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胥江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每小题1分,共24分)1.(1分)“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位于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下列文明成果,产生于这个区域的是()A.胡夫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帕特农神庙 D.大竞技场2.(1分)“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3.(1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属于希腊文化成就的是()①《荷马史诗》②帕特农神庙③万神庙④《十二铜表法》⑤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4.(1分)下列与欧洲中世纪相关的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②庄园遍布欧洲各地③城市取得一定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5.(1分)“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6.(1分)如图所示,“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7.(1分)1829﹣1841年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创作了一系列关于1812年俄法战争和拿破仑的诗。诗中既赞颂俄国士兵“以身相许为祖国报效”,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莱蒙托夫的诗蕴含着俄国民族主义情感②俄法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③莱蒙托夫认同拿破仑传播的大革命精神④莱蒙托夫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著作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8.(1分)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破坏9.(1分)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10.(1分)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约为80万吨;1900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良 C.发电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11.(1分)《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思想启蒙运动 D.宪章运动12.(1分)马克思说:“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A.哈格里夫斯 B.凯伊 C.斯蒂芬森 D.瓦特13.(1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以别针生产过程说明新的生产制度:“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A.手工工场制度 B.工厂制度 C.手工作坊制度 D.家庭生产制度14.(1分)某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15.(1分)以下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62618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孟买200500773776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城市化 B.亚洲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 C.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均衡发展 D.城市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被削弱16.(1分)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earAJexanderII”字样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印稿”“19世纪70年代末日本东京、神户各地牛肉菜馆的菜单”等图片和资料()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 C.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7.(1分)图表为1750﹣1871年间英国人口分布表。由此可推断工业革命()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表(单位:万人)时间(年)1750178018011811183118511871全国人口(英格兰、英格兰、威尔士)766.5938.81050.11197.01626.12081.72607.2城市人口130.3—354.9438.1720.31124.11699.8农村人口666.2—695.2758.9905.8957.6907.2A.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中 B.促进了英国社会转型 C.阻碍了农村人口增长 D.奠定了产业升级基础18.(1分)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B.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C.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D.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19.(1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20.(1分)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作为近代欧洲思想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共同点有()A.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都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C.都是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D.都把斗争矛头对准了教会21.(1分)19世纪60年代,为了保持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废除农奴制 D.明治维新22.(1分)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D.进一步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23.(1分)19世纪后期,日本明治政府规定:任何儿童就学年限不得少于3年。同时,又颁布《教育敕语》()①以中国文化为学习对象②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③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④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1分)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下面两则材料可见,其共同原因是()材料①19世纪上半叶,俄国盛行农奴制,近代工业企业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生活贫困,购买力低。材料②19世纪中期,日本实行幕府制度,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不能随意发展工商业。A.缺乏统一的市场 B.缺少自由劳动力 C.缺乏先进的制度 D.缺少充足的资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2分)《》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6.(2分)1775年,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27.(2分)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和。三、材料分析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28题6分,29题7分,30题7分,共20分)28.(6分)历史上的棉花贸易为研究近现代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近代历史上,棉花资本主义也留下一系列充满矛盾的遗产。它帮助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赋予了后者长期主宰世界经济秩序的权力,促成了其内部的改革。棉花资本主义给美国带来了一个棉花王国,但它引爆了美国内战。材料二棉花资本主义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并帮助开启了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材料三面对进口棉纺织品对国内手工业的压力,并且有着建立工业经济的愿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和资本家寻求用国内生产取代进口的办法。企业家张謇对大量棉纱和棉布进口表示关切,他主张国内工业化,并且付诸实际行动,他们认为工业进步等于国家进步,建立棉纺厂不折不扣地就是“一项爱国事业”。﹣﹣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资本主义给美国留下“充满矛盾的遗产”的含义。(2)据材料二,指出棉花资本主义对“全球南方”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对棉纺业与国家的关系的认识,举出张謇在南通进行纺纱工业化的具体实践一例。29.(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专家到俄国去,尤其是首都英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大量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由兵营管理,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日)小林良正《俄国社会经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2)“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结合材料二从军事、经济和教育三个方面对材料一的这一结论予以概括说明。(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次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30.(7分)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这样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材料二:它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一种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三:这个时代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1856年马克思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在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上的变化。(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的看法。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胥江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分,每小题1分,共24分)1.(1分)“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位于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下列文明成果,产生于这个区域的是()A.胡夫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帕特农神庙 D.大竞技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知,“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指的是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楔形文字。故选:B。2.(1分)“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与解读。【解答】据题意“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可知,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内政、战争、重要官员任免等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也不符合史实;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选:B。3.(1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下列属于希腊文化成就的是()①《荷马史诗》②帕特农神庙③万神庙④《十二铜表法》⑤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④《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成就、②帕特农神庙。①②⑤符合题意。故选:A。4.(1分)下列与欧洲中世纪相关的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②庄园遍布欧洲各地③城市取得一定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中世纪相关的历史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481年;②11世纪;③13世纪,成为自由城市,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故选:A。5.(1分)“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是推翻封建统治,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解答】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元老院的告示。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法对近代欧美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C符合题意、性质,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1分)如图所示,“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时期的航海家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新航路便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的文明中心和大的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故选:D。7.(1分)1829﹣1841年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创作了一系列关于1812年俄法战争和拿破仑的诗。诗中既赞颂俄国士兵“以身相许为祖国报效”,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莱蒙托夫的诗蕴含着俄国民族主义情感②俄法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导火线③莱蒙托夫认同拿破仑传播的大革命精神④莱蒙托夫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著作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829﹣1841年间,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创作了一系列关于1812年俄法战争和拿破仑的诗,又将拿破仑描绘成传播自由的“盖世英雄”;菜蒙托夫认同拿破仑传播的大革命精神,这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无关;据“1829﹣1841年间”可知。①③正确;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1分)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破坏【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解答】根据材料“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最高法院对国会的约束;根据材料“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法官法》给予了最高法院更多的裁量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说法不妥当,故D项错误。故选:B。9.(1分)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题干关键信息“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解答】据题干关键信息“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材料反映了19世纪初。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大机器生产出来的棉布、价格更便宜,D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初步确立海上霸权、法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选:D。10.(1分)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约为80万吨;1900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良 C.发电机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知道内燃机使用从石油提炼出的汽油或柴油作燃料,促使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解答】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约为80万吨,世界石油产量约为2000万吨。内燃机使用从石油提炼出的汽油或柴油作燃料。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1.(1分)《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思想启蒙运动 D.宪章运动【答案】B【分析】本题以与英国器物和经济改变相关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工业革命。【解答】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与英国器物和经济改变相关的事件是工业革命。故选:B。12.(1分)马克思说:“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A.哈格里夫斯 B.凯伊 C.斯蒂芬森 D.瓦特【答案】D【分析】本题以马克思说:“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答】由“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可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故选:D。13.(1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以别针生产过程说明新的生产制度:“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A.手工工场制度 B.工厂制度 C.手工作坊制度 D.家庭生产制度【答案】B【分析】本题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以别针生产过程说明新的生产制度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广泛使用,许多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个人拉直,第四个人削尖,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工序”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新的工业制度一工厂制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故选:B。14.(1分)某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产生以及扩展的原因和条件。【解答】根据材料“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可以得出市场需求的扩大,市场扩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故选:A。15.(1分)以下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纽约6469619123437伦敦956261847676581东京800﹣10501600莫斯科2503656121000上海300250300600孟买200500773776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城市化 B.亚洲国家已率先完成了工业化 C.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均衡发展 D.城市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被削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全面分析题干表格中数据。【解答】从题目给出的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各国主要城市人口自1800年以来都有所增长,特别是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日本,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工业革命引起世界各国城市化。故选:A。16.(1分)学校组织历史活动课,在一个标有“TearAJexanderII”字样的资料袋中,存有“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印稿”“19世纪70年代末日本东京、神户各地牛肉菜馆的菜单”等图片和资料()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亚非拉人民的反帝斗争 C.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知道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解答】据“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印稿”“19世纪70年代末日本东京,这些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有关,故该小组参加活动课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故选:C。17.(1分)图表为1750﹣1871年间英国人口分布表。由此可推断工业革命()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表(单位:万人)时间(年)1750178018011811183118511871全国人口(英格兰、英格兰、威尔士)766.5938.81050.11197.01626.12081.72607.2城市人口130.3—354.9438.1720.31124.11699.8农村人口666.2—695.2758.9905.8957.6907.2A.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中 B.促进了英国社会转型 C.阻碍了农村人口增长 D.奠定了产业升级基础【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解答】A.这种尽管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相比较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体现不出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城市之中的特点。B.英国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重在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说明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C.根据“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表”可知,阻碍了农村人口增长错误。D.根据“1750年到1871年英国人口分布表”可以了解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与题干表格无关。故选:B。18.(1分)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B.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C.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D.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随着市场的扩大。因此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故选:C。19.(1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推动了巴黎公社的建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题干关键信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解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B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BD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A。20.(1分)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作为近代欧洲思想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共同点有()A.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都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C.都是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D.都把斗争矛头对准了教会【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同点,都促进了思想的进步。【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要求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文艺复兴和马克思主义都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武器,A错误,而文艺复兴早于工业革命发生;马克思主义斗争的矛头是资产阶级。故选:B。21.(1分)19世纪60年代,为了保持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废除农奴制 D.明治维新【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861年改革。识记相关的历史史实。【解答】依据材料“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可知.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ABD与题意不符。故选:C。22.(1分)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D.进一步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性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没有消除种族歧视;美国确立的是联邦制国家;美国内战之前已经是独立的国家。故选:D。23.(1分)19世纪后期,日本明治政府规定:任何儿童就学年限不得少于3年。同时,又颁布《教育敕语》()①以中国文化为学习对象②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③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余④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解答】“任何儿童就学年限不得少于3年”反映明治维新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颁布《教育敕语》,反映明治维新保留封建制度的残余。故选:D。24.(1分)19世纪中期,俄、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从下面两则材料可见,其共同原因是()材料①19世纪上半叶,俄国盛行农奴制,近代工业企业的劳动者近40%是农奴,生活贫困,购买力低。材料②19世纪中期,日本实行幕府制度,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也不能随意发展工商业。A.缺乏统一的市场 B.缺少自由劳动力 C.缺乏先进的制度 D.缺少充足的资金【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俄、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共同原因,结合“农奴制”“幕府制度”的影响理解。【解答】题文中的“农奴制”“幕府制度”限制了俄、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日两国的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共同原因是缺乏先进的制度。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2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古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1787年美国宪法》。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故答案为:《汉谟拉比法典》;《1787年美国宪法》。26.(2分)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答案】来克星顿枪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775年4月19日,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1789年7月14日,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王权的堡垒﹣﹣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故答案为:来克星顿枪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27.(2分)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答案】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中断。故答案为: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三、材料分析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28题6分,29题7分,30题7分,共20分)28.(6分)历史上的棉花贸易为研究近现代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近代历史上,棉花资本主义也留下一系列充满矛盾的遗产。它帮助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赋予了后者长期主宰世界经济秩序的权力,促成了其内部的改革。棉花资本主义给美国带来了一个棉花王国,但它引爆了美国内战。材料二棉花资本主义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并帮助开启了新兴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材料三面对进口棉纺织品对国内手工业的压力,并且有着建立工业经济的愿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和资本家寻求用国内生产取代进口的办法。企业家张謇对大量棉纱和棉布进口表示关切,他主张国内工业化,并且付诸实际行动,他们认为工业进步等于国家进步,建立棉纺厂不折不扣地就是“一项爱国事业”。﹣﹣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花资本主义给美国留下“充满矛盾的遗产”的含义。(2)据材料二,指出棉花资本主义对“全球南方”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对棉纺业与国家的关系的认识,举出张謇在南通进行纺纱工业化的具体实践一例。【答案】(1)影响:促进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引发了美国内战。(2)表现:激发全球南方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开启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3)认识:发展棉纺织业是一项爱国事业。实践:创办大生纱厂。【分析】本题以历史上的棉花贸易为切入点考查考查美国南北战争、张謇兴办实业等知识点,学生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棉花资本主义给美国带来了一个棉花王国,但它引爆了美国内战,棉花的种植,但是也引发了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棉花资本主义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可知;开启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面对进口棉纺织品对国内手工业的压力,并且有着建立工业经济的愿望。企业家张謇对大量棉纱和棉布进口表示关切”可知。张謇在南通进行纺纱工业化的具体实践是创办了大生纱厂。故答案为:(1)影响:促进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引发了美国内战。(2)表现:激发全球南方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开启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3)认识:发展棉纺织业是一项爱国事业。实践:创办大生纱厂。29.(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在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也是个落伍的国家,所以那时在西洋的大舞台上,几乎没有俄国的地位。可是在十七世纪末,俄国幸而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后来他又请了许多西欧的技术专家到俄国去,尤其是首都英斯科的国粹党。他不顾一切,奋斗到底,但是滨海的涅瓦河旁,因为他想靠海就容易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所以今日的斯大林还推崇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大量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由兵营管理,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2874200051937——(日)小林良正《俄国社会经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2)“俄国的近代化基础是大彼得立的”。结合材料二从军事、经济和教育三个方面对材料一的这一结论予以概括说明。(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俄国两次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背景:俄国落伍于世界。(2)军事上,借鉴欧洲强国模式;经济上,发展军事工业;教育上,一方面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欧洲,一方面在国内兴办军校。(3)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要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要善于学习他国优点和长处,取长补短等。(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亚历山大二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