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数学教案8篇()

学校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借助详细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究规律,培育同学发觉规律、运用规律的技能及迁移类推的技能。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进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查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查找规律记忆口诀

教学预备: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谈话导入

今日,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认真观测,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沟通,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情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同学根据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沟通一下你的方法。

(同学沟通方法)

同学们猜想一下,依据以往乘法口诀的学习阅历,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们能编出口诀吗?

(同学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查找规律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认真观测,同桌争论一下,你发觉了什么小奥秘?(引导同学比较发觉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假如忘却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沟通。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同学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沟通)

2、全班沟通:谁能代表你们小组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是怎样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诀?

(同学独立思索)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觉?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5×8+8=6×8+8=

4×8=6×8=7×8=

8×4=8×6=8×7=

4、同学们情愿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56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同学?(42名)

除了用数字告知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知我们吗?

可能会涌现:5×8+26×8-24×10+2

五、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学了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同学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呢?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同学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爱好真深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上心去发觉学习,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收获的更多。

学校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开展图。

2.培育同学细致的观测技能和肯定的空间想像技能。

3.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预备:

同学预备圆柱,师自制圆柱体侧面开展纸,一张长方形纸。切好的圆柱形萝卜,水果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同学回答,使同学熟识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老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爱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爱圆柱的理由。(美观、有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诞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觉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外形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四周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改变过程,引导同学思索: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争论沟通: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很多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同学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耀边上的一条高.也可以用笔筒来教学圆柱的高。

4.圆柱的侧面开展(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测商标纸的外形.

(2)寻求发觉.开展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开展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开展,在重复操作中观测。

②同学再观测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沟通后说出自己的发觉: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觉.开展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争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开展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非常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2题找出圆柱体。

3.15页第3题,想一想,折一折,能得到什么图形。

4.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老师行间巡察,对有困难的同学实时辅导。

四、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P15的1、2题。

学校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六班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须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试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预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试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沟通。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径直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请分组争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依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依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同学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同学中开展竞赛,鼓舞同学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争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依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让同学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同学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须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依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依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同学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老师可以引导同学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争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沟通每组的状况,从而让同学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学校数学教案篇4

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学校数学的教案应当怎么制作?

教学目的

1.使同学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控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育同学知识迁移的技能和口头表达技能.

3.培育同学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次.

教学重点

掌控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次.

教具、学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同学预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42-2079-6

85-4067-31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当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留意些什么?

二、观测思索,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老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同学明确:

十位上6个○表示6个十;个位上5个○表示5个一,读作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同学思索:3表示什么?应当从哪里去掉?

引导同学明确:3表示3个一.应当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老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同学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同学独立在书上填写.提示同学,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同学独立操作学具,留意去掉的23应当怎样去掉?

〔3〕同学试写竖式,老师巡察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同学对比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同学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99-8=70-40=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假设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学校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促进性格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很多课外爱好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爱好参与小组的活动。今日我们一起走进布艺爱好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爱好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假如做背心,可以做3件;假如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老师依据同学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究,猎取新知

1、独立思索、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察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沟通一下。

生沟通。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学校数学教案篇6

学习内容:

教科书28-29页例5、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测、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测、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

3、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4、能主动思索、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点、难点:

让同学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从“以同学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同学争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预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得出规律

将书中四幅图逐一显示,并配上解说,在故事中嵌入数学问题:

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

2、你说孙悟空会怎么分?

3、这时猪八戒说我来分,却偷偷的把西瓜全吃光了,

4、沙僧急了,忙问:我们3人怎么分呀?每人能吃到几个西瓜?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5、0÷3=0说明其它3人分不到了,

6、做一做:0÷2=0÷4=0÷5=

7、争论:0÷0=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学校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同学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8、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

9、做一做

0÷2=0÷4=0÷5=0÷102=0÷0=

二、探究新知

1、出例如6。

〔1〕出例如6,要求李思平均每月用电数,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得:309÷3=

〔2〕你认为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尝试用竖式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4〕反馈,比较得出简便写法,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5〕独立解决“万青平均每月用电数”,实时订正。

三、练习巩固

〔1〕竖式计算:604÷2=840÷7=296÷4=835÷5=

比较今日学习的与以前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联系

揭题: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

〔2〕判断题:书第30页,让同学在改错中巩固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第30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随堂作业

学校数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判断技能、实践技能。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末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观测物体表面的直角,学校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外形是不是相同?观测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外形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4〕分组进行竞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

〔六〕板书设计: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涌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亲密的联系,人们四周很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同学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效果不错。

学校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控简约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依据简约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育同学分析、综合的技能和操作技能.

3.使同学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加强对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分,掌控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肯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分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日我们共同讨论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1〕出例如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组织争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同学汇报争论结果,老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状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同学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预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同学汇报操作结果,一般涌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径直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径直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