置卫所以外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③,总体上实行卫所与土司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原文有改动思考据史料一,指出明朝边疆管理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举措:遵循“守在四夷”、重北轻南的传统政策和原则;派诸子镇守北方;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和卫所结合统治的双轨制。意义:巩固了边疆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2022·湖北十堰高三调研)明太祖派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寻找建都地点,事毕即罢。后来,明代宗(15世纪中期)逐步派尚书、侍郎担任巡抚到各地(常驻)以提督军务、安抚民众,并且设置巡抚衙门,不再与布政使合署办公。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地方行政机构的精简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加强军队建设的需要
D.巡抚制度的地方化趋势解析由材料“巡抚陕西,寻找建都地点,事毕即罢”“派尚书、侍郎担任巡抚到各地(常驻)以提督军务、安抚民众,并且设置巡抚衙门,不再与布政使合署办公”可知明朝的巡抚从最初的临时设置,事毕即罢,到后来各地的常驻机构,独立办公,说明巡抚制度的地方化趋势,故选D项;巡抚是新设立的地方管理制度,不能说明机构精简,排除A项;材料强调巡抚制度建立的过程,并未说明其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军队建设,排除C项。1.(2023·河南百校联考高三联考)明代天顺始,内阁明确实行首辅负责制,此后内阁便形成首辅与次辅、群辅的层级结构与复杂关系。如张璁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炒黄豆教案反思
- 编织教案反思
- 氧化碳性质说课稿
- 深度学习及自动驾驶应用 课件全套 第1-10章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概述 -强化学习理论及自动驾驶应用实践
- 汽车灯光应急
- 检验科应急演练
- 度假村自建房施工合同样本
- 矿业安全规则承诺书
- 城市公园化粪池维修协议
- 管道安装清包工施工合同
- 0958会议记录-会议纪要表格模板6篇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上道德与法制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Reading and Thinking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食品智能化加工技术
- 2022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棠景街道办事处招考聘用政府雇员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煤矿采掘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 2024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种植土回填施工方案
- 司机考试试题(含答案)
- 老年专科护理考试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