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格什温《f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是如何炼成
纽约,卡拉ok音乐大厅。随着瓦尔特·达姆罗什的指挥棒一挥,纽约交响乐团定音鼓强有力的敲击、管弦乐摇摆悠然的节奏,扑面而来,荡漾起每一个听众的心,整个卡内基大厅立即沉浸于浓郁的爵士风情之中。这肯定是空前的——卡内基大厅30多年来第一次响起爵士乐的声音。卡内基大厅自1891年建成以来,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也曾亲自参加它的开幕式演出。长久以来,卡内基大厅已成为音乐家和听众心目中艺术音乐的最高殿堂之一。今天,怎么响起了爵士乐的声音呢?这是格什温《F调钢琴协奏曲》的首演。粗犷的查尔斯顿舞节奏与优美的布鲁斯旋律交相映衬,严密的艺术音乐结构与随意的百老汇舞歌轻松组合,《F调钢琴协奏曲》成为格什温从“叮砰胡同”走向“卡内基大厅”的里程碑之作。从一个业余钢琴学童到中学肄业生、叮砰胡同的歌曲推销商、百老汇的作曲家、美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从流行歌曲《当你想要他们时,却得不到》到音乐剧《露西尔》,弦乐四重奏《摇篮曲》到爵士歌剧《忧郁的星期一》,“交响爵士乐”《蓝色狂想曲》到今天的《F调钢琴协奏曲》,格什温走了一条他人无从模仿的生活、艺术道路。格什温的父母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1898年9月26日,他生于纽约比较贫困的布鲁克林区。童年的格什温是一个街头运动好手,但几乎没什么机会听到音乐。12岁时,家里买了台立式钢琴,他通过自己“鼓捣”很快就会在上面“即兴演奏”;14岁时,格什温跟一个叫汉比策尔的邻居学钢琴,据说课程挺让他头疼,但他毕竟开始接触并熟悉各个时期特别是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作品(与成千上万的中国琴童相比,格什温还是挺让人羡慕的:有快乐的童年,老师没让他练习喋喋不休的哈农与遥遥无期的车尔尼系列,最重要的是他后来成了杰出的音乐家)。16岁时,格什温因对学校的功课不感兴趣,而自动退学到叮砰胡同的雷米克(Remic)出版公司做歌曲推销员。叮砰胡同位于纽约第28街,从1890年起,几乎所有流行歌曲出版商都在此街设有事务所。作曲家门罗·罗森菲尔德之所以为此街起名“叮砰胡同”,据说是因为街上充满了众多破旧廉价钢琴的喧闹声。格什温对本世纪初诸如“混在观众中间大声喝彩以吸引人们对本公司出版的歌曲的注意”之类的推销术很不在行,白天只能呆在出版社的屋里无休止的即兴“乱弹琴”,每天达8小时以上,晚上去咖啡馆、饭店演出、推销本公司的活页歌谱。叮砰胡同的三四年,对格什温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经历,这不仅是因为他这里开始发表歌曲,钢琴演奏水平特别是即兴演奏水平有了长进,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广泛深入地接触到了美国的下层社会,以及以爵士乐为主要代表的美国民间音乐。假如这段时间,格什温不是在叮砰胡同,而是在音乐学院,很难保证今天我们还能听到诸如《F调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波吉与贝丝》之类的作品。1917年,格什温离开叮砰胡同,开始给百老汇的剧院写音乐剧,他在这方面也是得心应手,写出不少佳作,他后来创作的《我为你歌唱》成为美国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音乐剧。从1923年起,在流行音乐方面已有名声的格什温,感到自身的音乐水平不足,开始跟一些专业音乐家“短期进修”。从1924年起,格什温的音乐创作进入高峰期。他的3部钢琴音乐的创作,也集中于这一时期的三四年中,即1924年的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1925年的《F调钢琴协奏曲》与1926年的5首《前奏曲》。30年代电影工业迅速发展,格什温从纽约来到洛杉矶从事电影音乐的创作。他的电影配乐《我们要跳舞吗?》中的间奏曲后来作为钢琴独奏曲,以《漫步》为题出版,这是他最后一首重要的器乐曲。1937年7月11日,格什温在好莱坞接受脑瘤手术时去世,年仅39岁。格什温以他独特的经历、独特的才华进而对音乐史独特的贡献,让后来者在为诸如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大师的英年早逝扼腕叹息时,也想起他。在纪念格什温逝世60周年的日子里,我撰写有关他的钢琴音乐的短文,也是作为“想起他”的表现之一种。二、演奏会成为新作品,激发了新潮流《蓝色狂想曲》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偶然性和戏剧性。本世纪20年代的美国乐坛,强烈呼唤以民族音乐语言创作的交响音乐,但是一直未果。那时,一个叫做保罗·怀特曼的小提琴手,离开了他任职的丹佛交响乐团,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该乐队的规模大于通常的爵士乐队,所演奏的音乐也相应地与原先的爵士乐有所不同,成了连接爵士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之间的“桥梁”怀特曼称之为“交响爵士乐”。该乐团计划于1924年2月4日在纽约爱奥利亚大厅举行一场名为“现代音乐实验”的演奏会,演奏改编成爵士形式的古典作品和一些典型的爵士乐作品,目的是“把爵士乐这个野姑娘变成、个端庄的贵夫人”。年初,各大报纸刊出有关“著名作曲家格什温已经在创作保罗·怀特曼乐队委约的作品”的报道,而此时的格什温正忙于他新的音乐剧《甜蜜的小戴维》在波士顿的首演,稍后才接到正式的委约,这让他有些手忙脚乱,以至于不得不在辗转于波士顿的火车上进行《蓝色狂想曲》的构思,但他毕竟是驾轻就熟,于3周内很快就完成了这部作品(爵士乐队部分由格罗菲配器,这个版本没有正式出版,后来格罗菲还据此改编为管弦乐总谱,成为现在通用版本)。1924年2月4日,“现代音乐实验”演奏会如期在纽约爱奥利亚大厅举行,出席演奏会的有包括海菲斯、克莱斯勒、埃尔曼、拉赫玛尼诺夫、斯托科夫斯基、门盖尔贝格、斯特拉文斯基等在内的诸多当代音乐名流,可见这场音乐会引人注目的程度。然而,演奏会所演出的曲目,并不是首首精彩,有些甚至让观众恹恹欲睡。是《蓝色狂想曲》的单簧管以“含糊音”吹出那段哀诉般的引子,才让观众惊醒,人们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舞台上这似曾相识而又独特的音响,当整个乐曲在宏伟的气氛中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掌声与欢呼声久久不息。《蓝色狂想曲》的巨大成功和它在美国音乐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连怀特曼和格什温都是始料不及的,著名的英国指挥家艾伯特·科茨把它列为50部当代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中唯一的一部美国作品。它不仅实现了把“野姑娘”变成“贵夫人”的愿望,同时在美国音乐界掀起一股新的潮流。爵士乐开始成为美国首要的民间音乐形式而被许多严肃音乐家所青睐,卡彭特的《摩天大楼》、柯普兰的《钢琴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当日新闻》、拉威尔《左手钢琴协奏曲》以及魏尔的《三个银币的歌剧》等都是格什温之后运川爵十素材进行创作的佳作。三、第一乐章中第一主题的运用《蓝色狂想曲》当然是惹人喜爱的,但是,“爱奥利亚”毕竟不是“卡内基”,在“完整度”、“逻辑性”方向,《F调钢琴协奏曲》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于1925年的《F调钢琴协奏曲》是格什温受纽约交响乐协会委托而创作的第二部作品。尽管《蓝色狂想曲》的成功给了格什温以极大的信心,但作曲家还是头次去买了有关作曲理论的专著,认真钻研曲式以及乐器法方面的知识。看来理论还是能指导实践的,这部绚丽多姿的现代作品,沿袭的就是古老的协奏曲创作的约定俗成,包含“快一慢一快”三个乐章,每个乐章内部大致上也是依照传统的曲式规范来处理,而且,全曲的材料也是相当集中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F调钢琴协奏曲》是格什温音乐创作中最富有艺术音乐所必备的逻辑性的。第一乐章的引入部分,就以野性的定音鼓敲击与连续的附点音符加三连音节奏渲染起浓浓的爵士风情,之后,主奏钢琴上的一串滑音引出第一主题,这是由连续的切分节奏联起的一串独特的不协和和弦,迷人,略带诡秘,宛如暮色苍茫中美国西部草原上的白色花朵。在钢琴与乐队的竞奏过程中,音乐渐渐掀起第一个高潮,然后第一主题由管弦乐队强奏再现,在钢琴声部灿烂的分解和弦之后,再次用引入部分的材料引出悠然不羁、弧步舞风的第二主题接着钢琴在管弦乐的烘托之下,以第二主题为基础作类似爵士乐即兴演奏式的变奏。突然,在钢琴高音区有如群星闪烁的背景之下,木管与弦乐声部奏出如歌的行板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先前的《蓝色狂想曲》中的“蓝调主题”与后来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思乡主题”,它们都是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冷不丁地插入一个“蓝色”的旋律,反差之大,感人之深,令人难忘。当我们比较一下“如歌的行板”与“主题二”这两个谱例,并会发现,尽管形态、情绪迥然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音高及其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都是B、#C、B、A4个音。因此,“如歌的行板”并不完全是“冷不丁”插进来的,而是与主题二血肉相连的。当你还陶醉在这浪漫的抒情旋律之中意犹未尽之时,音乐却又快速转换到激烈的冲动之中。乐章的最后,在钢琴柱式和弦背景上,第一主题由乐队全奏再现,生机勃勃甚至有些威风凛凛。第二乐章最让人难忘的是在引子之后由钢琴奏出的第一主题:连续的半音装饰音、弱起的节奏、两手隔开八度演奏获得的明快音色,再加上弦乐悠然自得的拨弦伴奏,这个主题成为此曲中最迷人也最具有“格什温风格”的段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流畅抒情的第二主题,其中包含典型的“布鲁斯调式”的降Ⅶ、降Ⅲ级音,它先后在乐队和钢琴声部出现。此乐章的整体结构是通过导入部分的素材的最后再现统一起来。第三乐章给我们呈现的则是一个快速转换、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乐章一开始就以乐队强奏,把听众从前乐章梦幻般的气氛中惊醒,紧接着就是钢琴上粗犷的律动性主题,一开始的不解决的七和弦,也是爵士音乐中常用的和弦。这个主题与不断插入的各种不同主题交替出现,类似回旋曲式。格什温的匠心独运,在于把第二乐章的第二主题和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也分别插入这个基本主题之间,简单而又有效地将全曲有机地统一起来。四、美国民间音乐的特点1926年底,格什温的好友秘鲁著名的通俗歌手玛格丽特,雅尔华蕾丝来美国巡回演出,与之同行的格什温写了5首《前奏曲》,在演唱会的间隙演出。这套作品中两首乐谱遗失,现在行世只有3首。这也是格什温唯一的一套钢琴独奏曲。通篇显示出美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仅举一例上例是《前奏曲》第一首的引子,前两小节特点在于强拍上的倚音以及调式降Ⅶ音级的强调;三、四小节是降B大调主三和弦与Ⅵ级三和弦的叠置,合二为一,又是一个七和弦,再加上极富特色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具有浓郁的爵士风味。这套作品还受到不少小提琴大师的青睐,海菲斯与萨姆埃尔·杜什金都曾将其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五、格什温第一乐章作品的创作背景格什温曾说“在美国广袤的国土上蕴涵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有爵士乐、拉格泰姆、黑人灵歌、南部山歌以及西部牧歌等,都是发展音乐艺术的宝贵财富。”并且,他认为在美国人的血肉中,爵士乐的细胞比其他音乐细胞都要多。事实上,格什温的成功,正是在于他将爵士乐的风格,包括被称为“蓝色音调”的布鲁斯,独创性地融合于传统音乐之中,巧妙地在通俗音乐与艺术音乐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的结果。深厚的民间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功底,些许的而又不被其囿的专业音乐知识,造就出格什温钢琴音乐新鲜生动的旋律、摇摆有致的节奏、别样而迷人的和弦、严格而不死板的结构。这些也只有格什温才做得出来,为数不多的“短期进修”,诸如写作之前再买教科书式的“现炒现卖”,都是恰到好处的——配器不至于太离谱也不会太圆熟,结构不至于太松散也不会太占板,假如真的让格什温随心所欲的爵士钢琴与“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式”的圆润乐队协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